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江平原水土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江平原拥有丰富的水土资源 ,对三江平原水土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进行分析、探讨 ,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三江平原拥有丰富的水土资源,对三江平原水土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进行分析,探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灌区水土资源管理规划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可持续发展要求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三个目标的相互协调,灌区水土资源管理的任务就是为农户提供优质的咨询服务,帮助农民理右灌区生产与资源环境的关系,有效地用好水土资源和水利工程设施,改善生态环境条件,使灌区良性循环,提高农民收入,这一任务的实现取决于是否有一个有效的水土资源管理规划模式,根据对新疆阿瓦提县丰收灌区水土资源管理规划的研究,我们认为,要建立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水土资源管理规划,应该是受益人参与规划;“三元”目标协调发展,逐步规划,分步实施,自下而上,自上而下规划程序,科学的规划方案评价体系;自主的水土资源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4.
针对霍山县淠源渠灌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5.
周义珏  丁静 《水利经济》2002,20(2):44-46
发挥堤防水土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增强单位经济实力,促进工程管理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6.
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水土资源的涵义,剖析我国水土资源存在的问题:总量丰富,但人均水平低;地区分布不均;利用不合理.认为,要实现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应该开源节流并重,保证水土资源高效利用;合理配置水土资源,促进入与自然和谐相处;科学利用水土资源,实现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健全和完善制度体系,保障水土资源的战略位置.  相似文献   

7.
黄河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中水土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推进黄河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是实现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也是破题之举。水资源利用较为粗放、农业用水效率不高是黄河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制约,也是推进黄河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亟待破解的问题。方法 文章基于水资源刚性约束的现实条件,将水资源作为内生要素纳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构建“以水定土、以土量水”的水土资源优化模型,运用黄河流域西北干旱区1 933份农户实地调研数据,实证分析不同配水方案及水价情景下,农作物种植面积的调整策略。结果 研究表明,黄河流域农业生产具有较大节水空间;调整配水方案,配水量向具有水资源利用比较优势的作物倾斜,有利于提高收益及水资源利用率;调节水价,增加用水成本,有助于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实现农业节水目标。结论 黄河流域农业水土资源优化配置应坚持“以水而定、量水而行”,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完善水资源定价机制,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坚持生态优先,大力推进农业节水,推动设施农业发展,适度调减农作物种植面积,为生态用水提供更大的空间。黄河流域农业发展不应以规模论英雄,而是侧重向技术、管理、质量要效益,走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的农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8.
敦煌西湖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与开发利用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敦煌西湖湿地的生态地位和现阶段敦煌西湖湿地资源保护开发中的主要问题后,提出敦煌西湖湿地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基本模式: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走生态农业的发展之路;统筹规划,发展荒漠湿地生态旅游业;提出了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在水土资源约束背景下,如何通过农业供给侧结构优化协调区域水土资源分布与农业生产的关系是当前农业问题的重中之重。借助比较优势理论和农业系统理论,构建水土资源约束下区域农业供给侧结构优化模型,并以河北省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分析,选用多目标优化粒子群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以实现区域农业经济高效、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根据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党委关于深化林业改革,发展林业经济的要求,林业战线依托垦区森林资源大力发展林下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形成了以森林经营管护责任制为主体的多元化林业经济体系,使垦区林业产业得到快速发展。笔者根据调研掌握的情况,对林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常规式发展跨越式发展模式的比较入手,通过分析关中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基础条件,提出了必须推进“六大转变”的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12.
流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是研究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人类社会系统间相互作用的重要尺度。流域土地利用特点:林地、耕地和水域用地类型比重较大;土地利用布局区域差异明显;利用功能受水因素影响较大;生态功能地位突出。流域土地开发产生水土流失严重、土地污染普遍、湿地功能退化等问题。开发利用的对策和模式:加强流域水土保持工作及水环境治理;开展流域土地利用功能分区;构建流域生态屏障;建立跨行政区的流域土地利用和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3.
以苏州市高新区的宕口资源为例,对其植被恢复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自2002年底全面停止开山采石以后,关闭的矿山废弃地环境恢复整治示范工程已初见成效,各个宕口的绿色植被在逐渐恢复。道渣型宕口立地条件好,植被生长良好,植被覆盖率较高;花岗岩型宕口立地条件差,植被恢复难度大,宕口植被覆盖率相对较低。借鉴我国宕口修复的成功范例,提出了建设生态公园、生态住宅、循环经济、生态墓葬及科学复绿等宕口资源开发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评价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各县市区水土资源承载力与经济发展耦合差异水平,并探讨其耦合优化路径。研究方法:采用信息熵权法确定耦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其量化评估。研究结果:(1)生态经济区耦合协调度差异明显,市区耦合协调度整体水平较高,县域则相对较低;(2)水土资源承载力与经济发展缺乏同步性,市区多为环境滞后性阶段,县域则处于经济滞后阶段;(3)耦合度空间分布以湖滨地区为核心以圈层形式呈现向外逐渐递减趋势;(4)经济滞后区域应选择城镇建设与产业布局策略,环境滞后区应选择适应性管理与生态屏障区构建策略。研究结论:基于资源与经济同步优化策略将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均衡发展提供一种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5.
冯家山灌区环境地质问题及水资源开发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家山灌区是陕西省渭北黄土台塬大型灌区之一,多年来主要靠地表灌溉,由于在灌溉过程中缺乏科学管理,片面提高地表水利用率以及灌溉技术落后等原因,在灌区诱发了一些生态环境负效应。本文在分析研究灌区环境地质问题的基础上,划分了灌区地质环境类型,利用系统分析原理,探讨了地质环境脆弱区地表水、地下水合理配水比例。最后提出了防治灌区地质环境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松嫩平原北部黑土区水土资源平衡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分析松嫩平原北部黑土区在土地利用和农业气候资源变化条件下的水土资源平衡效应。研究方法:在傅抱璞假设理论的基础上,通过拟合参数ω回归方程求得实际蒸散量,以此来构建水分盈亏模型,分析水土资源平衡效应。研究结果:(1)1985—2015年,松嫩平原北部土地利用表现为湿地面积大幅度减少,水田和旱地面积不断增加;潜在蒸散量和气温具有较为明显的变化趋势,气温以0.27℃/10 a上升,潜在蒸散量以5.15 mm/a下降;(2)经过拟合参数ω方程求得实际蒸散量可以有效反映土地利用状况、地貌特征和土壤属性;(3)1985—2015年间总体的水分亏缺率均值是0.25、0.2、0.31和0.13,而土地利用的影响使严重缺水面积逐年增加,其增加量是总面积的1.59%,约是原有面积的2倍。研究结论:基于傅抱璞理论改进的参数ω能够提高地区实际蒸散量的估算精度,对区域水土平衡评价具有重要意义,为实现区域资源合理利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7.
余希 《农村经济》2007,(5):92-94
本文从食品安全的内涵入手,介绍了目前我国西部地区食品安全的概况,简要分析了我国西部地区水土资源的状况及其对食品安全的影响,提出了加强西部地区水土资源保护和食品安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该文依据天水市农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围绕《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从保障粮食安、推 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生态建设步伐、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发展循环农业、加大示范园区建设力度、 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和完善投入机制等方面提出了现代农业建设途径。  相似文献   

19.
水足迹视角下三江平原地区农业水土资源配置效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三江平原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其农业水土资源相对丰富但水土资源配置效率不佳,亟待改善。[方法]运用投入导向型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水足迹视角下的三江平原地区农业水土资源配置效率进行评价。[结果]2015年,三江平原地区农业水土资源配置综合有效的地区仅占5%,总体来看,农业水土资源配置的技术效率略好于规模效率;水土资源投入冗余状况分析表明,友谊县、虎林市、宝清县、汤原县、富锦市、同江市等8个县、市辖区的农业水土资源投入合理,其他地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冗余现象;分作物来看,水稻生产的水土资源配置技术效率高于其他三大旱作。[结论]完善农业基础设施配套工程,提高水土资源配置的技术效率,是提高其规模效率,进而实现综合有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政策性科技金融基本模式的结构性特征,体现于围绕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重点、建立健全组织保障体系、基于合作协议的“银保政企”多方合作、不断创新政策性科技金融产品与专业性配套服务、打造科技支撑与政府引导的政策性科技金融平台、设立政府多种科创引导基金和建立融资风险防控体系机制等方面。我国政策性科技金融发展具有明显的本土特色,未来需要从诱导功能实现的基本路径、数字化转型的主路径、基于新发展理念的基本举措和专门立法突破口等方面,优化政策性科技金融模式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