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农业资源配置效率与城乡政策偏向性密切相关。本文基于2005—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城乡政策偏向对农业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并从农村基础设施视角利用空间杜宾模型考察了农村偏向政策的可行路径。本文研究发现我国农业资源配置效率总体呈改善趋势且主要来源于集约边际下的配置优化。城市偏向政策不利于农业资源配置效率改善,而财政支农比重提升对农业资源配置效率有显著正向影响。进一步检验表明,农村公路、电力和水利等经济基础设施对农业资源配置效率有正向的直接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是农村偏向政策应关注的重点。本文从资源配置视角论证了"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重要性,也为识别农村偏向政策的具体路径提供实证支撑。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是因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教育资源配置效率、教育资源配置等多方面原因,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受到了制约,需进一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3.
本文阐述了农村职业教育财政公平与效率的内涵,进一步分析了农村职业教育财政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农村职业教育财政资源配置应该兼顾公平与效率,寻求农村职业教育财政公平与效率的均衡点,进而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池静  王萍 《农村经济》2007,(3):70-72
税费改革切实有减地减轻了农民负担,但是也明确取消了农村教育费附加和教育集资,对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保障带来新的冲击,原有的以"以县为主"的财政投资主体在改革后面临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投资主体提高的思考,从教育的公平、效率方面分析促进农村教育量和质的发展,促进整个国家教育及社会发展的稳定,建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中部地区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进行了测度和比较,并在此基础上剖析了中部地区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因素,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研究表明:我国中部地区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整体上还不高,有待采取措施进一步优化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促进中部地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6.
总量约束下农村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财政支持政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而农村基础教育发展失衡日渐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智力障碍.政府财政体制的不完善,特别是财政投入总量不足下的结构偏差,是造成基础教育失衡的重要原因之一.基于现行教育财政投入总量不足的前提和基础教育财政投入失衡的现状,要根据不同地区之间,特别是要根据城乡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巨大差距,切实从农村义务教育状况出发,优化教育财政资源配置,合理分配投资支出结构,注重投资的产出与收益,促进农村义务教育的快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对"全面二孩"政策下重庆市及各功能区未来20年学前和义务教育学龄人口进行预测发现:全市学前教育学龄人口增幅大,师资、校舍和经费缺口大;城市新区学前和义务教育师资、校舍缺口最大。因此,建议多渠道扩大学前教育师资规模,将农村闲置校舍优先用于学前教育,城镇新建小区配套幼儿园,政府兜底在农村贫困偏远地区办公办幼儿园;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经费投入机制,鼓励社会力量举办普惠性民办幼儿园。通过"购买服务"解决渝东南渝东北农村地区义务教育师资结构性缺编问题,让教师从"空编"学校向"缺编"学校有序流动;解决城镇大班额问题;提高义务教育经费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8.
2006年我国颁布的新《义务教育法》,完善了我国义务教育的管理体制,确立了义务教育的经费保障机制.然而,在当前财政分权体制下,我国当前农村义务教育供给机制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本文旨在分析我国当前农村义务教育供给机制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优化我国农村义务教育供给机制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村金融资金配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对于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考察我国农村金融资源配置状况,然后立足于金融功能观对造成农村金融资金配置低效率的原因进行深层次分析.结果表明:以往农村金融改革主要遵循金融机构观,这使得农村金融体系不能适应外部环境的变迁.因此,今后农村金融改革应以功能观为导向,在对现有农村金融机构重新定位的基础上,推进农村资本市场建设,完善农村金融竞争机制.  相似文献   

10.
2006年春季起全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改革,取得了很大成就.农民教育负担大幅度减轻,学校公用经费逐步提高,城乡差别进一步减少,教育资源进一步整合,教育管理体制和管理行为逐步规范.但是还存在许多困难与问题,如经费投入总量不足、县镇学校收入减少、"危改"资金严重不足等,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1.
唐代中央集权体制下的乡村基层组织具有督导农业生产发展的法定职责,其历史必要性来自于均田制和租庸调制的实施。按比户口、检察非违、课植农桑和催驱赋役等各项职责皆具有重要的农业经济意义。其中课植农桑一项,最为典型地反映了唐政府对于农业生产的强制性干预,它在资源分配、效率评估和农民经济行为选择等多个方面得到体现。随着均田制的瓦解和租庸调制为两税法所替代,乡村基层组织由上层指定的督导农业生产的功能逐渐失去制度性的依据与内在动力,并在后来的历史发展中趋于消亡。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总结2021年国内外土地资源利用与空间规划方面的研究进展,展望2022年国内研究趋势。研究方法:文献调查法。研究结果:2021年国内研究主要集中于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绿色低碳土地利用模式、土地利用转型、土地利用效率、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和技术方法等方面;国外研究侧重于水土资源耦合研究、土地资源保护、跨学科土地利用数据应用和海洋空间规划等方面。研究结论:2021年土地资源利用与空间规划在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绿色低碳土地利用模式、土地效益评价方法、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理论和方法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2022年将重点关注土地要素配置优化、低碳土地利用模式、土地混合利用、国土空间规划新技术、乡村规划、规划公众参与机制等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改革开放40年来,为适应人口流动性提高、改进资源配置的需要,农村各类集体资产的产权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但变化的方向和程度并不一致。面向未来,为促进乡村振兴,应重构农用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和集体非土地经营性资产等农村集体产权的权利结构,允许部分权能跨村流转和配置,提高乡村资源配置效率。[方法]在系统梳理文献、借鉴地方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阐述了农用地产权结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产权结构、集体非土地经营性资产产权结构开放性的历史演变与未来走向。[结果]随着农户的逐步分化,应以促进流转集中、扩大经营规模为目标,进一步扩大农用地产权结构的开放性;随着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的发展,应以提高配置效率为目标,进一步扩大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产权结构的开放性;随着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收入的多元化,应逐步扩大集体非土地经营性资产产权结构的开放性。[结论]必须在坚持农村集体所有制的前提下,逐步重构农村集体产权的权利结构,让稀缺的农用地不因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进城而荒芜,让进村创业和生活的非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能够获得必要的土地要素和居住空间,让村庄和集体资产治理结构能够更有效率。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从乡村异质性出发,探讨与不同类型乡村相适应的宅基地发展权配置策略,以期为我国乡村振兴与宅基地制度改革提供新的启发。研究方法:规范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基于“区位—资源—组织”三维组合将我国乡村划分为近郊优势团结型、近郊优势分散型、近郊平庸团结型、近郊平庸分散型、远郊优势团结型、远郊优势分散型、远郊平庸团结型、远郊平庸分散型8种类型,不同类型乡村分别匹配拓展型、转移型、保留型或者多类型组合的宅基地发展权配置方式。研究结论:我国乡村的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和村集体组织能力存在很大差异,这种异质性决定了宅基地发展权配置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宅基地发展权配置没有普适性的“最优”模式,更好发挥宅基地发展权配置对乡村振兴的引擎作用,需要基于乡村异质性采取分类配置策略而非“一刀切”。  相似文献   

15.
中国城乡卫生经济系统投入产出动态效率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中国城乡卫生经济系统投入产出的生产率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增长绩效却是不平衡的,中国农村卫生经济系统投入产出的生产率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城市,无论农村还是城市的卫生经济系统生产率提高全部由技术进步因素所致,而配置效率则呈现整体无效状态,这种配置无效是由管理效率和规模效率下降所致。从管理效率变化看农村地区管理无效程度高于城市地区;和城市地区相比农村地区规模效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来自于卫生经济资源投入相对不足,这种不足包括投入总量不足和投入结构的失衡。由于农村地区现有的低水平卫生从业人员与其医疗设施不匹配所导致的结构失衡可能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土地资源配置方式改革与公共政策转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目的:通过考察我国土地资源配置方式改革进程以及现有的公共政策体系,明确土地资源配置方式改革的目标取向和与之相对应的公共政策转变。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归纳分析法。研究结果:土地资源低效利用以及伴随的生态环境问题是落后的土地资源配置方式与低效公共政策作用的必然结果。研究结论:通过结合公共政策转变可能遇到的难点进行分析认为,明晰土地财产权权利、培育市场竞争主体以及依据公共政策的制定基础变化调整政策目标等方面的改革是改善土地资源配置效率及增进社会福利必须突破的3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测算中国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分析存在的差异性,为配置效率的提升寻求有效措施。[方法]运用超效率DEA,对2001~2014年间中国31个区域的面板数据进行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全面评估,从中探究区域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变动趋势和时空特征,构建Malmquist指数以从技术进步水平和技术效率水平考察影响区域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变动的因素。[结果]中国各地区整体的配置效率呈现上升趋势,超效率平均值从2001年的0.520上升到2014年的0.764;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增长1.3%,其中综合技术效率指数年均增长4.2%、技术进步变化指数年均下降2.8%;从影响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来看,技术效率已成为主要因素。从细分的6个区域来看,华东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值最高,西北地区最低。从具体省份情况来看,有17个省(市、区)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大于1,其中天津、上海、广东、海南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较快,年均增长率达到10%以上。[结论]提高中国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可采取优化农业科技资源配置结构,各地根据农业科技资源实际扬长避短、合作共赢,实施农业科技"走出去"战略等措施。  相似文献   

18.
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调控相结合的土地资源配置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阐述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调控相结合的土地资源配置的理论依据并分析我国目前土地资源配置的现状及其配置效率的基础上,构建出新形势下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调控相结合的土地资源配置机制。  相似文献   

19.
重庆市统筹城乡发展的运行机制及经验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介绍了重庆统筹城乡发展的运行机制,即在政府和市场的共同作用下,通过资源配置机制来实现资源要素在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同时以完善的制度体系和法律体系为保障机制,以动力机制为"推进器",通过城乡联系和相互作用,最终实现城乡统筹发展。重庆城乡统筹的主要经验概括起来是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加强城乡联系与互动、加强区域合作。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以公私兼顾、公平与效率兼顾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为目标,提出基于使用权的农村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改革思路。[方法]通过理论联系实际,首先分析农村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的逻辑基础,包括:公平的逻辑基础——土地增值收益来源,以及效率的逻辑基础——明晰的产权制度;然后以现有土地产权结构和实践经验为基础,完成新型农村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改革思路的提炼。[结果]在现有产权制度框架下,提炼了一个基于使用权的农村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改革思路与模式框架,并借鉴现阶段各地区的改革实践经验,探讨了未来可实现的具体模式与改革方向,最后提出了基于使用权的农村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的制度保障。[结论]基于使用权的农村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模式更好地发挥了市场在土地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规避了现有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模式的诸多弊端,较好地实现了公平与效率兼顾的农村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