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对六大会计要素曾经进行过专门定义并且要求在会计报表中列示的各项要素应符合会计要素的定义。但是基本准则发布时,我国市场经济刚起步,对六大会计要素未完全按照它们的性质、内容加以准确定义,产生了一些问题。财政部及时制定并颁布了《财务会计报告条例》 (以下简称本条例 )。它对会计要素进行了重新定义,对于会计核算制度改革具有里程碑似的意义。 一、资产。我国基本准则将资产定义为:“资产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该定义的表述存在如下缺陷…  相似文献   

2.
2000年12月29日,财政部正式颁布了<企业会计制度>(以下简称制度),这是继新<会计法>和<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颁布实施之后,以提高我国会计信息质量为核心的又一重大会计改革举措.一段时间以来,会计信息失真一直是我国经济生活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表现之一是企业资产不实、利润虚增.<制度>根据稳健性原则的要求,对会计要素进行了重新定义,特别是对于不符合资产定义、不符合资产确认和计量标准的内容进行了较全面的修订.这些修订从会计制度规范的角度,对于全面改善我国企业资产的质量、解决企业的虚盈实亏等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简论林木资产会计核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及<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给出的林木资产的概念,按五大分类标准对林木资产类别进行了划分,指出了林木资产的六个特点,阐述了林木资产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应遵循的会计原则.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四十三条,<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第六条,重点分析了历史成本核算法,并按准则要求设置了相关的财务账户,进行举例说明,最后明确了林木资产财务报告应披露的信息.  相似文献   

4.
<企业会计制度>不仅对会计的几大要素,如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等规定了统一的确认和计量标准,而且对于不符合资产定义的各项财产,规定都应当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本文通过<企业会计制度>与<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的比较,谈资产减值准备金方面所发生的一些变化.  相似文献   

5.
吕玲 《绿色财会》2007,(4):28-29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长金人庆签署了财政部令第33号<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根据国务院<企业财务通则>、<企业会计准则>的批复(国函)[1992]178号的规定,财政部对<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在2007年1月1日起施行.新基本准则的修订,从其结构、范围、内容上与旧准则相比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新基本准则对规范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及报告行为等更为具体、明确,操作性、指导性更强.  相似文献   

6.
为了贯彻执行《会计法》和《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规范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财政部制定了《企业会计制度》,于 2001年 1月 1日起暂在股份有限公司范围内执行。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后,《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 ——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同时废止。 1999年 10月 31日重新修订并通过的《会计法》规定,国家实行全国统一的会计制度。同时为了贯彻实施《会计法》,国务院于 2000年 6月 21日发布了《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该条例对 1992年制定的《企业会计准则 ——基本准则》所规定的会计要素的定义作了重新修订,赋…  相似文献   

7.
2006年我国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对会计要素的设置已作出了明确规定,但基本准则中的利润要素的设置与其相关会计要素在内容口径上存在较大的差异,且要素之间前后缺乏一致性和逻辑性,尤其是在处理利得损失和收入费用的关系方面,存在严重的逻辑性问题。正确划分收入费用和利得损失对企业及有关各利益方进行合理预测和科学决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在研究当前我国会计要素设置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重构会计要素的框架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2015年10月23日,财政部公布了《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自2017年1月1日起施行,《基本准则》规定了"预算收入、预算支出和预算结余"三个预算会计要素和"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费用"五个财务会计要素。其中,首次提出收入、费用两个要素。本文通过对会计要素的比较分析,以期进一步深化对基本准则的理解和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业会计》2001,(4):24-27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财政部门会计监督工作,保障财政部门有效实施会计监督,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以下简称<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以下简称<行政处罚法>)、<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10.
财政部于2004年4月颁布了我国<小企业会计制度>,并自2005年1月1日起在全国小企业范围内实施,这是我国会计理论研究及制度制订、务运作的又一个成果,对企业更科学地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完善会计法规制度,规范小企业会计核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2009年12月16日,国务院法制办举行座谈会,讨论修改拆迁条例.此前,北京大学五位学者建言要求对现行的<城市住房拆迁管理条例>(以下称<条例>)进行合宪性审查,认为该条例与宪法有抵触.从而引发了对现行<条例>的大讨论.2010年1月29日.国务院将<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征求意见稿)>正式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相似文献   

12.
退耕还林是六大林业重点工程之一,加强退耕还林资金管理十分重要.各项目县应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来强化退耕还林的会计基础工作,并根据<会计法>和现行的会计制度,依法进行会计核算,完善县乡两级退耕还林资金的会计核算体系,如实反映退耕还林资金的收支运行情况,确保退耕还林资金的安全、完整、有效使用.下面就退耕还林资金的县乡两级会计核算谈一下个人认识.  相似文献   

13.
<会计法>是一种会计行为规范.要准确理解<会计法>,进而自觉地贯彻执行,就必须理解<会计法>规范哪些会计行为?如何规范?以及为什么采取某种措施进行规范,这就要求对<会计法>进行会计行为学分析.本文试运用会计行为学的有关理论对新<会计法>的部分难点问题进行分析,剖析其理论依据,以帮助对<会计法>的理解.同时通过分析,为<会计法>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戴云 《绿色财会》2008,(4):54-55
对公允价值概念比较全面的定义最早见于1970年会计原则委员会(APB)报告第4号.此后,从1990年到2006年,FASB先后发布了涉及公允价值的财务会计准则42份,约占发布准则总数的75%. 2003年和2004年由IASB发布的准则中,有关资产、负债确认与计量的准则,直接运用公允价值的比例超过90%.我国2006年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明确将公允价值作为会计计量属性之一,并在17个具体准则中不同程度地运用了这一计量属性.可见,公允价值会计体现了会计发展的国际化趋势.资产减值会计和公允价值都是基于特定背景下对历史成本的修正,两次修正,由非对称到对称,都有助于提高信息的决策有用性.  相似文献   

15.
资产是最基本的会计要素,在所有会计要素中处于中心地位.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得出公认合理的资产定义,当前的主流资产定义(FASB、IASB和ASB)在各方面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缺陷.文章对这些缺陷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现行会计准则中资产的定义提出完善性意见.  相似文献   

16.
现代企业财务会计是为解决企业外部人与内部人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而设置的信息系统,对财务会计信息的生产和提供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并且,为确保这些会计规范得以遵循,还必须有独立、客观、公正的注册会计师等来监督企业对会计规范的遵循情况.这一系列会计规范就是对财务会计的管制.从管制的内容来看,财务会计的管制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关于会计核算技术与方法面层的管制,二是关于会计信息系统及其所涉及人员(如企业负责人、会计主管与会计师、注册会计师)行为的管制.从管制规范权威性角度看,财务会计管制包括法律、行政法规与规章三个层面,法律是由全国人大及人大常委会颁布的,如<会计法>等;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颁布的,如<总会计师条例>;规章是由财政部颁布的,如<企业会计准则>、<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企业根据这些会计规范,制定企业自身具体会计制度,据以开展会计工作.  相似文献   

17.
<会计法>自1985年诞生至今已实施20周年,执法结果证明:<会计法>是全国会计工作的根本大法,是会计行为的最高法律规范,在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维护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的实践中显示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会计法>实施20年期间,曾两次进行修订,使<会计法>在依法建账的基本要求上进一步明确,记账规则和会计监督制度进一步完善,对单位负责人就本单位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真实性、完整性的责任进一步强化,对会计违法行为的惩治力度进一步加大.<会计法>在修订过程中实现了通过法律的手段规范会计行为的重大突破,使<会计法>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8.
财务会计要素是指会计对象的具体化,它作为会计理论结构中的重要一环,为财务会计理论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基础层次的观念,打下了坚实的概念基础;同时,它又为会计实务中包括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在内的各项工作环节提供了直接的依据。新发布的《企业会计制度》中,对各类会计要素进行了重新定义,体现了会计不断发展进步的基本规律,《企业会计制度》的特点和创新,首先也就体现在对各个要素的定义上。资产这一概念在会计要素乃至整个会计理论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他要素的定义都可直接或间接的来自资产的定义。正如美国著名会计学…  相似文献   

19.
对提高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会计职业判断是指会计人员根据会计法律、法规、会计核算理论和原则等,充分考虑企业实际情况和经营特点,运用自身专业知识,对经济业务性质进行深入分析,客观公正地对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的过程.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会计工作面临很多新问题和挑战,尤其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发布了一项会计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对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会计核算的谨慎性原则是<企业会计准则>中十二条原则中的一条重要性原则之一,它既是我国在1993年进行会计改革时从西方引进的一条原则,又是一修订性惯例.1992年我国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十八条规定:"会计核算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并同时在分行业会计制度和财务制度中对谨慎性原则的应用作出了规定,如允许计提坏账准备,有些行业固定资产折旧可以采用加速折旧法,存货发出的计价可采用后进先出法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