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家之友》2009,(27):36-36
在收获红薯的季节,不少农民朋友可能会习惯性地让兔子吃红薯秧。在此,提醒农民朋友:红薯秧不宜单独喂兔,因为用红薯秧单独喂兔,易导致兔子不孕、拉肚,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2.
1973年,我17岁。高中毕业后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收纳我的生产队地处大山区,半田半地,很穷。每年春天少不了要到5里之外的山上挖一个月的荒地。刀耕火种,又称挖“火地”。虽然可借此捎带些柴火回家,但农民大多不愿去,原因是带午饭要多耗费口粮。太阳一出山,生产队长就吆喝着动身,全队劳力出现在崎岖的山路上。社员们带的那粗瓷土碗中多是玉米、苦荞、薯干、菜叶掺和的饭黑糊糊的,还有只带几个熟红薯的。我的饭稍好点,大米掺薯片,因为当时国家对下乡知识青年略有照顾。在挖“火地”的日子里,每天有一小时的午饭时…  相似文献   

3.
时下,全国各地都掀起了文化下乡的热潮,并将此活动规范化。城内各文化团体和个人,或送戏下乡,或送书到村,或为农民播放各类电影等等。无疑,文化下乡丰富了农村的文化生活,有利于城乡文化交流,同时也促进了农村的两个文明建设,的确是件好事。然而,一些团体或个人,也顺风扯旗,鱼目混珠,打着文化下乡、服务农民的招牌,却将城内一些处理不掉的“文化垃圾”转移到文化市场管理相对薄弱的农村,兜售给文化素质和鉴别能力较低的农民朋友,攫取不义之财。在被转移到农村的文化垃圾中,最多的要算“黄色”书刊了。由于城内“扫黄”工作…  相似文献   

4.
广西融安县长安镇隘面村种植红薯有着近百年的悠久历史,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曾经是闻名的“红薯大队”。这里的土质以沙质土壤为主,种植红薯有着得天独厚的天然条件。过去种植玉米、金桔等,由于土质原因,收成很不理想。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尝试,当地农民总结出了一条适合自己增收发展的种植之路。经多年的培植选育,该村种植的高产红薯黄皮黄瓤,品质好,  相似文献   

5.
报载,去年安徽省临泉县农业局打破送科技下乡的常规,先由各乡镇和农民根据时令上报技术难题,确定“菜单”,再及时安排专家下乡有针对性地为农民解决难题,给农民送去一份精美的“菜肴”。  农民“点菜”,专家“做菜”,是送科技下乡的一种新形式。它好就好在增强了送科技下乡的针对性,能让农民及时“吃”上合乎各自“口味”的科技“菜肴”。  近年来,有些农业和科技部门送科技下乡往往不大研究农时和对象,忽视了送科技下乡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时效性,送去的科学技术不是暂时用不上,就是把张三缺少的技术送给了李四。而农民根据…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东海县财政局在认真贯彻落实惠民政策的同时,积极组织相关人员探索公共财政阳光普照农民的新思路、新方法,并及时向上反馈农民的需求。“家电下乡”等在扩大内需、刺激农村消费的同时,切实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农民更关心的是生产问题,迫切需要“农机下乡”、“汽车下乡”。图为“汽车下乡”政策实施后,东海县财政局工作人员(右)在向农民了解该县轻型载货车和微型客车销售及市场需求情况。  相似文献   

7.
农民“点菜” ,专家“做菜” ,是送科技下乡的一种新形式。它好就好在增强了送科技下乡的针对性 ,能让农民及时“吃”上合乎各自“口味”的科技“菜肴”。近年来 ,有些农业和科技部门送科技下乡往往不大研究农时和对象 ,忽视了送科技下乡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时效性 ,送去的科学技术不是暂时用不上 ,就是把张三缺少的技术送给了李四 ,不对路。而农民根据时令和生产实际上报技术难题 ,确定“菜单” ,由农业专家“做菜” ,这样的“菜肴”适合农民的口味 ,农民爱吃 ,到嘴到肚 ,哪有不欢迎的 !农民“点菜” ,专家“做菜” ,增强了下乡科技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三下乡”活动受到农民欢迎。但不少地方因交通闭塞,信息不畅,农村生活、生产困难很多,仅靠一时的“三下乡”服务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各级干部常到农家看看,多做一些实在的服务工作。   现在干部下乡条件好了,工作服务对象、方法都发生了变化,虽不同 60年代那样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但那时干部的艰苦作风值得发扬光大,农民盼望孔繁森式的干部常到农家来。特别是城里的干部也应常下乡,做好本行业的支农服务工作。   干部常到农家看看,实际上是体察民情、调查研究的过程,干部常到农家去,不能为农民增加负担,要…  相似文献   

9.
干部下乡吃“派饭”的传统不能丢过去干部下乡工作,都到村民家里吃派饭,这不仅有利于干部同农民群众打成一片,使干部更了解农民,关心农民疾苦,还能减少集体开支,减轻农民负担。近些年,许多地方干部下乡不再吃派饭。村里来了人,不是在饭店招待,就是安排到村里的饭...  相似文献   

10.
某报载,日前,一县组织开展“三下乡”活动到某镇,农民们不但不“买账”,还同带队的领导说“拜托了,以后别再搞这种形式主义的三下乡了”!“三下乡”遭遇尴尬,着实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11.
科技下乡是“三下乡”活动的重头戏,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农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愈来愈突出。但据了解,目前广大农民群众已不满足科技下乡千篇一律地发资料、讲大课、开方取药,他们对科技下乡有许多新要求。要“常”下乡,莫“赶潮”。有些地方的科技下乡走形式,赶潮流,一窝蜂,而且多为季节性、突击性的,农民形容“热闹一二天,雨过地皮干”,学得“不解渴”、“不过瘾”;一些地方科技下乡几乎是“清一色”发资料、发书籍、讲大课,由于农民文化水平有限,不少人听不明、看不懂。因此,农民希望科技下乡要“对症下药”,讲实际、…  相似文献   

12.
下乡服务是转变政府职能、改善干群关系、切实解决“三农”问题的有益举措,从一定程度上为农民增收创造了条件和契机。比如近几年的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的开展,以及一些面对面的符合群众利益的帮扶活动,都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但有些所谓的下乡服务,并不是建立在服务的基础上,而是为了政治的需要,或是看中了群众的钱袋子,借“下乡服务”之名,行捞取私利之实,确是不该!  相似文献   

13.
“啥叫农村信息化,要让农民实实在在看得见,实实惠惠用得起!”11月1日,上海南汇区六灶镇民义村的“桃子大王”邱国方起了个大早,赶到镇里“信息下乡”咨询点,向下乡来的上海移动专家讨信息:“啥时能把全上海、最好是全国的桃子销售、价格信息发到我手机上?”11月1日,上海市通信  相似文献   

14.
科技下乡作为“三下乡”的重头戏,使许多农民尝到了甜头。然而笔者发现,科技下乡团、组所到之处,面对蜂拥而至的农民,几乎是千篇一律发放资料、品种介绍,专家判断、开“方”取“药”。蔚为壮观的科技下乡“退潮”后,又是一派“衣自飘零水自流”的清冷景象。赶“潮”的农民由于受文化知识水平的局限,对技术咨询或知之不深,或难以记忆,常有短期会常相思的惆怅之感。科技下乡重在开花结果。笔者认为要做到六个方面的结合:一是形式与实际的结合。要注意科技知识传播的实际应用效果,使第一生产力变成农民的现实财富。二是短期与长期的…  相似文献   

15.
记者近期在河北省部分农村调研时了解到,一些农民通过各种渠道得知从2009年2月1日起全国范围内将实施“家电下乡”的消息后,普遍认为这是国家出台的又一惠民措施,并渴望早日能购买到“家电下乡”产品,同时也有不少人提出,应拓宽“家电下乡”渠道,不应局限于彩电、冰箱(冰柜)、手机和洗衣机,其他一些方便群众生活、农民急需、实用的家电产品也应列入下乡行列,还应考虑不同地区消费者的需求,并加强售后服务。“下乡家电”有冰箱,可电费太贵不舍得用。  相似文献   

16.
减轻农民负担,是近几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十分重视的一件大事。在方方面面继续为农民兄弟减轻负担的同时,农民自己有不少负担似乎也当减。之所以有这个想法,是因为几次下乡耳闻目睹了一些现象,在农家过日子必需的柴米油盐之外,我看还有数目可观的其他消费项目,可以做些“减法”。  相似文献   

17.
江西省新余市今年选派机关干部下乡包村扶贫,变往年单项指派为双项选择,农民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意愿,直接到市直单位“点将”。目前,全市已有60余名机关干部和农业技术人员被农民请进了村里。 机关干部下乡包村蹲点,目的是为了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生活上的难题,为老百姓想  相似文献   

18.
笔者在下乡采访时常听到农民抱怨,好多下乡支农干部对“农事”一问三不知,这让农民们很失望。下乡“支农”,把好技术、好经验、好方法传授给农民,帮助农民脱贫致富,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笔者建议,各地在选派支农干部时,应把好人员关,被选派的支农干部应把好自己的农业知识关,尽可能地多掌握农业技术、多了解农业信息。只有这样,下乡支农才能真正体现其价值,支农干部才能受农民欢迎。  相似文献   

19.
为加快农村技能人才培养,云南省文山州农广校试行“送教下乡”教育模式,在部分乡镇和自然村对青年农民实施普通中专教育;开展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绿色证书、新型农民等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接受教育的学员都是当地普通农民,语文基础普遍偏低,对写作不太感兴趣,对应用文的写作更是一片茫然。  相似文献   

20.
本刊讯近年来,贵州省册亨县坡妹镇党委、政府根据农民盼科技、盼致富的实际需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组织农科文卫等部门深入到全镇19个村122个组开展“三下乡”活动。全镇农技人员白天深入田边地头,指导农民搞种养业,晚上举办培训班,向农民传授科技文化知识。丰富多彩的“科技晚餐”吸引了众多群众,“垒长城”、“斗地主”、“喝小酒”的人少了,听讲座、问信息、学技术的人多了。该镇暗井村农民徐太富通过品尝“科技晚餐”,吸收到了丰富的“营养”,通过大力发展地膜花生、反季节蔬菜、优质杂交水稻等,不仅增加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