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审计是独立检查财政、财务会计帐目,监督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的行为。从这一定义中我们不难看出,保证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是审计的根本目标。在审计实践中,我们如何把握和实现这一审计目标,关键在于要正确认识、理解和处理真实性与合法性、效益性审计的关系。本文拟就这个问题谈谈粗浅看法。一、真实性与合法性、效益性审计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根本目标一致真实,是指与事实相符。真实性审计,是指对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是否符合事实情况进行监督的行为。对被审计单位进行真实性审计,对于保证国有…  相似文献   

2.
一、医院内部审计的环境分析 (一)内部审计定义的变化 1995年审计署对内部审计的定义为:“内部审计是部门、单位实施内部监督,依法检查会计账目及其相关资产,监督财政收支和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的活动”。2003年,审计署对内部审计进行了重新定义:“内部审计是独立监督和评价本单位及所属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的行为,以促进加强经济管理和实现经济目标”。  相似文献   

3.
李勤 《审计与理财》2007,(12):55-56
审计是独立检查会计账目。监督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的行为。审计的目的是通过审计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和效益.最终达到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囤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我们说审计查出问题、披露问题不是最终目的,对审计查出问题进行有效整改工作才是审计的终极目标。审计整改工作是保证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审计监督作为一种经济监督活动,是构成国家宏观经济调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审计监督是由专职机构和人员,依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查,评价经济责任,用以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宏观调控的独立性经济监督活动。简言之,审计监督是独立检查账目,监督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的行为。宏观经济管理是指一  相似文献   

5.
对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进行审计监督,是《审计法》赋予审计机关的职责。在当前突出审计事项的“真实性”审计,尤为重要。一、要认真抓好“真实性”审计当前对审计事项的“真实性”审计,尤其显得重要和紧迫。(一)抓好“真实性”审计,是落实《审计法》的客观要求《审计法》规定国家审计机关的职责,就是对被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进行审计监督。了解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是实施审计的重要环节。因为,只有通过审计,了解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才能进而了解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  相似文献   

6.
所谓效益审计,是指由审计机关对被审计单位或项目的财政财务收支或经济活动的成效性进行审查,评价其经济效益或其他效益的优劣,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促进改善财政或经营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或企业经济效益的一种独立的综合经济监督活动。而财政效益审计,就是指由国家各级审计机关对同级或下级财政部门的财政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进行检查,以衡量财政资金管理使用效果和财政目标实现程度,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纠正违法违纪问题,规范财政财务收支行为,从而提高财政管理水平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独立的经济监督活动。而镇区财政效益审计则是由县区审计机关作为审计主体,对镇区政府财政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检查评价的经济监督活动。  相似文献   

7.
对会计人员责任实行审计评价,是指由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过程中,依据《审计法》、《会计法》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等规定,对会计人员参与财政、财务收支活动的具体行为与财政、财务收支结果之间的责任关系进行确认、评价的一项经济监督活动。襄樊市审计、纪委、市委组织部、人事、监察、  相似文献   

8.
审计是独立检查会计账目,监督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的行为.审计决定则是审计机构作出的对被审计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依法进行的处理处罚.审计决定所依据的是国家的法律法规,皇皇一国之法,其严肃性、一律性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9.
雷勇 《广西审计》2003,(1):20-21
审计是审计机关依法独立检查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以及其他与财政收支、财务收支有关的资料和资产,监督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真实、合法和效益的行为;是独立于管理者之外,不参与具体管理活动,不履行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职能,对财政、财务收支专司监察和督促的例行行为;是一项涉及人、财、物的监督、鉴证、评价的高层次经济监督活动。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活动中,审计的作用越来越显现出来,审计有利于建立健全我国经济监督机制,有利于维护国家财经法纪,有利…  相似文献   

10.
郭振乾审计长《关于研究审计定义的一封信》对于研究审计定义,尽快形成一个简明、通俗、准确、并与国际提法接轨的审计定义,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支持审计、推动审计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此我想谈点肤浅看法。 所谓定义是指对于一种事物的本质特征或一个概念内涵和外延的确切而简要的说明。因此,审计定义主要指对审计事物本质特征或对审计概念内涵和外延确切而简要的说明。鉴于此,我认为,审计的定义是:审计是依照既定标准,对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经济活动进行检查的综合经济监督行为。 在这个审计定义中,首先较好地阐述了审计的本质特征——综合经济监督。大家知道在经济监督范畴内,包含了财政监督、税务监督、金融监督、物价监督、统计监督等,而审计监督  相似文献   

11.
新会计法将于今年7月1日起实施,这不仅是会计界的一件大事,对于审计工作也有重要意义,它为开展审计监督提供了新的有力的法律武器。一、审计实践与新会计法有密切的关系新会计法的实施对审计监督是非常有利的,为审计实践提供了非常有力的法律武器。1.从国家审计的定义看,审计的对象或客体是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基本工作方式是检查评价单位的会计行为,即审计是通过检查单位的会计行为和其结果而实施的经济监督。新会计法是调整会计关系的法律规范,其所调整和规范的对象也正是单位的会计行为和结果。新会计法的立法宗旨是…  相似文献   

12.
财务收支审计的“四个着力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财务收支审计是《审计法》赋予审计机关的神圣职责,也是各级审计机关对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实施审计监督的一项审计任务。其作用主要是揭露和处罚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收支方面的违规违纪违法问题,确保国家财政资金管理和使用的真实、安全、有效。促进财政财务收支行为制度化、规范化,同时,现行开展的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和探索推广的效益审计,都是以财务收支审计为基础,  相似文献   

13.
依法审计是宪法和审计法确定的审计工作的一项基本原则,是依法行政、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一方面要求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的执法行为要遵守法律规定;另一方面,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检查、监督国家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要监督财政经济领域法律的执行,...  相似文献   

14.
孙涌 《审计月刊》2007,(2):16-17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规定,审计机关依法监督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但从实际工作看,审计机关一直以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性审计为主要审计内容,对政府使用纳税人资金的有效性的监督远未履行到住。本文就我国审计的现状,分析财务收支审计与经济效益审计的关系,并提出审计机关在今后如何由财务收支审计向经济效益审计过渡的粗浅设想。  相似文献   

15.
何启全 《现代审计》2000,(1):24-25,29
商品流通行业审计就是国家审计机关依法对政府商品流通管理部门及其所属企业事业组织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以及与财政、财务收支相关的政策性经营情况,依法进行的审计监督。对其实施审计监督的目的在于有效维护流通领域国家财政经济秩序,确保国家权益不受侵害,监督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及保值增值,严格国家财经法纪,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民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6.
审计是独立检查会计帐目,监督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的行为。在这个简短的定义中,已明确指出了审计的监督本质-独立性。应该说,正是因为具备了独立性的特点,才使审计监督区别于一般的专业经济监督,在整个经济监督领域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然,其独立性表现在法律地位、监督主体、与被监督单位的关系等各个方面。而审计真实性则是对审计结果的最基本要求,是审计质量的生命所在,也是审计责任的最直接体现。 审计独立性与审计真实性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审计只有依法独立行使其审计监督权,才能做到客观公正,做出正…  相似文献   

17.
部门支出效益审计是当前行政事业审计的一项新课题,现对部门支出效益审计谈几点初浅的认识。一、开展部门支出效益审计,是全面履行审计职责的基本要求。1994年颁布的《审计法》要求审计机关对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依法进行监督。效益审计是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离开了效益审计,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是不全面、不完整的。因此,不能把财政财务收支与效益审计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而应把它作为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使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更加完整,这是审计法对国家审计的一项基本要求。二、开展部门支出效…  相似文献   

18.
张辉 《中国审计》2008,(6):49-52
国家审计是指由国务院和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设置的审计机关所进行的审计,具有经济监督、经济评价和经济鉴证的职能。从我国国家审计的定义可以看出,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审查,是审计工作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9.
李侠 《当代审计》2002,(3):28-29
一、审计的职能决定了审计监督是反腐败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一)经济活动的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监督,对遏制、惩处腐败极为有效腐败问题大都与经济问题有关,审计监督是查处经济腐败问题的重要手段。审计作为综合经济监督部门,维护财经秩序,揭露纠正财经领域的违规违纪问题,工作本身就属于反腐败的性质。通常的审计监督方式都是对经济活动的事后监督,即审计人员在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经济活动完结后所进行的审计。通过审计能够查明所有已经发生的财政财务收支和经济活动的经过和结果,对于纠正错误弊端,挽回已造成的损失所起到…  相似文献   

20.
效益审计是测试评价财政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济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及效果性的监督行为。《审计法》中确立的我国审计三大目标是真实、合法和有效,其中真实性是基础,合法性是基本要求,效益性是最终目的。因此对于《审计法》中规定的属于国家审计范围的单位和有关项目,都可以进行效益审计,而效益审计是在真实性和合法性审计基础上的一种更高层次的监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