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传统商业银行亟需加快转型创新,以应对互联网金融和同业市场竞争的挑战,本文简要探讨了金融科技如何作用与反作用于商业银行,指明在金融科技的引领下,未来打造更具数字化、智能化和开放型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以第三方支付、网络借贷、众筹融资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在国内迅速崛起。迅速发展的互联网金融对我国传统银行的冲击越来越大,未来甚至有可能会改变传统银行的运营模式与运行格局,受到影响的银行包括本文涉及到的区域性银行。对此,从互联网金融的概念出发,深入分析了其对区域性银行的影响,并在重新审视区域性银行的优势与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调整对策,以期为区域性银行的彻底转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的运营构成一定冲击,在没有完全颠覆之前,传统银行需要对自身的金融产品与业务服务做出适宜的调整,更好的满足用户需求,有效的稳定老用户,开发新用户,让银行保持持续稳定发展。积极的与互联网金融融合,让银行自身发展多样化。  相似文献   

4.
5.
童晓力  段江娇 《科技和产业》2020,20(11):141-145
基于2016年1月至2020年3月金融科技指数与影子银行规模的月度数据,建立VAR模型以研究金融科技发展与我国影子银行规模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金融科技的创新运用抑制了影子银行规模的扩张。未来仍需持续鼓励金融科技创新,以合理引导影子银行体系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6.
文章基于互联网金融迅速发展的大背景,通过对互联网金融给传统商业银行带来的冲击和银行发展互联网金融的优势分析来解决目前银行利润零增长的危机,为银行的改革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7.
邓楠 《特区经济》2023,(1):29-33
近年来金融科技正在以大数据化、人工智能化、数字化的发展趋势改变金融行业秩序。商业银行作为金融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趋势的影响下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资产业务和中间业务的市场占有率均被互联网金融科技企业挤占。商业银行存在业务创新度不高、金融体系落后等问题,数字经济时代下科学技术的发展已投影在金融领域的方方面面,在此背景下,本文研究金融科技对我国商业银行三大主营业务的影响及相应对策,希望对我国商业银行加快与金融科技的有机融合、提升自身竞争力带来一定帮助,最终使金融科技成为我国商业银行转型升级的驱动器。  相似文献   

8.
2013年是互联网金融发展元年,也是风起云涌的一年。如何看待互联网金融,怎样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成为传统商业银行必须回答的命题。本文梳理了当今常见的互联网金融形态,与银行做了对比分析,最后指出整合银行线上线下资源、打造互联网服务平台,应该是传统银行应对互联网冲击的一个重要着力点。  相似文献   

9.
本文识别了中国商业银行2010-2020年的金融科技专利信息,并将其与企业贷款信息结合后考察了银行金融科技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银行金融科技发展能有效降低企业金融化水平,该结论在排除银行金融科技属性对优质企业的“选择效应”和遗漏变量偏误等影响后仍然成立。银行金融科技不仅能通过促进银行信贷规模扩容、减少抵押贷款依赖有效弱化企业风险规避动机,还有利于降低企业影子银行业务、缩小实体与金融投资利差,从而弱化企业投资逐利动机。此外,银行金融科技主要通过底层数字技术类专利对企业金融化发挥作用,重点影响企业长期金融资产配置。而银行金融科技发展对具有较高数字化转型程度的企业、非国有企业及非制造业企业的金融化影响效应更为明显,并有利于引导企业资金回流促进实体经济创新。  相似文献   

10.
影子银行体系的产生本身也是金融创新与金融深化发展的结果,影子银行的出现对我国金融发展与深化有重要作用。不同地区影子银行的发展存在差异,对经济和金融的发展与深化的影响也存在不同,就甘肃地区的金融生态环境而言,影子银行具有促进甘肃金融深化、丰富微观经济主体融资渠道、提高金融配置效率等都有积极作用,同时对地区金融稳定性有所降低。为此,文章指出应对区域内的影子银行体系采取引导和审慎监管的策略,加强对金融稳定的检测,正确引导影子银行在甘肃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政府转移支付的目标不仅在于解决当期贫困,更是要增强贫困家庭抵御贫困的能力。研究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对政府转移支付对于贫困家庭未成年人人力资本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在认知能力方面,我国低保政策显著提高了贫困家庭中未成年人数学标准得分,对字词标准得分没有显著影响;在非认知能力方面,低保政策对于未成年人人力资本的促进作用在12岁及以上群体中较为显著;另外,低保政策对未成年人人力资本的促进作用将会延续到其成年以后,主要体现在贫困家庭中女童在其成年以后学历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2.
吴晓园   《华东经济管理》2011,25(5):13-15
技术创新可以视为一种相对特殊的生产,人力资本作为投入要素在技术创新和技术扩散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文章测定了福建省九地市关于人力资本投入的技术创新Malmquist生产率,认为加快人力资本投入、调整人力资本结构将有助于提高福建省技术创新的效率。  相似文献   

13.
刘鹏 《改革与战略》2011,27(4):61-64
文章基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逻辑指出:任何经济社会的发展都必须建立在资本基础之上,任何经济社会的均衡发展理应取决于不同形态资本的结构均衡以及所有资本的整合效应。通过从资本结构的视角对当代中国发展失衡问题进行分析解读,文章认为,大力进行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的投资与积累,使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的分布在空间、结构上实现均衡与协调,同时通过文化资本、制度资本的配套,发挥资本的整合效应,是矫正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失衡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京津地区金融协调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经济的发展 ,金融业的主导作用日益凸现 ,各城市各地区之间的竞争尤其是金融业的竞争不断加剧。京津两大相邻城市也各自提出了构建金融中心的设想。本文从分析京津两地的金融业发展现状和潜力入手 ,提出整合京津两地金融资源 ,找准各自定位 ,协调发展 ,构建京津金融联合体  相似文献   

15.
基于互补性资本的人力资本增值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吴东 《华东经济管理》2005,19(11):108-110
文章在分析人力资本增值和组织环境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互补性资本的概念,并分析了它的构成和特征。然后建立模型,分析了互补性资本与人力资本增值之间的关系。最后讨论了企业应如何恰当地对人力资本和互补性资本进行投资,促进人力资本的增值。  相似文献   

16.
王家华   《华东经济管理》2011,25(8):106-109
文章剖析了人力资本会计存在的固感,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思路。即建立人力资本成本会计与人力资本产权会计来构建完整的人力资本会计,通过人力资本会计来提供人力资本成本和当期人力资本价值的信息,为人力资本管理服务。  相似文献   

17.
在人口老龄化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双重背景下,我国劳动力供给数量正快速削减而人均 受教育年限正迅速延长,人力资本结构与水平正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并将对制造业结构产 生深远影响。本文基于 1992~2014 年我国 31 个省(市)分地区分行业面板数据,通过构建 FGLS 模型,对人力资本积累影响制造业结构升级的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一是从全国层面来看, 人力资本积累对中、高技术制造业影响显著为正,而对低技术制造业影响显著为负,这说明人力 资本积累能有效促进制造业结构升级;二是从分地区结果来看,人力资本积累有效推动了东部地 区制造业结构升级,但对中、西部地区制造业结构升级促进作用不明显,现阶段中、西部地区人 力资本水平仍难以支撑制造业结构升级新要求。因此,我国应多途径、多举措加速人力资本积累, 以促推制造业结构优化与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8.
探索技术资本、人力资本的属性,对于改进企业技术与人力资本的运营效果进而提高增值潜能具有重要意义。技术资本与人力资本的共同属性有增值性、商品性、动态性、异质性与边际报酬递增性。此外,两者还具有各自特性。技术资本的特性有创新性、垄断性、时效性、外部性、可分离性与价值动态减损性。人力资本的特性有时间增值性、经验增值性、不可分离性与能动性。企业应全面权衡各自的属性特点,通过调动两者的互动促进企业的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企业家人力资本个量、总量和存量的三维视角,分析影响企业家人力资本释放的因素,主要包括物质报酬、控制权和剩余权比例、社会声誉;市场竞争环境、要素市场发育程度;人力资本产权保护制度、企业家政治经济职业地位,并指出要增加企业家人力资本供给,需要提高企业家内在需求的满意度,改善企业家发育和成长的环境.  相似文献   

20.
The debate over the effect of human capital flight on educational attainment in immigrants' source countries has received huge theoretical propositions but a few analytical approaches.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short‐run and long‐run impact of skilled migration rates (brain drain) on human capital formation in migrants' source developing countries. Specifically, we revisited some empirical studies that found evidence of beneficial brain drain in migrants' source countries. Our empirical result, using school enrolments does not only disagree with theirs but also presents an insight on how human capital leakages that occur through brain drain can be counterbalanced through remittances received in the immigrants' source countr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