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新型城镇化是新"四化"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推进新型城镇化是我国当前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推进新型城镇化要以实现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为首要目标,以实现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成果为核心目标,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长远目标.推进新型城镇化坚持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 城镇化速度与质量并重、 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努力促进"四化"协同发展等原则.推进新型城镇化意义重大,这不仅表明我国城镇化迈入历史新阶段,更彰显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路径.  相似文献   

2.
选取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河南省洛阳、新郑、禹州3市(县)的12个乡(镇)317家农户,对当前城镇化过程中"逆城镇化"现象进行调研,发现农民城镇化意愿不强的表现及原因,进而提出通过"台阶式""差异化""中心辐射带动""以人为核心"等四种城镇化发展模式来加快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人口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3.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口城镇化,最新出台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中指出要加快发展中小城市。传统城镇化有许多问题需要改善。中小城市是吸纳转移农村人口的重要载体,是践行绿色发展的主力军。加快发展中小城市需要加强城市群建设和生态建设,注重城乡统筹发展,加强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4.
以人口城镇化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对城市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产生多重冲击与挑战,其中最根本的问题是新型城镇化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两种政策不尽协同。通过构建新型城镇化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策协同效应,将碎片化的产业政策、土地与住房政策、人口政策、就业政策、公共财税政策、收入分配政策与社会融合政策整合为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自组织"的协同体系,可以达到社会稳定和城乡社会结构调整等诸多协同效应理想状态。应从源头机制、保障机制和政策协同主体的整合机制等方面完善新型城镇化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相似文献   

5.
21世纪人类正面临气候变暖和人口激增的双重挑战。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城市CO2排放将持续增长。考虑到城镇化水平提升和城市体系优化是城镇化发展的两大核心问题,在STIRPAT模型的基础上,从城镇化水平、城市体系双重视角,探索1971—2018年世界117个国家城镇化发展的碳排放效应。结论显示,城镇化水平提升对CO2排放具有明显的正向促进效应;最大城市人口占比提高则有效降低了CO2排放。通过更换主要解释变量及模型方法,上述结论仍然成立。研究认为,应进一步注重城市群都市区域协调发展,通过促进城市人口进一步向大城市集聚以缓解城镇化水平提升带来的CO2排放促进效应。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水平综合测度及空间格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人口、经济、社会、城乡统筹、人居环境五方面构建新型城镇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加权变异系数对河南省2002—2012年新型城镇化水平进行测度与差异演变过程分析,同时分析了空间格局。结果表明:(1)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水平差异总体缩小的基础上呈现先扩大后缩小趋势;(2)新型城镇化水平呈现"两点一带三片"空间格局,以郑州-济源为极点向周围递减;(3)高值市域辐射带动作用弱,核心城市郑州首位作用不突出,中心功能不明显。针对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现状及问题,提出了城镇化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7.
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是中国及各省市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不同省市的新型城镇化水平不尽相同,中国的一些区域核心城市则提出了建设全球城市的战略目标.本文以中国大型城市为例,在城市经济发展框架中分析了新型城镇化与城市全球化之间的互动耦合发展关系,提出了“新型世界城镇”概念,认为全球化城市建设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高级阶段,全球城市目标导向的大城市新型世界城镇建设需要全球视野与国际水准.并探讨了当前中国大城市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制约因素,提出了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8.
新型城镇化与扶贫开发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贫困地区的扶贫开发迎来了重要发展机遇期,系统研究新型城镇化与扶贫开发的互馈机制并探讨相应对策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梳理了城镇化对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收入差距、就业结构、人口流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影响,以及新型城镇化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城乡发展一体化、优化城镇村空间格局和"四化"协同发展等方面与扶贫开发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并进行简要的评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定量评价—问题研判—理论梳理—模型构建—模式提炼—优化调控"为研究主线的探讨新型城镇化与扶贫开发互馈机制的研究范式。此外,总结了三个亟需重点突破的研究方向:1城镇化对贫困地区发展影响的定量测度及问题研判;2新型城镇化与扶贫开发融合发展的内核体系构建,新型城镇化与扶贫开发互馈机制探讨;3新型城镇化助推扶贫开发的多尺度典型地域模式提炼。  相似文献   

9.
新型城镇化着眼于农村与农民的发展,注重城镇基础设施与社会公共服务的公平化与均等化。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以及城乡之间的人口转移决定了人的城镇化是新型城镇化的重点。廊坊市近年来城镇化进城不断加快,在河北省处于前列,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步伐的加快,廊坊新型城镇化也步入新阶段。推进农民工市民化,不仅对于廊坊城乡协调发展,促进廊坊经济增长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推动河北省乃至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有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廊坊现阶段新型城镇化现状及农民工市民化的主要障碍,探究解决这一问题的合理对策。  相似文献   

10.
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利于推动区域内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互动发展,打造梯度有序、分工明确、优势互补的城镇体系,推动区域产业优化布局和人口均衡分布,实现城镇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北京治理"大城市病"要通过产业疏解和功能疏解带动人口向外疏解;河北要合理承接首都产业和功能,淘汰污染产能,通过协同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工业化。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农业转移人口迁移与城镇化、经济发展密切相连.中国农业转移人口迁移的最大特点是农村向城镇迁移的不完全、不彻底,当前新型城镇化的核心问题就在于提高中国农业转移人口迁移的持久性.本文在总结中国农业转移人口迁移的现状与趋势的基础上,分析阻碍农业转移人口持久性迁移的主要因素,提出要以户籍为先导、以土地为重点、以住房为基本,减少农业转移人口持久性迁移的阻碍,促进新型城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京津冀地区是国家的重点发展区域,尤其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之后,京津冀地区的规划和建设成为研究热点。文章以区域新型城镇化作为研究对象,将GIS技术与定量分析方法相结合,选取1995年、2000年、2005年和2010年的21个能够反映新型城镇化的指标建立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系统地测算了京津冀区域13个城市的新型城镇化水平,并利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法分析了新型城镇化空间格局的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京津冀地区新型城镇化水平存在空间差异,1995~2010年空间差异不断减小;(2)张家口、承德地区是京津冀新型城镇化水平的"低地";(3)1995~2010年京津冀新型城镇化的空间格局未发生明显变化,但区域增长极存在由"北京+天津"两极向"北京+天津+石家庄"三极转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非农业人口迁出数呈增长态势,出现了"逆流"现象。城镇化建设需要调整思路,要以新城新市镇为突破口,农业县区为重点进行新型城镇化建设。农业县区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要解决人口聚集,尤其要解决县市城镇化率与工业化率偏离度异常问题。要做大做强中心城区,加速构建新型城镇化、工业化产业体系,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走以"集约、智能、绿色、低碳"为核心特征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村城镇化发展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城镇化建设将改变过去以牺牲农业发展工业策略和城市偏向策略,以农村城镇化发展为核心,采取根据地区差异化分步实施,以县域为单位先科学规划再有序推进,实施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建立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构建产业化、现代化、特色化的农村城镇经济模式,以信息化促进农村城镇化发展等措施,从而实现城乡一体化,促进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15.
经济新常态下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推进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性更加凸显,需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研究经济新常态下新型城镇化的特征,探索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发展路径。具体路径包括: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加快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有序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与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进入21世纪以来,城市群建设已成为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方式。东北城市群主要包括辽中南城市群和哈长城市群,二者处于全国"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的北部、京广线纵向"动脉"的北线终端,是全国主体功能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区域协调发展等战略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构建以哈长、辽中南为轴带核心的立体化城市群,不仅可有效解决东北城市等级、规模、结构扁平化,以及省域单极核心城市带动效应不强、政企关系不协调、产业结构调整滞后、人才流失严重和生态环境恶化等现实困境,而且对于东北地区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为推进河北大学经济学院承担的教育部"中西部高校提升综合实力工程"核心一级项目"首都经济圈与河北发展"的高水平研究,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以及不断关注实现"中国梦"中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需要,2014年7月26—27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经济研究》杂志社、河北大学经济学院联合主办的"首都圈、城镇化与经济持续发展"研讨会在河北大学召开,来自全国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和政府部门的数十位代表参加了此次研讨会。会议主要围绕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问题、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主题发言和讨论。会议邀请了国内经济学界的著名学者作为主旨演讲嘉宾,与会代表聆听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经济研究》主编裴长洪教授的"中国经济新常态的主要特征与增长动力"宏观分析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早在2010年,中国就召开了关于城镇化工作的第一次会议,关于新型城镇化的规划也是几易其稿,目的就在于凝聚共识,做好城镇化工作。近日,《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出台明确了党和国家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推进城镇化工作的态度。《规划》提出城镇化工作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要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但是在推进这项工作中我们还面临着一些问题,如何更好、更细致地去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工作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经济师》2017,(8)
新型城镇化有别于传统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是以粗放式发展向质量提升的转型。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的关键所在是农村人口能否在城镇安居乐业,一、二线城市的住房市场几近饱和,三、四线城市的住房市场的开拓空间就凸显出了巨大的潜力。新型城镇化给三、四线城市房地产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怎样应对这些挑战,抓住机遇,对三、四线城市消化库存,促进房地产业繁荣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正2014年9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工作座谈会并作重要讲话。他表示,新型城镇化贵在突出"新"字、核心在写好"人"字,要以着力解决好"三个1亿人"问题为切入点。李克强同时指出,应把进城农民纳入城镇住房和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不能让他们"悬在半空"。对于城镇化的推进,李克强指出,我国各地情况差别较大、发展不平衡,推进新型城镇化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