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6,(6):19-2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根据中国经济建设的成就和面临的挑战,努力探索新规律,形成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和中国思想的政治经济学新思想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必然要努力解决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这些问题不可能从马克思经典著作中获得现成的答案,只能在实践中摸索总结经济规律。应将马克思主义看作是一种方法和世界观,而不是具体的结论,这样才能突破传统的框架和体系,用科学的方法利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现实的经济问题。 相似文献
2.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6,(6):6-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提出,表明在当前的历史关节点上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需要掌握关于中国道路的话语权、总结历史经验、解决现实问题和指明未来方向。同时,只有直面中国社会主义改革与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紧紧把握时代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才会有其生命力。因此,坚持问题导向,重启1990年代指导经济"软着陆"等问题的政治经济学政策研究,既是历史的承袭,也是时代的要求。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不仅需要把中国的故事讲好,更需要在解读中国、引领中国的理论竞争中形成战略定力,把好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杨成平 《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6):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经济实践的完美结合,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中国化、当代化.需要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增强学术话语权,重塑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解释力与影响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包括准确定位研究对象、明确研究目的、规范学术概念和经济范畴、运用科学方法、探索研究内容、建立研究框架. 相似文献
4.
陈柏良 《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6):7-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相结合的理论创新成果.目前学界以学术论文、研究报告、会议论坛和文集专著等多种形式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深刻内涵、本质特征、形成发展、历史贡献、理论渊源、重大原则和方法论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探讨,相关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但是诸多研究议题尚无统一定论、甚至存在分歧.文章重点梳理并考察了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文献和总体状况,总结最新研究动态,展望未来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中国传统文化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它既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方法,又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它从制度建设、发展方式和观念转变等方面发展了社会和谐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它以实事求是、独立自主和发展创新丰富了自强不息的精神;它通过对"为了谁"、"依靠谁"和"满足谁"等三个问题的精辟解答,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进一步发展了中国民本思想。 相似文献
6.
党的二十大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向前,在实质上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坐标。坐标可分为三个理论体系: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宏观体系,包括共产党的领导和自我革命、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进程;二是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包括拓展生产、交换、分配、消费方式的内涵和外延,以及以扩展和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目的全面提升四种方式的质量;三是倡导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思想方法,紧密联系新时代中国与世界新格局的实际、坚持人民至上的基本观点、坚持系统思维等。文章围绕新坐标深入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同时对上海社会科学院李正图研究员主持完成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研究”的相关优秀成果作简要评论。 相似文献
7.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6,(6):25-2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和发展的原则应该是习近平指出的"既要坚持其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更要同我国经济发展实际相结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遵循这一原则,不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许多重要理论成果,其中带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和发展的一个方向性成果就是提出经济体制这一概念,把它与经济制度区别开来,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明确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对这一重要理论成果的深化研究还不够,进一步深化对这一重要理论成果的研究仍然是创新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向。其中主要是要进一步深化研究基本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的关系问题,如何把市场经济的规律和机制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有机的结合起来,使两者优势互补问题。 相似文献
8.
现代西方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各有优势,但均需要创新发展,政治经济学创新需要实现从体系创新到范式创新的转变。“国民幸福论”的提出有着丰厚的经济学思想渊源,也必将助推经济学理论的创新发展。中国学者对政治经济学创新的话语权较大,应该首先考虑用“国民幸福论”助推政治经济学的范式创新。“国民幸福”是有较大理论创新空间和对新问题解释力的概念,符合市场与政府力量相结合的学术架构要求,可以开拓出历史阶段分析、数学分析、社会调查样本分析等多学科研究方法相结合的方法论创新空间;中国特色的“国民幸福论”遵循政治家与理论界共同创新的路径,必将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范式创新。 相似文献
9.
随着时代变迁和背景转换,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自诞生以来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但其根本原则和核心内容仍然是生产关系演进与生产力发展的自觉统一;在其指导下的经济发展方式理论也在社会经济实践的推动下,经历了传统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与经济发展方式理论之间紧密联系、互相促进,其创新发展必须根植于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的伟大实践中。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现实依据,其形成经历了新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国特色计划经济和改革开放三个阶段。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决定性胜利。新中国在全面恢复国民经济之后,随即从新民主主义经济转向社会主义经济,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造。中国特色计划经济虽然有一定的理论指导,但主要还是在摸索中前进。“只争朝夕”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写照。随着时间的推移,传统体制日益僵化。到中美、中苏关系的改善与缓和,中国经济发展迎来历史机遇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改革开放方略。到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位,随后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这是中国经济规模发生质变上了台阶的标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