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目前所面临困难和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五个基本思路和六个方面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新时期东北老工业区现代建筑产业发展的现状及亟待解决的问题,探索东北老工业区快速发展现代建筑产业的契机,为东北老工业区加快发展现代建筑产业提供新思路,新体制,新举措。以期实现东北老工业区现代建筑产业的振兴。  相似文献   

3.
珍珠是江西的特色产业,其发展常受到市场价格频繁震荡、产业地位弱化、加工能力不足、技术人才流失、生态经济竞生的影响而缺乏持久力。应改变这种被动局面,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战略为指针,用生态经济产业化、产业经济生态化发展理念,科学规划、指导珍珠产业发展,走循环经济发展道路,实现珍珠产业与生态共同进步。要充分利用珍珠生产优势,加大政策引导扶持力度,加快人才建设和技术开发,提高珍珠技术含量,提升珍珠产业地位,做大做强珍珠产业链,夯实珍珠产业增值能力和竞争力,增强产业循环和生态补偿意识,促进珍珠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原经济区建设是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载体和平台,更是河南旅游业发展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河南旅游业发展存在着对旅游业重要性认识不够、体制和机制创新不足、旅游文化内涵挖掘不深入、旅游产品比较单一等问题。为充分发挥旅游业的综合功能和先导作用,河南旅游业在理念上要顺势而为,育势而发,在决策与行动方向上要转变观念,深挖文化内涵,培育品牌,树立旅游形象。  相似文献   

5.
城镇体系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由一组规模不同,特点各异而又相互关联的城镇组成的空间系统。本文通过对城镇规模级别、城镇规模等级、城镇职能、城镇空间分布等分析揭示了湘东北都市带城镇体系的结构特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湘东北都市带城镇体系结构优化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6.
当前,河南省及附近的其他省份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原经济区的建设,这一建设对于当前的大学生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随着中国高校对大学生扩招,现在大学生的就业情况非常严峻,所以,现在的中原经济区建设对于河南省大学生来说就是就业改善的最好机遇。在拥有就业机遇的同时,经济区的建设也将使他们面临着很多的挑战,论文就着重阐述中原经济区建设给河南大学生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7.
“无线城市”建设已被誉为继水、电、气、路之后的第五大城市公共基础设施,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有效方式。目前石家庄在“无线城市”建设上与其他省会城市的差距还比较大,产业链和运营模式还不够成熟,能免费无线上网的公共场所还不多。建议政府要加强对“无线城市”建设的统筹规划、政策引导和保障支持,采取加快三网融合建设速度,实施配套设施资源共享、统一公共场所 WLAN 公共服务的标识和名称等措施,加快“无线城市”建设的速度,使人们尽早享受到无限数字的品质生活。  相似文献   

8.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大背景下,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行政区经济”向“经济区经济”转变已成为必然趋势。文章从推动“行政区经济”向“经济区经济”转变的内在矛盾,分析了行政区经济运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及产生问题的主要机理,通过对推动矛盾发展的内外因的对比,分析了推动“行政区经济”向“经济区经济”转变的根本动因,即日益发展的市场经济高度市场化的要求与“行政区经济”强行政性的特点之间的矛盾。并且对导致矛盾激化的两个方面即地方贸易保护和政府角色定位问题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9.
随着"关中—天水经济区"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区内各城市的产业转移呈现出不断加速之势。为了分析区内交通运输业与产业结构是否存在一定的协调关系,文章通过构建灰色关联模型,对2005-2014年交通运输业与三次产业结构之间关联度进行测算,分析结果显示:区内各个产业与客运量的灰色关联度最高,与货运量次之,相对滞后的交通运输网络体系业已影响了农产品、工业生产要素的空间流动,阻碍了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0.
"冰上丝绸之路"建设对东北经济振兴有着重大意义.短期来看,"冰上丝绸之路"建设将通过拉动基础设施投资,带动金融业发展和促进装备制造业发展三种路径推动东北经济发展.长期来看,"冰上丝绸之路"建成后将降低经济运行成本,提升区域开放程度,降低区域地缘政治风险,促进资本和产业在东北区域的聚集,使东北地区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极.结合"冰上丝绸之路"建设影响东北经济振兴的机理与东北自身的优劣势,东北地区应通过完善制度环境、加大基础设施投资、有针对性地进行产业布局、建设对"冰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投资的桥头堡、积极开展区域合作等对策促进东北经济振兴.  相似文献   

11.
本文阐述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战略意义,综合当前有关“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各种观点,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概念和范围进行了界定,按照中心区域、扩展区域、辐射区域三个层次,比较分析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及区域的经济社会状况,最后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详细分析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烟台临港产业及临港产业带的现状,指出,要抓住国家开发环渤海经济圈和国际产业资本加速向沿海转移以及建设半岛制造业基地的重大机遇,依托城市和良好的产业基础,以产业园区为载体,发挥港口优势,强化产业招商、项目建设和体制机制创新,大力发展石化、汽车、造船、重型机械、有色金属等工业,带动物流业和滨海旅游业发展,通过培育产业集群,形成港口群、工业区、物流网等有机结合、适当分工、协调发展的临港产业带,使之成为胶东半岛乃至环渤海地区重要的产业增长极,带动区域经济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长江经济带龙尾地区——长江上游典型地区重庆、四川、贵州、云南为例,并基于1997—2013年的相关数据,运用ADF检验、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分析了长江上游地区物流发展水平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同时采用Logistic模型实证研究了长江上游地区物流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江上游地区的物流业还处于成长期,可对经济增长起到加速推动作用,而这种推动作用的拐点将出现在2026年,即是说距离拐点出现还有十年的黄金发展时期。因此,要促进长江上游地区经济的快速稳定增长,从政策角度看,应该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培养和引进物流人才、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规划建设国际物流中心。  相似文献   

14.
旅游业已经成为推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力量。文章对皖江城市带是否具备旅游目的地的要素进行了分析,并从体制、机制、产业融合、政策和人才等角度阐述了如何构建皖江城市带旅游目的地建设支撑体系,以提升该城市带旅游产业的综合实力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5.
随着"以人为本"思想的提出,加大对马克思主义的法的价值论的研究并用来指导我国的法治建设显得尤为必要和重要,马克思"以人为本"的法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人为本"的法,应以普遍的人性为本、以自由为本、以权利为本、以个体为本。在此意义上说,法治的道德起点和最终归宿就是人本身,因此法治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制度,法治的历史便是人类对自己本身认识的历史,是追求人类自我解放和人的价值的历史。  相似文献   

16.
经济强市是对一个城市在经济、社会、环境等领域均处于较领先地位,并发挥着辐射和聚集效应的总体评价。泉州还难言经济强市的原因是多方面,应针对泉州与经济强市存在差距的原因,实施相应措施推动泉州建设经济强市。  相似文献   

17.
&#  &#  &# 《西部经济管理论坛》2015,26(4):6-11
黔中城市群以贵阳为核心,处于成渝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昆明城市群和南宁城市群的中间,对西南区域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要发展黔中城市群,就需要按照“1+8+5”的模式构建城市体系。“1”就是贵阳主城区,这是黔中城市群的核心;“8”就是主城区外围的8个小城市,即息烽、开阳、龙里、贵定、惠水、平坝、黔西、织金等;“5”就是以贵阳为核心的5个城市组团,即遵义组团、瓮安组团、黔南组团、安顺组团、毕节组团。同时,为了发展5个城市组团,还应构建“贵阳—遵义”、“贵阳—黔南”、“贵阳—安顺”、“贵阳—毕节”、“贵阳—瓮安”等5条发展线。除了构建发展线、城市团之外,还要逐渐将基础较好的镇发展为节点城市,并构建“城市三角形”,让相邻的城市建立起更加紧密的联系。在此过程中,比较重要的“三角形”包括“修文—息烽—开阳”三角形、“龙里—福泉—黔南”三角形、“余庆—瓮安—黄平”三角形。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经济飞速发展,我们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也应与时俱进,消除传统思想政治课的弊端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9.
皖江城市是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产业承接涉及到方方面面,地方财政支出通过影响经济增长在产业承接中发挥重要作用。利用皖江城市带8个地市2003-2012年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从地方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出发,可以对皖江城市带各地市进行了实证分析。从长期来看,地方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具有较大的拉动作用,并且存在着区域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地方财政支出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发展关中城市群的难点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对关中城市群发展的基础和难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加快关中城市群发展的战略:建立协调沟通的政策体系和政府服务体系;构筑开放、畅通和高效的基础设施,合理布局、完善城市等级体系;加强西安的经济主中心地位;城市间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促进生态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