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为研究基坑开挖对临近既有地铁车站结构的影响,以济南某开发项目为例,开展影响程度判定,通过MIDAS有限元软件建立三维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结果显示,基坑外部作业对既有车站结构的影响等级为特级,基坑开挖引起的既有车站结构最大水平位移为7.11 mm、最大竖向位移为14.53 mm。基坑施工过程中对既有车站产生的沉降和位移均满足规范要求,对类似工程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城市地铁车站深基坑工程受工程地质与水文复杂、周边建筑物与地下管线多、施工作业面狭窄等条件影响,施工过程不确定因素多,面临的风险不可低估。因此,建立基于C-OWA算子-二维云模型的地铁深基坑施工风险评价模型。通过文献研究以及实际调研,从基坑主体和周围环境两方面进行风险分析,建立地铁深基坑施工风险指标体系,采用C-OWA模型进行赋权,结合云模型加权集成的方法,构建综合评价云数字特征以及二维云图。实例分析显示,地铁深基坑施工风险评价结果属于临界风险,与实际情况相符,可为项目管理者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谯恒 《新西部(上)》2007,(10X):299-299
该文作者根据自身地铁车站施工经历,详细地阐述了明挖车站深基坑支撑体系优化问题,综合考虑基坑施工因素,提出了选择合理内支撑形式,不但能保证工程进度而且能降低工程造价,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该文作者根据自身地铁车站施工经历,详细地阐述了明挖车站深基坑支撑体系优化问题,综合考虑基坑施工因素,提出了选择合理内支撑形式,不但能保证工程进度而且能降低工程造价,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地铁在我国的大多数城市逐渐的兴建,在此过程中,明挖基坑的施工技术广泛的应用到地铁车站建设的施工过程中,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本文将以北京某地铁为例,对北京地铁工程概况进行分析,进而对地铁施工监测方案以及车站明挖基坑施工过程加以阐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李超 《科技和产业》2022,22(10):351-356
对城市地铁车站、地下管廊等采用内支撑支护的基坑石方开挖,以解决基坑石方爆破施工中扬尘和噪声、爆破时产生的飞石问题。在钢筋混凝土支撑横梁上放置U型槽,铺设带滚轮的模块式可移动的钢盖板,实现对基坑内爆破区域的有效覆盖,形成相对密闭的施工空间,起到良好的防护效果,达到安全可靠、环境整洁、绿色文明施工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带动了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这样的条件下城市轨道交通成为解决交通拥堵,方便人们出行的重要举措。这样一来,地铁建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在城市地铁的建设过程中,深基坑开挖属于风险较大的一个阶段,如果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人员和财产的双重损失。论文结合笔者研究,分析了地铁深基坑工程的特点,并总结了地铁深基坑开挖面临的风险类型,最后提出了地铁深基坑开挖风险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工程建设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的地铁隧道工程建设逐渐开展开来,并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推动了我国交通运输的发展,带动了民生事业的进步。但由于现实环境的限制,使得基坑开挖的过程中存在诸多的问题。文章主要探讨了基坑开挖引起下部地铁隧道变形控制。  相似文献   

9.
北广场车站采用明挖法施工,表土以下依次以侏罗系强风化(地层厚度1.6~6.1 m)、中风化泥岩为主,水位埋深4~5.5 m,受基岩面起伏影响,含水层厚度变化较大,施工中对车站防水影响较大,且防水施工周期较长,从围护到主体结构施工,各道施工工序都会影响到车站防水效果。文章结合乌市地铁4号线北广场站工程,对地铁工程的防水施工进行较为系统的阐述。  相似文献   

10.
基坑开挖必然会对邻近的地铁隧道产生扰动影响,为了保证地铁线路的安全运营,采用自动化监测手段对施工影响范围内的地铁隧道实施实时监测。利用静力水准监测系统与测量机器人及配套软件,实现远程自动化监测与现场监测的结合,连续监测运行中的地铁隧道变形,结果表明此自动监测方法系统稳定,测量数据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1.
基坑开挖过程中,扰动、地层损失和固结沉降等会引起地层产生移动和变形,随之邻近既有地铁结构发生变化,影响地铁运营安全。为研究基坑开挖过程对临近地铁区间结构的影响,结合临近济南地铁3号线某深基坑工程,选取大型岩土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系列 GTS NX作为数值计算平台,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对临近区间盾构隧道和风井的深基坑工程施工过程进行模拟,根据计算结果对区间隧道及风井进行影响分析,可为类似工程提供设计经验,对地铁保护区内作业项目管理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2.
赵云鹏  武哲  余勇  田宁  杜文杰 《科技和产业》2021,21(12):321-326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成为城市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的工程项目。然而由于该项目本身具有高风险性,一旦发生破坏,将产生难以承担的后果,因此如何防止此类事故的发生是目前亟须解决的问题。利用布里渊散射光时域分析(BOTDA)技术,以厦门轨道交通3号线3标段为工程依托,对开挖地铁基坑的围护桩变形进行监测。针对桩体位移,利用材料力学推导水平位移计算公式,并与监测结果进行对比,以验证所提布设方案在基坑监测中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屈家奎 《科技和产业》2022,22(9):301-307
砂质泥岩由于强度低、易扰动等特点,导致其深基坑支护难度大、施工风险高,开展相关施工力学行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重庆轨道10号线兰花湖明挖地下停车场深基坑工程为对象,采用数值模拟、现场实测和理论计算相结合的方法,探究深厚砂质泥岩基坑桩锚支护结构的受力特征及变形规律。结果表明:围护桩的水平位移变形曲线在开挖初期呈现出三角形分布,开挖至中后期表现为抛物线的特征;随着基坑开挖,周边地表沉降逐渐增加,沉降曲线大致满足正态分布曲线,沉降影响范围距基坑边缘约50m;锚索轴力在砂质泥岩深基坑施工前期变化较为明显,距离锚索位置15m后的开挖对锚索轴力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4.
华霖杰 《科技和产业》2023,23(12):250-257
在地铁施工建设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如废旧基础、锚索、锚杆等地下障碍物,给地下施工安全及进度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因此研究如何安全高效处理地下障碍物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以济南市轨道交通4号线段店站锚索侵限处理为工程依托,在确定使用旋挖钻处理地下侵限锚索的前提下,借助FLAC3D数值模拟平台探索3种不同旋挖工序对地层和既有结构的影响,通过对比选出最适合的旋挖工序。计算结果表明,隔一挖一跳点旋挖施工对于地层和既有结构的影响明显小于无间隔连续旋挖施工和隔二挖一跳点旋挖施工,隔一挖一跳点旋挖施工更能安全高效地处理地下侵限锚索。  相似文献   

15.
牛晓凯  郭宏  高洁 《科技和产业》2021,21(3):233-237
为了探究地铁隧道内道岔转辙机基坑渗漏水综合治理技术,以中国南方某城市地铁隧道转辙机基坑渗漏水为背景,通过现场试验的方法研究了转辙机基坑渗漏水的处治技术.结果表明:①转辙机基坑渗漏水治理施工前,应首先明确渗漏水的真实原因,方可做到有的放矢,基于此制定的治理方案才具备更好的可行性;②在转辙机基坑周围注入亲水型环氧树脂灌浆料,能有效填充道床内部的空洞和封堵道床内与转辙机基坑联通的渗水通道,同时起到加固道床和止水的作用;③环氧胶泥具有与混凝土之间的匹配性能良好、与混凝土黏结能力强、触变性能好和柔韧性好等优点.实践证明该材料完全可用于老旧隧道内道床表面加固.  相似文献   

16.
以成都某地铁站基坑工程为依托,进行基坑止水技术研究。该基坑紧邻锦江,基坑范围内地层卵石土层较厚,土层内赋存有大量的孔隙潜水,地下水径流发育,基坑开挖后对基坑危害较大。针对该基坑特殊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提出咬合桩止水技术的相关设计参数,通过对比分析、理论计算等方法,确定咬合桩的咬合量、桩径、插入深度等设计参数  相似文献   

17.
深基坑工程建设时会对周边建筑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为更加深入及准确地分析深基坑开挖过程中自身结构变形及对邻近建筑物的变形规律,依托成都30号线玉石站狭长深基坑工程,通过理论分析结合数值仿真和现场全过程监测手段系统研究基坑开挖对自身结构及周边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邻近建筑物深基坑开挖需要提高变形控制标准以降低施工期间对周边建筑物的影响;建筑物旁侧注浆加固一方面降低了施工期间建筑物的沉降,另一方面也减小了基坑围护结构的侧向位移及周边地表沉降;通过对建筑物沉降进行全过程监测结果表明建筑物变形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这与前期注浆抬升及后期未及时跟进注浆联系紧密。上述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