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8 毫秒
1.
现代物流是提升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制造业是物流业发展的需求基础。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有利于我国制造业产业升级,增强国际竞争力,有利于提高物流业的服务能力,对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永州地区物流现状及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中文  张孝青 《价值工程》2011,30(10):12-12
物流业对提升城市竞争力有重要作用.文章对永州地区物流现状进行了探讨,分析了永州物流业发展的优劣势.  相似文献   

3.
发展现代物流业 提升重庆区域经济竞争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宜新 《企业经济》2004,(3):109-111
现代物流业影响着区域经济的增长方式。重庆发展现代物流业可提升其区域经济竞争力。为此,应整合现有物流资源,创新物流要素。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增强和第三方物流业的不断发展、成熟,核心竞争力已经成为影响企业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自1990年“核心竞争力”这一概念提出以来,第三方物流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为保持其在国内市场乃至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地位,物流企业纷纷提升自己的竞争能力,培育与提升第三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对于社会发展来说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就双汇物流公司核心竞争力展开分析,并对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提出合理化措施。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增强和第三方物流业的不断发展与成熟,中国第三方物流企业面临着来自国际国内市场的强大竞争压力,培育与提升核心竞争力成为它们竞争获胜的关键。文中界定了第三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分析了第三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因素,提出了培育第三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步骤和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6.
我国经济贸易和物流业的快速发展需要有良好的环境。文章提出为提升我国国际物流业的竞争力,在发展物流业基础设施和物流运作的基础上,还应该建设物流业发展的"软环境",其中包括物流仲裁环境。我国国际物流仲裁机构应该考虑设立在国际物流发达的口岸地区,还需要培育一支高水平的仲裁员队伍。  相似文献   

7.
现代物流已成为保证国家经济增长,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支撑。而交通运输作为物流业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需要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促进现代物流业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8.
崔凌霄  宋卫 《物流科技》2012,(11):71-73
近年来常州市物流行业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发展势头,物流运行效率是有所提升,但仍存在着结构不合理、信息化水平相对较低等问题。在对常州市物流业信息化现状进行调研的基础上,采用SWOT分析的方法对常州市物流业信息化发展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得出了常州市物流信息化发展的解决策略组合,以期提升常州物流业的竞争力,实现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内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和客户需求的不断提升,我国企业在对国际先进物流技术的引进、吸收过程中,走上了自主研发和创新之路。经过潜心探索、积极开拓,一批有竞争力的国内物流装备企业逐渐脱颖而出,在各自领域内发展壮大,增强竞争优势,树立品牌形象。这些企业的成长历程折射出中国物流装备行业的发展特点与技术进化路径。研究这些企业的经验、教训,探析创业者的思考、收获,将有助于我们更清晰透彻地理解中国现代物流业,有助于物流装备行业认清发展方向并更上一层楼。  相似文献   

10.
面向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广西物流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实现广西物流业科学发展的形势需要,构建面向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广西物流业发展体系显得尤为迫切;通过对面向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广西发展物流业SWOT分析,提出进一步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培植和引进重点物流企业、加速物流信息化及网络平台建设、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加强物流人才队伍建设等措施,以提升广西物流业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中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基于AHP-TOPSIS法的铁路物流中心设计方案比选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及物流业在我国的快速兴起,运输企业间的激烈竞争和市场环境的持续变化将传统铁路货物运输业拓展为现代综合物流服务的新型企业模式,而铁路物流中心的规划设计方案则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分析影响我国铁路物流中心设计方案若干因素的基础上,根据其综合性能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首先使用层次分析法求解指标属性权重向量,其次运用逼近理想解排序法对其相应的指标进行计算,给出综合评价结果。最后给出的算例验证了该方法可为相关企业决策者选择合理的铁路物流中心设计方案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港口的功能越来越丰富,港口物流因为对周边物流活动的辐射能力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港口竞争日益激烈的大背景下,中心港口城市只有不断提升港口物流竞争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文中将港口物流竞争力理解为吸引货流的能力和吸引资源积聚的能力,并从这两个角度出发研究港口物流竞争力的影响因素,文中在现有文献的基础上从波特的钻石模型出发得出一系列评价港口物流竞争力的因素,一部分是定性的,一部分是定量的,定量指标通过灰色关联度求出了与竞争力的关联度大小。通过分析发现,能力、成本和效率是影响港口物流的竞争力水平的重要因素。研究中结合上海港口物流的具体案例,并得出上海自贸区的设立可以有效提升港口物流竞争力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双层规划模型在供应链选址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基于竞争的物流中心选址双层规划模型,设计了模型求解的遗传算法,将配送中心选址涉及到的两个具有明显不同目标的决策者——选址规划者和客户联系起来考虑,并将配送中心建成后遇到的竞争问题也纳入其中,使配送中心选址问题的量化模型更具有实际意义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崔国成 《物流科技》2010,33(12):57-59
嘉兴市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等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控下,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策略,使物流业得到了全面的发展,既拉动了地方经济有效增长,推动了地方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又进一步提高了城市综合竞争力,提升了城市的形象与品味,实现了嘉兴市成为长三角地区与浙北地区的重要物流枢纽与物流中心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5.
季金震 《物流科技》2014,(11):88-90
随着企业竞争的加剧以及电子商务的发展,物流经营理念随之发生了改变,企业对客户的满意度越来越受到重视,从原来的为客户服务向使客户满意的方向转变。所以,配送中心需要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使顾客达到最大的满意度。而传统的配送中心选址只是以简单的考虑运输成本、建设成本及总成本的最小为目标,因此,本文将顾客满意度引入到配送中心选址模型中,建立以物流成本最小化和顾客满意度最大化为目标的配送中心选址多目标模型,并提供了模型相应的求解方法。  相似文献   

16.
文中在描述厦门地理环境、外贸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厦门近几年"以港立市"政策的基础上,分析了厦门发展区域物流中心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提出厦门应利用自身优势建立区域性物流中心,依靠发展现代物流来降低企业的成本,提高厦门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为厦门持续稳定地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7.
袁志明  迟骋 《物流科技》2012,(10):95-97
我国铁路物流中心的建设尚处起步阶段,真正的物流中心还没有完全形成,初具物流中心雏形的也数量不多,多为地方性物流中心。文章通过分析美国、德国、日本铁路运营管理模式、物流中心建设以及运营方面的成功经验,分别对其经验进行总结分析。基于铁路货运发展方式的转变以及综合物流的新环境,结合我国铁路物流中心建设情况,将国外先进的经验与我国铁路物流发展特征相结合,提出为促进我国铁路物流中心快速发展可采取的措施和建议,不仅用于铁路物流中心的建设、运营,也可以促进我国铁路货运向现代物流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物流服务配送中心选址问题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蕴博  岳亮 《物流科技》2004,27(9):66-68
物流业的竞争日益激烈,合理选择物流服务中心对于专业的物流企业和将物流业作为本地区经济增长点的政府部门都十分重要。本文分析比较了重心法、CFLP法和P—Center法这三种选址方法的特点,对于在不同情况下选择相应的方法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运用PEST分析法,对昆明建设区域国际物流中心进行探讨,通过各种因素的分析,得出从完善国际物流中心功能、构建信息服务平台、促进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培育大型物流产业集团、加快区域国际物流人才培养等方面促进昆明区域国际物流中心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试论虚拟物流联盟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着我国物流产业的快速发展,物流需求日益增多,市场竞争越来越尖锐复杂。由于物流业是一个涉及环节多、牵扯范围广、业务分散的服务领域,物流企业所提供的服务对象和范围都有其局限性,难以满足数量庞大、跨行业、跨地区、随时发生的物流需求。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快速、高质量的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这是关系到物流企业能否生存发展的核心问题。以强化企业的敏捷性和核心竞争能力的虚拟物流联盟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的组织方式。文中首先分析了虚拟物流联盟的含义及其实质;其次阐述了虚拟物流联盟的作用;最后详细论述了构建虚拟物流联盟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