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3 毫秒
1.
近年来北京市交通问题日益明显,市区交通拥堵路段日益增多;交通的阻塞使车辆低速运行,造成燃料的浪费和污染物排放增加,加剧环境的恶化;北京市车用燃油在其能源消费的比例以及道路建设用地在其总建设用地的比例大幅度上升。文章在对交通生态足迹模型进行改进,将其分为建设用地、化石能源用地、森林用地和水资源消耗四个账户的基础上,计算了北京市多种绿色交通工具的生态足迹,并与私人轿车的生态足迹作对比,计算结果表明:北京市私人轿车生态足迹与公用汽电车生态足迹的比例约为6.2,与地铁生态足迹的比例约为22.8,约是公共自行车生态足迹的19 402倍。因此,绿色交通在提高交通运行效率、减少交通污染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能够解决前述城市交通问题。  相似文献   

2.
黔东南州是贵州省政府确定的生态文明建设实验区。为了定量地研究该地区经济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采用1978—2010年的区域生态足迹、万元GDP生态足迹进行分析,以及对区域生态足迹和GDP进行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随着经济的增长,黔东南州的生态环境受到的影响呈逐年加大趋势。单位GDP的增长消耗生态环境资源逐年减少,但远高于全国,但差距逐渐缩小;1978—2010年的GDP和生态足迹的相关系数r=0.977呈高度相关,充分说明黔东南州GDP的增长与环境消耗关系比较密切。进行回归分析和曲线拟合的结果表明,生态足迹(Y)与GDP(X)的拟合曲线冥函数:Power的拟合度最好(判定系数R 2=0.995)。拟合曲线显示,33年来,其生态足迹的增加,明显地受到经济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生态足迹理论和方法,计算2003年深圳市龙岗区生态承载力和居民生活消费的环境压力。结果显示,龙岗区居民六项生活消费(食物、衣着与生活用品、生活用能、水资源、住区和生活污染物)的足迹总和为1.5061hm2/人,而生态承载力仅为0.0717hm2/人,生活消费足迹约为生态承载力的21倍,存在较大的生态赤字。居民的食物、生活用能、生活用品消费以及生活污染物的生态足迹较大,从而对耕地资源、化石能源用地和水域产生较大环境压力,是造成生态赤字的主要方面。为了减少居民生活消费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压力,建议适度控制区域人口规模,转变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并加强土地资源保护。  相似文献   

4.
《经济地理》2021,41(7):183-192
文章基于生态足迹理论量化分析了中国30个省份2000—2015年的生态环境状况,实证检验污染产业转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对2035、2050年的生态可持续性指数进行预测分析,在此基础上设计中国污染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研究表明:(1)中国各省区的生态环境面临严峻挑战,生态足迹在2000—2015年快速增长,基本形成三大梯度区间,即以山东—河北—江苏为代表的环渤海湾到长三角的高位足迹带,以湖南—湖北为代表的长江中游的中位足迹带,以广西—贵州—青海为代表的低位足迹带。(2)生态承载力呈现整体稳中有升,北部沿边省区有较快增长,而京沪和东南部沿海省区有不同程度的降低。(3)全国30个省区的生态压力呈快速增长态势,处于非常安全的省区数量不断减少,处于极度不安全状态的省区2015年已达24个。(4)从产业类型看,重度和中度污染产业转入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比较明显;从产业转移方式看,结构转移不利于承接地的生态环境保护,竞争力转移则有利于减少资源消耗。(5)根据生态可持续性指数,将中国30个省区划分为重点引入区、优化引入区、限制引入区和禁止引入区四大区域,为未来我国污染产业的空间布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能源足迹是分析区域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关系的重要评价指标和方法。中国能源足迹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可为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以中国能源消耗统计数据及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数据为基础,利用能源足迹计算方法和STIRPAT模型,分析了1978~2013年中国能源足迹动态变化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中国能源足迹呈增加趋势,主要集中在经济和能源消耗量快速增加的2002~2013年。中国能源足迹赤字水平逐步扩大,能源足迹生态压力增大,生态环境安全水平较低,生态风险较高,需引起重视。(2)中国能源足迹构成变动较小,能源足迹构成仍以EEF(煤品)为主,EEF(油品)次之,EEF(天然气)最小,表明中国能源消耗结构调整任重而道远。(3)1978~2013年中国人均GDP和能源足迹产值均呈指数增加趋势,而能源足迹强度呈指数减少趋势。(4)能源足迹与人均GDP、第二产业占GDP比重和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呈正相关关系,与人口数量呈负相关关系。所有影响因素中,人均GDP对能源足迹的解释程度最高,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和第二产业占GDP比重次之,人口数量最低。  相似文献   

6.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结合旅游者的生态消费及结构特征,将旅游生态足迹引入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估,根据旅游交通、餐饮、住宿、购物、游览等旅游生态足迹子模型,详细计算与分析了南京市2010年的旅游生态足迹。结果表明:(1)南京市旅游生态足迹结构中,交通生态足迹最大,人均达到0.018 6hm2,旅游交通的生态消耗最大。(2)南京市旅游业目前处于生态赤字状态,人均生态赤字为0.231 8hm2。(3)南京市单位旅游生态足迹产值很高,为每公顷8 621美元,其中旅游游览生态足迹的效益最高,娱乐次之,旅游交通生态足迹效益最低。(4)南京必须立即着手调整旅游产业内部结构,大力推动低碳旅游发展,开发有特色的旅游商品,提高旅游购物消费,在保证生态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同时保持旅游经济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生态足迹的理论和方法为度量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审视角度。利用生态足迹模型,依据河南省2002年、2004年、2006年、2008年和2010年5个年份的统计资料,计算和分析了河南省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供给的变化,并在此基础上以省辖市为单位研究了2010年河南省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供给的空间分布格局。研究结果显示,河南省2002年、2004年、2006年、2008年、2010年的生态足迹始终大于其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呈扩大趋势,分别为3 194.04×104hm2、4 504.54×104hm2、5 167.95×104hm2、6 324.59×104hm2、7 323.16×104hm2,表明河南省的经济发展超越了其生态承载力供给范围,处于一种不可持续状态;空间上由于生态承载力供给和生态足迹分布不平衡,导致生态赤字在空间分布上也存在差异,生态赤字严重的地区主要集中在河南省中部及北部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以高耗能产业为主的一些省辖市。  相似文献   

8.
自然资本永续利用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三维生态足迹模型的提出为衡量区域自然资本利用提供了有效工具。研究利用三维生态足迹模型核算山东省17市自然资本动态演变,并利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分析了影响三维生态足迹变化的驱动因素。研究发现:(1)2004—2016年山东省三维生态足迹由3.380hm~2上升到5.951 hm~2,生态赤字由3.086 hm~2扩大到5.678 hm~2,表明经济发展呈现不可持续;(2)山东省17市生态足迹深度和生态足迹广度空间分布规律大致相同;(3)山东省17市各地类生态足迹深度和生态足迹广度变化呈现区域差异性;(4)人口规模、经济水平、社会投资等是影响山东省三维生态足迹变化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采用生态足迹法并构建Tapio弹性脱钩模型,分析了我国养殖业生态足迹时空特征及脱钩效应研究进行测算。结果表明:(1)我国生猪养殖业生态负荷良好但受资源环境制约开始加重;(2)中东部地区生猪养殖业生态足迹需求大且生态损耗率较高;(3)生猪养殖业生态足迹需求普遍受饲料和耕地制约严重;(4)生态足迹需求与生猪养殖业产值间脱钩弹性关系可划分两阶段。  相似文献   

10.
研究运用生态足迹模型、LMDI分解模型、Tapio脱钩理论等方法,测算2007—2016年山东省及17市生态足迹时空演变特征,探讨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为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山东省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研究发现:(1)2007—2016年,山东省生态足迹呈上升态势,生态承载力缓慢下降;(2)山东省17市生态足迹空间差异明显,东部半岛沿海地区高于鲁西南和鲁西北内陆地区;(3)从LMDI分解因素看,生态足迹正向响应于经济效应和人口效应,而技术效应对生态足迹的变化贡献值为负值,说明技术进步能够有效降低山东省人均生态足迹。(4)在生态足迹和经济增长的脱钩关系中,强脱钩、扩张连接、弱脱钩出现的频率分别是22.222%、11.111%、66.667%。  相似文献   

11.
南京市生态足迹变化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研究1992~2005年南京市生态足迹的变化,文章认为南京市人均生态赤字与人口、GDP表现出明显的相关性。根据人均生态足迹的研究结果,化石燃料用地占主导地位。在人均生态承载力上,南京市人均生态承载力中耕地占到整个生态供给的近90%。从2002年开始,南京市赤字已超过12.99×10^4km^2,超过南京市自身国土面积的20倍,处于不可持续状态。因此.南京市需尽快进行社会经济结构调整,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对耕地实行严格的保护,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降低能源消耗等,从而减少生态赤字.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旅游业发展有力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生态环境的压力和挑战。文章基于生态足迹和二阶段锡尔系数模型分析黔南州及各县(市)旅游生态环境差异。研究结果表明:黔南州2011—2016年人均旅游生态足迹逐年下降,人均旅游生态承载力也逐年下降;黔南州整体旅游生态环境差异无明显改变;州内县域旅游生态环境差异仅瓮安、龙里、平塘、独山4县明显减小;旅游生态环境之所以存在差异,表象是受人均旅游生态足迹、人均旅游生态承载力因素的影响,而本质则是受控于区域旅游资源禀赋、旅游规划、旅游开发力度及旅游管理水平等因素之间的相对平衡。文章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提出5点建议供相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3.
海岛地区生态足迹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以长山群岛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岛地域经济类型作为劳动地域分工的一种表现形式,有其一般性,也有其特殊性.2004年长山群岛地区生态足迹为1.6825hm2/人,生态赤字为0.9338hm2/人,同时还输出高达25.4608hm2/人的生态足迹.淡水足迹为0.3150hm2/人,为整个大连地区平均水平的10倍以上.赤字惊人.作为开放的经济系统,长山群岛不仅通过本地消耗造成大量的陆地生态赤字,更通过向区外输出大量水产品,贡献了巨大的海洋生态足迹,这使得长山群岛的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承受着较大的压力.通过对长山群岛生态足迹结构的分析,文章认为海岛地区生态足迹状况是本地区人口资源环境特点所决定的,更是其长期的劳动地域分工所形成的特定产业结构造成的.与海岛地区经济发展较高的生态成本相对,其人口与海洋资源生态环境的和谐程度直接关系到我国海洋国土的完整与安全.在此基础上,文章针对该地区可持续发展特点.提出了我国海岛区域寻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世园会筹备对西安市生态足迹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新增环境污染消费账户,改进了生态足迹模型,对西安市1999—2009年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并以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申报成功前一年(2006年)为节点,分别计算了世园会申报成功前后生态足迹年均增长率的变化,然后利用文本分析法整理出节事筹备前后城市生态实践的基本框架及其积极后果,从而验证了这种生态足迹变动与世园会筹备的逻辑关联,进而得出分析结果:①西安市人均生态足迹由1999年的0.7819hm2/人,上升到2009年的1.6293hm2/人;其中1999—2005年生态足迹年平均增长率为12.39%,2006—2009年年平均增长率为1.84%,表明世园会筹备对西安人均生态足迹有积极影响。进一步分析发现,世园会筹备对水域生态足迹、草地生态足迹、化石能源用地生态足迹有积极影响,对建设用地生态足迹、耕地生态足迹影响不明显,而对林地生态足迹却有消极的影响。②1999—2005年人均生态承载力呈现负增长,年均增长率为-1.78%,2006—2009年均增长率为3%,表明世园会筹办对生态承载力提升有积极影响。③1999—2005年,人均生态赤字年均增长率为22.65%;2006—2009年年均增长率为1.56%,下降明显,表明世园会筹办对西安生态赤字降低有积极影响。④西安世园会对城市生态足迹的影响机制应是:生态城市建设目标—节事申办投标—节事筹备—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加强—生态足迹降低。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将生态足迹理论运用到建设用地的节约集约利用评价之中,完善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方法:时间序列法、文献资料法、计量模型法、逻辑分析法。研究结果:2002~2007年间,重庆市非农人口人均建设用地生态足迹增加了0.636854hm2,二三产业万元GDP生态足迹下降了0.032070hm2,单位面积建设用地生态足迹增加了34.379060hm2。研究结论:(1)重庆市二三产业的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压力有减小的趋势,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得到提高。(2)二三产业总生态足迹的增加速度远大于建设用地总面积的增加速度,也就是建设用地的增加引起了生态足迹(生态需求)更大的增加。(3)建设用地生态足迹的增加主要是由于非农人口消耗更多的能源和资源所导致。  相似文献   

16.
农业废弃物资源的循环利用,对于实现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运用能值分析与生态足迹相结合的方法,在科学估算新疆南疆棉区棉花秸秆资源储量的基础上,对南疆棉区2005—2014年棉花秸秆资源的各种利用方式进行评估,根据能值生态足迹相关理论,从时序上判断南疆棉区的人均生态足迹的变化趋势和不同利用方式人均生态承载力的载荷。结果表明:近10年来南疆棉花秸秆利用的总人均生态足迹为9.65公顷,总人均生态承载力为8.009公顷,年均生态赤字为1.641公顷;说明研究区棉花秸秆资源的利用方式较为粗放,与区域资源环境不协调,并且超出了研究区生态环境系统的承载能力,特别是在饲料化和肥料化的利用方式上较为粗放,资源浪费比较严重,需要政府政策的支持和农户的自主创新。  相似文献   

17.
新疆那拉提镇旅游生态足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那拉提镇旅游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当地社会经济的主要来源,并且规模巨大的旅游活动也吸引着各地旅游者的关注,但同时也会对旅游目的地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压力和负面影响。文章运用生态足迹的理论与方法,测算出2012年那拉提镇旅游生态足迹为64 118.11 hm2,是旅游生态承载力的13.56倍,旅游生态赤字为59 390.79 hm2,说明旅游活动正在过度消耗那拉提镇资源环境,当地旅游业发展处于不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18.
有关生态足迹在研究方法和应用上的争论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衡量人口对生态服务功能的占用是生态足迹研究要解决的核心问题,生态足迹方法经历了10余年的发展,一 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另一方面也引起了极大的争议。支持者与批评者就生态足迹在研究方法和应用上存在重大分歧。支 持者对生态足迹方法的辨析,有助于正确理解和应用该方法,而批评者提出的生态足迹方法在CO2吸收、海洋与地下水的作 用、解释一些重要的生态环境间题、技术进步的影响、贸易的作用、动态分析和预测未来发展等方面存在着众多的缺陷,正 是其在今后的发展中需要改进的地方。  相似文献   

19.
文章基于泰顺县2011—2015年统计年鉴数据测算该县这5年来人均生态足迹,同时预测该县2020年生态足迹及生态承载力以对其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泰顺县2011—2015年总人均生态足迹介于0.318 3~0.392 4 hm2/cap,整体呈现"先增后减再增"的变化趋势,耕地和草地是人均生态足迹的最大组成部分;(2)2020年泰顺县预测总人均生态足迹为0.441 1 hm2/cap,2016—2020年总人均生态足迹呈现"持续增长"的变化趋势,草地对人均生态足迹贡献量最大且持续增长,耕地贡献量逐渐降低,化石能源用地贡献量逐渐增大;(3)2020年泰顺县表现为生态盈余,人均生态盈余指数为0.179 6 hm2/cap。泰顺县社会经济压力对于生态环境的冲击力较小,土地利用仍能维持当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杨灿  朱玉林 《经济地理》2020,40(4):195-203
利用湖南省2000—2015年的数据,在对湖南省生态足迹进行测算的基础上,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建立起生态足迹与经济、社会各因素的多元回归模型,以此来研究导致生态足迹加剧的主要影响因子。从模型可知,12项因子对于湖南省生态足迹的増长均有程度不一的影响。除农业人口之外,其余的11个可能影响因子的自变量系数均为正,且与生态足迹的变化呈现趋同的变化趋势。其中,能源消费总量、城镇化率和总人口数3个自变量的显著度最大,对生态足迹的正向驱动作用最大。以2000—2015年湖南省的实测能值生态足迹数据与各影响因子的同期数据进行比对,再次验证了模型研究结果的合理性。结果表明:造成湖南省生态足迹增长最主要的驱动因素是由产业结构不合理造成的巨大的能源消费量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庞大的人口数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