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菌核病是油菜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不仅发病率高,而且防治困难.目前所用的化学农药多数要求在盛花期施用,这就意味着农民要钻进密密匝匝的油菜地里打药,劳动强度之大自不必说,有时挽回的损失还没有新造成的损失多.然而,这一状况有望得到改善.3月26日,记者从在湖北武汉召开的行业科研专项滚动项目“油料作物菌核病综合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研讨会上获悉,经过3年多的研究示范,该项目初步建立了利用生防菌盾壳霉轻简化控制油菜菌核病的技术体系,并在湖北和江西进行了较大面积的示范.  相似文献   

2.
1 油菜菌核病的防治 油菜菌核病俗称麻秆、白秆等,不仅影响产量,而且使油菜品质、含油率下降。其症状是:先在近地叶柄或叶片出现病斑,病斑初期为圆形、褐色、水渍状,后转为青褐色,茎基部病斑由褐色变白色,有光泽,高湿时组织软腐,表现有棉絮状白霉,干燥后破裂如麻丝。受病茎秆易开裂、折断、倒状,髓部变为空心,有向霉及鼠粪状黑色菌核,引起全株枯死。从苗期到成株期均可发病,以开花后受害较重。  相似文献   

3.
2012年秋播油菜感病品种种植比例大,抗病性低,长江中下游主产区油菜长势弱;大部分地区花期降水量与常年持平或偏多,子囊盘萌发盛期与油菜盛花期同步推迟,预计全国秋播油菜菌核病发生面积5000万亩,其中湖北、江西、湖南、安徽、浙江等常发区偏重发生,  相似文献   

4.
油菜是我市的主要油料作物,是夏熟作物中增收潜力最大的作物。油菜菌核病又是油菜生产上的主要病害,给油菜生产带来严重损失。近年来.随着种子市场的放开,油莱种植品种的多、乱、杂,另受气候条件及栽培措施的影响,油菜菌核病危害发生严重。近十年来,偏重以上发生达7年,发病重的田块,减产4成以上,严重影响了油菜的产量和品质。为此,认真开展油菜菌核病的综合防治。是夺取油菜优质高产的关键所在。笔者根据近几年来生产实践和试验调查,提出如下综防措施意见,共同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5.
近两年来,江苏省油菜种植面积在600-700万亩。发生的病虫主要有:菜青虫、小菜蛾、黄曲条跳甲、猿叶虫、蚜虫、茵核病、霜霉病、病毒病等。发生最主要的病虫为:菌核病、蚜虫。近年总体维持在偏轻至中等左右发生程度。  相似文献   

6.
根据油菜菌核病菌源基数、油菜主栽品种抗病性及长势,结合花期天气趋测等因素综合分析,预计今年江苏省油菜菌核病将中等至偏重发生,油菜蚜虫偏重发生。油菜自南向北陆续进入盛花期时,也是防治的关键时期,各地要高度重视,抓住适期,主动出击,全面用药,打好以菌核病为主攻对象的花期防治总体战,确保控制油菜病虫危害。  相似文献   

7.
<正>问:蚜虫是农作物主要害虫之一,在农业生产中为使用化学农药已成为重要手段。然而,过分依赖化学农药会导致农药残留超标。因此,请问如何选用绿色防治措施控制蚜虫为害?答:可选用如下绿色防治措施:糖醋液糖醋液配方为酒∶水∶糖∶醋=1∶2∶3∶4。把配好的糖醋液置于上端开口的器皿内,一般于傍晚放于蚜虫大量发生的植物地点,诱杀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8.
大豆根腐病是东北大豆产区的主要根部病害,近年来,发病趋势加重,每年根腐病的田间发病率已达100%,因根腐病造成的大豆产量损失在10%-30%,因此,要加强对这一病害的防治。大豆根府病病原复杂,已鉴定有10多种。大豆根腐病的发生程度主要取决于菌源数量、土壤环境条件和耕作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9.
蚜虫是农作物的主要害虫之一.种类多,发生代数亦多。繁殖快.危害重。它吸食作物汁液,使植株衰弱枯萎,且是多种病毒病传播媒介。在农业生产中为控制其为害.使用化学农药已成为重要手段。然而过分依赖化学农药,特别是高毒农药的使用会对农产品和环境造成污染.导致农产品中农药残留超标,危害人们身体健康。因此,选用无公害防治措施控制蚜虫危害十分必要。现介绍一些蚜虫无公害防治方法,供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10.
<正>近几年,在蔬菜生产中出现大量、频繁地使用各种化学农药来控制病虫害发生的现象。大量不合理地使用化学农药,破坏了菜田生态环境,天敌种群衰弱,病虫产生抗药性。为了确保产量,又不得不加大农药用量,从而形成恶性循环,造成农产品中农药的残留量严重超标,危害人类健康。因此,生产无公害蔬菜,要以健身栽培为基础,优先采用农业、物理、生物防治措施,科学使用化学农药,协调各项防治技术发挥综合效益。一、通过选用良种、合理轮作、科学的栽培管理等各种农业防治措施来提高蔬菜本身抗病虫抗逆能力1.选用优良抗病品种:各种蔬菜都有针对重要病害的  相似文献   

11.
《农家之友》2010,(17):46-47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近年在我国新发现的由白背飞虱传播的水稻病毒病。该病具有范围广、突发和暴发性强、扩散蔓延快、危害隐蔽等特点。水稻苗期和分蘖前期染病,水稻不能正常抽穗,基本绝收;拔节和孕穗期染病,产量损失30%至50%,尤以晚稻发病严重,给水稻生产造成威胁,被称为水稻"癌症"。据了解,2009年全国已有广东、广西、湖南、江西、海南、浙江、福建、湖北和安徽9个水稻主产省(区)明确发生,发生面积约500万亩,失收面积10万亩。另外,该病毒还能为害玉米、小麦、马唐、看麦娘、稗草等20多种粮食作物和杂草。今年,受干旱天气影响,白背飞虱在广西发生早,迁入量大。早稻前期桂南沿海一带白背飞虱带毒率偏高,田间出现被感染植株。进入5月份后,持续低温多雨天气,导致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加快传播蔓延速度。据近期各地监测,全广西不同稻区检测出白背飞虱带毒样本,局部带毒率达40%~80%,最高达83.33%,防控形势十分严峻。农户应重点抓好晚稻秧田期和本田前期的安全保护工作,及时对白背飞虱进行有效的防控。此外,农户还应兼治三化螟、稻瘿蚊、福寿螺等虫害,以促进秧苗正常生长,确保晚稻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