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与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近年来中国国民经济发展迅速,上市公司作为推动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对中国整体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通过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针对相关原因为上市公司会计失真的治理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中国模式:利益结构调整与宏观经济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当前的社会利益结构体现着中国市场经济模式的特点,既表现了一般市场经济利益结构多元性、差异性、倾斜性的特征,又表现了公有制模糊、利益行政化和过渡性这些中国式特征。利益结构失衡是导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出现波动和宏观调控出现不同效应的重要因素。要调整利益结构,就要清晰界定公有制各层次的产权、合理调整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利益关系、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构建合理透明的利益结构调整长效机制,而这些又有赖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  相似文献   

3.
"十二五"时期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时期。中国共产党十七届三中全会已经形成了科学的论断,那就是:我国总体上已"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并提出"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为了实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这一目标,我们需要及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动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并形成新的县域经济增长点,在这一过程中,加快发展县域生产服务业将起到关键作用、产生深远的影响。基于以上认识,本文就如何加快我国县域生产服务业发展,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进行对策研究,希望能够为政府有关部门决策提供合理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适应国际经济环境新变化的迫切需要,是国内经济发展条件变化的客观要求,是现阶段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主线之所以要由经济结构调整转换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其原因主要在于,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的方式是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包含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要面临发展条件、发展阶段、制度和观念等方面的困难。需要正确处理经济增长、结构优化、深化改革、维持稳定与方式转变的关系,创造有利条件,促进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转变。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期。这个新的历史阶段被解读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也有人认为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笔者认为 ,这是在现代社会条件下生存、发展的社会主义价值形态和社会组织形式 ,是反映现代社会文明状况的特定社会制度及其文化形态 ,与传统社会主义相比 ,整个社会结构、社会价值已发生了很大变化 ,社会运行机制有了全新的特点 ,故称之为“现代社会主义”。它在中国萌芽、产生、演化、发展 ,同时对整个世界的社会主义思潮也产生了深远影响。生产的社会化、现代化、信息化、全球化是现代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6.
就业结构是反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它反映国民经济的总体发展水平以及社会劳动力资源投入方向的总体状况,在国民经济全局运行和就业活动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从就业的产业结构、城乡结构、行业结构等方面分析了当前中国就业结构的现状,发现中国就业结构变化基本上与配第一克拉克定理相符,但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变动幅度并不是完全一致,存在显著的不均衡性.由此从经济水平、投资结构、技术水平、对外贸易等四个角度分析了中国就业结构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失衡与城乡就业结构失衡是中国就业结构存在的两个重要问题.文章最后从产业结构调整和城乡结构调整两个方面分析了中国就业结构调整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建设现代化的执政党,是指执政党在推动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中,自觉地适应变化了的客观环境的要求及社会现代化发展的要求,适时地调整自身结构、功能、机制和活动方式,使自身建设不断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过程。中国共产党的现代化发展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兴衰成败和党的前途命运。中国共产党要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理论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总结中国经济发展规律和指明未来发展方向和途径的重要理论。在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理论体系的形成演变历程同时,对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理论进行梳理、总结和评价,从中总结出对未来改革的启示,对指导未来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1984-1989年是我国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进程中具有重要转折意义的一个时期。这一时期宏观体制所发生的一系列变革,不仅牵动了社会各阶层居民的收入水平、收入结构的变化和重新调整,而且使同期的居民消费、储蓄行为形成了若干与以前不同的变动规则。  相似文献   

10.
武士勋  郑金芳 《经济论坛》2004,(10):146-147
加快城市化进程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和艰巨任务,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这一目标的重要条件。城镇化发展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城镇化进程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任务,是优化城乡结构,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城镇化发展“十五”重点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