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利用2011-2018年我国11个沿海省份的中国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和海洋经济韧性数据,运用熵值法对沿海省份海洋经济韧性水平进行测度,使用地理空间分析方法和基准回归模型,分析海洋经济韧性的时空演变特征及数字普惠金融是否会对其产生影响以及对其分维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海洋经济韧性时间上呈上升趋势,空间分布具有差异性、圈层性,且重心呈逐渐向南移动的态势。数字金融对海洋经济韧性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对其分维度促进作用的强弱依次表现为恢复力、转型力、适应力。结合研究结论,本文从数字金融视角出发,提出了增强城市经济韧性的政策措施:重视海洋经济发展对于增强海洋经济韧性的重要作用;加快推进金融体系数字化改革,不断提高数字金融水平;通过数字金融发展推进海洋经济韧性均衡发展,加强海洋经济的区域联动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熵值法构建渔业经济韧性综合指标体系,研究2012-2022年沿海11个省份渔业经济韧性的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从时间格局上,研究期内沿海省份渔业经济韧性总体呈现平稳与增长交替的总体趋势,沿海省份渔业经济韧性之间的差异先增大后减小;(2)从总体空间格局上,渔业经济韧性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性,但差异呈现降低趋势;(3)从分维度空间格局上,大部分省份的抵抗与恢复能力有所提高,调整与适应能力有所降低,创新与转型能力保持平稳。为此,各省份应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以提升全局性渔业经济韧性,并依据现实情况因地制宜地制定渔业经济政策。  相似文献   

3.
通过构建旅游经济韧性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法对2010—2020年山西省旅游经济韧性进行综合测算,同时借助GIS空间分析方法、地理探测器模型研究其时空特征变化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山西省旅游经济韧性总体上升,在旅游经济韧性各维度中,抵抗力的波动幅度最大。(2)中高等级韧性区域分布在北、中、南部三个区域。分维度看,抵抗力呈现中、南部高,西、北部低的格局特征,恢复力和转型力表现为由南向北递增,重构力空间上表现为从南、北部向中部递增的格局。(3)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和年末单位从业人员数是影响2010—2020年山西省旅游经济韧性的主要因素,不同影响因子的交互类型为非线性增强和双因子增强。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海洋经济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海洋经济的发展趋势及其周期波动具有其内在的本质特征和规律.文章通过对我国海洋经济发展中的波动性进行分解,使用K-L信息量法、时差序列相关分析、灰色关联度等方法对我国海洋经济总量及主要海洋产业的景气指标进行分类,设计先行、一致和滞后指标,编制我国海洋经济波动的合成指数及扩散指数,研究我国海洋经济总量及主要海洋产业的波动 特征,揭示其波动特点和发展趋势.本文最终得到我国海洋经济总量及三大主要产业的扩散指数以及合成指数走势图,对2000-2010年的海洋经济总量、海洋渔业、滨海旅游业及海洋交通运输业的波动进行了阶段性划分,并对其内在原因进行了深度剖析.  相似文献   

5.
论文运用面板数据估计方法,分析海洋产业集聚与区域海洋经济分异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结果表明:海洋产业集聚对区域海洋经济分异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这一影响通过规模经济效应和技术外部性、涉海生产要素差异、专业化分工与竞争等方面引致区域海洋经济分异。这就要求合理进行海洋产业布局以优化海洋产业集聚水平,从而避免对海洋资源环境的破坏以实现区域海洋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我国区域海洋经济技术效率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沿海省市海洋GDP面板数据,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SFA,对我国区域海洋经济的技术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998~2008年间沿海各区域海洋经济技术效率都呈上升趋势,但仍存在较大的提高空间;区域间技术效率差异与区域间海洋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相一致;上海、广东的技术效率水平较高,在地区发展中处于核心地位。根据研究结论,本文认为技术效率水平的差距成为导致区域海洋经济发展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进而建议各地区加大海洋科研投入,提高海洋经济技术效率并充分发挥核心区域的技术辐射效应。研究的结论和建议对我国区域海洋经济的质量提升和协调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综合生态足迹法、承载力模型和可持续发展度量法,构建海洋生态经济系统发展状态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熵值法、多目标决策权系数法确定评价指标体系权重,对2000~2009年我国沿海11省市海洋生态经济系统各子系统及复合系统发展状态进行量化辨识,发现由于海洋生态子系统的制约,我国海洋生态经济系统发展速度非常缓慢,并呈现出明显的区域不均衡特征.  相似文献   

8.
中国在经济韧性方面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建立起完善的研究体系。本文梳理相关研究热点和前沿,基于中国知网数据库,收集主题样本文献,利用Java平台,运用可视化软件CiteSpace6.1R6(64-bit)对样本文献进行分析,根据得出的知识图谱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经济韧性研究中需要加强“产学研”三者之间联系合作,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多思路;经济韧性研究将成为未来国内学术界的热点话题,以便面对错综复杂的发展环境,提高我国经济发展韧性,抵御风险冲击,保持发展稳态。  相似文献   

9.
新疆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处于特殊的战略地位,具有重要的作用。构建经济韧性指标体系是研究新疆经济韧性的关键步骤。本文在梳理经济韧性相关概念、理论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结合新疆经济发展实际,从抵抗与恢复能力、适应与调整能力、创新与转型能力等三个维度选取指标构建评价体系,以期为后续新疆县域经济韧性的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论文运用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结合2001~2012年海洋经济统计数据,对海洋经济增长与海洋产业结构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海洋产业结构与海洋经济增长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格兰杰因果关系表明海洋第二、三产业的变动能够带动海洋经济的增长,海洋经济的增长对海洋第一、三产业的发展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随着国内外发展形势的持续变化,城市抵御、吸收外部冲击的能力不断引发社会各界的讨论和关注,提升城市经济韧性已成为政府治理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基于我国地级市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通过构建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PVAR)来研究数字经济、创业活跃度和经济韧性的动态关系。  相似文献   

12.
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引擎——海洋,在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中国的未来与海洋休戚与共。认识海洋、了解海洋、经略海洋成为突破经济发展瓶颈,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刻不容缓的议题。在海洋经济发展过程中,既要重视海洋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同时也要树立全新的海洋经济发展理念,为建设海洋强国保驾护航,实现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3.
研究海洋经济 发展海洋产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洋经济是以海洋资源为基础、海洋产业为关键、沿海区域的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为目的一项系统工程。为确保海洋经济的全面、持续、协调、稳定地发展,必须对海洋资源、海洋产业、海洋经济及其关联性进行科学地再认识;并设计科学的、规范的指标体系,对海洋经济活动的行为及效果进行科学地评价  相似文献   

14.
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基本战略、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要实现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海洋资源环境的保护和管理.本文论述了加强海洋环境资源管理和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加强海洋环境保护和管理、实施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5.
论文通过使用标准差、基尼系数、一阶锡尔系数(Theil熵)分解、崔一王指数等方法,对我国海洋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绝对差距、相对差距以及差距的地区分布和收敛性进行了定量分析。从而得出结论:自《全国海洋经济规划纲要》实施以来,我国海洋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省际差距持续缩小,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三大经济区间的区域差距有所增大,可见,各区域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的实施对缩小我国海洋区域经济差距具有促进效用。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学者对海洋经济的研究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有关海洋经济的数量化研究也日趋复杂和成熟。文章借鉴经济计量学的理论方法,界定了海洋经济计量学的概念,阐述了海洋经济计量学的理论体系和方法体系,在此基础上,针对我国海洋经济计量研究的新特点,对我国海洋经济计量研究进行了阶段划分,并系统总结海洋经济计量研究的最新进展。研究发现:海洋经济计量研究已经初步形成,科研力量持续加强,学术成果不断涌现,目前我国海洋经济计量研究的发展可分为萌芽、起步、形成三个阶段,未来将呈现出研究范畴的宏观化与微观化、研究方法的多元化与交叉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18.
湛江海洋经济的现状及发展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湛江海洋资源优势及海洋经济产业体系进行分析,本文提出了湛江海洋经济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9.
对我国海洋与临海城市经济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临海大国,国家应高度重视海洋产业和临海城市经济建设问题,要在坚持经济发展与资源保护并举的基础上,优化港口布局,拓展海洋经济功能,使临海城市经营环境独具特色,保障海洋经济与临海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李昕 《山西农经》2023,(9):14-17
西藏偏远农牧区生存环境恶劣,乡村风险抵御力较弱。开展乡村韧性治理,提升脱贫地区乡村系统主动应对风险的能力,促进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在韧性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西藏实际,提出增强西藏乡村经济韧性的发展路径,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