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中国经济增长和失业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沅从就业弹性的角度解释了中国经济为什么会出现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经济学悖论。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中国经济增长和失业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从就业弹性的角度解释了中国经济为什么会出现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经济学悖论。  相似文献   

3.
宏观经济政策的三大目标是:高GDP增长、低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其中,促进经济增长是解决就业问题的基本前提,就业弹性系数是衡量这种关系最常用的指标(就业弹性系数是指就业增长速度与经济增长速度的比值,即经济增长1个百分点,相应地就业增长的百分点)。  相似文献   

4.
在利用城镇登记失业率、对奥肯定律在中国的有效性进行回归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入有效就业率,与真实GDP增长率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最后得出了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问题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陶春柳 《物流技术》2012,(23):45-48
利用江苏省太仓市2001-2010年间GDP和三大产业就业资料,建立回归模型,分析了经济增长与就业二者之间的关系,得出了目前的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步伐存在不协调性的结论,同时对不协调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提高就业弹性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6.
利用江苏省太仓市2001-2010年间GDP和三大产业就业资料,建立回归模型,分析了经济增长与就业二者之间的关系,得出了目前的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步伐存在不协调性的结论,同时对不协调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提高就业弹性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7.
经济增长与就业弹性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到2008年走过了整整30年,30年中国经济的宏观调控无一不牵扯着中国庞大的劳动力大军。2008年的中国经济艰难而又沉重,就业问题更加突出,我们试图通过1981-2006年的经济增长对就业的贡献的数字微观的展现了它们之间的互动关系,希望能从中抽丝剥茧展示给您中国就业问题的现状。  相似文献   

8.
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是宏观经济运行的两大目标。从概念上看,经济增长一般指的是实际总产出的持续增加,或人均实际产出的持续增长。就业,按照西方经济学的一般解释,指“处于受雇的状态”。有劳动能力、愿意从事劳动的人从事有薪的劳动,这些人就处于就业状态。在两者的决定因素中,有些是对经济增长和就业都起作用的共同因素,有些只是影响某一方面。这样,一方面,两者的变化形态可以是多形态的;另一方面,随着决定因素势力的  相似文献   

9.
近20多年来,我国的GDP年均增长率达到9%左右,虽然就业总量也在增长,但城镇就业压力并没有得到缓解,上世纪90年代以来城镇登记失业率持续上升。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经验来看。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一般是正相关的。就业弹性系数是衡量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关系最常用的指标。按照奥肯定律,在3%的GDP增长基础上,GDP增长速度每提高2个百分点,失业率便下降1个百分点;反之。GDP每下降1个百分点,失业率便上升1个百分。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经济增长弹性与就业弹性两个指标,对上海"十一五"规划中提出将优先发展的现代服务业及其主要子行业在上海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分析认为目前上海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对经济的拉动力相当。而现代服务业的拉动力大于传统服务业。近年来,现代服务业的就业弹性均值较大,同时弹性的波动变化很大,这是上海GDP就业弹性近几年波动增大的主要原因。同时,通过对现代服务业中主要子行业的分析,发现现代服务业子行业间就业弹性的变动有着高度的正相关,这将增加现代服务业就业弹性波动对于上海GDP就业弹性波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张丽宾 《中国就业》2006,(11):10-12
一、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理论关系 经济增长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目标,是创造就业机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基本前提和物质保证。而就业则是人们获得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途径。因此,任何一个政府都将经济增长和控制失业率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两个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开始了突飞猛进的增长,特别是市场经济的确立,为经济增长带来了新的活力。经济的发展必然带动社会的变化,我国的社会从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绝大多数逐渐发展到今天,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数量相当,这是我国发展历史中一项重大事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但城市人口涌向城市也会为社会发展带来新的问题,而缓解这一问题的最佳途径就是农村人口城镇化,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两个问题是城镇化进程中两个核心问题,实现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同步对于城镇化的稳步进行以及国家建设的协调发展都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城镇化基本概念性问题的基础上对城镇化进程中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同步实现问题作了简单研究。  相似文献   

13.
广东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与扩大就业的协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然而在实现这一转变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许多摩擦、起伏和痛苦。这些困难不仅根源于经济体制,并且根源于我国独特的人口经济国情。如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与扩大就业之间的协调,不但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难点,也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所在。 一、广东人口与就业状况 劳动力供给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人口增长型供给,即劳动力的自然供给;二是发展型派生供给,即一部分已经就业的劳动力由于体制改革或经济结构调整等原因和发展性原因转为需要新的就业岗位的供给。广东…  相似文献   

14.
最近超过8%的失业率,在香港各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香港在保持经济稳步增长的同时,出现了连续两年的就业弹性为负值的情况。其原因既有劳动力供给的五个方面问题,也有劳动力需求的四个方面问题。其实,香港的就业问题需要从香港在与中国及其他周边地区的区域分工定位和整体经济发展的角度来加以分析和解决。文章提出了五个方面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5.
经济增长、幸福感与社会稳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使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0)和各地级市统计公报的数据,通过考察经济增长和幸福感对人们参加群体性事件的影响探索其对社会稳定的影响。结果发现,在控制人口特征变量之后,人均GDP和经济增长率并不影响人们是否参加群体性事件;失业率对人们是否参加群体性事件具有显著影响,失业率越高,人们参加群体性事件的可能性越大;物价指数对人们是否参加群体性事件具有显著性影响,物价指数越高,人们参加群体性事件的可能性越大;幸福感对人们是否参加群体性事件具有显著性影响,人们幸福感越高,参加群体性事件的可能性越低。将样本按照收入划分为低收入样本和高收入样本,结果发现,失业率对低收入人群参加群体性事件的影响程度要低于对高收入人群的影响。物价指数对低收入人群参加群体性事件的影响程度要高于对高收入人群的影响。幸福感对对低收入人群参加群体性事件的影响程度要低于对高收入人群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经济增长与就业率的关系研究——以广州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证分析表明,1978-2006年广州市GDP增长率、就业增长率和就业弹性变化趋势基本上一致,三者之中就业增长率波动的幅度较小,GDP增长率和就业弹性波动的幅度较大。广州市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关系,经济每增长1%,就业增长0.23%。广州市三次产业吸纳就业的能力不同,第三产业吸纳就业能力最强,其次为第二产业;第一产业劳动力随着经济增长逐步转移到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相似文献   

17.
袁明智 《财会月刊》2012,(24):17-21
本文建立税收与经济增长的理论模型,解释税收通过政府公共投资、家庭工资收入与就业影响经济增长背后的逻辑关系,并利用中国1978~2009年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证实了理论推断,税负与经济增长存在倒U型关系,税负处于低水平时提高税率能够增加经济产出。税负通过政府投资影响劳动的边际产出进而影响收入,最后通过就业影响经济增长。税负与就业也存在稳定的倒U型关系,税负较低时提高税负就业增长,当税负高到超过临界值后,税负提高就业量就开始下降,经济增长放缓。  相似文献   

18.
刘媛 《价值工程》2006,25(9):135-137
近几年来,我国税收增长快于经济增长的状况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对税收收入与经济增长相关性的分析,并主要从税收弹性的角度对税收是否处于超常增长状态的问题进行研究,最后对促进税收收入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20.
经济增长为何对就业增长的带动作用减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庞江倩 《数据》2002,(12):18-19
理论上讲,经济增长率越高,对劳动力的需求就越大。但数据分析表明,随着北京市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经济增长对劳动力的需求呈弱化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