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软件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已经发展成为一个规模庞大的产业。由于全球信息化浪潮以及政府的强力推动,全球软件产业在总量庞大的基础上仍保持高速增长。2006年,全球软件产业销售额为875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3%。中国在世界软件产业中的份额快速上升,从2005年的5.9%上升到2006年的6.9%。而从增长率来看,中国在全球独树一帜,紧随其后的是印度。  相似文献   

2.
中国软件产业的现状与未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全球软件产业概况软件产业是当今世界上增长最快的朝阳产业,并将成为本世纪推动世界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世界各国已经将软件作为其全球竞争的战略制高点。软件产业越来越成为国家之间竞争的焦点。统计数据表明,从1997年到2000年,全球经济平均增长率为3.4%,而信息产业的平均增长率为10%,其中软件产业平均增长率为13%。进入90年代以来,中国软件产业每年增长率都在20%以上,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中国、美国、日本、印度等国家在全球软件产业总额中的份额见下表1-1。表1-11999-200…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全球信息产业结构性调整步伐加快,信息产业由硬件主导型向软件和服务主导型发展,全球软件市场将进入较快增长时期。中国软件产业将进一步与国际接轨,成为世界软件产业发展最快的区域之一。北京软件产业孕育着蓄势待发的良好机遇,也面临着亟待解决的现实矛盾。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技产业》2005,(2):50-50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指出,软件产业是我国未来最有希望的产业。软件产业与传统产业的不同在于它基本上只取决于人的水平。中国有丰富的人才资源,中国人又被公认为适合搞软件,那么,中国在软件领域没有理由赶不上发达国家。  相似文献   

5.
2004年是中国软件产业取得丰硕成果的一年。根据信息产业部提供的数据,2004年全国软件产业销售收入完成2200亿元,同比增长35%以上。2004年中国软件业界经历过幻灭(如托普事件)、奇迹(如盛大上市)、探索(如用友国际化)、变革(如微软新策略)等等不凡的成长经历,最终以顽强的生命力、不断创新的动力和一以贯之的执着精神,站到了2005年的新起点匕。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技产业》2005,(10):24-25
信息产业部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运行司日前发表1~8月软件产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报告,指出我国软件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继续保持较快增长,软件产业内部结构略有调整,出口保持高位增长,但增速略有回落,区域发展也不平衡。  相似文献   

7.
软件产业是涉及到未来国际竞争、综合国力和军事实力的重要战略要素。软件产业有很强的渗透性,能极大地推动传统产业的改造和装备水平的提高,有力地促进新兴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数字化技术革命将使几乎所有的设备中都要嵌人软件;设备的设计、测试、制造也将依靠软件,未来社会各行各业都越来越依赖软件,软件主导硬件是必然的趋势。我国必须充分重视发展软件产业,认真研究和认识软件产业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借鉴国外发展软件产业的基本经验,根据我国具体情况采取有力措施促进软件产业的发展,走有中国特色的软件产业发展道路。一、软件产…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技产业》2005,(2):130-130
科技部秘书长张景安在“2004年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暨863软件专业孵化器工作会议”上指出,今后一段时期,国家科技部将下决心推进软件产业国际化。中国软件产业国际化的战略目标是,进一步支持软件企业开展国际业务,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提高国际竞争能力,找准重点领域,努力开拓软件产业国际化发展的空间和渠道,建设一批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软件产业基地和IC设计产业化基地,  相似文献   

9.
裴莹  王玉 《首都经济》2005,(2):18-20
1998年5月,在国家的支持下,北京开始营建自己的软件产业基地。从2000年以来,北京市共颁布与软件产业相关的政策.条例.办法约31件,构建了比较完善的北京软件产业相关政策体系。2004年,北京实现软件产业营业收入520亿元。2005年2月27日,首届“中国一印度软件产业合作高峰会”在北京香格里拉饭店和中关村软件园举办。一个中印软件业携手发展的合作前景由此揭开了帷幕。再过10年.20年,未来的北京,将成为真正的“软件之都”。那时,它不仅是中国的,而且是世界的。  相似文献   

10.
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软件产业是信息产业的核心和灵魂,是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支柱产业,具有极强的行业带动力和辐射力。目前,软件产业已成为我国信息产业中增长最快、潜力最大的产业。2004年我国软件产业销售额已突破2000亿大关,达到2424亿元,保持了持续、快速的增长态势。  相似文献   

11.
中印软件产业发展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信息经济时代的到来,以计算机软件为主的信息技术在中印两国均得到了迅猛发展。两国发展软件产业基本是同一时期起步的,但目前它们发展的现状却有一定的差距。鉴于此,本文就分析了两国在软件产业方面差异的原因,并对中国以后软件产业的发展提出了一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青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软件产业的发展,制定了“以国家火炬软件产业基地建设为突破,促进青岛软件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战略实施以来,青岛软件产业发展迅速,自2000年以来,连续5年保持了高速增长,2004年全市软件与服务总收入超过51亿元,嵌入式软件收入突破100亿元。  相似文献   

13.
印度软件业的“硬”培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尽管中国软件产业的发展速度有目共睹,但中国软件企业竞争力不强,难以进入国际市场,却一直是挥之不去的阴影。但同处亚洲的印度,2003年软件出口高达100多亿美元,以年均50%以上的速度增长,成为继美国之后的第二大软件产业国。印度软件产业崛起的经验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4.
裴莹 《首都经济》2005,(2):24-25
首届“中国一印度软件产业合作高峰会”.一些国内媒体在不断询问“中印软件产业是竞争还是合作?”。“中国软件业能否赶上印度?”我们还在思考,还在疑虑.然而印度方面.已经在全球声名鹊起的四大软件巨头TCS、Infosys,Wipro和Satyam却是充满信心.有备而来.  相似文献   

15.
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中国的软件产业正在滑向价格战的泥潭。人们担心,这个曾被寄予厚望的行业会重演中国家电业价格战的惨烈命运。  相似文献   

16.
6月14~16日,由信息产业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九届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在北京国际展览中心隆重举行。本届软博会以“庆祝国务院18号文件颁布五周年,展示我国软件产业发展成就”为主题,全面检阅了国务院18号文件颁布5年来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的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17.
对软件人才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近年来我国的软件产业一直保持年均30%以上的高速增长,但与国内软件需求相比,与飞速发展的国际软件产业相比,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还有相当大的差距。高速发展的背后存在着深层次的问题,从表面上看软件企业规模偏小、没有品牌、竞争乏力,纵深追究还有潜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2011年我国软件产业共实现软件业务收入超过1.84万亿元,同比增长32。4%。根据行业专家预测,2012年中国软件产业收入有望超过2万亿元。目前,全球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突出表现在技术更迭速度显著加快,软件和作息服务业与其他产业之间渗透、融合的发展势头日趋明显,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已经成为打造和提升我国竞争实力的一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相似文献   

19.
<科技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二十条")印发已经近一年了.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软件基地集中了地区软件产业优势,不仅为软件企业创造了较优良的软硬件环境,而且在建立专业化的创新服务体系、人才战略、中小企业孵化、软件企业的规模化和国际化、融资以及改造传统产业等方面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软件基地已经成为落实国家软件产业政策的示范区,同时也主导着当地软件产业发展,在全国软件产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带动作用.同时,软件基地管理服务机构的专业化、专职化的建设也取得了较大进展.根据考核数据统计,基地产业规模取得了很大发展,2001年度22个软件基地共有企业3700家,总人数17万人,同比增长61%;总收入650亿元,同比增长44%;软件收入450亿元,同比增长133%;其中自主版权软件收入350亿元,同比增长151%;出口创汇21亿美元,R&D投入40亿元,占总收入的6%.  相似文献   

20.
一长期以来,科技部就一直十分关注软件的研究开发和产业化工作,并努力为创造我国软件产业成长的优良环境做出不懈的努力。早在1982年,原国家科委就组织我国软件界讨论建立我国软件产业的问题,分析了国外软件产业的经验和教训,根据国内计算机应用市场需求的情况,提出尽快建立软件产业的建议和首先发展软件出口的策略。为此,原国家科委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如:建立了中国软件技术开发中心,负责组织有关大型软件的项目开发、开展软件行业国际交流合作、推进软件的形成和发展。特别是在1988年国家火炬计划实施以后,原国家科委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