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企业家》:有观点认为是孙正义想套现,所以才引进雅虎而自己退出。马云:不对,孙正义天天想买进。如果问今天有钱可以买一家公司,是谁?他一定告诉你是阿里巴巴。孙正义套现这3.5亿,他真是给了我很大的面子。他对我说:Jack,就是因为要跟你做一辈子的朋友,我才愿意退出。其实有人出更高的价钱,他还是尊重我的选择。他不缺3.5亿.3.5亿有什么用?!  相似文献   

2.
2006 马云     
2006年9月,马云对《中国企业家》说,这是我最艰难的一年。2005年,马云因为并购雅虎中国而一鸣惊人,但他随后就深陷到雅虎中国业务的整合泥潭中。整合遇挫是马云个人在2006年的关键词,但他却因为对中国创业热潮的推动而被中国商业史所记载。  相似文献   

3.
我是一个有兴趣观察中国经济现象的老人。虽然离开岗位近十年了,但兴趣不减。《中国企业家》作为观察中国经济运行的窗口,是我必备的读物。曾经也不断选择一些文章向在位的年轻人推荐。多年阅读《中国企业家》,影响最深的感受有三:  相似文献   

4.
刘建强 《中国企业家》2008,(2):70-70,72,73
《劳动合同法》不过是个导火索,真正令令劳资双方冲突不断的,是江莞制造面临的产业困境"原来的《劳动法》有什么不好呢?新的(《劳动合同法》)到底改善了什么?"东莞市台商投资企业协会秘书长赵维南对《中国企业家》说。  相似文献   

5.
丁伟 《中国企业家》2008,(5):116-118
中国到了给企业树碑立传的时候了吗?企业家为什么需要被记录和阅读?企业史写作有哪些原则?哪些企业史值得期待?想像——30年后,中国商业的历史图书馆里,哪些公司案例藏之名山传之后世,哪些企业家成为"典型场景下的典型人物"?会是联想、海尔、华为、阿里巴巴吗?会是《蒙牛内幕》、《联想局》、《道路与梦想》、《激荡30年》吗?未来很难预设,就像历史不能假设。中国"企业史"命题的现状是,"中  相似文献   

6.
《中国企业家》2003,(12):76-77
柳传志 企业家阶层一定会形成促进政治体制改革和文化改革的正面力量 《中国企业家》:你认为自己对联想的影响最深刻的一个或几个方面是什么? 柳传志:我觉得有三个方面。一是  相似文献   

7.
何斌  杜亮 《中国企业家》2005,(12):42-42,44
《中国企业家》:十余年来,均瑶总是走在航空业开放的潮头。国内民航业是一个特殊的垄断行业。您觉得民营企业现在进入这个行业需要具备什么条件?均瑶有什么优势?  相似文献   

8.
问:有专家在《中国企业家》杂志撰文称,格兰仕现在拥有的竞争优势只是过去的资源能力。如果失去了规模优势和成本优势,格兰仕适应未来的优势还有什么?  相似文献   

9.
主持人: “指点全球经济,畅谈中国未来”。欢迎走进《财富对话》节目。 我是上海电视台节目主持人崔文。 在请出今天的亮宾之前,我想在观众中间做一个小小的调查。 我想请问在座的各位,有多少人是上过网的?80%上过网。有几位认为自己是网虫的?不多。我想问您,你肯定访问过雅虎吧?您知不知道雅虎是什么意思? 观众1: 具体我不太清楚。 观众2: 好像是一种凶猛的动物。 主持人: 回答千奇百怪,那么大家和我一样都很想知道雅虎是什么概念,也想知道雅虎的成功经历,我们今天请的嘉宾就是雅虎公司的创始人之一,雅虎领袖杨致远。…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企业家》:你认为健力宝事件发展到现在,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企业家》2004,(9):88-88
《中国企业家》:世行一直致力于推动私营经济在中国的发展,私营经济的发展依赖于民营企业家的成长,你对中国的民营企业家有何评价?您曾经在南亚和俄罗斯任职,您认为中国的企业家与他们有什么差别? 黄育川:中国的企业家是具有创新精神的,这种企业家精神是中国的历史传统,如果不是几千年历史形成的,  相似文献   

12.
两年没有音讯,乔赢突然来到编辑部,带着他的潜思之作《我对“红高梁”的十大反思》。这是乔赢和他的“红高梁”第二次走进《中国企业家》杂志。两年多前,乔赢曾作为1996年第十期《中国企业家》杂志的封面人物,向世人发出了他的“红高梁宣言”:人类餐饮文化第三次变革来临,以“红高梁”为代表的中式快餐有可能在与麦当劳等洋快餐的竞争中崛起。两年多后,红高梁快餐在经营时已遇挫折,乔赢本人也华发早生。这两年多里发生了什么?相信读者会从乔赢的“反思”中找到解答。关于企业家的挫败与反思,本刊1997年以来多有报道,诸如姜伟,诸如史玉柱、牟其中。研究失败是为了走向成功,《中国企业家》杂志的广大读者,尤其是一大批成长中的民营企业家,对此感受最深。从中获益颇多。然而,最应从反思中获益的,还该是反思者本人。正如乔赢文中所谈,成功者都是从失败中不断总结经验后成长起来的。乔赢和他的红高梁公司目前也开始“第二次创业”,我们祝愿他从反思中走向更大成功。  相似文献   

13.
干股在江浙民企很普遍 《中国企业家》:江浙民营企业家一般会对经理人采取什么激励方式? 陈凌:首先我觉得民营企业没有什么框框,它会采取非常务实的态度来看待薪酬激励的问题。根据我的了解,用“干股”激励的办法在江浙一带的民营企业非常普遍。“干股”就是分红股,即名义上让你有这一部分的股  相似文献   

14.
赢在中国     
联通2006CCTV《赢在中国》活动——这项旨在弘扬中华民族创业、创新精神的电视活动已在全球华人中产生影响,海内外华人或关注、或报名参与,反响热烈。可以预见,随着大量高水平创业选手的加入,赛事的持续进行,《赢在中国》将为我们奉献一道丰厚的电视大餐。诚如本社刘东华先生所言:《赢在中国》——中国梦的梦工厂。为使全球华人及时了解比赛进程,联通《赢在中国》与雅虎中国推出了赛事官方网站:http://win.cn.yahoo. com/。关注《赢在中国》的各界人士不仅能及时了解比赛新闻,还可以通过《赢家访谈》等方式与著名企业家、风险投资家、赛事组织者展开互动。《赢家访谈》每周都会有不同的嘉宾走入雅虎直播室。本期《中国企业家》特别选出两篇访谈节选,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尹生 《中国企业家》2006,(18):34-46
一家处处以“世界最好”作为战略基点的中国互联阿公司,在过去一年是如何应付全球化战略的第一步——并购——所导致的严峻考验的?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想要一家跨国公司的分支做解剖实验,结果却发现,雅虎中国不只是一家“中国公司”,甚至是比一般中国公司更加中国的公司2006年9月,马云对《中国企业家》说,“这一年是我最艰难的一年,它对我和阿里巴巴命运的影响,可能要5年以后甚至更长时闻才能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16.
朱雪尘  梁海松 《英才》2006,(11):50-51
《英才》:听说你们刚开完董事会,有什么结果?董事们对过去一年怎样评价? 马云:董事会对我们的工作比较满意,按照三年的规划,第一年希望雅虎能够存活下来,第二年能够让它健康起来,第三年能够让它强大起来。  相似文献   

17.
近两年来,随着《中国企业家》杂志影响力、权威性和发行量的迅速扩大,不断有各界读者尤其是企业界的朋友向我们提议:世界上几大财经杂志几乎都有对全球企业界的种种排行,某些权威排行榜甚至已经成为那些国际大刊的重要标志。既然把杂志定位为中国未来的《财富》、《福布斯》,《中国企业家》为什么不搞自己对中国企业或中国企业家的排行?  相似文献   

18.
张军  蒲越 《中国企业家》1999,(12):22-23
如果说,《中国企业家》必须聚焦“入世”这一重大历史话题,企业家视角将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因为、在很大程度上.“入世”最直接影响的人就是企业家。只有当中国的企业、企业家真正明白发生了什么,中国才有可能面对未来的一切.企业家们是否知道前面的路?他们准备好了吗?他们准备了什么?只有真实了解,反映企业界的真实想法,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中国企业面临的种种难题。一如既往,本次调查得到了广大企业界朋友的热情支持.尽管调查问卷长达3页,本刊仍在2天里发出了180份问卷,收回了123份合格答卷。  相似文献   

19.
读者     
顺驰把什么摆在了竞争对手面前?2004年第三期封面故事《地产骇客》看过了《中国企业家》杂志2004年第三期的封面故事《地产骇客》和“写在卷首”《不必为顺驰担忧》后,十分想借贵刊的一角发表一下我个人对顺驰的见解。我同意顺驰的观点:中国城市房地产的大市场已经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企业家》:进入中国20年,达能给中国带来了什么?范易谋:中国市场是新兴市场和成熟市场的混合体,具有多种层次。我们在其他国家有50年的经验,经历了不同国家不同发展阶段的人均消费水平。我们要把达能在营养方面的经验带给更多的中国消费者。我想达能能在以下三个方面为中国的合作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