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顾璟 《物流科技》2022,(16):14-16
近年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给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负担,出现了生态恶化、能源枯竭等问题,碳达峰、碳中和这一重要战略任务便在此背景下诞生了,低碳与绿色逐渐成为全社会的广泛共识。物流行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关键环节,能源消耗量向来居高不下,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双碳”目标的达成,能够促进物流环节的低碳化与绿色化,助推行业的长远发展。基于此,文章将立足“双碳”目标背景,从物流企业视角出发分析企业绿色发展转型的对策,为促进我国物流企业的低碳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分析河南省交通运输碳排放现状,利用排放系数法对全省交通运输领域碳排放量进行测算,分析能耗与碳排放总量、能耗与碳排放强度等方面的关系,结合情景分析法预测行业碳达峰时间与碳排放峰值,最后提出全省交通运输从结构性减排、运输组织效率提升减排、低碳装备应用减排、智慧生态设施建设减排、绿色出行节能减排等减排降碳措施。  相似文献   

3.
从我国物流业碳排放现状着手,分析了低碳视角下发展绿色物流的意义以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从基础设施建设及低碳化设备应用、行业政策法规完善及标准制定、低碳物流理念普及与低碳人才培养、外部激励机制推进、低碳物流技术研发、企业低碳创新能力提升等方面提出了低碳视角下发展绿色物流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4.
徐琴 《价值工程》2021,40(28):64-66
中国碳排放总量已超过美国、欧盟,成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体,物流运输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排头兵,是能源消耗和由此产生碳排放问题的紧密相关产业.本文主要以物流运输业为研究对象,以湖北省物流运输业能源消耗为基础数据,采用IPCC测算方法,测算了湖北省物流运输业的碳排放量现状及趋势变化,为湖北省物流业低碳化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物流行业作为能源消费和碳排放大户,是经济高质量发展与“低碳”战略的重要助推器、平衡杠杆,科学客观评价物流活动中碳排放效率是物流业低碳转型顺利进行的前提。文章借鉴已有研究成果构建物流碳排放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考虑碳排放作为非期望产出时总量固定的要求,采用GEEFDEA模型对我国30个省份2016—2020年间碳排放效率进行评价。结果显示:物流业整体碳排放效率较好,5年间的效率值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碳排放效率与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布局密切相关。积极推动能源技术创新、数字化转型是提升物流业碳排放效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从能源消耗角度剖析物流行业碳排放足迹,利用IPCC计算方式核算广东省物流业碳排放总量,从能源效用、物流作业的碳效用、脱钩效应三个角度分析广东省物流业低碳特征。得出结论如下:(1)政府部门在低碳进程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政府重视低碳,物流行业的低碳化表现更突出;(2)广东省目前物流行业正处在从高能耗、低效益、高碳排往低碳排、高效益、新能耗的阶段转型升级的过渡期。目前广东省物流行业碳排放与物流经济发展之间呈现扩张性负脱钩现象,物流业必须在物流技术、作业优化、新能源使用、低碳理念方面下功夫抓住机会升级改造,让广东省物流经济成为全社会低碳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7.
在低碳经济背景下,构建物流低碳效率评价指标体系,从多维度来衡量物流低碳经营方式,将物流业引向低碳发展的道路,对我国的经济低碳化发展有重要意义。以2016-2021年我国30个省级地区(含省、自治区、直辖市)为研究对象,构建了物流低碳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在考虑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为固定和的情况下,通过构建均衡有效前沿面对2016-2021年我国30个省份的物流低碳效率进行了静态分析,使用Malmquist指数模型测算了30个省的MPI指数,结果表明:从全国整体角度来看,六年间我国整体的物流低碳效率较高且始终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但省份间的碳排放效率有明显的差距,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出一种稳步上升的趋势。从地区角度来看,中部地区效率最高,中东部地区效率明显高于西部和东北部地区,西部地区效率最低,双方差距较大。基于物流业碳排放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评价结果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8.
作为温室气体排放大国,我国面临的减排压力越来越大。物流业是碳排放的重点领域,系统地分析物流业碳排放脱钩的驱动因素,推动物流业的绿色低碳发展,将有效支撑“双碳”目标如期实现。以江苏省为例,借鉴IPCC核算方法,核算该省物流业的碳排放量,发现2005—2019年,物流业的碳排放量不断攀升,2019—2021年,增速减缓甚至呈下降态势。研究期内,物流业碳排放脱钩指数的均值为0.67,整体处于绿色低碳发展较为理想的状态,但脱钩指数值仍较高,要想实现强脱钩目标依旧任重道远。通过LMDI因素分解,发现经济产出、能源效率、人口规模和产业结构对碳排放脱钩起阻碍作用;能源强度和碳排放效率对碳排放脱钩起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我国物流业的绿色发展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文章基于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2011—2019年的数据,应用PVAR模型对绿色技术进步、环境规制和绿色物流之间的双向动态关系进行检验。研究表明,绿色技术进步、环境规制对区域绿色物流的发展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有利于我国物流业的绿色转向;区域绿色物流的快速发展也为绿色技术的进步和环境规制营造了更优的行业环境,有助于绿色技术的进步与环境规制的制定。为此,文章提出了实现绿色技术涌现、环境规制增强和绿色物流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运用基于投入产出表的碳强度弹性计算模型,本文测算了碳强度对行业发展、能源效率及中间投入系数的弹性。测算结果揭示了29个行业的发展对全国碳强度的影响,并区分了为实现碳强度目标而应当控制发展的8个行业和鼓励发展的21个行业;量化了各行业提高能源效率对全国碳强度的影响,并辨识出需要提高能源效率的3个关键行业;刻画了发挥行业间相互关联的经济效率对全国碳强度的影响,并寻找出需要提高能源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5个重点行业。  相似文献   

11.
李彬  谢煜 《物流技术》2022,(7):20-22+54
“碳中和”时代背景下,物流业是缩减碳排放的重要子系统。运用SWOT分析顺丰物流企业,阐述了顺丰物流在“碳中和”时代背景下的发展优势、行业劣势、市场机会和市场威胁,重点提出了建立低碳物流监督和管理制度、全面更新低碳物流设施设备基础条件、推行低碳环保物流运作方式、引进低碳人才并建立低碳培训制度等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2.
中国工业碳强度变化的行业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完全分解模型研究了“十五”和“十一五”两个时期的工业碳强度行业影响,从工业行业小类、工业行业大类、工业行业碳排放高中低组别等三个角度对我国工业碳强度变化的影响进行分解.分解结果显示:“十五”期间碳强度上升,对碳强度下降起较大负作用的是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等细分行业、制造业行业大类和高碳排放行业组;“十一五”期间我国把节能减排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碳强度上升幅度减少,对碳强度下降起较大负作用的依然是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等细分行业、制造业行业大类和高碳排放行业组;要促使碳强度下降,需要加大对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等细分行业、制造业行业大类和高碳排放行业组的监控力度.  相似文献   

13.
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和雾霭等一系列气候变化,给人类社会构成重大威胁。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我国大力部署节能减排工作,将“碳达峰”和“碳中和”上升为国家战略,提出了双碳目标的愿景。双碳目标的提出,对我国冷链物流行业提出了新要求。本文通过分析广东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提出促进广东省冷链物流行业低碳化、绿色化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2017年国家多区域投入产出表及各类能源消耗数据,采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MRIO)和碳足迹测算方法,同时考虑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导向,对影响中国碳中和的关键因素进行了有效测算和减排策略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省域碳足迹在2017年明显呈现增加的趋势,表明我国正朝碳达峰峰值趋近;碳足迹和碳排放转移在省域多维度、行业多方法和个人维度上分别表现出交叉效应、耦合效应和警示效应,通过分维度分方法维法协同对省域-行业-个人进行实施减排是实现碳中和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5.
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是"十四五"及今后一段时期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重点任务."十三五"以来,江苏工业碳排放量逐年下降,且碳排放强度呈逐年下降趋势,从重点行业来看,2015-2017年高耗能行业碳排放量基本趋于稳定,高耗能产业产量保持稳定.在全国实现绿色转型的背景下,江苏工业既面临产业结构优化和...  相似文献   

16.
基于LMDI模型和《中国地区投入产出表》,以工业内部23个细分行业为单元,分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工业结构变动对碳排放的影响,探讨产业结构效应的行业和阶段异质性。总体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工业结构变动对工业碳排放增加有抑制作用,但贡献率较小;不同细分行业的产业结构效应大部分为负,且抑制强度逐渐增大;从不同类型的产业来看,战略性主导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碳排放量占比较低;区域一般产业和区域基础产业则占比高,碳排放量前6位的细分行业均属于这两类,其中煤炭开采与洗选业、金属冶炼和压延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3个细分行业的产业结构效应恒为正,促进碳排放。因此,以工业结构调整促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碳减排,应大力发展区域战略性主导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循序渐进推进区域一般产业和区域基础产业降碳减碳,培育富有川渝特色的绿色低碳产业,构建多元化能源体系,创新川渝两地工业低碳化发展协同机制。  相似文献   

17.
物流行业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也给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对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有必要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所规定的“绿色原则”落实到我国物流行业,利用“绿色发展”理念优化物流业的管理体系,构建企业利益与生态经济的“双赢”思维。文章分析我国实行“绿色物流”模式的必要性,并根据物流行业的发展现状,构建“绿色物流”法律规范体系实现机制,使经济价值与环境价值获得平衡。  相似文献   

18.
回顾了贸易隐含碳以及增长与能源关系相关研究,推导投入产出模型以及计算CO_2排放强度矩阵,测算中国24个工业行业国内CO_2排放和出口贸易CO_2排放,证实部分行业属于高排放和高能耗行业,而且部分行业出口贸易国内碳排放比重较高;基于测算结果选择中国工业出口贸易隐含碳比重较高的11个行业,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并进行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及个体固定效应检验,结果证实这些行业能源消耗与产出长期稳定关系和较大的弹性系数作用;最后提出政策建议,强调排放消费者负责制的排放责任认定原则,强化我国出口贸易隐含碳较高行业的产业结构低碳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京津冀区域碳排放的不公平性,借鉴收入分配理论,定义了碳洛伦兹曲线、碳基尼系数和区域碳排放的不公平性。基于京津冀地区13个城市的碳排放统计数据,应用人均历史累计碳排放量指标,绘制出京津冀区域碳洛伦兹曲线并测算了碳基尼系数。结果表明:京津冀存在历史累计碳排放空间分配的不公平性,不公平的程度达到警戒线;不公平性缘于北京和河北的碳排放空间分配的差异,河北省付出了过度的由碳排放导致的生态环境代价。针对研究结果,从产业转移、产业结构、生态共建、创新驱动、区域总量控制与碳交易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低碳物流是将低碳、环境保护思维融入所有的物流环节之中,采用流程管理技术和科技手段提高物流效率,降低整个物流过程的碳排放,形成从原材料采购到产业设计、制造、交付和生命周期支持的完整的绿色物流体系,从而形成以低碳为主要特征的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生态产业体系。虽然物流业为我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是我国物流业由于受到起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