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印度大停电发生之后,中国国家电网紧急开始了全国电网安全大排查,业内专家开始召开各种研讨分析会议……各种"前车之鉴"的总结纷至沓来,然而,更多的借鉴只停留在了如何做到不停电的技术改进,对如何正视事件中的核心"电力"能源保持了集体的"沉默"。在印度加尔各答火车站,滞留在铁轨两旁的人们,无奈地看着不远处毫无生气的火车,不知道车轮什么时候才能再次转动。据统计,首都新德里及附近几个城市约有200列火车停运数小时。印东部的两座煤矿矿井电梯停运,约有270名矿工被困井下。在新德里的一处火葬场,工作人员不得不用木柴火化了3具遗体。急诊室开始依靠备用发电设施,但停电之后,很多地方的备用电力供应逐  相似文献   

2.
经济增长中的软硬基础设施比较:中国应不应该向印度学习?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进行中、印经济发展模式对比中最重要的问题是印度模式是否比中国模式更具借鉴意义。印度模式更强调软件基础设施建设,而软件基础设施会产生长期发展的动力,因而印度模式对中国是有借鉴意义的。如果中国改变过于注重对硬件基础设施投资的做法,而同时在软、硬件基础设施上投资,印度将很难超过中国。  相似文献   

3.
印度的经济到了瓶颈期,穷人继续沉沦,政府漠视贫富差距,政客们只专注裙带关系。印度要跟"亚洲虎"的称号告别了吗?今年8月,印度的28个州中,21个州停电,超过700万人陷入一片黑暗之中,国际媒体戏谑其为"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停电事故"。尽管电力部长坚持认为,"印度拥有世界上最好的,规模最大的电网",但现实面前仍然苍白无力。《华尔街日报》指出,中国自2006年以来增加了约6倍以上的电力,平均每年增加84千兆瓦,而印度每年只有14千兆瓦。印度1/4的人口生活在贫困之中。69%的印度人每天生活费不到2美元,这其中大约35%每天不到1美元。  相似文献   

4.
印度的经济到了瓶颈期,穷人继续沉沦,政府漠视贫富差距,政客们只专注裙带关系。印度要跟"亚洲虎"的称号告别了吗?今年8月,印度的28个州中,21个州停电,超过700万人陷入一片黑暗之中,国际媒体戏谑其为"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停电事故"。尽管电力部长坚持认为,"印度拥有世界上最好的,规模最大的电网",但现  相似文献   

5.
中印信息产业发展比较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理论界越来越热衷于比较中印两国信息产业的发展.中国在硬件制造、基础设施、信息产业总量上强于印度,但在软件开发、信息技术竞争力方面不及印度.深入分析两国信息产业发展的现状,揭示出中印信息产业的发展蕴涵着技术创新不足、过于依赖海外市场、软硬件不"匹配"的巨大挑战,为中印信息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良性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改革开放之于宁波发展的历史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由此也就不难理解,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宁波开发区)的创建作为宁波改革开放第一个标志性事件的重要意义。开发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先行探索者。改革开放初期,面对基础设施落后、产业基础薄弱、经济体制僵化、资金极度短缺的情况,  相似文献   

7.
印度作为人口大国,能源短缺也一直是印度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印度每年70% 的原油和50% 的天然气需要依靠进口。在印度,大城市每天几乎都有间歇性的停电现象,这成了印度经济发展的最大阻碍。  相似文献   

8.
《北方经济》2005,(10):44
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05-2006年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中国与印度的差距比往年更加缩小。中国和印度分别排在第49位与第50位.中国下降了3个位次。印度则上升5位。另外,印度国大党政府9月26日公布的“印度制造业国家战略”报告称。印度的法律对于工人实在是太“溺爱”了,“要想和中国竞争全球制造业中心的地位,就必须让企业更容易开除员工,减少无意义的检查,改善基础设施,并全面改革进口美稀体系.”  相似文献   

9.
《海外经济评论》2007,(30):32-33
【美联社7月16日】一家全球调查机构今天说,印度仍然是世界头号外包中心,但是主面临来自竞争对手中国日益严峻的威胁,原因是印度损耗率高、基础设施差以及工资水平不断上升。  相似文献   

10.
颜色 《新财经》2013,(10):15-15
过去30年,全球经济最重大的事件是以中印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崛起。1978~2008年,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印度自1991年以来进行了市场化改革,自20世纪末到本世纪初,年均经济增长在8%左右,目前已成为第十大经济体。作为世界上两个最引人注目的新兴国家,中印经济发展的相互竞争谁将最终胜出?目前,在各种经济数据对比中,印度全面落后于中国。而就增长前景而言,多数观点看好中国。美国《纽约时报》全面比较了中印两国经济增长潜力,认为在与中国的竞争  相似文献   

11.
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05~2006年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中国与印度的差距比往年更加缩小。中国和印度分别排在第49位与第50位,中国下降了3个位次,印度则上升5位。另外,印度国大党政府9月26日公布的“印度制造业国家战略”报告称,印度的法律对于工人实在是太“溺爱”了,“要想和中国竞争全球制造业中心的地位,就必须让企业更容易开除员工,减少无意义的检查,改善基础设施,并全面改革进口关税体系。”印度竞争力超过中国是一个重要信号,它向我们发出警示:中国必须采取更新更有效的竞争战略,否则就会落后。要做到这一点,必须首  相似文献   

12.
中国和印度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发展中国家,国情方面很相似,具体到软件外包产业,中国和印度基本上同时起步,但目前印度已经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软件出口国和第一大的软件外包接包国,而中国也由于拥有相对低廉的人力资本和良好的商业环境被认为是软件外包行业最具有潜力的国家.因此,对中印两国软件产业中具有代表性的软件外包产业进行比较研究,对于分析造成两国软件产业发展差异的原因,最终提升中国软件产业国际竞争力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伊岭 《环球财经》2014,(10):50-51
据法新社报道,印 度公共电视台Doordarshan的一名女主播被炒鱿鱼,原因是在播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访印度的新闻时,将稿子上的“Xi”误认成罗马数字的“十一”(Ⅺ),于是出现了“十一近平”(ElevenJinping)的大乌龙.联想起今年7月习主席出访委内瑞拉时该国军乐队演奏中国国歌“跑调”,两起事件,给严肃的政治话题添了几分啼笑皆非的趣味.这反过来也说明,中国近年来致力于发展与新兴国家之间的外交,迫切而必要.  相似文献   

14.
印度的发展模式独特,关注消费而非投资,关注国内需求而非出口,关注服务业而非制造业,关注高科技企业而非劳动密集型中低端企业。中国的发展模式则与印度相反。通常来说,创业环境对企业的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包括政府的政策、金融环境、本地人力资源、商业基础设施和社会文化等等。当我们研究中国和印度这些新兴市场创业环境的时候,发现他们有一些不同。在这里,我们简单的从某些角度来分析对比。印度的发展模式独特。和中国不同,其关注消费而非投资,关注国内需求而非出口,关注服务业而非制造业,关注高科  相似文献   

15.
印度的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度是一个农业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其人口总数的近70%居住在农村.印度的贫困人口也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同时,印度农村的各项基础设施、生存环境、教育和医疗等社会保障程度都大大地落后于城市.为了平衡发展,印度政府非常重视农村发展和扶贫工作.印度政府制定了许多有关农村发展的计划和工程,并不断增加资金投入,因而农村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6.
印度是世界上住房问题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但房地产业是印度仅次于农业的第二大产业,由于中国与印度在住房问题上存在诸多相同问题,因此研究印度近年来房地产市场,可以为中国现阶段陷入发展困境的房地产业提供有益的启发和思考。  相似文献   

17.
海归周新华庆幸自己回到祖国,落户张江,他感觉中国发生了太多令人兴奋的事情。特别是近5年来,腾飞的经济为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发展营造了很好的环境。与印度,甚至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基础设施的提升和发展程度,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18.
正建设由中国主导的独立平台的策略,正是对美国"重返亚洲"战略的应对和回击对于北京APEC会议的东道主中国来说,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正式推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这是中国酝酿已久的展示独立意志和金融力量的一次国际行动。从定位来看,亚投行将是一个政府间性质的亚洲区域多边开发机构,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区域合作与伙伴关系。10月24日,包括中国、印度、新加坡等在内21个  相似文献   

19.
王磊 《中国报道》2011,(9):54-55
由于近日标准普尔历史性地下调了美国主权债务信用评级,令标普总裁、美籍印度人德文·夏马尔备受世界媒体关注。每年的世界各大经济论坛上来自中国跟印度的领导人越来越多,不同的是,中国领袖多半代表中国企业,而印度领袖则代表全世界各地大企业。像花旗银行、百事可乐、以及哈佛商学院、欧洲工商管理学院,最高主管都是印度人。  相似文献   

20.
60年合一甲子,共和国迎来大庆,又置身于新的起点. 放置中华文明悠远历史之中,60年并不久远,而之于新中国、相对于古文明,比之于近现代,无人能否认: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技术创新实力和民众福祉安危俨然已翻天覆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