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国际收支呈现经常项目和资本与金融项目双顺差运行格局。国际收支持续大额顺差,不但增加了国际贸易摩擦,影响我国对外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同时加大了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加了宏观调控的复杂性和难度。一、当前我国的国际收支失衡是本轮经济增长模式导致的结构性失衡1990-2006年的17年间,我国国际收支有14年为经常项目和资本与金融项目同时出现顺差。从经常项目顺差、资本与金融项目顺差规模变动趋势看,经常项目顺差自2002年开始规模呈不断上升态势,2005年突破1000亿美元,增速明显加快,2006年继续向上达到2499亿美元。经常项目顺差占国际收支总顺差的比重自2005年开始明显攀升,到2006年达到96%的近年新高。2007年1-8月份我国实现贸易顺差达1617.58亿美元,同比增长70.6%,预计经常项目顺差仍将继续增长。而资本与金融项目顺差在2004年达到1107亿美元的高点之后,2005年、2006年呈持续下行态势,2006年其顺差额仅有100亿美元,在国际收支总顺差的比重降到了4%。国际收支结构性失衡与我国本轮经济增长的特征有关。从经济周期的角度看,在经济周期的后期,前期形成的生产能力往往形成大幅出口...  相似文献   

2.
《中国外汇》2006,(6):15-17
2005年,我国国际收支继续保持“双顺差”。其中,经常项目顺差1608亿美元,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630亿美元。2005年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为8189亿美元。 2005年,我国国际收支的主要特点:国际收支交易规模继续扩大经常项目顺差明显上升,其中货物贸易顺差大幅增加;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下降,其中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由顺差转为逆差,外商直接投资仍保持较大规模;外汇储备增长较快。国际收支继续保持较强的整体抗风险能力。[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国际收支顺差与外汇储备增长关系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出现了国际收支双顺差和外汇储备高速增长的局面.本文用实证方法,建立我国国际收支状况和外汇增长关系的模型,分析指出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与外汇储备增长长期密切相关,资本与金融项目顺差向外汇储备增量的转化效果明显强于经常项目;外汇储备增长受储备导向和储备经营渠道等影响.并据此提出强化储备经营管理,改善国际收支状况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详尽分析了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三年来的国际收支状况,得出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国际收支顺差规模下降趋势的结论,揭示了经常项目顺差减少、金融项目逆差增加是导致中国对吉尔吉斯斯坦国际收支顺差减少的主要原因,指出了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国际经济活动中所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现象     
《中国税务》2014,(3):7-7
2013年我国国际收支实现双顺差 据国家外汇管理局近日公布的国际收支平衡表初步数据,2013年我国国际收支保持双顺差,资金流人压力较大。其中,经常项目顺差11688亿元人民币(折合1886亿美元),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15()61亿元人民币(折合2427亿美元),国际储备资产增加26749亿元人民币(折合4314亿美元)。  相似文献   

6.
<正>2022年,在一系列内外部因素的超预期冲击下,我国国际收支延续了自主平衡,货物贸易顺差带动经常项目顺差创下历史次高,基础国际收支保持较大规模顺差,有效对冲短期资本项下波动。国际收支平衡表初步数显示,在海外俄乌冲突风险外溢、美联储激进紧缩,以及国内新冠疫情多点散发等超预期冲击下,2022年我国经常项目顺差扩大,基础国际收支强劲,资本流出增加但趋于收敛,  相似文献   

7.
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94年以来,我国国际收支除个别年份外,都保持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双顺差"的格局。本文通过对我国1994-2007年的双顺差现象的分析,从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两方面阐述了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产生的由来。在充分肯定双顺差的积极作用的同时,关注国际收支长期持续的双顺差所导致的各种问题,并针对双顺差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8.
自1994年以来,我国国际收支除个别年份外,都保持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双顺差"的格局。本文通过对我国1994-2007年的双顺差现象的分析,从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两方面阐述了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产生的由来。在充分肯定双顺差的积极作用的同时,关注国际收支长期持续的双顺差所导致的各种问题,并针对双顺差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9.
6月初,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了我国2007年国际收支平衡表。统计显示,2007年我国国际收支交易规模持续扩大,继续呈现“双顺差”格局。国际收支交易总规模为4.3万亿美元,较上年增长30%;经常项目顺差3718亿美元,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735亿美元。2007年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达到15282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4619亿美元。为此。本刊记者采访了相关负责人。  相似文献   

10.
1993年以前,我国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交替出现。但1994年之后,我国持续呈现国际收支双顺差格局。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经常项目顺差显著扩大,成为国际收支顺差的主要来源。在这  相似文献   

11.
2012年上半年,中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实现顺差,资本和金融项目出现逆差。与今年第一季度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呈现"双顺差"相比,二季度中国国际收支呈现明显的一增一减格局,即经常项目顺差增加,而资本项目逆差扩大。中国在过去十年维持的"双顺差"破局,经常项目出现顺差,资本项目逆差,国际收支逐步趋向平衡。二季度经常项目顺差较一季度出现回升,主要是由于中国国内经济放缓,进口增速明显低于出口,从而货物贸易顺差大增;资本和金融项目出现逆差则是跨境资金双向流动明显,而且企业和居民结汇意愿下降,并非资金大量流出。从下半年来看,由于当前世界经济疲软,国际收支顺差可能进一步收窄,国际收支或将进一步趋于平衡  相似文献   

12.
一、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现象及国际比较 传统发展经济学观点通常假定发展中国家面临国内储蓄和外汇的双重缺口约束.由于发展中国家需要通过资本流人利用外部储蓄,以弥补国内储蓄不足并为贸易缺口提供融资,因而发展中国家的典型国际收支结构应具有经常项目逆差和资本与金融项目顺差的组合,然而我国在国内储蓄率长期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国际收支结构长期以来却是"顺差 顺差"的组合.  相似文献   

13.
数据     
《中国外汇》2013,(9):10
1018亿美元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4月25日公布的2013年一季度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初步数据,一季度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552亿美元,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1018亿美元。经常项目和资本金融项目重现"双顺差"格局。  相似文献   

14.
王倩 《西安金融》2004,(2):40-41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94年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后,我国国际收支在多年潜在性逆差后连续多年顺差,2002年还首次实现了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国际收支顺差直接导致外汇储备增长,在弥补国内需求不足、调整经济结构、提升本国国际竞争力和增强公众对人民币信心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也开始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资源配置效率和货币政策执行效果产生某些负面影响,因此,有必要对新形势下我国的国际收支顺差现象进行重新认识。一、我国自1994年以来国际收支持续顺差是国际收支失衡的一种表现形式国际收支是一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宏观经济变…  相似文献   

15.
一、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现象及国际比较传统发展经济学观点通常假定发展中国家面临国内储蓄和外汇的双重缺口约束。由于发展中国家需要通过资本流入利用外部储蓄,以弥补国内储蓄不足并为贸易缺口提供融资,因而发展中国家的典型国际收支结构应具有经常项目逆差和资本与金融项目顺差的组合,然而我国在国内储蓄率长期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国际收支结构长期以来却是“顺差 顺差”的组合。自1987年我国国际收支第一次出现“双顺差”结构,到2006年共出现了14年“双顺差”结构。尤其是最近12年来,已成为我国国际收支结构的主要形式,仅在1998年资本和金融项目出现了63.21亿美元的小规模逆差。从数量上看,2005年经常项目差额与资本和金融项目差额分别达到了1608.18亿美元和629.64亿美元。这一数额分别是1987年的10.49倍和536.图061倍,我增国长国非际常收迅支速“。双顺差”结构的具体情况数据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网站http://www.safe.gov.cn/mod-el_safe/index.html从当代全球范围选取50个贸易量最大的国家和经济体为样本进行观察,一国国际收支出现“双顺差”属于非常态现象;如果把两个项目...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随着我国国际收支交易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连续多年呈现"双顺差"。2006年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2499亿美元,较上年增长了55%,已是连续五年呈现大幅增长,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虽然下降了84%,但仍达100亿美元,外汇储备额1066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了30.22%。而最近公布的2007年上半年国际收支数据表明,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矛盾有进一步加深的趋势,2007年1-6月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达1629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了78%,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902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32%。外汇储备额在保持世界第一的同时,继续呈高增长态势,2007年6月末已达到13326亿美元,比上年底又增长了24.97%。国际收支不平衡问题也因此再次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7.
我国国际收支失衡原因及治理对策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国国际收支呈现资本和经常项目双顺差运行格局。国际收支持续大额顺差,不但影响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加大了宏观调控的复杂性和难度;同时也增加了国际贸易摩擦,影响对外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使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8.
2月初,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2009年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初步数据。此次数据公布共有三大看点:看点一: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呈现双顺差。2009年,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2841亿美元,较上年下降35%。其中,按照国际收支统计口径计算,货物贸易项目顺差2493亿美元,服务项目  相似文献   

19.
一定要注意改善、优化经常项目出口结构,尽量扩大经常项目中的劳务和服务贸易出口。一、经常项目顺差占国际收支总顺差的比例达到70%我国国际收支交易规模持续快速增长。2006年上半年,国际收支交易总规模为1.45万亿美元,同比增长28%,与同期GDP之比达到127%,比2005年上升18个百分点。这表明我国经济对外开放度继续提高,与世界经济的融合更加紧密。国际收支继续保持“双顺差”格局。其中,经常项目顺差916亿美元,同比增长36%;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389亿美元,同比增长2%。货物贸易顺差在国际收支总顺差中占比最大,对外汇储备增加额的贡献率达65%…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以及各项改革的深化,经常项目顺差保持低位,资本项目可能小幅逆差,未来趋向于总体均衡的基础将更加具备。在宏观调控中既要考虑国际收支的总体平衡,也要把握国际收支的格局演变。经常项目逆差和资本项目顺差的国际收支平衡格局对我国经济发展、保持国际竞争力和提升国民福利不利,也难以持续。从理论、现实和国际经验看,经常项目小幅顺差和资本项目小幅逆差的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格局是我国的较好选择。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不应以抑制出口作为主要手段,应当保持我国出口竞争力,并加大进口力度,同时着力疏通资本输出渠道,实现"经常项目小幅顺差、资本项目小幅逆差"的总体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