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产业结构发展和经济效应发展相结合,分析国际产业转移移入地区的产业结构变动情况,计算各部门承接产业转移所获得直接经济效应以及间接经济效应,建立经济效应评价指标体系对其进行评价,从而深刻理解产业部门之间的相互作用,准确的把握产业的发展方向。这一工作对研究国际产业转移对于河南省产业发展的影响、发现河南省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可行的对策建议,都具有较深远的研究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按照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进行国际产业转移之后,规模经济的存在促使行业劳动效率的大幅度提高。国际分工和规模经济带来的行业产量增加的速度一旦超越世界市场需求增加的速度,产能过剩和贸易摩擦将不可避免。而且发达国家在国际产业转移中获得的收益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好处远远超过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如果没有进行产业结构升级将一直处于产业结构的低端。所以,发展中国家长期按照比较优势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将陷入比较优势陷阱。为此,必须把国家创新竞争力、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转移有效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西部地区2000-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产业转移能否缩小区域经济差距.研究表明,产业转移能否缩小区域经济差距取决于产业转移质量和接收地的产业承接能力.由于西部地区承接的国际产业主要是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区域产业主要是资源密集型产业,进而导致区域产业转移显著地扩大了区域经济差距,国际产业转移则表现出相反的作用.当考虑人力资本的门槛效应后,随着西部地区人力资本的提升,产业承接能力增强,产业转移有助于缩小区域经济差距,但相对于区域产业转移,人力资本积累更能强化国际产业转移的区域经济差距缩小作用.  相似文献   

4.
产业转移的经济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经济地理学的学科视角出发,对产业转移概念、国际产业转移动因与区位选择研究、国家内部产业转移动因与区位选择研究、产业转移的区域效应研究进行全面梳理,对产业转移研究进行展望。研究认为:针对新一轮产业转移的空间格局与过程研究;以国际"新经济地理学"相关理论解释产业转移的动因与区位选择;从经济地理学学科特点出发建立综合性分析框架研究产业转移的区域效应;加强产业转移的空间计量以及模拟分析应成为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国家经济也获得了显著的增长。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不断大力参与国际经济并且成为了国际经济外交平台上的重要角色。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丰富了各个国家的经济外交内容,对于我国来说也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北京APEC近日在中国落幕,作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官方经济组织,对加强中方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这次会议与2001年上海的APEC峰会不同,这是中国第一次在经济上主导亚太规则的一次会议,这次会议成为了展现我国发展成果和国家战略的平台,同时将我国的战略全面融入到了会议精神当中。本文对北京APEC会议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和国际形势做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6.
国际产业转移是20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的—个重要发展趋势,这次国际转移具有哪些特点?中国制造业迎接国际产业转移具备哪些优势?中国应以何种战略吸纳国际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7.
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是二战以来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内容,随着改革的深化,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了寻找更理想的投资场所,开始向中西部转移。总结国际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必须满足一定的基础条件和转移规律,在此基础上,通过积极的行政干预,才能把国内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与经济结构调整相结合,实现产业发展与区域发展相统一的格局。  相似文献   

8.
正国际产业转移是特定业务活动在地区之间发生的大规模迁移,也是跨国公司拥有的战略资源与不可流动的区位特定资源相结合的过程。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与信息技术革命,国际产业转移也出现了迅猛发展,在这一进程中,企业间的竞争与合作  相似文献   

9.
长三角需审慎对待国际产业转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际产业转移,是指产业在国与国之间的移动,它主要是通过资本的国际流动和国际投资实现的。一般认为国际产业转移会带来优化效应、扩大效应、发展效应。具体来说可以提升产业结构、技术构成和企业规模;可以扩张经济总量,提高就业率,解决资源闲置和效率低下的问题;可以扩大出口,提高地区经济的国际  相似文献   

10.
国际产业转移趋势与我国的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国际产业转移是各国产业结构升级和开放经济的结果,发达国家可以通过产业转移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全球战略目标,发展中国家则可以通过承接产业转移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扩大,我国逐渐融入到国际产业转移的序列中,国际产业转移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也进一步加深,因此,掌握国际产业转移的特点和趋势,主动地有选择地利用国际产业转移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提高产业竞争力,就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当前国际产业转移的特点1.国际产业转移结构高度化,服务业投资成为新热点知识经济的发展,不…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代以来,根据国际产业转移的规则和发展方向,中国制造业顺应国际产业转移趋势,产业结构水平得以提升,经济快速发展。但是,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产业转移的实施效果,如污染密集型产业对我国环境的严重污染。以国际产业转移理论为基础,着力分析国际产业转移的趋势及其对中国经济转型的作用,并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2008年以来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这次金融危机也带来了国际产业转移的新趋势,产业转移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作为西部大省-陕西省应该抓住这次金融危机带来产业转移的机遇,快速提升产业竞争力,形成有区域优势的产业集群,为陕西省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13.
2008年以来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这次金融危机也带来了国际产业转移的新趋势,产业转移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作为西部大省一陕西省应该抓住这次金融危机带来产业转移的机遇,快速提升产业竞争力,形成有区域优势的产业集群,为陕西省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14.
国际产业资本转移与区域经济发展路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道国成功承接国际产业资本转移需要经过两个阶段:耦合性阶段和产业升级阶段。在耦合性阶段,集聚经济应建立承接国际产业资本转移的地方协力生产体系,以吸引跨国公司把根留住;在产业升级阶段,集聚经济应克服锁定效应,不断沿着价值链向上攀升,获得区域竞争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文章基于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建立门槛模型实证分析经济三重开放影响区域经济差距的非线性传导机制。研究结果显示:经济三重开放能够通过产业梯度转移缩小区域经济差距,但不同维度对区域经济差距的作用效果存在差异。其中,国际开放水平对区域经济差距的直接影响效应大于间接效应、省际开放水平表现出直接负向作用、省内开放水平的作用不显著。国际与省际开放水平在产业梯度转移程度较低的地区对区域经济差距扩大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而在转移程度较高地区对区域经济差距缩小产生明显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国际产业转移的演变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战后发生的四次大规模的全球产业转移,极大地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使得全球经济格局发生了重要的改变。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知识经济的蓬勃兴起,引发了新一轮的国际产业转移,必将对世界经济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正亚太经合组织(APEC)是具有全球属性的地区性合作组织。作为涵盖亚太地区主要经济体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APEC不仅在促进亚太地区贸易自由化、投资便利化以及经济技术合作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由于其成员构成和地缘政治经济因素,使得APEC的合作进程在全球经济治理格局中也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同时,APEC与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欧盟(EU)共同构成了区域经济合作的三种  相似文献   

18.
国际产业转移和区际产业转移现象由来已久。马克思虽然没有专门论述产业转移问题,但在马克思的著作中多处存有产业转移的思想和观点。马克思认为,国际产业转移的前提是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的形成;国家和国家之间以及一国的地区之间存在着地域分工的差异,产业必然会转向具有优势资源的地区;国际产业转移的实质是国际资本流动,动因是资本追求高额的利润。20世纪以来,列宁等马克思主义者根据经济发展的新实践发展了马克思产业转移理论。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研究马克思主义产业转移理论,对于指导我国顺利实现产业转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国际产业转移新趋势下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国际产业转移是各国开放经济和产业结构升级的结果。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具经济活力的地区,我国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重要区域。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飞跃发展,世界范围内的新一轮产业转移业已出现,一些新的特点和趋势对我国的产业结构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必须结合我国自身情况采取有效措施,优化产业结构,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产业转移已经成为一个重大的国际经济现象.为了探索制造业转移的转移方向和策略,本文基于产业转移和承接能力的理论基础,建立制造业转移承接能力的指标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要素的权重水平,从而判断出制造业转移承接能力的关键指标.研究结果表明,承接地的区域经济发展能力和制造业转移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是评价承接能力的关键要素,其中,产业技术发展能力、资本要素、综合经济实力、产业协调配套能力、自然资源要素是评价承接能力的关键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