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民生保障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保障和改善民生。我们要把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有机结合起来,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统筹兼顾、突出重点,使发展成效真正体现到人民福祉的提高上,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一是要千方百计促进就业。解决好城镇零就业家庭、双失业职工的就业问题,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科学技术作为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对于解决民生问题可以起到有力的支撑和促进作用,保障和改善民生离不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科技必须以保障改善民生为根本出发点。因此,如何大力发展民生科技,提高科技对改善民生和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使科技创新的成果惠及社会与广大人民群众,是山东省各级地方政府所必须面对的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3.
刘权 《走向世界》2012,(33):22-23
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必须加快社会体制改革。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摘自《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  相似文献   

4.
日前,财政部长谢旭人在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结合起来,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集中财力办大事,把更多的财政资源用于改善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谢旭人指出,2010年要扩大中央廉租住房保障补助资金的规模和使用范围。提高补助标准,落实廉租住房建设方面的税费优惠政策。  相似文献   

5.
绿色发展必须符合"十二五"规划的核心精神,将保障民生作为重要的着眼点。实际上,绿色发展也是民生,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稀缺资源,是重要财富。目前中国发展的主题可以概括为一个"转"字,包括转变、转型、转轨、转制、转折等含义。其中的转折,就是在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变成了国家发展战略,变成了国家发展目标。未来发展方向定是保障民生从十七届五中全会开始,保障民生将成为未来三十年的主旋律、主基调。  相似文献   

6.
改善与提升民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要求,发展民生科技既是和谐农村的要求,也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文章认为,当前各级政府要采取行动与保障措施,大力发展民生科技来支撑与引领新农村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民生为本     
改善民生,“两会”热议,世人关注。民生问题关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对待民生的态度,直接体现着执政党和政府的执政理念和施政方针。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作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始终把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作为基本职责,尽最大的努力解决民生问题。无论是在抵抗外来侵略、捍卫民族主权和推翻反动政权统治、  相似文献   

8.
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摘自《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  相似文献   

9.
树立民生保障水平也是软环境的理念,是实现辽宁经济发展稳中求快的关键;经济增长和民生保障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既要关心社会弱势群体和困难群体的生产生活,又要重视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还要创造安逸、方便、快捷的生活条件,提高城乡居民的幸福感。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是改善和保障民生的重要体现。要建立"劳动不仅光荣亦能致富"的社会机制,让劳动者通过个人辛勤劳动而获得幸福生活的梦想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10.
正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推动我市全面建成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的重要保证。过去五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生工作,始终把百姓放在心上,把民生抓在手上,大力推进平安宁波、法治宁波、美丽宁波建设,着力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着力优化民生事业布局、着力深化民生体制改革……"十二五"走过的这几年,各项民生事业迈上新台阶、展现新面貌,也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念兹在兹的为民情怀。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国际产业  相似文献   

11.
《宁波经济》2020,(2):22-22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确保民生特别是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和改善。“这次会议强调的‘要发挥政府作用保基本’‘要发挥市场供给灵活性优势’令人印象深刻。”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认为,保障和改善民生,既要发挥政府保基本、兜底线的作用,也要通过政府引导,撬动市场资源和社会力量,发挥市场供给的灵活性优势,从而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正民生科技是相对于工业科技、国防军工科技而言的概念,具体可以用来指那些"为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提供支撑和引领的科学技术"。上世纪90年代以来,民生科技在美国、德国、日本受到广泛关注,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深入研究他们发展民生科技的经验做法对于促进我国民生科技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美国发展民生科技的经验做法自克林顿政府以来,美国开始重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强调:"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李培林近期撰文指出,这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注重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具体体现,是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性环节。  相似文献   

14.
民生问题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事关西藏发展稳定的大局,事关西藏各族人民的幸福安康.区党委八届三次全委会提出建设幸福西藏后,山南地区也提出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幸福山南的目标.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既是中央对西藏工作的要求,也是我们党贯彻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的根本体现;既是山南各族人民的共同企盼和愿望,也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15.
正铜梁,还有一个别名"龙城",或是"龙乡",在这里,不仅有千年古城安居,还有"五朵"盛开的鲜花。龙城的美丽,不止于形,还洋溢在百姓美丽的笑脸中。2013年8月,铜梁开启了"民生实事"工作,把老百姓最需要、最急迫的"需求"摆在了龙城腾跃的第一位,给这座幸福之的百姓以真正的幸福生活。正如区委书记陈勇在铜梁区第十三党代会上所说,大幅提升群众幸福指,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点和落脚点,把"民生极大改善,人民众满意"作为工作目标,坚持发展为了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让人民共  相似文献   

16.
欠发达地区加强民生建设,要解放思想,充分认识改善民生、为民谋利是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也是推动经济增长最有力、最持久的动力。要切实把工作重心放到民生上,通过改善民生扩大消费、拉动内需,形成经济社会良性发展的局面。本文以重庆市石柱县为例,就欠发达地区如何破解民生建设的难题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7.
《广西经济》2012,(2):12-13
面对当前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新趋势、新变化和新要求,必须切实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民生二字《辞海》的解释是"人民的生计",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历来把保障和改善民生问题作为头等大事,摆在工作的重要位置。当前,面对新趋势新要求,如何做好民生这  相似文献   

18.
正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民生是一个地区发展强大而厚实的根基。教育就业工作欣欣向荣,卫生健康事业蓬勃发展,群众居住条件显著改善,城市品质不断提升……70年间,在肩挑发展重担的同时,历届宁波市委、市政府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重中之重,大力实施民生实事工程,不断加大社会事业投入,努力增进人民福祉,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全民,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变化,宁波9次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数字是最有力的证明:70年来,宁波人民生活  相似文献   

19.
马光明 《发展》2008,(12):25-26
甘肃省嘉峪关市地处戈壁腹地,自然条件严酷、经济结构单一、远离中心市场、资源市场两头在外,诸多因素决定了嘉峪关市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任务更为艰巨,更加紧迫。近年来,我们坚持把民生问题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紧迫任务,下功夫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  相似文献   

20.
正初秋时节的合川,到处呈现出一派丰收的景象。比这更提振人心的,是32件持续推进的民生实事:从提升城乡交通条件到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从改善农田水利设施到改造农村危旧房,从建设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到实现城市建成区公交全覆盖和线网布局优化……"群众的期盼,就是我们工作的主攻方向。群众的幸福,就是我们奋斗的最终目标。"合川区委书记王作安说。在"办好民生实事"这项重大工作当中,合川区委、区政府将"发展"与"民生"高度统一,始终把群众利益、百姓冷暖放在心头,让民生保障的暖流泉涌不息,用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实事,托起了156万合川人的"幸福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