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以短视频为媒介的信息传播时代已经到来,地方广电媒体要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站稳脚跟,进一步增强媒体的传播力、影响力,就必须把握住移动互联时代的信息传播特点和规律,发挥自身的传统优势,打破思维定式,学习新技术,运用新方法,在内容生产、传播渠道、传播手段等方面不断创新,生产传播优质新闻,满足受众的新闻需求。  相似文献   

2.
赵琳琳 《中国报业》2023,(15):114-115
本文分析地方时政新闻传播的发展趋势,如注重时政新闻传播方式与传播效果、发挥网络技术的优势等;提出提升地方时政新闻传播力的策略,包括树立融合思维,发挥传统媒体内容优势、做好时政报道内容建设、优化时政报道服务性、增强受众阅读参与感等。  相似文献   

3.
陈晓云 《中国报业》2022,(21):88-89
新媒体大环境下,时政新闻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本文以微信推文中的时政新闻展开研究,基于标题和内容角度,探讨了时政新闻传播效果的优化策略。在标题方面,要想提升时政新闻传播效果,一要提升标题实用感,二要赋予标题活泼感,三要增强标题亲切感;而在内容方面,则应当注重内容的创新,增强内容表达效果和交互性,提升人们参与度,以此优化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4.
地方媒体新闻客户端作为传播平台,凭借其本土传播以及受众庞大的优势备受瞩目。本文围绕地方媒体新闻客户端展开讨论,具体分析地方新闻客户端的传播环境和发展优势,并提出技术优化、内容提质等措施,希望能够为地方新闻客户端创新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推进政府信息传播,是建立公正透明、廉洁高效、行为规范、运转协调的行政管理体制的重要内容.一要增强策划意识,科学设置政府新闻议程;二要搞好媒介公关,发挥新闻媒体引导舆论的能力;三要明确角色定位,提高政府新闻发言人素养;四要创新传播理念,有效利用新型传播技术.  相似文献   

6.
新文科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和管理者关注和研究的焦点问题,在这一背景下,地方高校的新闻传播本科教育应该何去何从?本文以新闻传播学科的教育改革为切入点,着重探讨了地方高校新闻传播本科教育应该坚守的理念与应该创新的教学问题。本文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原则应该坚守,认为不管技术怎么变革,新闻传播学本科教育必须筑牢意识形态之堤,夯实育人化人根基。新闻传播学本科教育在宽口径,厚基础上,继续强化人文素养和基础要坚守;未来的传媒人才要肩负起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与传承重任要坚守;防范学科资源过度整合,学科的学术话语权和学科本体地位要坚守。在坚守这四个原则的基础上,认为本科人才培养方式、课程体系、师资队伍需要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7.
时政新闻是地方党报传播主流思想的途径,媒体融合时代,要提升时政新闻的时度效,关键点在于党报守正创新的发展观念,从思想方面分析,需要不断强化读者的思想意识,强化互联网形象思维,突破传统的传播模式;从路径方面探索,需要创新表达方式和呈现形式,促进地方党报移动化、可视化、场景化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类新兴媒体不断涌现,地方党媒在面对重大公共新闻事件时,要矩阵发力,做地方舆论导向的引领者,抢占社会舆论话语权。本文对地方党媒传统优势减弱的问题进行剖析,针对地方党媒在管理制度和重大事件新闻传播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康勇 《中国报业》2024,(5):156-157
在媒体融合背景下,媒体格局发生颠覆性变化,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成为新闻传播新思维。舆论生态的变化对新闻媒体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地方媒体要与时俱进,精准解读用户需求,有效利用数字技术,以个性化、精品化的新闻作品塑造品牌,提升新闻影响力和传播力,更好地引领主流舆论。  相似文献   

10.
陈嘉栋 《中国报业》2012,(23):42-44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其中就包括"构建和发展现代传播体系,提高传播能力"——这是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新闻传播工作的最新要求。国家的文化传播以新闻传播为先声,文化软实力以传播竞争力为首要。我们的新闻传播,就是要在国内发出主流的声音,在国际发出中国的主流声音。继十七大报告提出"在时代的高起点推动传播手段创新"以来,国内外传播格局产生了广泛、深刻的变化,十八大报告进而强调"构建和发展现代传播体系,提高传播能力",意义重大而深  相似文献   

11.
《品牌》2019,(1)
新闻传播人才是我国建设新闻传播行业的基础。为了增强我国新闻传播能力,提高新闻的社会影响力,我国必须构建符合时代发展趋势的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体系。新闻传播人才的数量决定了我国新闻传播行业的发展速度和发展形势。  相似文献   

12.
《品牌》2015,(4)
传媒产业的蓬勃发展,急需先进传媒理论的指导。作为传媒大国,学界和业界还存在着"拿来主义"、"经验主义"等不足,体现出我国新闻传播理论自信不足,创造力不强,急需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传播理论研究和创新,增强新闻传播理论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进而增强我国的国家软实力。本文从新闻传播理论的内在基础、本质内涵、显著特征、提升路径、保障机制、检验标准等六个维度,提出提升新闻传播理论创造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陈嘉栋 《中国报业》2012,(12):42-44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其中就包括“构建和发展现代传播体系,提高传播能力”——这是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新闻传播工作的最新要求。  相似文献   

14.
《品牌》2015,(10)
电台采编工作与电台品牌构建有着密切的关系。电台采编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决定着电台品牌给广大听众们树立的职业形象。电台采编工作包括电台新闻采访与电台新闻编辑,它们是电台运转的核心工作。所以,电台采编工作对于电台品牌构建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以及非常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刘雁 《中国报业》2022,(21):116-117
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传统党报造成冲击。党报要快速适应新的传播方式,提升党报形象,提升内容的可读性。在时政新闻报道中,应对报道方式进行改进,增强时政新闻的传播效果,提升其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本文分析党报时政报道存在的不足,提出增强党报传播力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重大题材报道是地市级媒体同各级媒体的同题作业,也是同场竞争。地市级媒体要在重大题材报道中发挥传媒价值,履行社会担当,避免新闻趋同,就必须在独特性上发力。在新媒体环境下,地市级媒体要做好重大题材报道的独特呈现,共情传播是要素之一。笔者认为,在共情视域下,要实现重大题材报道独特呈现的目标,地方媒体既要突出地域性特点、善于捕捉细微,还要增强互动交流。  相似文献   

17.
周科 《商》2014,(44):201-201
地方台的新闻类节目作为主要的新闻媒体传播方式,在新闻传播过程中应当注重运用更多的形式与技巧,对受众群体进行新闻传播。作为地方台自身所具有的特殊性,时政新闻的传播角度则更应采用平民化的视角,以此来不断增强新闻所给受众群众所带来的亲切感。同时,在新闻的广播上应当采取故事化叙事的方式,增强新闻的说服力以及自身的公信力,不断为新闻的传播增添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8.
苏琳 《中国报业》2024,(4):136-137
随着科技飞速发展,增强现实(AR)技术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增强现实技术为新闻传播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手段。本文介绍了增强现实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应用,提出创新与实践方案,包括AR外接设备运用、实现任意位置新闻输出、更换内容的高效性及时效性以及使用AI数字人代替新闻主播等。  相似文献   

19.
杨蕾  丁建锋 《中国报业》2022,(13):94-95
全媒体时代,传媒业的人才需求发生变化,对高校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提出更高要求,如何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探索地方应用型高校利用地域文化优势培养新闻传播人才的模式,提出将地域文化作为新闻内容的有效载体,对新闻实务课程进行项目化改造,并开设地域文化系列选修课,构建地域文化系列课群,形成地方高校的特色学科。  相似文献   

20.
洪恩猛 《中国报业》2023,(11):40-41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闻品牌传播环境随之发生深刻变革,主要表现在数字新闻产品的兴起、自媒体新闻创作者的发展、媒体传播矩阵与新闻品牌社群的形成等方面,探索全新环境下新闻品牌的构建与发展,成为主流媒体的共识。本文基于这一认识,结合当前新闻行业发展趋势,就地方媒体如何强化新闻平台现实功能、突出品牌价值展开研究,助力地方媒体有效化解新挑战、从容建设新品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