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空间规划体系:现状、问题与重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向东  刘卫东 《经济地理》2012,32(5):7-15,29
在世界各国无不对其空间规划体系进行改革完善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背景下,对具有特殊复杂性的中国空间规划体系的发展与改革进行了系统深入探讨。首先将我国空间规划体系分为城乡建设规划、发展规划、国土资源规划、生态环境规划等不同系列规划进行了梳理,然后分析了其存在的种类繁多、发展不均衡、法制化建设落后、协调性差等问题,最后从明确目标、确立基本策略、确定基本框架、调整部门职责和权限、理顺规划层级关系、推进法制化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我国空间规划体系重构的具体路径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把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作为重点任务之一。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文明建设是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行动指引,要求破解资源环境约束,提升绿色竞争力,与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目标契合。论文建立了生态文明目标行动导向下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逻辑分析框架,提出了实践路径。具体来说,就是以生态安全为底线,以新旧动能转换为目标,以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为特征,以生态与产业融合、制造业转型升级、清洁能源体系、绿色消费模式为核心内容,以绿色金融、考核评估和绿色技术创新为驱动力,以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  相似文献   

3.
对四川美术学院领衔申报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首批重大招标项目"绿色设计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项目从危机与使命、定位与目标、结构与内容、思路与创新、实施与愿景等五个层面进行了概述。提出了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建构中国绿色设计体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勾勒了构建中国绿色设计体系的愿景目标与初步框架。  相似文献   

4.
山地洪涝灾害制约城市发展与安全。近年来,美国多 处城市采取小规模且分散的绿色雨水基础设施(GSI)与传统管 网系统相结合的方式来解决复杂的雨洪问题,发挥GSI的多种功 能与效益。以美国山地城市匹兹堡的“绿色优先计划”为例, 重点介绍了灰绿雨水基础设施在管理合流制溢流与洪涝等方面 的效能评估方法,以及GSI融入排水分区城市设计框架的规划策 略。以期在规划技术方法、多功能GSI、灰绿设施配置等方面为 中国山地城市中灰绿雨水基础设施的协同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随着资源耗减、环境污染的加剧以及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发展,国际上现行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逐渐表现出其缺陷与不足,由此,对绿色GDP核算的研究开始在全球盛行。该文在中国现有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框架上进行调整与拓展,试探性地估算了中国2004年的绿色GDP。  相似文献   

6.
绿色发展是人与自然日趋和谐与人的绿色福利不断提升的过程.循环经济兼顾资源承载力与生态环境容量,注重经济发展质量,是实现绿色发展的现实路径.循环经济技术体系是绿色技术按照某种生态的、经济的内在逻辑结合而成的系统整体.本文探讨基于生态学的循环经济技术体系框架,为构建循环经济技术体系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7.
叶安珊 《经济视角》2006,(10):61-62
新农村规划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的内容很多,但最主要的是生态人居规划、生态工程规划和生态环境管理规划,脱离了这些,就违背了新农村建设的本意。因此,探讨我国新农村规划体系的基本框架和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思路,十分重要。一、生态环境规划是新农村战略规划的重要内涵中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多数的大国,农民收入较低,农村生态环境退化问题严重,制约着农村区域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中央做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策,将改变中国农村,也将改变中国未来。搞好新农村建设,科学规划是前提。在规划中,一定要编制好新农村环境规划,探索解决农村生态…  相似文献   

8.
该文立足于绿色发展的生态扶贫理念,分析了绿色减贫并对生态扶贫的研究动态进行了梳理。指出了传统生态扶贫发展进程还存在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较为严峻、建构生态扶贫体系面临社会阻力、生态扶贫的整体运行机制亟待完善、加快贫困地区生态扶贫政策的顶层设计迫在眉睫等主要问题。从脱贫攻坚战的绿色减贫内涵和绿色减贫定位阐释了绿色减贫是脱贫攻坚战的价值取向,从构建脱贫攻坚战的绿色减贫体系和实现脱贫攻坚战的绿色减贫目标两个维度,提出了脱贫攻坚战进程中绿色减贫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9.
从理论框架和实证分析两方面入手,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研究海洋经济发展。研究发现:绿色发展模式下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现负向增长,反映出现阶段生态文明建设对海洋经济增长的阻滞效应;从时间维度上表现出显著结构性特点,2010年是重要转折点,海洋经济表现出显著结构变革,生态文明建设对海洋经济增长阻滞作用呈现减弱趋势。这充分印证了国家推行节能减排绿色发展战略的改革成效,但距离促进海洋经济绿色生产率增长仍有很大差距,今后需要将生态文明规划、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海洋经济发展规范有机结合,最大规模地释放生态文明建设的多赢效应。  相似文献   

10.
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新型"城镇化本质上是绿色城镇化,绿色城镇化是我国传统粗放、无序式城镇化发展模式适应生态文明要求的转型与变革。在评述总结我国及国际上典型国家绿色城镇化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我国绿色城镇化建设战略框架应包括普及生态文化、维护和保育健康安全的自然环境、建设生态型人居、推行绿色低碳生活、加速产业生态化以及建设运营绿色基础设施六大重点领域。指出绿色城镇化进程需解决好发展质量与速度,空间格局优化等六大关键问题。建议绿色城镇化要以建设成为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为根本目标,推进实施城镇生态环境总体规划,重视科研创新对绿色城镇化发展的科技支撑功能,积极在浙江、贵州等基础好的地区推进绿色城镇化试点等。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欧盟环境政策的改革和发展备受关注,在第六个环境行动计划即将结束之际,欧盟又提出了一系列环境行动指南和规划,包括生态创新行动计划、生态管理和审核计划、环境合规性援助计划、资源效率路线图、海洋战略框架、绿色公共采购等。本文对上述欧盟环境政策的最新发展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对其整体政策效果做出了评价,最后指出了欧盟环境政策对我国环境政策制定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扬州生态市建设中生态消费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消费是一种符合生态学原理的消费方式,它能满足人的合理消费需求,对生态环境危害达到了最小化。扬州生态城市建设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建立生态消费体系,其战略规划包括:生态消费意识和模式、法律与管理体系、生态产业等;其行动计划包括:生活细节的行动计划、绿色刺激消费政策、生态教育体系、节俭环保的生活消费习惯等。  相似文献   

13.
自然资本是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资本化,以 资本的视角看待自然。绿色基础设施的物质客体作为自然资本 存量的组成部分,为人类社会提供了蕴含巨大价值的生态系统 服务。将自然资本与绿色基础设施紧密结合,有利于精准制定 政策以协调经济发展和自然管理的关系,实现国土空间内自然 资本增值。通过梳理30多年来自然资本理论的演变特征,认 为自然资本经历了“理论探索阶段”的道德合理化、“应用推 广阶段”的应用普及和规范化,以及“制度建设阶段”的制度 化变迁。在其影响下,绿色基础设施提升了生态内涵,创新了 评估方法,最终二者在制度上走向了融合,成为实现可持续发 展的重要途径。自然资本提供了甄别绿色基础设施生态价值的 路径,并将绿色基础设施作为一种锚定在国土空间上的生态资 产进行永续利用,这为中国生态资产价值的实现和提升提供了 空间规划途径和政策制定思路。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生物多样性减少、生境破碎化等 环境问题日趋严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生态文明 建设上面临着共同的挑战。如何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合理布局 绿色基础设施以满足人类福祉的需求,仍是当前理论研究的热 点和景观管理实践的主要难题。以新疆阿拉尔市为例,基于形 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最小路径分析等方法识别对地区景观生态 格局具有重要影响的源地与廊道,通过补充战略点的方式对网 络进行优化,进而结合区域实际状况提出绿色基础设施网络的 构建思路。研究结果可为阿拉尔市及阿克苏地区生态修复和绿 地系统规划提供理论及实证依据,也为“一带一路”其他干旱 区城镇绿色基础设施布局与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提供可资借鉴的 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长期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事件给中国城乡可持续发展带来考验,而城乡地区自身的适应性规划体系不完善及生态环境恶化让城市适应性提升面临压力。因此,以“无悔”设计和可持续发展为基础的生态适应性(Ecological-based Adaptation,EbA)理念和措施逐渐引起国内学者的研究和关注。在收集和总结相关国际案例及应用的基础上,对EbA理论、理念及研究进展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以生态适应性规划为着眼点,对分析的成果进行归纳,从研究和决策2个方面提出新的本地化解读、未来研究趋势及应用特点。同时结合中国开放空间规划体系的改革现状,提出适用于中国城乡可持续发展及韧性体系构建的本土化理念框架和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有机马克思主义致力于共同体经济的研究,在"共同福祉"价值观的基础上催生了共同体经济学,即生态经济学。其在对GDP的考量上,分析了GDP崇拜产生的原因和弊端,提出绿色GDP的观点。同时,有机马克思主义把自然资本的概念引入经济理论当中,主张扣除自然虚数代价,承认生态福利的概念,最终实现构筑绿色评价体系的目标。有机马克思主义对绿色GDP的探讨对当今中国的绿色发展和实现生态文明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现代化进程需要城市绿色空间的建设与之相协调统一。城市绿色空间是城市绿地系统中不可缺失的组成部分,是绿色基础设施构建的重要元素,承载着多种功能,它使绿色基础设施发挥更大的生态效益。通过对绥芬河市绿色空间布局的时空演变以及绿色基础设施的研究,使绿色空间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完善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最终为绥芬河市绿地系统规划与建设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8.
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生态基础设施能够缓解气候变化和城市化引起的环境问题,增进社会和人类福祉。梳理了生态基础设施的概念发展、效益评估流程、评估内容和评估方法,将其划分为绿色、蓝色、蓝绿色和棕色四种,分类并举例说明生态、社会经济和心理效益及其内容,从现状确定评价目标、明确评估类型、确定评估方法、原则和指标、效益计算和分析五个步骤整理效益评价流程。此外,从效益供给方和受益方两个角度分类总结了常用的评估方法的概念、效益评价范围及其局限性。最后提出深化效益研究、标准化评估方法、完善效益监测体系、关注城市居民对生态系统服务的需求和偏好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王凯  邹楠  甘畅 《经济地理》2022,(6):215-224
旅游业在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引发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提升旅游绿色生产率已成为推动旅游生态文明建设和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文章运用基于非期望产出的Super-EBM模型、全域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和收敛性模型,从静态和动态视角出发对2005—2019年中国旅游业技术效率和旅游绿色生产率进行测算,分析其收敛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2005—2019年中国旅游技术效率均值为0.433,距离生产前沿面仍然存在56.7%的改进潜力,旅游绿色生产率GML指数总体上存在小幅度增长且动力主要源于技术变动。(2)旅游绿色生产率增长总体上存在σ收敛,且具有显著的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特征。(3)市场经济水平、区域产业结构、环境规制、交通基础设施投入、政府干预、创新水平等因素对中国旅游绿色生产率增长及收敛的影响存在显著空间异质性。  相似文献   

20.
文章基于2010-2018年中国287个城市数据,从经济增长、社会包容和绿色生态三个层面构建了中国城市包容性绿色增长的ESG分析框架,并采用Zenga指数和空间计量模型探讨中国城市包容性绿色增长的地区差异与空间收敛.研究结论认为:一是从总体上,中国城市包容性绿色增长(IGG)水平呈稳步上升趋势,其中经济增长与社会包容维度上升较快,绿色生态增长缓慢;二是IGG的Zenga指数呈波动式下降趋势,组间差异远大于组内差异;三是IGG存在空间条件收敛,社会包容的收敛速度最快,经济增长和绿色生态的收敛速度相当;四是IGG还存在俱乐部空间收敛,其中领跑者的收敛速度最快,跟随者的收敛速度最慢.为此,研究认为中国需制定合理的包容性绿色增长评价体系和考核机制,加强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扬长补短,以期加快实现中国城市包容性绿色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