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是一位有慧根的东方商人。他说他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功,原因就在于他的“哲学”。当年他的一位朋友因为特别喜欢他的“哲学”而不惜倾囊相助,只要求他做到一件事:“绝不要做金钱的奴隶。” 稻盛和夫信奉“敬天爱人”。他的创业故事很丰富,他的妙语箴言也很精彩。 ——最伟大的能力就是征服自己。 ——若要有惊人的成果,一定要力求突破,努力去做此时此刻看来不可能的事。 ——抱着开放的心灵,你才能察觉出生命的至福。 ——以你的心为根基。 读懂了稻盛和夫,则知:一个企业家修炼到一定程度,他就会由“儒商”变为“商儒”。  相似文献   

2.
日本松下电器总裁松下幸之助的领导风格以骂人出名,但是也以最会栽培人才而出名。有一次,松下幸之助对他公司的一位部门经理说:“我每天要做很多决定,并要批准他人的很多决定。实际上只有40%的决策是我真正认同的,余下的60%是我有所保留的,或者是我觉得过得去的。”经理觉得很惊讶,假使松下不同意的事,大可一口否决就行了。“你不可以对任何事都说不,对于那些你认为算是过得去的计划,你大可在实行过程中指导他们,使他们重新回到你所预期的轨迹。我想一个领导人有时应该接受他不喜欢的事,因为任何人都不喜欢被否定。”做为一名…  相似文献   

3.
顾欣 《中国新时代》2006,(6):122-123
读书,是易宪容最喜欢做的事,是他一生中大多数时间在做的事,家人曾经问他:“你天天看书,不觉得累吗?”他反问,“你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会觉得累吗?”  相似文献   

4.
黎均说他特好奇,喜欢一切新鲜的东西。可是在京伦饭店当了11年的公关经理,与无数的人和事打过交道,也坐了很多次飞机,但每次见到飞机还是激动得不行。黎均说他情绪很外露,“忍”的工夫还有待修炼。可是面对顾客的挑剔和无礼,他却表现出相当的理解和体贴。黎均说他不胜酒力,从来没从喝酒中获得过乐趣,可是他能够在酒桌上和下属们畅意沟通,靠的是真诚,而非酒力。黎均说他不欣赏日本人把工作当作全部生活,可是他自己却把工作当作乐趣,忙起来加班加点,也不觉得是件苦事。黎均说:“干过去没有干过的事是最令人兴奋的”,怀着这种心境,他经历了人生中的几次角色转变:当了8年工人:在机关做了6年的专职共青团干部;在京伦饭店一呆又是16年,最后在公关部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位置。  相似文献   

5.
有一位媒体主管告诉我说,他们公司有一位记者,喜欢在同事面前说自己曾经跑过哪些重要新闻,想借此突显自己的能力。这位媒体主管见状,便提醒他说:“当你老的时候,你希望告诉自己的小孩,自己曾经跑过哪些重要的新闻?还是你希望对孩子说,有哪些新闻因为你跑过,而变得重要?”这位媒体主管的用意,是想提醒那位记者要了解  相似文献   

6.
一位美国乡下小伙子去应聘城里某大百货公司的销售员。老板问他:“你以前做过销售员吗?”他回答说:“我以前是村里挨家挨户推销的小贩。”老板喜欢他的机灵:“你明天可以来上班了。下班的时候,我会来看你。”  相似文献   

7.
《广东质量》2003,(5):93-93
基辛格堪称本世纪的谈判大师。一次,基辛格主动为一位穷老农的儿子做媒,想试试自己的折中之技。他对老农说:“我已经为你物色了一位最好的儿媳。”老农回答说:“我从来不干涉我儿子的事。”  相似文献   

8.
声音     
《政策与管理》2014,(10):22-23
“必须做大公司不愿费劲去做的事。”陈一舟/人人网创始人 陈一舟是一名历史爱好者,同时自称为西方电视秀的狂热者,他最近向《华尔街日报》谈起中国的创新状况,说“即便你在应用层面有创新,你也赚不到太多的钱”。  相似文献   

9.
汉德·泰莱是纽约曼哈顿区的一位神父,那天,教区医院里一位病人生命垂危,请他过去主持临终前的忏悔。他到医院后听到了这样一段话:“仁慈的上帝!我喜欢唱歌,音乐是我的生命,我的愿望是唱遍美国。作为一名黑人,我实现了这个愿望,我没有什么要忏悔的。现在我只想说,感谢您,您让我用歌声养活了我的六个孩子。现在我的生命就要结束了,但死而无憾。仁慈的神父,现在我只想请您转告我的孩子,让他们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吧,他们的父亲是会为他们骄傲的。”一个流浪歌手,临终时能说出这样的话,让泰莱神父感到非常吃惊,因为这名黑人歌手的所有家当,就是一…  相似文献   

10.
缘来无影     
谢骏是一个有计划的人,他坚持说,他的生命中从来没有什么偶然事件。他说:“我是一个理智的人,我的每一步都在计划和意料之中。” “我是一个普通的人,生活中没有戏剧情节。”谢骏这么说。 谢骏是一个医生,不开口则已,一开口语气就不容置疑,但并不会令人感到不快。或许这和他的职业有关。他三十多岁就已经是外科主任了。要说服他,必须拿出证据。他不信杂志上编的那些故事。 “那好吧,就说你自己吧,你的人生计划第一部分,职业是怎么选择的?”  相似文献   

11.
《冶金企业文化》2006,(3):34-34
世界知名的管理顾问大师彼得·杜拉克在从事诊断顾问工作时,情形是这样的:双方坐定之后,雇主总会提出一大堆的难题向杜拉克请教。杜拉克推开了这些问题,然后问客户说:“你最想做的事是什么呢?”“你为什么要去做呢?”“你现在正要做什么事呢?”“你为什么这样做呢?”杜拉克不替客户“解决问题”,而是替客户“界定问题”。他改变客户所问的问题,提出一连串的问题反问客户,其目的是要帮助客户认清问题,找出问题,然后让客户自己动手去解决那个最需要处理的问题。我们往往为了追求结果,而没有耐心花时间去界定问题。我们经常只花几分钟就提出问…  相似文献   

12.
一位先生在报纸上登了一则广告,要雇一名勤杂工到他的办公室做事。约有50多人闻读前来应招,但这位先生却只挑中一个男孩。“我想知道,”他的一位朋友问道,“你为何喜欢那个男孩,他既没带一封介绍信,也没受任何人的推荐。” “你错了,”这位先生说,“他带来许多介绍信。他在门口蹭掉脚下带的土,进门后随手关上了门,说明  相似文献   

13.
你是让人喜欢还是让人讨厌的上司?在你还是个小下属的时候,你的老板是不是有些毛病让你无法容忍?你的中层经理是不是业绩出众,却常常受到下属的抱怨?很多经理人都喜欢说:“领导是门艺术。”不过多数人都很难身体力行地将“领导”艺术化,能做个让人喜欢的上司已经不容易了,千万别再给自己贴上“讨嫌”的标签。《中国新时代》杂志日前对本刊读者俱乐部中的300名经理人进行了调查,并列出最不招人待见的10个经理人“恶习”,身为上司的您,不妨对照自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相似文献   

14.
罗声 《英才》2008,(1):122-123
即使汇源刚在香港上市时,忙得不可开交的朱新礼还是坚持担任“赢在中国”的评委。这个40岁才放弃“铁饭碗”下海创业的山东人觉得激情是创业必备的条件:“职业和创业不是一件事,从事一份职业,你只需做好本职工作,还有很多的时间自由支配,而一旦创业,你就要承担很多责任,也意味着很多方面的牺牲,没有激情是做不到的。”  相似文献   

15.
如何学习     
■留一只眼睛看自己在台湾、日本、中国大陆都有一种现象,小孩上学过程很辛苦,毕业后还要继续学习。很多人会说,学习是年轻人的事、是学生的事。而他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却没有掌握学习方法以享受学习的乐趣,所以在他的认知里学习是辛苦的。在一次训练活动中我发现有位参与者反思能力很好,反应也非常快。他所提的问题都紧跟时代脉搏和社会趋势。下课后我问他:“你平时怎么学习呢?你怎么懂得那么多东西?跟时代脉动结合得那么紧密?”他笑着说:“我大学毕业后就没再念过书。”我接着问:“你不读书怎么知道那么多内容,有那么多内涵呢?你是怎么学习…  相似文献   

16.
做媒体之初,我被安排跑音乐线,由于我并非音乐科班出身,觉得难以将工作做好,一度十分苦恼。有一次,我去参加一个电视剧的研讨会,偶尔和与会的一位资深编剧前辈提及自己的苦恼,他和蔼地跟我说:“找一个你喜欢又有能力做的定位。”其实,这本身就有些  相似文献   

17.
25年前,有位教社会学的美国大学教授,曾叫班上学生到巴尔的摩的贫民窟调查200名男孩的成长背景和生活环境,并对他们的未来发展做一评估。每个学生的评估结果都是:“他毫无出头的机会。”25年后,另一位教授发现了这份研究报告。他叫学生继续做后续调查,看昔日这些男孩今天是何状况。结果,根据调查,除了ZO名男孩护民离或过世,剩下的180中有176名成就非凡,其中担任律师、医生或商人的比比皆是。这位教授在惊讶之余,决定深入调查此事。他拜访了当年曾受评估的年轻人,跟他们请教同一问题:“你今日成功的最大因素是什么?”结果他们…  相似文献   

18.
《人力资源》2010,(2):93-93
一天,—个长相很凶的陌生人前来拜访福特汽车公司的总裁亨利·福特。“有什么事吗?”福特问。“想找点事哦。”这人开门见山地说。 “你过去做过什么事?”“我原来的职业是做拦路的强盗,坐过五六次监狱,现在不想再干那行了,从今后要走正道,请你给我一点事做吧。你也不欢迎有前科的人吗?”那人莽撞地说。  相似文献   

19.
《乡镇企业导报》2009,(4):39-39
2006年夏天,世界足球锦标赛在德国举行。一位中国记者在采访的途中捡到了一个钱包,里面装有1000欧元和几张银行卡。记者将钱包交给了一位巡警。他把钱包交给巡警后,想立即走开,继续自己的采访。而那名巡警却拉着他,不让他离开。“请你和我一起到我们的市政厅去领取奖励。”巡警告诉这位中国记者。“不!我不要什么奖励,拾金不昧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美德。”记者此刻为自己做了一件为国争光的事而感到自豪。  相似文献   

20.
一次,和一位老总聊天,他跟我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他说: 我们公司有一位财务处长,业务上应该说还算过硬,就是爱抖个机灵、喜欢算计别人,很多人都不太喜欢他. 一年前,他还是财务副处长时,发生了一次违规的事,气得我几乎把他给开了:我们的一家大客户,要对一笔数额很大的业务的付款方式作大的改变,他竟在我和有关负责人都不知的情况下,答应并办理了相关手续.要知道那笔业务的回款,对我们公司的资金周转影响很大.他这么做给公司的经营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