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虹 《现代财经》2006,26(2):46-50
根据我国加入WTO协定,我国将逐步履行承诺,到2006年底执行完全入世承诺。“入世后过渡期”对我国企业的影响深远。在传统贸易壁垒作用日益减弱的今天,技术壁垒、绿色壁垒、社会壁垒等新贸易壁垒已成为我国外贸发展的主要障碍。为了减少以至于消除新贸易壁垒的不利影响,我国出口企业必须尽快与国际通行的环境管理制度相衔接。而大力提高国民的环保意识,积极申请绿色认证,推行绿色管理,建立和完善绿色政策和法规正是我国出口企业突破新贸易壁垒的有效手段,以确保我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绿色营销是一种新的营销理念和营销模式,但是,目前我国企业的绿色营销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政府的监督支持不力,企业缺乏实施绿色营销的内在动力,消费者绿色消费需求不足,等。因此,消费者要增强绿色意识,主动购买绿色产品,企业应优化绿色营销策略,政府要加强行政监管,惟有如此,才能合力走出绿色营销的困境,维护人类社会的长远利益,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绿色营销"策略组合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1世纪已经进入一个绿色时代,以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为宗旨的绿色浪潮正席卷全球,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绿色营销”应运而生。如何以绿色为基调和主调开展企业的经营活动,从有利于经济、人类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建立企业的营销策略成为目前企业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目前企业的“绿色营销”策略组合为满足消费者需求的绿色产品策略、消费者认可的绿色价格策略、方便消费者购买的绿色渠道策略以及能够实现企业与顾客有效沟通的绿色促销策略。  相似文献   

4.
康学勤 《经贸实践》2016,(7):285-285
当今社会,人们更加关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话题,在房地产企业中也不例外。开展绿色营销是社会和企业的双赢之举,有利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人们的绿色意识、环保观念都愈来愈强。因此,加强房地产企业绿色营销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产区和传统工业生产基地,淮河流域污染严重,治理污染刻不容缓。由于淮河最主要的污染源来自工业企业,本文着重从工业企业这一微观角度出发,引入绿色营销的概念,分析了企业加强环保意识的重要性,并通过对企业实施绿色营销的博弈分析,指出绿色营销是企业保证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开创绿色营销,塑造绿色企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企业必须关注的问题。绿色营销把企业盈利活动与社会责任联系在一起。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绿色消费观念的深入,绿色营销无疑大大提升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绿色发展是以生态文明为价值取向,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绿色经济为基本发展形态的一种经济发展方式。一些企业没有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缺乏绿色营销意识和手段,缺乏绿色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绿色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够,法律建设相对滞后。解决这些问题应加强企业绿色教育,推行绿色生产,完善企业绿色管理,实施绿色营销策略,加大绿色发展的技术支撑、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全社会节能环保意识的增强,绿色营销在中国房地产领域开始逐步得到应用。房地产绿色营销是一种建立在节能环保技术、绿色营销市场和绿色经济上的营销模式。房地产企业实施绿色营销不仅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还有助于房地产企业树立自身形象,提升市场竞争力。但是,由于实施绿色营销使房地产企业的成本增加等原因,并不是所有的房地产企业都愿意施行绿色营销。这就需要政府从完善法规、重视宣传、提供政策支持等方面采取措施,促使房地产企业全面实施绿色营销。  相似文献   

9.
张东明 《经济师》2009,(11):41-42
绿色营销是企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措施,并将成为21世纪营销的主流。文章通过阐述绿色营销的含义,了解我国企业绿色营销的现状,从而发现我国企业绿色营销存在的问题,最后对我国企业绿色营销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预测绿色营销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绿色GDP"与绿色会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加入世贸组织 ,参与国际多边贸易体系 ,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 ,WTO通过实施普通的最惠国待遇 ,削减乃至取消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 ,促进国际贸易增长。就目前而言 ,我国经济运作及管理方面与世贸组织的规则仍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技术性贸易壁垒方面 ,“绿色壁垒”限制了我国商品的对外出口 ,影响着经济的发展 ,而发展绿色经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本文以绿色经济环境为前提 ,围绕“绿色GDP”的理论与实践背景 ,分析绿色产业的价值运动 ,探讨绿色会计的理论、制度及应用……  相似文献   

11.
产业集群的蓬勃发展使得集群政策开始成为各地区地方政府推动本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成长的重要政策工具。来自国内外发达地区产业集群发展实践中的大量证据表明,政府政策正在成为各地产业集群培育或发展的重要措施。本文将总结美国、意大利等国家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的成功政策经验,提炼国外先进地区政府运用产业集群的政策启示,为我国地方政府推动本地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当老年产业受制于市场的不成熟、不完善而无法顺利形成良性互动式发展趋势时,由政府介入解开市场与企业间的“死结”就成为一种必然的要求。政府应针对不同性质的领域采取不同的对策。对老年产业竞争性领域的政府对策和非竞争性领域的政府对策问题作了分类研究,并着重对老年产业竞争性领域提出了发展思路和可以采取的具体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
公共政策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鸣 《经济问题》2004,(5):12-14
任何一项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都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关键在于这种代价能不能承受,值不值得承受。经济学与公共政策有着密切的联系,即使是一些看起来与经济问题无关的公共政策,如果细心分析总是可以发现其中的经济学逻辑。这一逻辑告诉我们,公共政策是通过比较其成本和收益而产生的,公共政策存在的理由在于它的社会成本小于以市场和企业自行解决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4.
政府与市场的划分,取决于人类生活所同时面临的两种不同性质的风险。损失风险属于公共风险,归政府治理;机会风险属于私人风险,归市场治理。市场经济就是风险经济。市场机制就是在一定的制度环境下,市场主体自主地将自己的产权与他人进行交换的风险机制。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就是向市场注入风险机制,解决制度环境、市场主体、产权制度、行政垄断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于2011年1月正式开通的昆明一丽江铁路(以下简称昆一丽铁路),一方面大大改善了丽江旅游业的可进入性,另一方面则大大减少了前往丽江旅游者的费用开支,从而促进了丽江旅游业进一步的繁荣发展。从旅游者的视角,就昆一丽铁路的开通对旅游者前往丽江旅游盼决策以及在丽江旅游经历产生的影响做出评价,旨在评价这一可进入性的增加对前往丽江旅游者的旅游决策及旅游经历的影响。另外,还验证了火车旅行对旅游者选择丽江作为其旅游目的地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产权可进入市场流通,实行土地资产经营,对此人们已没有疑问。但土地是否有价值(劳动价值),如何确定土地价值与价格,在认识上大相径庭,由此产生种种不同的土地价值观。深入研究土地价值问题,不仅对研究地租地价理论十分必要,而且对研究土地产权流转、土地市场的管理、土地金融等等土地经济问题都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一、三种不同的土地价值观 对于土地价值这样一个基础理论问题,理论界有所谓无价值论、全价值论和土地价值二元论三种分  相似文献   

17.
论公私法划分与市场体制的演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而法治社会的建立和法制的完善则是一个在政府积极推进,社会与国家博弈以及社会交易等各种因素合力推进中逐步发展的制度演进过程。本文从比较西方公私法的划分以及在实践中的作用的角度,从法理学层面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制建设的基础和制度安排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会计工作与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是企业搞好经济管理工作的立足点。论述了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以及单位负责人在本环节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蒋年云 《开放时代》2002,25(6):85-90
确立国有企业的利益主体地位不能单纯地注重在所有制的性质上,而应立足于财产的占有方式。由国有企业产权运动历史发展的四个特征规定,在再生产的过程中,其本身必然地会发生财产主体的背离。国有企业利益主体二重化是国有产权的异化,同时二重化的利益主体又是统一的,并对代表全民的国家利益主体进一步地规定。国有企业利益主体二重性跟马克思提出的“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建个人所有制”的预测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20.
为了深入探究全球性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并对转型的中国经济以有益的启示,在自由与制度辨证关系的基础上提出金融自由化的本质是自由与制度结合的理论观点。在这个观点的基础上提出金融危机是“错误金融自由化”的假说,并以理论和实际数据验证这个假说。验证的结论是,此次源于美国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是错误金融自由化的结果,而非金融自由化制度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