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海洋经济规模、海洋产业活动、海洋资源支撑、海洋科研实力、海洋生态治理和省份发展能力6个维度构建蓝色经济发展指数评价体系,运用熵值法计算沿海11省份2010—2015年的蓝色经济发展指数,并借助障碍度模型分析制约各沿海省份蓝色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2010—2015年我国沿海省份蓝色经济发展水平得到显著提升,但仍在中等偏下阶段,各省份之间的蓝色经济发展差距继续扩大;我国蓝色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存在两极化与集中化并存的特点;通过障碍度模型发现沿海各省份蓝色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差别较大。为提高我国蓝色经济发展水平,应加快改革海洋资源管理体制,提高海洋经略能力;全面贯彻海洋生态红线制度,强化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加强海洋科研成果转移转化,引导海洋产业链协同创新;打造陆域和海域联动机制,提高陆海统筹水平;加快海洋产业结构优化,促进海洋新旧动能转换。  相似文献   

2.
海洋产业生态系统适应性问题是在海洋经济高速增长下实现海洋生态、海洋经济发展、社会资源整合的重大难题。文章从“产业—环境—社会”系统视角构建了海洋产业生态系统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了均方差赋权法、递阶多层次综合评价法以及障碍因素诊断模型来分析2007—2016年南部海洋经济圈海洋产业生态系统适应性的分布特征,得出以下结论:南部海洋经济圈4个省份的海洋产业生态系统的整体适应性指数有所差异,海洋产业、海洋环境、社会子系统的适应性指数在空间分布上也有所不同,大致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广东海洋产业生态系统的整体适应性指数最高,广西和海南处于较低的水平;影响南部海洋经济圈海洋产业生态系统的适应性主要来自海洋产业子系统和海洋环境子系统。研究结论对于制定有利于实现南部海洋经济圈海洋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海洋经济发展与海洋生态环境相协调的政策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海洋经济的规模和增速得到显著提升。通过使用DPSIR模型,构建包括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和响应五个维度的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客观赋权,采用TOPSIS模型和障碍度模型,评价和分析2006—2016年我国11个沿海省份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和障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总体上,我国11个沿海省份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呈现出稳定上升趋势;从各个子系统情况来看,驱动力和压力子系统的评价值较大,而状态、影响和响应子系统的评价情况有待改善;从障碍因素分析来看,主要单项指标障碍因素包括人均海洋矿业资源量、自然保护区个数等,响应子系统是影响我国沿海省份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提高的主要分类指标障碍因素。基于评价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脆弱性作为系统的内在特征,程度越高越不利于区域高质量发展。论文从敏感性和恢复力两个角度构建经济—社会—生态复合系统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BP神经网络模型实现各子系统指标到系统脆弱性的映射,分析黄河下游地区复合系统脆弱性的时空分布格局和障碍度因子。结果表明:2001—2020年,黄河下游地区各子系统和复合系统脆弱性指数均在波动中不断下降,下降幅度整体呈现逐渐放慢的特征;在空间分布上,河南省6个地市复合系统脆弱性指数整体上高于山东省9个地市;复合系统脆弱性指数的前五大障碍因素由经济因素逐渐向生态因素转变。基于此,提出应保护和建设多种类型的局部生态系统,形成互补生态,促进复合系统协同发展的持续性,合理调整复合系统的内部结构,增强复合系统韧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从宏观经济稳定、市场有效性、公共治理能力、社会发展水平与金融风险管理能力等五个维度选取指标,采用熵值法构造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经济韧性指数,并对经济韧性时序演变及收敛性进行分析。研究结论表明:在构成经济韧性的五大维度中,社会发展水平、公共治理能力以及金融风险管理能力是决定经济韧性最重要的三大因素;经济韧性具有动态演变特性,呈现逐步增强趋势;各城市经济韧性发展具有较强的收敛性,经济韧性水平低的城市经济韧性提升速度更快。  相似文献   

6.
从海洋产业发展基础、海洋产业发展潜力和海洋产业科技实力三个方面构建广东海洋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全国11个沿海省市的海洋产业竞争力进行评价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一是海洋产业发展规模、海洋科技人才实力是影响海洋产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二是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是推进广东省海洋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的主要动力;三是海洋产业竞争力综合排名中,广东、山东表现出较强的竞争力,构成第一集团;四是海洋产业竞争力与区域经济总体发展水平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基于此,进一步为广东省海洋产业竞争力水平的提升提出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发展海洋经济是"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水平是实现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经途径。基于海洋经济发展、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环境发展和海洋科技创新四个维度17个评价指标构建海洋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信息熵确权法,实证测度中国沿海地区的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揭示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特征:广东、山东和天津的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指数位居前三,广西、海南和福建可持续发展水平较为落后;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水平与地理位置、海洋资源开发和政府政策等相关,提出通过积极打造海洋产业集聚区,加快壮大海洋新兴产业群、逐步完善海洋生态环境监管体系、持续推进海洋科技创新等举措提升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8.
基于资源衰退型城市人地系统脆弱性内涵分析,构建资源衰退型城市人地系统脆弱性评估指标体系,运用集对分析方法测度资源衰退型城市枣庄市人地系统整体以及内部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子系统的敏感性、应对能力和脆弱性,运用障碍度模型分析应对能力的障碍因素。得出以下结论:枣庄市经济子系统、社会子系统和生态环境子系统敏感性变化态势呈现多阶段特征,应对能力逐渐增强,脆弱性呈现持续下降态势,人地系统的脆弱性整体属于低脆弱性水平,但随着煤炭资源濒临枯竭,枣庄市面临的经济社会转型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压力依然较大。研究认为,需要着重从优化工业结构和壮大接续替代产业、跨越式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强生态建设和提升区域环境质量等方面提出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9.
文章基于2001-2017年中国沿海省份的数据,借助ML模型测算了中国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结果表明考察期内中国海洋经济GTFP有所提升,技术效率是GTFP提升的主要内部驱动力.进一步从政府环境投资和企业排污费两个角度选取环境规制指标,以GTFP作为海洋经济绿色发展指标,实证检验了二者关系在时间维度和强度维度上的差异.研究认为,在时间维度上,当期及滞后期的环境规制均可显著提升海洋经济GTFP;在强度维度上,门槛效应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对海洋经济GTFP的影响存在一个门槛,大于门槛值时,环境规制对GTFP的正向影响显著提升.最后,文章从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制定差异化的区域发展政策和鼓励创新等角度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基于海洋经济系统与脆弱性内涵,提出海洋经济系统脆弱性概念,并对海洋经济系统脆弱性发生机制及属性特征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以胁迫性、敏感性、弹性、适应性为基础的指标体系。鉴于海洋经济系统脆弱性评价具有模糊性,选用基于信息扩散技术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2000—2015年环渤海17个沿海城市进行评价,最后运用核密度估计以及信息可视化技术对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系统脆弱性进行时空分异分析。结果表明:①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系统脆弱性的整体水平及差距逐渐减小,并呈现由快到慢变化的阶段性现象。②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系统脆弱性时空演变脉络清晰,驱动因素差异明显。其中,大连脆弱性有所增加,青岛、威海降幅较为突出,营口、锦州、葫芦岛、沧州、潍坊未发生明显变化,其余9市均得到缓解。  相似文献   

11.
关于山东、浙江、广东海洋经济试点省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浙江、广东是我国海洋经济的试点省份,代表着我国海洋经济的不同发展模式和发展重点。通过对三个试点省份的海洋经济的发展基础、发展优势、发展定位、重视程度以及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比较,以期发现其各自的特点及重点,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从而为其日后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海洋生态经济系统脆弱性与协调性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海洋生态经济系统脆弱性与协调性的内涵构建海洋生态经济系统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脆弱性与协调性评价方法对中国沿海地区海洋生态经济系统脆弱性与协调性进行动态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2006—2014年,中国海洋生态经济系统的脆弱性指数较低,整体上处于中度脆弱阶段,但绝大多数省市的脆弱性指数呈上升态势,整体发展状况不容乐观。(2)2006—2014年,中国沿海地区海洋生态经济系统脆弱性呈现出整体分散、部分连片集中的空间分异格局。其中,东北沿海地区与华东沿海地区海洋生态经济系统脆弱性逐渐升高,华北沿海地区与华南沿海地区呈现出两极分异的空间格局。(3)2006—2014年,中国海洋生态经济系统整体协调性指数较低且呈上升趋势,轻度失调状态居于主导地位且逐步扩展至沿海地区。(4)2006—2014年,中国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子系统与生态子系统的协调性整体呈下降趋势,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与海洋生态环境优化之间的矛盾仍然凸显;海洋经济子系统与社会子系统协调性整体呈上升态势,但仍处于轻度失调状态;中国沿海地区海洋生态子系统与社会子系统协调性整体发展较好,空间上呈现出多样化的演变态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在海洋领域逐步体现。  相似文献   

13.
基于SPA的广东省区域经济脆弱性及障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武剑  杨爱婷 《经济地理》2012,32(9):32-38
运用集对分析法(SPA)从经济敏感性和应对性角度对广东省21个地级市经济脆弱性进行测度。研究表明:珠三角地区普遍具有较高应对性,但敏感性差别较大,其中深圳、中山、佛山因敏感性较低,经济表现出低脆弱性,而广州、东莞和珠海因敏感性较高,落入中等脆弱性区域。从广东欠发达地区看,东西两翼处于中等及较高脆弱性区域;山区普遍具有高敏感性和低应对性,其经济脆弱性最高。根据障碍因素分析,珠三角最主要障碍因素有R&D经费/GDP、劳动生产率、消费率等,欠发达地区主要障碍因素是人均GDP、财政收入/GDP等。  相似文献   

14.
为合理评估现阶段中国沿海各地区海洋建设水平,探索中国海洋强省建设的有效路径,从海洋经济发展水平、海洋科技发展水平、海洋产业竞争力、海洋综合管理能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五个维度构建海洋强省建设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建立PCA-CA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模型,以中国11个沿海省份为实证对象,对沿海地区海洋强省建设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及系统分类。最后结合数据分析,从经济建设、科技创新、环境保护、科学管理和资源优化五个方面提出中国海洋强省建设的优化路径与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新冠疫情冲击了经济发展,对经济发展提出了挑战。提升经济韧性对于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基于演化理论从经济应对冲击时的抵御、恢复和创新三个维度出发,分析了数字经济对于增强经济韧性的作用路径。研究发现,数字经济通过提高经济应对风险的抵抗力、恢复力和适应力来提升经济的固有韧性和适应性韧性。  相似文献   

16.
在实施适应性管理的过程中,管理绩效评价是适应性管理评估的一个重要环节。根据"压力—状态—响应"思想,选取33个指标构建海洋生态经济系统适应性管理绩效测度模型,以山东省为例的研究结果表明,2006—2015年该省海洋生态经济系统适应性管理绩效明显提高,但是压力、状态和响应3个分项的适应性管理度及其变化趋势差异明显。障碍度诊断结果表明,影响海洋生态经济系统适应性管理绩效提升的因素主要来自于压力层,即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引起海洋生态系统状态改变的外源性因素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干扰不容忽视。为了实现海洋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要不断完善海洋生态经济系统适应性管理体系,创新适应性管理制度,引导各方利益相关者在政府的主导下,加强适应性学习,不断增加各种投入,持续提高适应性管理绩效。  相似文献   

17.
《经济地理》2021,41(4):174-182
文章运用生态位理论,构建旅游资源、旅游市场、社会经济、生态环境4个维度共计32个指标组成的城市旅基于脆弱性理论,通过脆弱度模型计算14市(州)的生态位脆弱性指数。为较全面地探究城市旅游发展水平与潜力,文章将生态位与脆弱性相结合,形成生态位—脆弱性的对比研究视角,探究二者结合下的湖南省城市生态位—脆弱性数值的空间格局分布状况,并依据核心—边缘理论,将14市(州)划分为四个等级:突出型核心城市、均衡型次级城市、发展型次级城市和潜力型边缘城市。对不同等级的城市提出具备针对性的旅游可持续发展提升策略,以推动湖南省从旅游大省到旅游强省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8.
韧性视角下研究城市水生态网络的优化,提高水生态空间的韧性,是提升城市整体韧性水平的重要途径。文章首先将韧性城市目标与水生态网络结合,提出从水生态网络结构韧性、功能韧性以及调控管理韧性三个层次构建韧性的城市水生态空间;其次以长沙市作为典型案例,应用MSPA模型和MCR模型,识别并构建基于“源地—廊道—节点”的水生态网络,同时融合韧性城市目标,基于复杂网络和图论理论,从水生态网络的结构和功能两个维度,选取表征网络结构韧性及功能韧性的指标,对长沙市水生态空间韧性进行评价,指出长沙市域内水生态网络整体连接度较好,韧性基础好,景观破碎程度可控,但长期的城市建设与发展导致城市内部水系连通受损,水网多样性水平低,网络功能单一,冗余设计不足,调控管理动态适应性不强。研究进一步提出基于韧性提升的长沙市水生态网络优化策略:加快修复自然水系廊道,疏通连接现有人工沟渠;重视推行生态节点与廊道“点轴式发展”与多功能复合利用模式;加强城市水网结构和功能的冗余度和模块化设计,提高水生态网络调控管理韧性,形成多途径灾害响应的动态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19.
文章借鉴经济韧性和海洋经济相关研究,对海洋经济韧性进行定义,构建其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突变级数法、核密度分析、ArcGIS空间数据分析等方法对辽宁省海洋经济韧性水平及其时空差异进行测度和分析,得出结论:(1)从整体上看,2010—2019年间,辽宁省海洋经济韧性水平总体上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由2010年的0.825上升至2019年的0.882,年均增长率为7.45%,且2015—2019年间增速更快。(2)从地区来看,大连市海洋经济韧性高于其他五地,但增幅较小,锦州市海洋经济韧性水平增幅最大,为12.5%,盘锦和营口海洋经济韧性增长速度较快,葫芦岛市和丹东市海洋经济韧性增长相对乏力,分别为4.4%和6.8%。(3)2010—2019年,辽宁省海洋经济韧性水平呈现一定的空间差异:2010年大连市海洋经济韧性水平处于高水平等级,其余五地均处于低水平与中低水平等级,呈现出以大连为高地的空间格局;2015年,大连市仍维持在高水平等级,其余五地海洋经济韧性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其中盘锦增长最为明显,海洋经济韧性水平共提升三个等级;2019年,辽宁省沿海地区海洋经济韧性空间差异极大地缩小,大连、盘锦...  相似文献   

20.
通过构建海洋经济发展综合指数与区域经济发展综合指数指标体系,利用综合响应度模型和核密度估计方法,对2001—2013年我国海洋经济对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综合响应强度的时空格局演变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2001—2013年综合响应强度整体处于中、高响应水平,响应强度高值地区提升减缓,低值地区提升较快,差距逐渐减小,表明我国海洋经济与沿海经济发展关系日趋紧密,海陆统筹协调发展水平逐步提升。(2)2001—2007年我国沿海11个省份50%的地区属于低响应状态,2008年以来仅海南处于低响应状态,研究期内天津、广东的综合响应水平位次无明显变化,山东、江苏、河北、广西、海南位次均有所提升,而上海、浙江、辽宁、福建位次有所下降。相比之下,位次提升地区更加注重技术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海洋经济发展综合效益提升迅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