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国有资产从一般竞争性领域退出,使国有企业的改革进入新的阶段.但是,日渐突出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却在制约着国有资产退出的进程,对国有企业的改革形成了障碍.如何采取合理的手段和方法防范国有资产的流失?笔者在此提出以下看法.  相似文献   

2.
20 0 0年国企实现了“三年脱困” ,但“三年脱困”目标的实现是阶段性的小胜利 ,要从整体上搞活国有企业、国有经济 ,任务还是相当艰巨的。当前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有 :第一 ,国企退出机制没有建立起来。第二 ,企业结构性矛盾较突出 ,组织结构、产品结构不合理 ,普通产品大量过剩 ,高档、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普遍依赖进口。第三 ,国企社会负担重。第四 ,“三年脱困”主要是工业企业 ,非工业领域的国企改革还没有起步。债转股等许多政策都是扶持工业企业的 ,而且主要是用于国有大中型企业。商业企业、中小企业怎么办 ?确实…  相似文献   

3.
咋翔蔺眺细在公共财政的框架下做好企业资产 与财务管理工作/李春满(一、积极推进资产评估管理方式改革 /李春满(二、人世要特别关注国际贸易中的 技术壁垒问题/李春满(三、今年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工作/李春满(四、要完善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 /李春满(五、积极推进国有企业的增收节支工作 /李春满(六、讲大局讲团结保安全保稳定 /李春满(七、诚信建设是企业立身之本/李春满(八、人世以后财政如何支持国企改革 /李春满(九、主辅分离辅业改制是国企安置 富余人员的主要渠道‘/李春满(十、继往开来开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新局面 /李春满(十一…  相似文献   

4.
当前,国企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政府、经济专家、企业管理者对国企的生存和发展做了大量的努力和探索,加快国有企业改制步伐成为当前国企改革的主流。建立现代化股份制企业,使产权主体多元化已是大势所趋,这为现代化企业改革明确了方向。但是在具体工作中,国企改革遇到了不少困难。其中,在理论与思想方面就有两大障碍:一是认为“国退”就是国有资产流失,对此顾虑重重。二是认为国有企业关系到“国计民生”,退到底社会主义性质就会发生变化。鉴于这些障碍,济  相似文献   

5.
国企改革是“摸着石头过河”,过程大致可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79-1986年,“放权让利”使经营者掌握了一部分的剩余控制权和索取权,但没有涉及到产权制度,更缺少商法的支持。第二阶段是1987-1992年,国企实施了两类改革措施:一是承包制,二是股份制,产权制度有所突破。第三阶段是1993-2002年,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目标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抓大放小”、“有进有退”改革战略促使国企大部分退出竞争性行业,主要进入“国家安全行业、自然垄断行业、提供公共产品的公益性行业”等,以及“高新技术产业中少数几家关键性企业、支柱产业中的骨干企业”。第四阶段是2003-至今,在“增强国有经济控制力,发挥主导作用”的政策导向下,新成立的国资委把“兼并重组”、“整合壮大”作为新一轮国企改革的目标,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深化,《国有资产法》等法律陆续颁布。该阶段改革的另一个结果是“国进民退”,民间资本被迫退出一些所谓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  相似文献   

6.
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防范国有资产“三色流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资产是我国国有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当前,国有企业的体制转换和结构调整已进入了攻坚阶段,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随之暴露出来,其中国有资产流失是国民经济发展和国有企业改革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根据表现形式与成因的不同,可以将国有资产流失界定为白色流失、黑色流失和灰色流失,即“三色流失”。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不健全是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应随着宏观经济环境和国有企业微观状况所发生的变化进行调整和改革,建立国有资产管理、监督、营运体系和机制,实现国有资产的优化配置和规模经营,建立和健全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激励和监督约束机制。 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建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这是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重大突破,有利于实现公有制特别是国有制形式的多样化,充分调动中央和地方的积极性,做到权责明确,各司其职,进一步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可以有效地防范国有资产“三色流失”,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促进国有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张国宏 《企业活力》2005,(10):18-19
<正>2004年可以说是国企改制跌宕起伏的一年。从年初TCL在深交所挂牌上市、TCL产权改革完成,到年中郎成平质疑TCL产权改革、海尔集团“曲线MBO”拉开“郎顾之争”序幕,乃至年底国资委明确表示大型国企不能搞MBO,中小企业可适当探索,并提出五条禁令,其中各个事件无不是当前国企改制中热点问题——国企产权改革问题的缩影。作为一种企业制度创新,MBO也是有益的尝试之一。但是,其中以国有资产流失为重点的一系列问题也亟待解决,否则,必将影响这一有效工具的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8.
宁向东 《英才》2004,(11):22-22
国企弊病最根本的是产权动力缺乏。我们所谓的“国有资产流失”主要表现为三种形式:经理人控制下的支付与剥夺(职工持股的名义,MBO,做中长回购);低价转让;企业破产是破银行的产,逃债现象严重。与之相关的另一个事实是,下岗人员承担了损失,但补偿非常有限,相当一部分利益受损。一谈“国有资产流失”,民众为什么会怨气冲天?首先要看我们所期望的过程:国企转让公平,国企转让后,无人利益受损;购买者(外企、民企)应是大家可以接受的;企业本  相似文献   

9.
经过1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我区大部分国有中小企业的改制退出工作基本完成。实践证明,这项改革促进了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实现了国有资本战略性转移,对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通过近年来的审计发现,我区国有中小企业改制中普遍存在剥离资产管理主体不明确、改制批复无国有资产收益的上缴期限和落实方案的具体措施、未制定相应的国有改制企业剥离资产管理办法等问题,致使国有资产在清产核资、产权界定、资产评估、产权转让等各环节均存在流失现象,改制方案的落实也不尽人意,“重改制,轻管理”的情况较为普遍。  相似文献   

10.
《科技与企业》2005,(2):8-11
国有企业在价高了卖不出去,要价低了又容易被冠以“国有资产流失”的罪名,国企究竟能不能贱卖?贱卖是否就意味着国有资产流失?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继续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任务。”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十六大提出的探索国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的重要新举措。笔者认为,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关键是要确保出资人到位,即建立健全国有资产出资人制度。  相似文献   

12.
国有经济通过结构调整,退出一般行业,加强重点领域,是提高国有资产整体质量,保持国有经济适度的控制力,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国有经济今后的改革与发展工作应主要围绕两方面展开:一是积极稳妥地加快推进国有经济结构调整,二是着力提高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特别是国有控制企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决定》,在进一步总结国有企业改革、特别是90年代以来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国有经济面临的新形势和国有企业组织结构现状,确定了调整布局和改组企业的方向、重点和措施,明确指出要“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推进国有资产合理流动和重组,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积极发展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放开搞活中小企业”。  相似文献   

14.
《上海企业》2013,(4):52-54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不断增加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奉贤区委提出深化国企国资改革,“激发活力、资产运作、保值增值、做强做优”的要求,我们结合本区实际开展了关于如何深化国企改革,整合优势,形成集聚,提高市场竞争力,加快我区国企健康发展的调研活动,提出相关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15.
林琪 《企业天地》2003,(3):40-41
十六大报告指出: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探索公有制特别是国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大力推进企业的体制、技术和管理创新。今年中央经济工作的首项改革就是深化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优化国企资本结构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优化国企资本结构,对部分债务过重、生产困难、扭亏无望的国有企业实行破产,可以盘活存量资产,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促进国有经济的发展。本文试从如何做好国企破产工作入手,对优化国企资本结构略作探讨。优化国企资本结构存在的问题在优化国企资本…  相似文献   

16.
《上海企业家》2006,(5):46-46
国务院国资委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王忠明认为,为了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应注意防止以下几种倾向,以避免干扰与延误改革与发展的大好时机。一是简单化倾向。简单化表现之一是把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理解为”一退了之”甚至是”一卖了之”。反过来说,有人认为国有企业不存在”所有缺位”,进而不分青红皂白一概否定所有”退”的行为、”卖”的行为,将其认定为国有资产流失甚至恶意侵吞国有资产,  相似文献   

17.
2004年开始的“朗顾之争”,最终发展成了一场关于国有资产改革方向和路径的大论战———国有产权改革究竟何去何从?文章从争论的焦点———国有企业产权改革中的国有资产流失说起,分析了国资流失的原因,以及国企产权改革的路径探讨。  相似文献   

18.
曾任慧 《企业研究》2011,(11):66-67
国企改制所带来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一直是困扰改革发展的焦点问题。清产核资作为国企改制的首要环节,观念上要摒弃三种错误认识,从国企改制的实质变革高度,认识清产核资的重要及现实意义;制度上需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和绩效考核等激励机制,以确保清产核资质量;实施过程中,突破难点环节,做好国企帐表的财务审核和国企资产的清查管控。才能搞好清产核资工作,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确保国有权益,为现代企业制度的运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国企改制所带来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一直是困扰改革发展的焦点问题。清产核资作为国企改制的首要环节,观念上要摒弃三种错误认识,从国企改制的实质变革高度,认识清产核资的重要及现实意义;制度上需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和绩效考核等激励机制,以确保清产核资质量;实施过程中,突破难点环节,做好国企帐表的财务审核和国企资产的清查管控。才能搞好清产核资工作,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确保国有权益,为现代企业制度的运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15大报告中指出的“建立有效的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和营运机制,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是一项基本国策.在新形势下,要搞好这项工作,既要在理论上保持清醒的头脑,又要在实践上有新的突破.本文围绕在体制、在约束机制与管理者三方面加以阐述:首先,在体制上突破,建立并理顺国有资产产权管理、监督、营运新体制.理顺所有者、管辖者、经营者、使用者之间的产权关系,是新形势下从整体上搞活国有经济的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