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基于2003-2013年的季度数据,实证分析了经济发展、政府调控、大国货币和银行行为四类因素对我国货币供给的影响,结果表明基础货币、日本广义货币和美国广义货币数量对我国广义货币供给具有显著影响,说明我国货币供给的外生性明显,货币政策独立性受到挑战.对此,本文提出控制我国货币供应和物价上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文章首先基于SVAR和IVAR模型测算获得贸易融资影响美国货币政策冲击效果的经验证据,然后在本地货币定价模型中纳入贸易融资建立两国DSGE模型,研究出口货币融资、进口货币融资和主导货币融资影响美国货币政策国际溢出效应的理论机制。结果表明:考虑贸易融资后,美国货币政策冲击对中国产出、通胀的溢出效应显著放大,说明贸易融资对美国货币政策冲击的跨国传递具有重要影响;在主导货币融资条件下,美国货币政策会通过利率和实际边际成本影响贸易品定价,导致一价定律偏离,从而降低国际贸易总量和资源的跨国配置效率;主导货币贸易融资还会加剧外围国家的通胀和经济波动,削弱外围国家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独立性。基于此,文章建议积极推动中国与贸易伙伴签订人民币互换协议,实施本币优先的贸易融资战略,有效缓解美国货币政策冲击的负面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3.
李成  赵轲轲 《华东经济管理》2012,26(3):88-92,121
文章主要研究了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理论部分分析了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两国模型关于货币政策跨国传输等相关问题。货币供给分为国内供给和外部输入,通过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中资产负债的变化可以分析外部货币的输入影响到基础货币的被动投放,在流通过程中由于乘数效应影响了货币供给量。外部货币的输入影响央行调控独立性的发挥,外部货币的输入容易形成对国内货币市场和产品市场某种程度的冲击,央行货币政策调控的难度增加。经验分析发现,美元输入对中国货币政策存在溢出效应,影响到中国的基础货币投放,影响到中国的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以及执行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全国性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对货币政策冲击的信贷行为反应与分布特征,发现货币政策仅对全国性商业银行的信贷供给有显著影响,且规模越大、股权资本越多的银行对货币紧缩姿态有更大的信贷行为反应,这隐含当银行业结构高度集中或监管当局实施严格的监管资本约束时,货币紧缩政策能较大地降低银行业的信贷供给。在政府普遍的隐性保险保护或支持下,全国性商业银行的储蓄资金均由准备性的"保险"储蓄构成,货币紧缩未能显著降低或改变其储蓄基础与构成,其信贷缩减与银行借贷渠道隐含的微观传导机制有所不同。在央行货币政策的冲击下,即使市场观测到的银行信贷供给有重大调整或变动,那很可能是在央行货币政策姿态的暗示或督导下,全国性商业银行对其信贷供给计划的主动调适,而非对其资金来源结构进行被动调整以适应信贷供给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全国性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对货币政策冲击的信贷行为反应与分布特征,发现货币政策仅对全国性商业银行的信贷供给有显著影响,且规模越大、股权资本越多的银行对货币紧缩姿态有更大的信贷行为反应,这隐含当银行业结构高度集中或监管当局实施严格的监管资本约束时,货币紧缩政策能较大地降低银行业的信贷供给。在政府普遍的隐性保险保护或支持下,全国性商业银行的储蓄资金均由准备性的"保险"储蓄构成,货币紧缩未能显著降低或改变其储蓄基础与构成,其信贷缩减与银行借贷渠道隐含的微观传导机制有所不同。在央行货币政策的冲击下,即使市场观测到的银行信贷供给有重大调整或变动,那很可能是在央行货币政策姿态的暗示或督导下,全国性商业银行对其信贷供给计划的主动调适,而非对其资金来源结构进行被动调整以适应信贷供给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虚拟货币的发展与货币理论和政策的重构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世界各国 ,以电子形式存在的虚拟货币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但现行的货币理论和货币政策并没有反映虚拟货币的影响。本文考察了虚拟货币的存在形式和流通方式 ,提出了应该在货币供给的定义和货币供给两个方面重构货币理论。本文认为 ,虚拟货币的发展导致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增强以及货币政策的效果减弱 ,政府应该在发行具有货币税收益的虚拟货币以及建立和调整虚拟货币发行机构的储备率两个方面重构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货币供给方程的计量分析将预期到的和未预期到的货币冲击进行分离和估计,将货币冲击分解为预期到的货币冲击和未预期到的货币冲击,在此基础上再将未预期到的货币冲击分解为正向冲击和负向冲击;建立了以各种非对称货币冲击为转移变量的平滑转移自回归模型,对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效应进行了检验,分析了不同类型的货币冲击对产出增长的非线性影响。本文发现预期到的m1冲击和非预期到的m1冲击都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非线性作用,预期到的m1冲击的滞后三期影响最为显著,而正向非预期到的m1冲击的滞后一期影响显著。本文认为货币政策要有预见性,建议根据货币冲击的滞后效果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和货币冲击的不同类型、区间和强度采取非对称性货币政策,把握政策的调节力度。  相似文献   

8.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在中央银行制度发展过程中一直都是一个热门话题,中央银行对政府应该保持多大的独立性,可通过货币政策对一国的经济产生重大影响。文章采用我国2000~2015年CBI、GDP、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利率以及货币供给等年度数据,利用"随机游走模型"考察了中央银行独立性通过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利率和货币供给量如何对经济增长稳定性产生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商业银行以同业业务为主的非存款负债以及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大大弱化了货币乘数论的有效性,货币供给内生性增强。本文从理论及实证两个方面研究货币乘数论与银行信贷传导机制的有效性。对于央行能否影响商业银行贷款规模这一点,无论是理论分析还是实证检验的论据都不充分。实证研究表明:由于同业负债、理财业务以及出售持有债券获得流动性支持等外部融资渠道的存在,商业银行贷款并不一定受到存款约束,导致传统的货币乘数论失效。在法定准备金率这一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有效性降低的前提下,我国货币政策对于宏观经济的影响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央行只有对商业银行等主体的放贷行为和货币创造能力实施有效控制,货币政策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0.
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和金融资产存量的增加,我国资产价格的波动对货币政策制定和执行提出了诸多挑战。通过选取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价格综合指数作为我国资产价格的代表,利用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揭示了资产价格对货币供给冲击,阐明了资产价格波动对货币供给的影响以及央行货币政策中的资产价格机制,因而货币政策必须密切关注资产价格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文章将融资约束的异质性居民引入到新凯恩斯一般均衡模型中,考察货币政策对中国居民的收入分配和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1)货币供给冲击和负向利率冲击对收入差距有正向的影响,货币政策使李嘉图居民与非李嘉图居民的收入出现明显分化;(2)通过反事实研究表明李嘉图居民比例的降低和投资约束的放松都会加大收入差距的影响;(3)通过比较4种不同货币政策规则对收入差距波动和福利的影响,发现随着通胀和产出缺口敏感系数的增加,采用泰勒规则不仅能平滑经济波动还能减少收入差距和福利损失。文章通过对货币政策对收入差距的影响及机制进行理论研究与定量分析,为中国货币政策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2.
<正> 货币是一国经济的血液,在市场经济国家中,货币供给成为货币政策最主要的指示器。所谓货币政策,系指中央银行通过对社会货币供给总量和增长速度的调控,进而实现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的平衡。货币政策成了政府管理经济活动,促进经济增长的强有力工具。60年代初,亚洲“四小”以贬值货币为契机,开始由进口替代工业化向出口导向工业化的经济转型,首先遇到储蓄和外汇两大缺口。于是,组建国内金融机构,推进货币市场成型,强化货币供给,扩大出口以增进资本积累,成为了亚洲“四小”实施货币政策的主体目标。一、贷币供给政策  相似文献   

13.
在金融一体化的背景下,研究货币供给量、分析银行利率等货币政策中间目标,对探讨我国货币政策调整与资本市场之间的关联性,建立货币政策变量与资本市场之间的数量联系,对于央行如何实施货币政策,采取何种货币政策工具来影响资本市场,使政府货币政策的制定建立在更为科学的量化基础之上都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从货币政策对资本市场影响以及资本市场的发展对传统货币政策工具的影响等方面了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4.
货币“迷失”与我国货币、汇率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1985~2003年我国货币资金的“迷失”现象,可发现这种货币的迷失本身是由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导致的,尤其是由于很大一部分迷失的货币没有进入实体经济部门、没有形成有效的货币供给导致的。我国大量存在的货币资金迷失现象动摇了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和我国货币政策关于货币供给外生性的假设前提,这一方面使得蒙代尔不可能三角不再绝对成立,另一方面也削弱了我国货币政策实施的效果,货币政策当局在制定货币政策时有必要对此有所关注。  相似文献   

15.
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电子货币的产生给传统货币带来极大的挑战,不仅使狭义货币量和广义货币量难以统计,也给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带来了诸多困难。本文基于乔顿货币供给模型,分别从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两个角度分析了电子货币对货币供给的影响,进而引发了对电子货币未来发展的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6.
陈文强 《改革与战略》2010,26(5):105-107
货币经济学的一个基本观点就是,紧缩的货币政策能够降低通货膨胀,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能够导致通货膨胀。费德斯坦指出,没有充分考虑财政政策的影响,这是货币经济学的严重缺陷。因此,文章结合我国当前的财政政策,探讨了在地方政府赤字财政下,中央银行如何控制和治理通货膨胀。文章认为,在地方政府赤字财政下,如果政府通过银行融资具有优先权的话,紧缩的货币政策不仅不能够控制通货膨胀,反而加速了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包含随机波动率的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SV—TVP—VAR)模型研究了货币供给冲击作用下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动态响应机制。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的货币传导机制具有明显的时变效应,SV—TVP—VAR模型能够很好的刻画货币传导机制中的时变特征。同时,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时变效应大于惯性效应。此外,我国的货币供给过程表现为逐渐增强的产出缺口驱动特征。进一步研究发现,增加货币供给量这种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在短期内具有真实效应,能够显著的影响实际利率和产出水平,然而从长期来看对实际利率和产出水平却缺乏永久性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货币效用模型中引入内生劳动力供给,以此来分析货币政策对就业的影响。结果发现:只有当消费者对商品消费的相对风险规避程度比较大,即消费的跨期替代弹性比较小时,货币供给增长率上升才会促进就业的增加,反之,货币供给增长率上升反而使就业减少。考虑到中国当前的具体情况,消费者商品消费的相对风险规避程度比较大,因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有利于就业,对中国的经验检验结果支持了这一结论,而且该分析通过了货币供给增长率的超外生性检验。从长期来看,中国消费者的相对风险规避程度有下降的趋势,过度依赖于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来解决失业问题是不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信贷投放、货币供给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货币政策的实施过程中,作为政策中介的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广义货币供给与物价水平和GDP序列存在稳定的均衡关系,信贷投放对于货币政策有效性具有显著的制约作用.现阶段我国货币政策实施环境决定了在货币政策效应的传导机制中,信贷渠道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大于货币渠道.  相似文献   

20.
刘莹 《中国经贸》2013,(12):131-131
2012年12月24日,财政部、发展委、人民银行和银监会联合下发了《关于制止地方政府违法违规融资行为的通知》(财预[2012]463号,以下称“《通知》”),试图制止地方政府及其融资平台采用各类违法违规方式进行融资的行为。故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需对该政策加以详细解读,在现有融资渠道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债务情况和未来投资需求,不断探索融资工作未来发展方向,实现融资新突破,切实提高公司的融资能力,有效保障公司项目投资和建设的资金供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