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简报     
《中国海关》2024,(1):10-11
<正>为加快内外贸一体化贡献海关力量12月18日,国新办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有关情况。会上,海关总署综合业务司副司长林少滨表示,对标本次出台的加快内外贸一体化18条措施,海关将重点从促进内外贸一体化规则制度衔接融合、促进内外贸市场渠道对接、优化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环境三个方面抓好落实,为加快内外贸一体化贡献海关力量。  相似文献   

2.
外贸企业推进内外贸融合面临诸多现实问题,因此深入研究外贸企业在推进内外贸融合过程中的问题和诉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努力打通国际、国内两个市场通道并逐步实现内外贸一体化,已成为实现经济发展方式战略转变的必然选择。本文从推进内外贸融合的现实意义、外贸企业推进内外贸融合面临的问题、加快推进内外贸融合,开拓国内市场的方法等几方面作出了一定思考。  相似文献   

3.
内外贸一体化的概念框架及其市场运行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外贸一体化是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供求规模和产业分工为基础,以中外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逐步融合为基本内容,以市场竞争为主要推动力量,并引致政府管理体制和管理政策协同变化的经济发展过程。企业选择内外贸一体化经营,除了受到内部预算约束和外部市场规模限制以外,还依赖于产业结构调整和市场一体化程度。  相似文献   

4.
朱桦 《国际市场》2012,(Z2):22-27,6
内外贸一体化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日益加速的必然趋势,其内涵是指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供求和产业分工为基础、以促进资源最有效配置和提升贸易产业竞争力为目的、以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逐步融合为特征,实现企业经营、市场运行、政府管理等一体化的经济发展过程。内外贸一体化是当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化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扩大内需、稳定外需,实现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的重要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5.
内外贸一体化是数字时代下流通领域实践探索的前沿方向。数据要素作为动力引擎,为内外贸一体化提供全新的赋能路径。数据要素赋能内外贸一体化的内在机理分别是通过优化要素流动,促进内外贸市场资源共享;通过加快联动管理,深化内外贸流通体制改革;通过提高流通算力,推进内外贸流通渠道衔接;通过升级生产技术,加强内外贸企业供给创新。赋能进程也存在一些现实困境,如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与国内需求疲软、内外贸税收政策与结算模式仍存在差异、内外贸标准规则认证与监管体系有差别、内外贸业务模式与市场开拓渠道不同等。相应地,数据要素赋能内外贸一体化的实践进路体现为新业态新模式激活国内需求市场、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和供应链韧性、制定统一的内外贸财政金融政策、推进内外贸行政联动管理数字化和促进内外贸企业内部建设智能化。  相似文献   

6.
张姣玉  罗莉 《国际贸易》2024,(3):22-29+41
新质生产力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内外贸一体化是高水平对外开放和扩大内需的必然要求。文章诠释了新质生产力与内外贸一体化的内涵维度、表征维度、价值维度,厘清了新质生产力推进内外贸一体化的逻辑理路,分析了新质生产力推进内外贸一体化进程中的制约瓶颈,并提出了相应的纾解方略。其逻辑理路具体表现为:通过技术突破性创新以增强全球供应链整合性、生产要素高效配置以推动贸易结构升级优化、产业深度转型升级以加强全球价值链延展性、新业态新模式形成以拓展全新的贸易空间。目前,新质生产力推进内外贸一体化的进程中还存在一些现实问题。基于此,其纾解方略应当采用前沿技术升级完善新贸易基础设施、多方参与确立培养体系和加强在职培训、推动技术标准统一及构建数据同步机制、更新多边贸易协议及建立区域贸易协定。  相似文献   

7.
贸易强国一定是产业强国,贸易发展加速产业发展。中国建设贸易强国,要有政府强有力的支持和政策引导,通过统筹国内外和境内外商品市场、统筹境内外服务市场、统筹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促进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促进境内外经贸规则有序对接、促进跨国经营市场主体发展壮大、促进内外贸监管方式有机衔接,推动内外贸市场高质量融合发展;要努力构建自主贸易体系,掌握贸易的主导权、渠道的控制权、商品的定价权和市场的话语权;要跳出低附加值层面,让装备、技术、标准、服务走出去;要打造一流的贸易企业尤其是内贸外贸融合发展的一流企业;要有理论支撑。打造贸易强国,离不开流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而实现流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解决好去中间化和再中间化的问题,加快发展物流业。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要更加重视扩大内需,以创造消费者价值为核心重构零售业态。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面临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复杂严峻,根据国家的总体部署,在"十二五"期间,要以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为目标,合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逐步形成内外联动的大市场、大流通、大开放的现代商务发展新格局。以义乌为例,分析以专业市场为平台的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现状,并针对政府监管体制和机制不够完善、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受到地域限制等问题,提出优化政府监管制度设计、充分利用国内外展会提高义乌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发展电子商务突破专业市场的地域限制等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9.
在后危机时代,出口转内销不仅成为我国外贸企业解决出口问题的重要举措,更是实现外贸转型升级和建立内外贸一体化的现代流通体系的客观要求。为减少外贸企业转向国内市场的阻力,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的鼓励政策,并积极为企业搭建直销平台。但由于内外贸运营模式的不同,外贸企业在开拓内销市场时,存在着诸如销售渠道不畅、缺乏自主品牌和融资渠道、税务问题导致销售成本增加等障碍和壁垒。为实现内外贸融合,政府应打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帮助外贸企业拓展内销渠道,加大对打造自主品牌的政策扶持力度,切实解决外贸企业融资难等问题;外贸企业则要转变经营模式,内外贸兼举。  相似文献   

10.
鲁蓓丽 《国际市场》2011,(10):68-72
电子商务是网络化的新型经济活动,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形式之一,是上海创新商贸业发展方式、提升贸易功能能级、拓展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推动内外贸融合的有效手段,加快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重要抓手。电子商务已逐步成为全球新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上海市在电子商务发展上,为全国领先。作为国际金融贸易中心的上海,以将电子商务的发展纳入了上海  相似文献   

11.
姜照  董超 《国际贸易》2023,(2):3-11
内外贸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主要包括管理体制、企业经营、营商环境的高质量一体化以及开放平台的高水平打造。目前,我国内外贸一体化向高质量发展方向不断迈进,已经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效,包括内外贸的管理体制逐渐健全、企业一体化经营初见成效、营商环境不断改善以及开放平台建设取得丰硕成果等,但距离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仍存在一定差距,具体表现为内外贸政府管理制度仍需优化、标准认证不够衔接、法律环境不够协调、仍然存在市场分割等问题。基于此,我国应在进一步完善政府统筹管理、加强国内外标准认证衔接、提升企业一体化经营水平、加快提升法治化管理水平、高水平打造对外开放平台、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等六个方面入手,提升内外贸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助力实现我国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  相似文献   

12.
李淼 《商》2013,(9Z):230-231
内外贸一体化问题是在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它本身并没有一个严谨的经济学概念用来表述,它的提出是相对于旧的内外贸分割体制的改革,内外贸一体化具有明显的经济效应,但是在目前的中国内外贸一体化的实现还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本人认为,目前影响中国内外贸一体化最重要的因素是国内市场分割严重。我们应该采取多种措施来加快中国内外贸一体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内外贸一体化的内涵、经济效应及其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管理体制的变化只是引起对内外贸一体化问题讨论的引线,真正的经济背景是经济结构调整和扩大国内需求。内外贸一体化是以企业为主体的市场自发演进过程,它有助于加快基于比较优势和规模收益的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并通过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调整促进国内需求快速增长。企业选择内外贸一体化经营,除了受到内部预算约束和外部市场规模限制以外,还依赖于产业链的延展路径和市场一体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内贸与外贸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与滞后给内外贸一体化的实现带来了明显的障碍,深圳应加快流通法规法制建设,完善贸易规则,改善市场环境,防止垄断,保护公平、合理竞争,以促进现代流通业快速健康的发展。同时也应完善流通规划布局,加强监管力度,完善流通业竞争秩序,制定地方性电子商务法律法规,完善外贸法律法规体系,加快形成适应内外贸一体化流通体系建设要求的地方流通法规体系,为内外贸一体化的实现创造良好的法律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15.
朱桦 《国际市场》2013,(1):24-25
2008年以来,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外贸出口大幅下滑。2009年,净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直降到负的44.8%。为了缓解外需下降对经济增长的冲击,当时及时提出了外需不足由内需来补,努力打通国际、国内两个市场通道并逐步实现内外贸对接,促进出口产品转内销,帮助外贸企业渡过难关。随着2009年下半年外贸出口形势好转,这个话题声音小下去了。2011年下半年以来外贸出口再次下滑,内外贸融合的问题又一次提上议事日程。与2008年不同的是,我们更加系统、长期、全面地研究、探讨内外贸融合对上海经济发展的贡献,而不再是权宜之计。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受外贸企业自身短板约束及外部环境压力影响,外贸新业态呈现快速发展趋势。而新发展格局提出后,学术界不仅关心新发展格局的具体内涵,更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内在要求展开了探讨。通过研究梳理,学术界认识到外贸新业态在促进内需、完善产业链供应链、提高开放水平、加快内外贸融合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这既呼应了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内在要求,还指明了通过外贸新业态促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的探索方向。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流通组织形式的视角研究了中国内外贸一体化问题.文章首先总结了中国一批优势的生产企业、外贸企业和商业企业近年来在内外贸结合和国内外市场一体化经营方面的有益探索和实践,然后提出了流通组织的发展目标.为了推动内外贸一体化的发展和深化,作者还分别针对综合商社的发展、工业型跨国公司和零售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一、天津商务事业全面实现跨越式发展 21世纪的前五年,是天津抢抓加入世贸组织机遇,全面扩大开放的五年,是克服各种不利因素,实现商务大发展的五年,也是加速内外贸融合,站在新起点,迈向新目标的五年。五年来,天津商务事业快速发展,对全市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和贡献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19.
从国际化和全球化的视角来审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零售业的国际竞争力成长缓慢,影响我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竞争。究其原因,我国零售业与关联产业如制造业、运输业和电子商务等协同创新和联动发展程度比较低,其中内外贸市场割裂是主要原因。把我国零售业"走出去"与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统筹兼顾,有助于规划我国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路径和对策。本文深入分析我国零售业在自贸协定国的市场准入,并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提出具体的政策建议和营销对策。  相似文献   

20.
现阶段,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必须进一步加快内外贸一体化的进程,内外贸一体化的最终目的是要充分发挥流通的指导作用,并最大程度地挖掘流通的内在功能,使国内经济发展与对外贸易相协调,使国内外市场在管理和经营上相统一。根据后危机时代的具体情况,本文阐述了内外贸一体化过程中对外贸易政策调整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