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35年来,市场经济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中国的经济结构,而且也深刻影响着中国的社会结构。社会利益的多元化对人们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对国家的治理理念和治理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现代化的国家治理不应仅单纯强调政府与市场的协调与合作,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调动各种力量和资源实现政府、市场与公民社会三者之间的多重稳定均衡,从而实现善治的治理目标。文章以国家治理的概念为切入点,通过分析国家治理的逻辑和模式论证了现阶段我国构建国家治理体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从财政学的视角提出了我国实现有效国家治理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政府治理是通过认识和界定政府、市场和社会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确立政府治理理念,调整政府组织结构和权利运行机制,不断寻求最有效的管理现代市场经济和驾驭市场机制的政府行政模式。我国现阶段的巨额债务与政府主导下的经济发展方式有关,政府的过度参与与民众监督的乏力造成了政府治理的不完善。文章首先分析了政府治理理论的西方起源,然后以此借鉴分析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现状、成因并提出在改进我国政府治理的视角下改善债务规模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财政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型政府、公平竞争型市场和合作型社会三者互为基础、密切联系,共同构成了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三维"目标体系。财政配置公共资源体现了政府、市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公共资源取得的数量和方式,以及配置的方向和结构,都会对市场和社会运行产生重要的影响。深化财政改革,是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提高治理能力的必然要求。为此,本文研究了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财政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4.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在西方福利国家遭遇到市场、政府双失灵后,一些学者提出了政府一市场一公民社会相互协作的治理模式,而这一模式对于我国解决改革开放过程中所出现的行政机构膨胀,政企不分,政事不分以及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都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近几年,治理模式在中国的实践方兴未艾。但值得注意的是,到目前为止,参与治理实践活动的社会公共组织,其权力从产生、行使到监督,都无法律对其进行规范。本文探讨了在治理模式下,社会公共组织在我国的发展,从法理和行政法功能的角度论证了将其纳入行政法规范范围的依据,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那么,如何提升政府的治理水平呢?文章从政府与市场关系、政府与社会关系、政府组织结构三个维度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结构的变迁与社会文化的日益发展,西方财政理论在转型期的中国已经逐步丧失其现实解释力.本文在分析西方财政理论现实困境的基础上,立足于新中国主要财政基础理论的发展变化以及现代财政制度与我国传统财政理论一脉相承、不断演进的关系,明确了新时期财政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在政府、市场与社会等多维治理主体中的主要职责,并在政府-市场-社会三维立体分析框架内进一步明确了基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现代财政定位与重构,即以"平等共治、法治包容、持续共赢"为基本理念与核心要义的"多中心、多层次、多主体"的现代财政.  相似文献   

7.
协同治理致力于寻求在公共事务治理中,政府、企业和社会之间如何合作的问题,是对以国家或市场为主的单向治理模式的反思,也是对建立更为有效的流域污染治理体制的回应。然而,流域跨界污染协同治理机制不会自动建立起来,它需要能够在实现集体理性的同时满足流域各级政府和社会个体理性的制度安排,实现激励相容和参与约束。因此,在流域跨界污染协同治理的政策取向中,有必要增进协同治理的共容利益和社会资本,并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促进政府和非政府组织间的合作。  相似文献   

8.
被用于各种情境下的治理理论是指国家、社会以及市场以新方式进行互动,而产业链治理是通过产业链来实现企业或组织之间的关系和制度安排。基于产业链治理理论,率先对我国社会信用服务业产业链的链条稳定性、产业地位、法规建设、信用产品质量及产业延展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我国社会信用服务业产业链治理的措施,即适时优化产业链结构,加大对社会信用产业链中"七寸"和"龙头"的培育,加强社会信用法律法规的建设,借鉴国外社会信用服务业发展的经验,实现社会信用服务主体的多元化等。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中心向基层下移,把更多资源下沉到基层。社区是我国重要的基层管理单位,是我国实现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最基层单元。社区公共财政作为社区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代表着国家行政权力介入基层社会的重要工具,是政府组织与社区自治组织实现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的关键力量。近年来,武汉市高度重视基层治理工作,将社区治理作为社会基层治理的前沿阵地,社区治理模式探索走在全国前面。文章对2017年-2018年武汉市级财政支持社区建设资金投入情况进行分析,挖掘和剖析基层治理下财政投入的表象及微观问题和原因,并就如何把握政府与社区之间“指导与服务、协作与监督”的关系,如何建立社区公共财政制度实现对社区建设的有效承接,如何调动居民自觉投入社区治理体系建设的积极性,提出具有前瞻性、可操作性的财政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从国家治理高度,明确了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并将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作为重要的战略取向。财政制度安排体现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中央与地方关系,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方面。1994年,我国实行了分税制财政体制,同步推进了税制改革,后经20余年的改进调整,较好规范了中央与地方、国家与企业、政府与市场间的关系,为构建现代财政制度奠定了良好基础。1999年,我国  相似文献   

11.
中国社会的急剧转型与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对中国城市社会管理提出了诸多的挑战。传统的社会管理模式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之间呈现出不相适应的张力。"共同治理"是回应复杂性与碎片化等挑战的一种有益的治理新思路。寻求有为与无为之间的精妙平衡,是实现中国城市社会管理中政府、市场、公民与社会组织等多元共治的可行之道。中国政府在社会组织管理"去行政化"等方面的突破,使多元共治从理念逐渐转为实践,也必将伴随着一系列机制、理念的变革,趋近"管得最合适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12.
地方政府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部分,在当今我国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实现地方政府治理现代化是必要的。我国地方政府治理现代化存在社会治理资源与政府资源无法有效整合、利益化趋势严重等问题。有必要以社会治理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提升地方政府治理的民主性,实现地方政府治理的法制化,进而全面提升地方政府的公共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13.
治理理论的兴起,为西方进行行政改革的国家如何实现良好的管理提供了理论指导,作为理想的模式,“善治”成为各个国家追求的目标;而治理理论所蕴含的权力主体的多元化及其主体间相互协调、合作的特性也为我国政府治理提供了有益借鉴,在这一背景下,我们将我国政府角色定位于有限政府、有效政府、服务政府、责任政府。  相似文献   

14.
基于善治理论下的地方政府治理模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社会公众对政府治理提出了新的和更高的要求,政府治理的目标是善治,善治是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的一种新型关系,是两者的最佳状态。地方政府治理模式的选择应符合善治理论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5.
文化越来越成为一个民族的标志,也越来越受到政府及社会的重视。将治理理念引入到文化中,是适应我国多元化社会的客观环境的。文章根据文化治理的几种方式,探索我国文化治理的途径便成了当下热议的话题,通过对文化治理概念的解读,分析了以政府为中心、以市场为中心、以社会为中心以及治理主体平等合作等文化治理方式的利弊,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我国文化治理应该是在政府中心论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的综合治理方式,并提出文化治理主体角色扮演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16.
立足于我国全面深化改革这一恢弘的历史性背景,将有助于从社会治理创新的角度论述权力清单制度。在由"政府本位"向"权利本位"与"社会本位"的社会管理模式变革中,通过权力清单制度厘清政府与社会的边界,确立二者的职责与分工,这既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伟大事业中实现政府治理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创新社会治理模式、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针对制度变革进程中可能存在的种种问题,明确提出以"责任清单"作为权力清单制度的核心,并主张在社会治理中引入"负面清单"制度,以充分发挥社会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与功能。  相似文献   

17.
良性的税收制度及财政收入结构形成的环境是特定社会经济发展稳定可靠的前提条件。同为社会主义国家的老挝,几乎与中国同一时期开启推动经济发展的道路。经过四十余年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人均GDP已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而老挝一直处于欠发达国家的行列。通过考察老挝税制变迁、财政收入结构变迁及其政府与此相伴随的介入市场的行为模式,讨论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从老挝当前的税制体系看,其税率水平低于相邻国家的平均水平,税收优惠政策涉及面广且力度较大,但收效甚微;从近年来财政收入预算推进看,其国家治理能力相对较弱。与之相对应,在当前低迷的经济环境下,其政府财力实现除了要解决债务问题,还要依靠降低非规范行为对经济存在的较大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转型面临着"低能力国家"、"低质市场经济"、"民主形式主义"、"非理性民粹主义"等诸多陷阱。应对转型陷阱的出路在于加快国家建构,实现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预算不仅是一种效率工具和控制工具,它还是现代社会实现国家建构、创新公共治理的关键,在突破转型陷阱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通过"预算宪则",可以对经济秩序建构;通过预算的控制与责任机制,可以对政治和社会秩序建构;通过预算的信息表达与协商,可以对公共理性建构。为提升预算的建构力,需要加快相关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9.
李红星  付林 《全国商情》2008,(9):135-136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社会公众对政府治理提出了新的和更高的要求,政府治理的目标是善治,善治是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的一种新型关系,是两者的最佳状态.地方政府治理模式的选择应符合善治理论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20.
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加速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战略目标,对厘清国家与市场关系的内涵提出了紧迫要求。本文在系统梳理经济学、比较政治经济学等多学科关于国家治理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从经济社会学经济制度的社会建构属性出发,对经济社会学组织制度学派和历史制度学派关于国家经济治理的理论演化脉络进行梳理,揭示了后发国家中国家建设与市场建设同步进行、互相建构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