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何有针对性地激励知识型员工,从而有效地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性,使他们以更高的热情全身心投入工作,并不断进行自我超越,这就有赖于对知识型员工应实施系统全面激励型策略。  相似文献   

2.
徐月凤 《西部大开发》2011,(3):121-121,123
面对竞争激烈的经营环境,人力资源薪酬管理将成为企业成败的关键,健全的薪酬制度是吸引、激励、发展与留住人才的最有力工具。如何强化薪酬的激励功能,最大地发挥员工的工作热情和潜能,成为企业薪酬管理的难点。所谓员工激励就是说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采用激励的理论和方法,对工作人员的各种需求予以不同程度的满足和限制,以此引起他们心理状况的变化而达到激发动机、引起行为的目的,再通过正反方面的强化,对行为加以控制和调节。  相似文献   

3.
技术创新型人才在企业的自主创新活动中起着主体作用.如何对他们进行激励正成为企业管理活动的中心问题。目前我国企业对技术创新型人才的激励手段缺乏针对性,绩效期望值过高.激励方式不当,影响了技术创新型人才的科研创新效率。企业的管理者要根据技术创新型人才的特点,建立系统化的激励制度和富有竞争力的薪酬政策,提供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内容.营造鼓励自由创新的氛围,满足技术创新型人才多层次的需要.从而激发技术创新型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4.
成就激励有助于激发医学人才的活力和工作热情,而对医学人才实施成就激励有一定的优势条件。在实施激励的时候应注意提高医学人才对工作成就的期望:首先要刺激成就欲望;其次要创建成就环境;第三要使医学人才体验成就愉悦。  相似文献   

5.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人力资本成为经济发展的要素之一,特别是专业化人力资本成为经济发展的根源.人才租赁近些年在我国发展很快,人才被派遣到用人单位,工作内容与正式员工相同,但与正式员工的待遇差别较大,导致他们工作积极性不高,流动率较大.那怎样对被租赁人员进行有效激励、保证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文章以如何对这类人员进行有效激励为内容,阐述了人才租赁和人员激励的相关理论,并提出激励方式.  相似文献   

6.
贠俊清  孙玉粉 《魅力中国》2013,(34):285-285
事业单位薪酬管理是对单位人员劳动报酬的分配,合理的薪酬管理方式有利于招纳和留住更多的人才。在薪酬管理中,薪酬激励是一种提高员工工作积极主动性、工作热情、工作效率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7.
在新经济时代,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员工的管理需要多种激励手段,以满足员工的需要和提高员工的生活质量,从而更好地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积极性和创造性,以更好地为企业服务。本文从五个方面阐述了怎样更好地激励员工,以达到企业和员工的双赢。  相似文献   

8.
隋玉海 《魅力中国》2013,(14):373-373
人才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企业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因此选择并且留住高素质的人才,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前提。人力资源是企业的战略性资源,是企业发展的最关键的因素.而激励是人力资源的重要内容。企业实行激励机制的最根本的目的是正确地诱导员工的工作动机。使他们在实现企业目标的同时满足自身的需要,从而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继续保持和发扬下去。如何运用好激励机制也就成为各个企业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企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人才。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就是研究如何选人、用人、留人集一身的理论体系,在实践中会发现,同样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在不同的企业应用中效果会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笔者认为,这种差异是由于不同企业文化所造成的。和谐企业文化能够激励员工工作热情,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石。  相似文献   

10.
激励和长期留住优秀员工的11条秘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通过在几家跨国大公司的十几年管理层工作经验和对相关公司的调查研究后分析总结出了组织如何激励员工并吸引和长期留住优秀员工的11条秘笈.这些研究对组织在当今激烈竞争的市场条件如何招到人才、培养人才并长期留住这些高素质的人才,并使其为组织的最终成功不懈努力工作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文章正是基于这种背景从最关键的11个方面研究分析了组织如何激励和长期留住优秀员工并让他们长期为企业贡献力量,从而使企业表现出较强的活力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张忠明 《中国经贸》2009,(20):101-101
有效的激励制度有利于吸引人才,合理使用人才,留住人才。全文首先分析了人员激励对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性。随后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如何进行激励,即职业生涯设计;员工参与企业管理制度设计;发展空间激励;薪酬激励。  相似文献   

12.
一、激励的概念 激励这个概念用于管理,是指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也就是说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去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员工努力去完成组织的任务,实现组织的目标.有效的激励会点燃员工的激情,促使他们的工作动机更加强烈,让他们产生超越自我和他人的欲望,并将潜在的巨大的内驱力释放出来,为企业的远景目标奉献自己的热情.  相似文献   

13.
张垒 《中国经贸》2014,(10):71-71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市场经济在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国有企业作为政府拥有和控制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实体,在我国的经济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对国有企业管理者进行有效激励,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进而提高工作效率,可以优化国有企业经营绩效,对国有企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随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发展,如何建立起一套完善而高效的国有企业管理层激励机制,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激励机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对于人力资源部门来说.如何能够留住“有离开危险”的人才是件非常头疼的事。那么.如何分辨企业中“有离开危险的”群体?如何采用正确的方式来留住他们、激励他们并让他们发挥自己所长?[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激励是指激发人的行为的心理过程。激励这个概念用于管理,是指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也就是说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去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员工努力去完成组织的任务。实现组织的目标。因此,企业实行激励机制的最根本的目的是正确地诱导员工的工作动机,使他们有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实现自身的需要,增加其满意度,从而使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继续保持和发扬下去。激励一方面可以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其能为企业做更多的工作,另一方面可以对员工进行引导,鼓励员工去做正确的事,使员工素质有所提高,从而使人才增值。由此也可以说激励机制运用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是决定企业兴衰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激励是针对人的行为动机而进行的工作,激发个体努力工作去实现组织目标和任务的过程。在高校二级学院办公室管理工作中,要充分利用激励理论,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工作质量,使每个员工的能力得以充分发挥,从而为实现学校的整体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孙少甫 《中国经贸》2013,(18):75-76
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员工努力工作,如何有效的激励员工,让他们全心的为企业工作,已经成为当代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激励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企业在实施激励的过程中,应该是激励手段多样化。激励也不是盲目的,不是越多越好,是有边际效用的。企业应根据具体的情况分别实施不同的激励,通过有效的激励员工,充分的调动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来不断的推动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调查研究报告》2006,(124):1-10
传统的人才激励方式主要以物质激励为主。但调查结果表明,在经济发展和企业改革进入新阶段后,物质手段对人才的激励效果在减弱,而成长机会、关系融洽、有成就感和得到公正评价等因素逐渐成为企业人才最关心的激励因素;同时,企业人才的激励需求因企业性质、地区、行业、年龄等的不同也呈现不同特点。企业应注重采取除物质激励以外的多种激励方式,包括提升员工竞争力、创造和谐的工作关系等。不同企业采取的激励方式也不宜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9.
孙颖 《魅力中国》2009,(22):370-371
在进入以人力资源和知识资本为中心的知识经济的今天,人力资本成了人类财富和经济进步的源泉,人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重要的要素,一切知识、科技、信息无不以人为载体,在企业管理领域,人已成为实现企业自身战略目标的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企业管理从根本上来讲就是对人的管理。企业中人心的向背和员工对工作的投入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兴衰与成败,如何能保持企业员工的工作责任感,激励他们的工作热情,减少人才的流失,使优秀的员工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已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所在。本文从什么是绩效管理、为什么需要绩效管理、如何实施绩效管理方面进行了阐述,并结合某公司的现状提出了该公司绩效管理的实施思路。  相似文献   

20.
陈晓 《北方经济》2006,(10):64-65
不论是从事实践活动的管理者,还是从事理论研究的管理学者,他们都会一致认为激励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管理职能。但是同时又不得不承认,对于如何才能做到有效激励不论是在实业界还是在理论界都是一个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问题。值得庆幸的是,前人的探索给我们留下了不少关于激励的知识和经验。本文试图从预期理论入手,提出在激励过程中需要处理好“努力与业绩”“业绩与奖励”“奖励与目标”这三对关系,企业对员工进行激励,就要从员工达到工作目标的可能性以及他们对达到工作目标所得奖励的满足程度这两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