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正>富有和巨富客户是许多产业的推动力,比如时装、珠宝首饰、汽车、房地产甚至是银行和投资业。未来这部分的增长除了发生在发达经济国家,如美国和欧洲外,将主要发生在崛起中的市场,如印度、中国、亚太地区、巴西等。这是因为这些地区出现了非常有钱的阶层,他们有钞票,  相似文献   

2.
《浙商》2005,(3):44-44
”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这是美国早期大慈善家卡耐基的名言。  相似文献   

3.
曾振波 《品牌》2011,(4):53-54
<正>对于阶层,在现今社会,我们不得不去面对,并且正视它的存在。阶层的存在与对阶层的分析,成为了品牌塑造一种对应品牌文化的方式。社会学将阶层分为塔底、成长、主流、领袖、塔尖等五个阶层,也成为了营销学里分类阶层的一个参考。在营销学里,我们主要关注的阶层是从不同的标准进行衡量和分类的。比如按照收入,可以分为普通工薪阶层、中产阶层、富人阶层、白领阶层、小资阶层。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的收入水平在不断提高,居民消费情况也有明显变化。在居民总体收入逐渐增加的同时,居民的收入差距也有所扩大,形成了高、中、低不同阶层的收入与相应的消费群体。国家统计局的调查资料显示,不同消费群体之间的消费倾向与消费模式已有很大差异,尤其是在加入WTO以后,我国低收入阶层的消费结构将发生更为显著的变化。因此,基于当前我国低收入阶层的消费现状,分析加入WTO对低收入阶层消费的影响,对于把握国内低收入群体消费需求的变化,以指导生产、引导消费、开拓市场,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一、低收入阶层的划分标准及…  相似文献   

5.
王梅 《中国市场》2010,(44):130-132
晚清的中国与日本几乎同时经历了一场西方的冲击,作为两国统治阶层的重要组成部分,士绅与武士产生了不同的反应。本文拟从其阶层构成、职能作用、对待西学的反应,以及在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进行比较分析,来说明这两个阶层在时代变局中扮演的角色。  相似文献   

6.
城镇居民的收入与消费问题关乎国计民生,始终是社会各界密切关注的热点.本文采用国家统计局陕西调查总队翔实的国家城镇住户调查数据,将居民按可支配收入指标划分为五个收入层次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剖析不同收入阶层的消费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收入阶层的居民消费行为存在明显差异,低收入阶层收入增长对消费的拉动作用相对于高收入阶层更为突出.为此建议,区分不同收入阶层,针对消费不同分类特征分别进行引导.  相似文献   

7.
不同收入阶层的和谐消费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并初步界定了不同收入阶层和谐消费的概念,从三个层面分析了不同收入阶层消费不和谐的表现及弊端。在此基础上,析出不同收入阶层的和谐消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要内容的结论。最后对不同收入阶层和谐消费的实现途径进行了探索,其中重点探讨了扩大公共产品提供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富豪、慈善家卡内基则说“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那么,财富与幸福二者之间究竟蕴含着什么样的关系呢?  相似文献   

9.
中庸之痈     
中国企业的增长,从根本上是“防守”意义上的举措,而非战略性的膨胀与扩张,中庸使我们与世界巨富企业失之交臂  相似文献   

10.
《连锁与特许》2008,(7):68-69
从已发布的中国社会十大结构阶层可以看到,中国的社会阶层与欧美国家有非常大的差异,这是由中国的政治体制和发展阶段所决定的。在中国的社会阶层中,排第一位的是国家和社会管理阶层,第二位是经理人阶层,第三位是私营企业主阶层,然后再慢慢过渡到其他阶层,依次是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办事员阶层、个体商户阶层、商业服务人员阶层、工人阶层、农民阶层、城乡无业或失业人员阶层。  相似文献   

11.
由于消费者的社会资源、文化资源和经济资源的差异,消费者分为不同的社会阶层。不同阶层的人群通过消费来显示自己身份地位的不同。但是社会阶层的流动受阻,出现了社会阶层固化的现象。阶层固化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本文从社会分层理论和消费理论出发,分析不同阶层居民的消费偏好及差异。厘清社会阶层固化与居民消费两者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王念 《华商》2008,(20):139-140
本文本着尽量体现出我国当前社会阶层结构所具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尽量综合反映出各阶层具有的不同的共性、各阶层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及各阶层急需解决的各种问题,把我国社会划分为五个阶层:社会管理者阶层,资本持有者及富豪阶层,雇佣劳动者阶层,生活稳定者阶层,弱势阶层。要体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我们就要正视各阶层之间的差异和矛盾并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化解这些问题与矛盾。  相似文献   

13.
跨国公共产品的收益在外部消费者不同阶层间的分布差异,反映了跨国公共产品的阶层属性,并赋予供给实践以阶层维度。随着全球不平等的构成呈现出从以国家间差距为主向阶层间差距转移的趋势,以及基于阶层的共同意识的全球性传播,让阶层议题和平等价值在当下具有了强大的政治号召力,这种号召力从国内政治议题延展到跨国事务。一国提供的跨国公共产品在外部消费者中的不均质分布,制造了不同的政策激励,继而引发对供给者外交行动的差异性反馈。在传统的数量维度、领域维度,以及个体和总体关系维度之上叠加阶层维度,给供给者的外交实践提出了更精细化的要求,同时也赋予供给者改善外交环境并引领全球治理转型以新的政策杠杆。  相似文献   

14.
周龙飞  张军 《财贸经济》2019,40(5):143-160
不平等问题主要分为收入不平等、消费不平等两个方面,在二者之中,消费不平等在诸多方面尤其值得关注。本文以家庭拥有的耐用品种类数量为基础,利用FMM模型测算了中国城镇家庭的消费不平等。该方法可以将每个家庭内生分类为不同的消费阶层,估计出不同消费阶层的占比及其特征参数,同时也能够推断出每个家庭属于不同消费阶层的条件概率。在此基础上,本文利用1993—2012年中国城镇住户调查数据,分析了中国城镇家庭消费不平等的演变趋势及地区差异,主要结论如下。(1)在全国层面上,中国城镇家庭消费不平等的演变趋势具有三阶段特征,且低消费阶层占比从1999年开始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2)在可比时期内,所有消费阶层的消费水平始终在提升,但高消费阶层的提升幅度在2001年之前大于低消费阶层,而2001年之后则恰好相反。(3)在任何年度,消费不平等程度几乎都表现为西部地区最低、中部地区次之、东部地区最高,但东部地区的低消费阶层占比几乎始终低于中部和西部地区。(4)所有地区高消费阶层和低消费阶层的消费水平在可比时期内几乎均有所提升,但提升幅度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存在差异,特别是从2007年开始,中部和西部地区低消费阶层的消费水平要高于东部地区。  相似文献   

15.
张卫红 《消费导刊》2012,(7):10-11,20
目前,中国城镇居民已经形成了不同收入的社会阶层,对其研究已经成为理论与实践中的热点。本文剖析了影响不同收入阶层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因素;根据近年来中国官方统计数据,利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采用回归模型方法进行数据的筛选,并将通过各项统计检验回归模型作为不同收入阶层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计量变动轨迹;从宏观层面有针对性地提出不同收入阶层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网络政治参与作为公民政治参与的一个新兴的方式,日益显现了其强大的社会影响与发展潜力。随着我国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社会上逐渐产生了一群关注新闻时事、在网上直抒胸臆的网民,他们被称为"新意见阶层"。"新意见阶层"的兴起对转型期我国网络政治参与甚至是我国公民政治参与格局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尝试通过梳理"新意见阶层"产生的背景及现状,展现这个阶层在公民政治参与中的作用与影响,并通过分析这个阶层面临的挑战与压力,为政府管理部门寻找理性适当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社会职业阶层结构的开放对于男性和女性有着不同的意义,代际和代内社会职业阶层流动表明,女性的总流动率和上升流动率均低于男性,女性更多地受到父代尤其是母亲职业地位的影响,而男性则更容易通过自身努力从较低的社会职业阶层跻身到职业地位的上层.由此我们可以理解尽管社会流动率在增加,但是女性与男性的社会地位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逻辑推理、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就陕西省不同阶层居民对体育消费品牌的现状进行深入的调查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调查发现:不同阶层居民对国外著名体育消费品牌具有强烈的消费动机,其中耐克、阿迪达斯、彪马体育消费品牌的选择率是随着社会各阶层居民水平的不断提高而提高;而对卡帕的选择率中等收入阶层居民均高于其他2个阶层;在国内体育消费品牌中同样对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体育消费品牌作为首选对象,其中对李宁、特步等体育消费品牌的选择率也是随着社会各阶层居民水平的不断提高而提高,而对安踏、361°品牌的选择率中等收入阶层居民均高于其他2个阶层。  相似文献   

19.
在分析社会关系再构建和职业阶层与收入这一传统议题时,从两个方面对原有研究框架进行了扩充:一是在职业阶层的划分中纳入自雇经营;二是将社会关系再构建的作用分为了通过职业阶层影响收入的间接作用和对特定职业阶层就业者收入的直接作用两种。利用实地调查数据对提出的理论假设进行了检验。运用访谈资料对研究结果进行了解释并探讨了研究结果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20.
现在,“两个阶级一个阶层”(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的社会结构,已经变成了10大阶层(国家与社会管理阶层、经理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办事人员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商业服务人员阶层、产业工人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城乡无业和失业半失业人员阶层);以职业为基础的新的社会阶层分化机制逐渐取代过去的以政治身份、户口身份和行政身份为依据的分化机制。这是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研究课题之一“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研究”2001年年底发布的成果。引起了海内外舆论的关注。该课题组组长、社科院社会学专家陆学艺指出,与发达国家相比,现代化社会阶层结构的基本构成成分在中国已经具备,凡是现代化国家所具备的社会阶层,都已经在中国出现,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出现了一个不断扩大的社会中间阶层和企业家阶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