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都市圈启示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都市圈”一词起源于日本。上世纪50年代,“都市圈”的意义是指中心城市人口在10万人以上,周边地区在一天的时间内可以提供或接受中心城市服务的地域范围;60年代又提出“大都市圈”的概念,即中心城市或为政令指定城市,或人口规模在100万人以上,周边分布一个或多个50万人以上的城市,周边地区到中心城市的通勤人口不低于总人口的15%,对外货物运输量不超过总运输量的25%的地域范围。  相似文献   

2.
医保真相     
《中国改革》2004,(12):19-20
新中国建立后,合作医疗从50年代开始兴起,至60年代末,毛泽东主席发出了著名的“6.26指示”,提出“把医疗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中去”。到70年代末,全国绝大多数生产大队都办起了合作医疗。1978年的五届全国人大将“合作医疗”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3年世界卫生组织召开世界合作医疗研习会议,选择了当时被誉为“以落后国家的经济水平取得先进国家卫生水平”的中国作为会议的研习对象。当时我国的医疗保障“几乎覆盖了所有的城市人口和85%的农村人口的成就”,被称为是低收入发展中国家举世无双的成就。自1980年代开始,在农村…  相似文献   

3.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伴随着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日本农村出现了过疏化现象并日趋严重,农村人口大量减少,农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本文首先探讨了日本农村过疏化现象的成因以及日本农村过疏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进而对日本抑制农村过疏化采取的对策以及实施效果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4.
《农民科技培训》2007,(8):46-46
日本大分县是“一村一品”的发源地。“一村一品”概而言之.就是一个村的居民.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自力更生,建设家乡,发展农村经济的活动。“一村一品”工程的深刻内涵是:除了开发特色产品以外.还创造与发展代表每个地区的观光项目以及文化活动,并且把这些活动培育成在国内外受欢迎的“作品”,加深人与人、乡村与城市、  相似文献   

5.
欲致富农民.必减少农民,这是社会的共识。上世纪80年代,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大量农村劳动力洗脚上田,形成了就地转移浪潮;90年代后,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亿万农民离土离乡,形成了区域流动的民工潮;迈入新世纪,我国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城乡二元结构开始破解。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小城镇的发展经历了“低度城镇化”向“过度城镇化”的转变。早在六七年前,笔者就提出了“低度城镇化”和“过度城镇化”的命题。上世纪80年代,因土地成本较低,大批乡镇企业在原来社队企业的基础上迅速发展起来。但乡镇企业总体布局分散,它虽吸纳了众多劳动力就业,但没有实现人口空间上的稳定转移,农民只是“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影响了人口的城镇化进程,因此称之为“低度城镇化”,即缺乏城镇化支撑的工业化。  相似文献   

7.
“过劳死”一词缘自日本.最早出现于日本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经济繁荣对期。它不是临床医学病名,而是一个社会医学词汇.指的是劳动者由于工作。生活规律遭到破坏,疲劳过度、压力过大,突然引发身体潜在的疾病急性恶化.救治不及时而危及生命。最近几年。在我国时有发生“过劳死”现象.甚至有大幅上升之势,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8.
现实与目标     
《农家之友》2005,(4):1-1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十三亿人口就有九亿农民。可是,很久以来,农民在农村中的生存状态究竟如何,绝大多数城市人并不清楚。只依稀记得,上世纪七十年末那场让整个世界都为之震惊的伟大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自从农村实行以“大包干”为标志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农业生产上连年获得大丰收,很快就出现了“卖粮难”,而且冒出了许许多多“万元户”。一时间,中国的农民好象已经富得“流油”了。然  相似文献   

9.
当前,农业滞后、农民贫困和农村偏枯的“三农”问题,已经成为我们迫切思考的时代大课题。农民增收则上升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自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全国农民增收开始放慢,1997年以来,已经连续7年低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始于上世纪90年代经济发达地区。进入新世纪后,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各地加大了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的力度,明确集体资产的产权归属,改变集体资产名义上“人人有份”、实际上“人人无份”的状态,真正做到“资产变股权、农民当股东”,农民开始享有稳定的分红收益。  相似文献   

11.
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的我国观光农业,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目前正呈方兴未艾之势。一些城市周边形成了观光农业度假带.一些开展观光农业较好的地区已脱贫致富,一些地方的观光农业正成为当地经济的特色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其形式也从原先较为单一的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的“农家乐”型,开始向以观光、采摘、垂钓、康体、休闲、度假、娱乐等为一体的综合型方向发展。带动了当地旅游、餐饮和民间手工艺业的快速发展,加快了农民致富和新农村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12.
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为适应城市化发展和撤村建居的要求,浙江省以行政村为单位开展了农村集体股份合作制改革的探索,由城中村、城郊村、园中村等人口流动较频繁、户籍"农转非"较普遍、集体经济较发达的村率先实践,并逐步向其他类型村扩展。  相似文献   

13.
韩国的“新村运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吴敬学 《中国改革》2005,(12):45-46
在上个世纪70代初,韩国工农业发展严重失调,城市居民和农民的年平均收入水平差距拉大,农村劳动力老龄化严重,农村人口的大量无序迁移等带来了诸多的城市问题和社会难题。韩国政府开始实施“新村运动”,其主要做法:一是在“新村运动”发展初期主要采用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模式,由政  相似文献   

14.
在推进上海郊区农村城市化过程中,为了使上海农村妇女适应新形势新要求,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实行了“双学双比”(学文化、学技术、比成绩、比贡献)活动,为农村妇女全面参与农村改革、实现自身进步探索了一个十分有效的载体,并已取得了显著成效。十多年来,“双学双比”活动紧紧伴随农村改革和经济发展的步伐,是党的中心工作与农村妇女活动有机结合的成功实践。  相似文献   

15.
从两个“不许”到“伟大创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改革一晃己经三十年了。三十年来,中国发生了太多出人意料、超平想象的大变化,走上有自己特色的和平发展之路,举世刮目相看。改革初期一些大大小小的事情常在脑中闪现,难以忘怀。而且时间隔得越久,越能咀嚼出其中深邃的思想意蕴,感受到中国改革和发展道路的艰巨性和复杂性。邓小平说:“中国的改革从农村开始,农村改革又从安徽开始”。这句话尽管没有收入“文选”,但在上世纪80年代初,他却在不同场合不止一次强调过。为什么他要这样说呢?  相似文献   

16.
日本农业与农村的现状及危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过去的近五个世纪里,日本农业维护了日本国民的生活和产业,而日本农村和农民不但维持了农业的发展,也为国民提供了粮食,为其他产业提供了健康、勤劳的劳动力,还维护了山野、森林、河川和道路,为国民生活和国民经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从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日本进入经济高度增长时期,农村过剩人口被工商业迅速地吸收,逐步出现了兼业化、混住化、农村人口的老龄化现象,从而导致了自治村落的衰退。进入21世纪,日本的大额资本流向国外,大量便宜的农产品流入国内,农户数量急速减少,荒地废耕现象大量出现,"限界村落"(荒村)数量急速增加,农协的合并与组织弱体化已无法阻止,农产品的自给率在不断下降。如何从这样的困境中走出来,是摆在每一个日本国民面前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7.
上世纪50年代,德国巴伐利亚州开始进行建设新农村的试验:一是制“定村镇整体发展规划”,如调整地块的分布,改善农田基础水利设施等;二是调整农村的产业结构,积极推广农村机械化作业,组建合作社,发展生态农业;三是保护传统文明,如整修传统民居、建立博物馆等;四是加强教育培训,推“行双元制”教学,让孩子从小既学文化课,也学实用技术。同时,文体娱乐活动也被看作吃饭穿衣一样重要,村庄里各种娱乐设施要齐全。通过这些措施,缩小了城乡差距,让农民爱上农村,实现了“在农村地区生活,并不代表可以降低生活质量”“、与城市生活不同类但等值”的目的,使农村经济与城市经济得以平衡发展,明显减弱农村人口向大城市的涌入。“巴伐利亚试验”随后成为德国农村发展的普遍模式,并在1990年起成为欧盟农村政策的方向,改变了欧“盟为集中建设而放弃边远的农村地区,迁出农业人口”的规划。在成功运作40年后,该试验被德国赛德尔基金会移植到山东的南张楼村,这便有了一段有关严谨的德国人与纯朴的山东人之间的故事。项目“以土地整理与村庄革新”为核心目标,其实是一种拥有更广泛外延的试验,近来被重“新发现”并引起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8.
农村成人教育不该遗忘的角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早在上世纪二十年代,教育家陶行知就针对中国国情提出:“中国的根本问题,便是中国乡村教育之根本改造”。中国12亿多人口,8亿多在农村,这就是今日这中的基本国情。当前,要增加农民收入一方面要靠农业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另一方面依赖于农业富余劳动力的转移。以2000年为例,农村劳动力受教育时间每增加1年,每年就可给家庭带回198元的收入。  相似文献   

19.
龙虾的中国学名叫做“克氏螯虾“,有的地方称之为“大红虾”或“长臂大虾”等。它原产于北美,后传入日本,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在我国江苏省南京市玄武湖首次露面。  相似文献   

20.
●上世纪80年代初,全国农村开始全面推行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人民公社被乡镇政府代替,随之原来的农村生产大队和生产小组被解体,农村需要重新组建农村基层行政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