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20世纪90年代我国宏观调控的两次实践(一)1993年--1996年软着陆宏观调控1992年春天,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以及同年秋天中共十四大的召开,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即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崭新发展阶段.各部门、行业、地区、企业抓住历史机遇,不断加快发展.1993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由1991年的9.1%提高到了14.2%,工业增长速度由14.4%提高到2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幅度由23.8%提高到44.4%,外贸进出口总额由1356亿美元增加到165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由115.54亿美元增加到192亿美元.到1993年上半年,国民经济继续快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比上一年同期增长了13.9%,工业增长率进一步提高到25.1%,投资和消费水平迅速提高,全社会固定投资增长61%,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增长21.6%.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我国的宏观调控取得了显著成效,物价上涨幅度逐年回落,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已呈现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运行状态。但在另一方面,企业经营困难,尤其是国有企业亏损面大,下岗待业职工增多,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很大影响。有人认为,目前是宏观经济良好,微观经济困难。我们认为,这种说法是不确当的。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是相互联系的,如果微观经济困难,就不能说宏观经济是良好的。目前企业困难的原因很多,解决的办法,主要是加快企业改革,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同时也要改善宏观调控,为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当前在…  相似文献   

3.
我国粮食宏观调控政策的误区与深化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粮食市场与价格政策在过去的一年中进行了大张旗鼓的改革。中央采取了分散决策的政策,由各个省、市、地、县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制定各自改革的具体方式、步骤和进度。目前,全国各地已经基本上取消了国家合同定购,放开了粮食市场。从表面上看,似乎已经实现了市场化,但是仔细分析一下,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在我国粮食政策向市场化转换方面,仍然存在着许多观念上和具体做法上的误区,如果不弄清这些问题,改革就难以继续深化,就难以实现真正的市场化。  相似文献   

4.
5.
对于我国农业宏观调控的认识周建儿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也属于宏观经济范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也需要宏观调控。农业的基础性、弱质性决定了农业更需要国家宏观调控和保护。农业宏观调控要以整个国民经济宏观调控为基础,要与国民经济和农业经济发展目标相适...  相似文献   

6.
加入WTO后我国农业宏观调控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亚当·斯密的自由市场经济理论被 2 0世纪 30年代的大萧条证伪之后 ,凯恩斯首次提出了需要对市场经济进行有意识地调节。这就是对经济实行宏观调控的最初依据。在相当长的时期内 ,宏观调控被认为是政府对经济总量的调节 ,并且倾向于对总需求的调节 ,但一些国家的实践表明 ,产业结构问题和收入分配问题也是政府宏观调控所不可忽视的 ,同时 ,也应该包括对总供给的调节。农业宏观调控就是政府干预特定产业问题的提出使政府宏观调控职能的具体化 ,它是指一般意义上的宏观调控在农业部门和农业领域中的特殊体现 ,它是政府作为主体 ,着眼于经济运…  相似文献   

7.
我们面临着一个很重要的命题就是,"三化"同步农业怎么办?就这个问题,我从大农业的产业特征、农民收入倍增与宏观调控,谈以下三点看法。  相似文献   

8.
1998年兵团经济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预计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的1635亿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10%,是“九五”计划以来发展速度较快的一年,也是90年代以来增速达到两位数的第三个年头。回顾1998年的经济工作有一个十分重要的经验,这就是:从兵团、师...  相似文献   

9.
鲁晓东 《中国粮食经济》2006,(1):32-32,33-35
2006年我国粮食形势将面临怎样的变化?国家根据新的形势如何采取相应的调控政策来确保粮食市场和价格的持续稳定?这是当前粮食工作中最受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笔者根据自己所掌握的有关资料信息,对此略作一些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中国粮食政策调整的市场化取向与国家宏观调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影响粮食政策市场化取向的因素分析1.1市场经济的总体发展趋势根据党中央的改革部署,未来5~10年将是中国从初步建立到形成比较完备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渡时期,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标志是: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方面取得基础性的支配地位,政府对经济的管理基本完成向间接调控转变,现代产权制度、信用制度基本确立,基本形成市场经济的法治体系。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是以重塑市场经济微观主体为中心环节展开的。但是对于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来说,政府职能转变滞后的矛盾日益突出,改革的重心必将由微观领域转向宏观领域。在市…  相似文献   

11.
近两年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也存在许多簿弱环节和急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尤其是面临加入世贸组织的挑战,一旦“入世”,我国的粮食流通格局将发生巨大变化。根据乌拉圭回合《农业协议》,我国必须扩大国内农产品市场对外开放程序、降低关税、逐步取消非关税壁垒和粮食出口补贴,这必将使我国粮食市场再难维持较高的粮食购销价格,农民的收入在一段时期内也可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粮食企业将面临更大的困难,主要粮食品种垄断收购的局面将面临严重的挑战。笔者就“入世”后如何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强化宏观调控,搞活粮食流通谈点…  相似文献   

12.
我国宏观调控与新农业政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既赢得了广泛的政治支持,也获得了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实效。当我们还沉缅于收获的喜悦中时,一些冷静和理性的学者开姑着手分析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大背景下我国未来农业政策的走向;开姑考虑如何以“一号文件”为起点,使我国农业支持政策逐步走向长期化、稳定化、完善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同时还在考虑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财政资源,增加农村公共品的供应,提高公共支农资源的利用效率。刘维佳在本文中提出了“新农业政策”的概念,为对上述问题的研究和讨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概念框架和语境系统。我们期望本文能引发我国学术理论界更广泛、更深入的讨论,进而为我国未来的农业政策制定提供更详实更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
林业宏观调控体系的建设与运作许文兴,黄祖泰,陈金铭拙作《对林业宏观调控的重新认识》和《林业宏观调控的环境建设》(《林业经济》1995年第3期和第4期)先后探讨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林业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和正确处_理好政府的职能作用及市场功能作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首脑会议通过的《21世纪议程》,根据人类活动环境影响及利用有限资源的新认识,提出改变全球社会经济行为的行动计划。其中心思想是通过改变发展与消费方式来提高生活质量。为此,提出了人类社会必须走资源、人口、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发展道路。1994年中国政府公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提出了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中国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可持续农业与农村发展”是在世界人口不断增加、资源超量开发、环境受到严重破坏的情况下,为寻求保护人类及其后代能够在地球上继续生存与发展,保护资源的供需平衡及永续利用,维护环境的良性循环,而提出的一种具有战略意义的农业与农村发展模式。这 一模式是指在合理利用和维护资源与环境的基础上,将传统农业经验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生产足够的食物与纤维来满足人类对农产品的各种需求,并通过农工商一体化,进行商品化、专业化与社会化生产,从而促使农业与农村协调与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5.
《绿色财会》2010,(1):F0002-F0002
1 提高宏观调控水平,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2 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3 夯实“三农”发展基础,扩大内需增长空间  相似文献   

16.
《南方农村》2003,(5):51-51
李连仲、刘新民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后在《经济日报》撰文,提出我国地下经济(包括非法经济、未申报经济和未统计经济)的严重危害与治理措施。严重危害有六点:一、破坏资源的合理配置。二、扰乱收入分配秩序。三、削弱宏观调控效果。四、加剧了资金外流。五、影响社会稳定。六、损害党和政府形象。治理措施有以下四点:一是加快体制改革步伐。二是大力发展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三是加强法制建设。四是建立社会联防机制。如:实施个人、企业信用警示、公示制度,形成守信者受益、失信者受罚的社会氛围。建立举报奖励机制,调动全社会力量,群防群治…  相似文献   

17.
我国粮食宏观调控面临的七大矛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年底开始的粮食价格大幅上升,敲响了我国粮食安全的警钟。面对粮食供求关系的新变化及潜在的粮食安全问题,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宏观调控初见成效。但是粮食宏观调控涉及政府、企业、农民和市场等方方面面的因素,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基础还不稳固,粮食宏观调控还面  相似文献   

18.
农业具有“外部效益”特性,政府应对农业的“外部效益”给予补贴;农业还具有弱质特性,政府应对农业进行扶助和保护;农业也具有不稳定特性,政府应实施宏观平准调控;农业又具有“供给-收益”负相关特性,政府应采取措施予以校正。  相似文献   

19.
运用短缺经济学原理分析了我国农村经济的非均衡性特征及成因,并提出政府对农业调控必须考到农业的非均衡性,运用价格保护、利率、税收、补贴、合同等价格-数量调控机制引导农户经营。对粮棉则偏重于运用数量调节机制与手段,对其它农产品则应偏重于运用价格调节机制与手段。  相似文献   

20.
入世后,在全面推行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如何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实现粮食供求基本平衡,确保粮食安全,是当前粮食流通工作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本文结合工作实践,就此谈点粗浅看法,供大家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