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贾宇  武晔廷  杨喆 《北方金融》2023,(12):96-98
“断卡行动”开展以来,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颁布实施以来,银行领域反诈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但随着电信诈骗犯罪分子作案手段的不断翻新,账户风险防控工作也面临着更高的挑战。人民银行乌海市分行以辖区乌海银行2023年以来的43户个人涉案账户为样本,通过明确的涉案结果倒推分析涉案账户可疑特征并提出对策建议,力求对银行机构防范电信诈骗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且与人们生活全面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尽管以电信网络诈骗为代表的新型网络犯罪案件在严打高压态势下出现下降趋势,群众防诈意识也不断增强,但电信网络诈骗发案仍在高位运转,诈骗手法层出不穷,使得诈骗与反诈骗的对抗全面升级,反电信网络诈骗形势尚显严峻。银行业金融机构账户核查对从源头上遏制金融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有重要意义,对此,中国人民银行达拉特旗支行调研辖内13家银行、73家营业网点,对当前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账户核查现状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3.
陶冶 《金融会计》2023,(7):68-74
为进一步提升银行反电信诈骗工作水平,有效发挥银行在资金流方面的反诈作用,更好保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本文对200个样本涉案账户进行分析,思考涉案账户流水特征的背后逻辑,探讨银行机构反电信诈骗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活动高发频发,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影响社会和谐稳定。本文从电信网络诈骗发展新趋势、涉案银行账户新特点入手,深入剖析银行机构在账户管控方面的难点、痛点,并针对性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从源头上堵截涉诈资金转移渠道,遏制电信网络诈骗高发态势。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伴随数字经济快速发展,以电信网络诈骗(以下简称“电诈”)为代表的新型网络犯罪愈发猖獗,国家高度重视打击电诈违法犯罪工作,持续构建综合化、立体化、智能化的跨行业治理体系,以期精准防控、遏制打击电诈行为。自2022年12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正式施行,我国反电诈工作由被动式集中整治阶段转入主动式常态化防控阶段,对银行业反电诈工作的有效开展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6.
张旻 《中国信用卡》2023,(12):23-27
当前,各地各部门不断加大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的力度,多措并举,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快速上升的势头。《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的颁布,将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的意义提升到新的高度。然而,不断翻新的诈骗形式和作案手段,及其背后不断迭代更新的欺诈技术,仍让广大群众蒙受大量的资金财产损失。为应对网络风险新态势,工商银行将金融科技与反诈工作深度融合,以设备指纹技术为基础,创新应用机器学习、知识图谱、智能决策引擎等前沿技术,经过不断探索,构建了覆盖全渠道的设备风险态势感知、风险识别、风险处置、团伙挖掘等新型设备反欺诈防控系统,有效提升了工商银行电信网络诈骗防控能力,以实际行动守护人民群众的“钱袋子”。  相似文献   

7.
《中国信用卡》2023,(12):4-4
当前,数字金融蓬勃发展,在促进金融业务全面线上化、便捷化的同时,也给不法分子带来可乘之机.电信网络诈骗借助互联网渠道和技术手段升级持续危害网络安全和互联网金融行业秩序,对人民群众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面对电信网络诈骗及黑灰产发展的新形势和新挑战,金融机构统筹发展和安全,通过构建智慧化风险管理生态链,不断提升反诈能力和智能化风控水平,全力守护人民群众"钱袋子".产业各方通力合作,对线上欺诈行为进行重点打击,形成"精准制导、联防联控、打防一体"的反诈新格局.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各家商业银行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和《关于加强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工作的意见》规定要求,深入推进“两卡”治理,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当前,全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形势依然严峻。根据公安部公布的数据,2022年全国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46.4万起,同比上升5%。个人银行卡仍是电诈团伙实施犯罪资金转移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和合法权益,扰乱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破坏社会诚信体系,严重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2022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加强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工作作出安排部署。2022年12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以下简称《反诈法》)正式施行。  相似文献   

10.
为有效遏制危害人民群众财产安全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我国专门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以下简称“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该法自2022年12月1日起施行,旨在预防、遏制和惩治电信网络诈骗活动。反电信网络诈骗法针对电信、金融、互联网等行业治理存在的薄弱环节,电信诈骗犯罪涉及的信息链、资金链、技术链、人员链等全链条提出了具体防控措施,并进一步健全了责任制度。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的施行将对银行收单业务产生深远的影响,银行有必要加强研判,剖析存在的问题,研究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1.
反洗钱可疑支付交易监测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疑支付交易是指人民银行《金融机构反冼钱规定》中限定的交易金额、频率、流向、用途和性质等不符合正常特性的支付、交易,包括人民币和外汇交易。反洗钱工作包含“建立制度、了解客户、登记监测、保存记录”等多方面事项,其中对可疑交易的检测分析是整个反洗钱工作中最核心的部分,其他相关工作均服务于此。从反冼钱工作的发展来看,自2003年3月1日人民银行颁布《金融机构反冼钱规定》、《人民币大额和可疑支付交易报告管理办法》、《金融机构大额和可疑外汇资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以下简称“一个《规定》、两个《办法》”)后,金融机构开始认识反洗钱;新修订的《中国人民银行法》颁布后,反洗钱工作受到进一步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对大额和可疑支付交易报告制度执行情况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颁布了《人民币大额和可疑支付交易报告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规定了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具有报告大额、可疑支付交易的义务,进一步明确了金额机构开展反洗钱工作的相关制度。但是,这个“办法”的具体落实情况如何呢?我们选择了辖内部分商业银行进行了一次专题调查。  相似文献   

13.
张洁 《中国金融》2020,(4):102-102
随着经济的发展,金融机构业务量呈指数型增长,可疑交易报告数量逐年上升,而现有的反洗钱风险监测系统只能程式化的筛选可疑线索,致使可疑交易报告数量增多但问题交易占可疑交易数量比重却不断下降,亟待引入现代化技术手段。同时,互联网支付打破了原来“点对点”的业务模式,给打击洗钱犯罪增加难度。  相似文献   

14.
网络支付业务是电子商务和互联网金融活动的基本工具,特别是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以其灵活便捷的优势,已发展成为拥有亿级客户、10亿级交易规模的市场,为规范非银行支付业务,防范洗钱、恐怖融资、诈骗等活动,遏制违法犯罪行为,人民银行出台了《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但在实践中,出现了网络出售实名认证支付账户现象。本文主要通过阐述网上出售实名认证支付账户的现状,并分析研究其产生根源和探讨规避风险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猖獗,为强化源头治理,切断买卖账户供给源,各商业银行普遍收紧银行账户开立政策,同时加强开户审核,我国银行开户进入“史上最严”监管时期,个别地区出现小微企业“开户难”和群众“办卡难”。同时,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持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国家引导商业银行大力开展优化银行账户服务,推动实现银行账户“应开尽开”。基于商业银行视角,打击电信网络诈骗与优化银行账户服务存在一定的矛盾和冲突,二者亟待融合。  相似文献   

16.
9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防范和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通告》。《通告》制定了严格而具体的措施打击电信诈骗,堪称重磅文件。作为资金流转通道,银行自然成为了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中的重要角色,《通告》颁布后,云南省金融机构连出重拳,加大了对电信诈骗犯罪的打击力度。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一些不法人员将炒汇平台与第三方支付平台对接,通过控制大量支付账户进行资金代收代付,故意隐匿割裂资金来源和去向,给司法机关对洗钱犯罪行为的认定、上游犯罪涉案金额的认定及追赃带来极大困难。本文以连云港市警方破获的一起特大网络炒汇集资诈骗案为例,剖析网络支付机构在单位支付账户管理、交易明细保存、重点可疑交易报告报送等方面存在的洗钱风险漏洞,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期对反洗钱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在美国,借助商务电子邮件进行电信欺诈已迅速成为金融机构首要关注的问题。美西银行欺诈防范官戴维﹒波里诺(David Pollino)称,美国一个被称为“伪装行动”的电信诈骗预计今年的诈骗金额将超十亿美元。事实上,他认为该电信诈骗所带来的实际损失,可能比任何电子和自动清算系统的账户信息被盗所带来的损失大。  相似文献   

19.
2003年1月,人民银行颁布了《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人民币大额和可疑支付交易报告管理办法》、《金融饥构大额和可疑外汇资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以下简称“一个规定二个办法”),这三个反洗钱规章出台后,广西某辖区各金融机构认真贯彻落实,各金融机构成立了反洗钱工作领导小组。  相似文献   

20.
基层央行反洗钱工作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制定并颁布实施《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人民币大额和可疑支付交易报告管理办法》和《金融机构大额和可疑外汇资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等三部法规(以下简称“一个规定两个办法”),这标志着由中国人民银行牵头构建的反洗钱组织机构和法律框架已初步建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