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玉琴 《农村经济》2007,(8):113-116
本文通过对广州市郊区517个已转移就业劳动力进行的问卷调查,证实了城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出路是二、三产业,农民文化素质低是剩余劳动力转移最主要的障碍;重点分析了广州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经验、特点与政府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2.
农村地区城市化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地区城市化的战略选择农村城市化从广义上讲,可以分为两种不同的形式,一是农村人口的城市化,通过农村人口向城市,尤其是向大中型城市的转移,并在那里定居下来,使农村人口逐步转变成城市人口,实现农村人口城市化过程。二是农村地区的城市化,在原有的农村地区,...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减贫的作用机理,即农村劳动力转移通过增加非农收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减少贫困。然后选取了中国18个省份2000年~2014年的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转移有利于贫困的减少。最后,基于本文的研究提出了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就业的信息渠道、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相关制度以及提高农业转移人口的素质技能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推进城镇化的关键,目前保定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尚未实现长期性转移,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程度较低。结合保定农村转移人口现状,对推进保定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障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后平 《农村经济》2006,1(12):111-114
本文认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消除城乡发展的二元经济结构的最大问题是如何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从第一产业转移到二、三产业,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然而,目前我国不仅人口基数大,而且农村人口比重大,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压力十分沉重。要解决这一问题,既面临复杂的人口与就业环境,又存在理论困惑,还有现实制度障碍等。  相似文献   

6.
城市郊区人多地少,随着人口增加、工业化进程、城市规模的扩大,农村人均耕地越来越少,剩余劳动力逐年增多,如何解决剩余劳动力,是我国当前和今后城市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调查研究,从农村劳动力剩余的原因、转移演变及特点分析,提出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解决途径,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剩余劳动力的出路,提出了转移对策。  相似文献   

7.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村,关键在增收。洛阳市作为河南省的一个地级市,农村人口比重大,加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解决该市“三农”问题的一条重要出路。2006年洛阳共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25.3万人,劳务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0%,提前实现了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农村百万劳动力转移工程”目标。但从目前看,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任务还很艰巨。  相似文献   

8.
加快山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依据山西省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及相关统计资料,对山西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进行了测算,分析了山西省农村劳动力结构现状,探讨了农村劳动力过剩及制约劳动力转移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快山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前,在我国进行城镇化的过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着"转而不移"的情况。通过分析为何农村人口表面上城镇化了但是却没有从根本上城镇化的主要原因,伴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农村人口不断的涌入城市,如何统筹规划农村人口就业体系,制定农村转移人口就业的有效措施,因地制宜地推动农村人口城镇化的进程,是我国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农村劳动力转移与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本文通过对城镇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变化的分析,认为随着中国人口转变的快速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正成为城镇劳动力供给的主要来源;同时,经济的快速增长使得城镇部门对农村劳动力的需求激增,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工资开始快速增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该抓住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大好时机,通过实施优先向人投资的战略,提高农村人口的素质和能力,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步伐,促进城乡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1.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政府定位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一.引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必然要求 目前,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这已成为我国各级政府和学术界的共识。因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向外转移,一方面提高了我国全社会劳动生产率、促进了我国经济增长(潘文卿等,2000)。胡鞍钢等人(2002)的研究表明,每1%的农业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业,将使GDP增加0.50-0.85%,每1%的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将使全国居民消费额提高0.19-0.34%。另一方面,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向外转移也已经成为一些地方农民增收的主渠道。  相似文献   

12.
《致富之友》2005,(5):13-13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莫荣了30日指出,在2001至2010年的10年中,中国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总规模将继续扩大,估计可能达到1.6亿-1.8亿,平均每年转移量在1493万-1662万人。莫荣了30日在“促进就业论坛”上披露,2010年以后,受农村人口年龄结构及农村人口数量逐年减少等因素的影响,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速度将有所放慢,平均每年转移量大约在1200万-1300万人之间。”未来20年,中国的城镇化水平将不断提高,就业结构也将发生重大变化,这些都要求中国迫切解决统筹城乡就业的问题。”莫荣说。  相似文献   

13.
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市民化是解决我国农村转移人口问题的根本途径。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等一系列重大举措的实施,影响市民化的制度性不利影响将减弱,未来制约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制度门槛将逐步拆除,而功能性社会排斥将成为制约市民化的重要因素。基于社会排斥视角,研究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找到影响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因素,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推动市民化进程,为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广州市辖二个县级市和五个城乡结合区,共83个镇,1269个村,农业人口255万多人。20世纪90年代初,在农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的同时,农村医疗保健问题也较为突出,部分农民因病致贫或因病返贫。奔小康、要健康成了广大农民的一致要求。为了解决农民看病防病问题,广州市委、市政府要求各级把农村合作医疗当成民心工程,提到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1992年广州市在从化召开了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现场会。市政府按照中央文件精神,每年拨出专款350万元用于农村卫生网络建设,使农村合作医疗得到发展。1996年全市实行农村合作…  相似文献   

15.
浅谈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点与制约因素。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农业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较大。2002年,全省农业人口1792万人,占全部人口的47%,农业劳动力929.2万人,占农业人口的51.9%。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成为广泛关注的重点问题。2002年全省社会劳动生产率为24296元/人,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为5545元/人,不足社会劳动生产率的。  相似文献   

16.
城乡融合视野下,原有的二元制经济体制被打破,大量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当前政府在推进农村转移人口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过程中还面临教育、医疗、住房、卫生等诸多方面问题。因此,应构建更适合农村迁移人口的社会保障制度,解决农村迁移人口社会保障问题和矛盾,有效促进农村转移人口合理流动,实现劳动力资源有效配置,为我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扎实基础。  相似文献   

17.
人口城镇化与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城镇化是我国新时期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主要目标之一,城镇化的核心是人口城镇化,即实现人口最终由农村转移到城镇。目前,我国出现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转移,但人口彻底转移现象却十分缓慢,分析劳动力转移的趋势与特点,对于实现人口城镇化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实 《农业经济》2002,(10):35-36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是世界各国政府报为关注的问题。我国作为世界上农业富余劳动力最多的国家,如何能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是关系到社会安定和经济持续有效发展的重大问题,近几年来,农村富余劳动力正以几何级数加速跨地区流动,笔者认为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根本出路在于推动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加快城市化进程。一、近几年来农村富余劳动力的现状及转移的总体情况据劳动部资料显示,2000年我国有4.6亿农村劳动力。而且今后平均每年还将新增1000万人。依据人口增长趋势预测,农村劳动力总供…  相似文献   

19.
分化与整合是社会发展的双重逻辑。进入新时代以来,西部的农民阶层分化在农业劳动力转移的速度、农村转移人口的流向,以及农民群体的异质性等方面发生了新变化。在此背景下,西部农村的社会整合面临着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与岗位需求失衡、农村转移人口"融城困难"且"返乡无力"、农村的经济发展缺乏内生动力,以及传统的农村社会整合力量式微等问题。需要从"东西一体"与"城乡融合"的逻辑出发,通过大力发展西部的职业教育、破除阻碍农村转移人口城市融入的制度藩篱、优化西部农村的居住布局,以及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措施,助推西部农村的经济发展与社会整合。  相似文献   

20.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与西南喀斯特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改革开放以来,西南喀斯特地区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促进了该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然而,仍面临较多难点,诸如人口增长率居高不下,乡村富余劳动力众多且素质低下,转移服务体系不健全,二元体制转型缓慢,各省区农村富余劳动力跨省区转移竞争激烈等。针对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促进西南喀斯特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