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0年9月18日,宁波市委主要领导在休斯顿签订了两地的友好合作协议,标志着宁波与美国最大久贸港所在城市的合作进入新阶段,休斯顿的人口规模,城市地位乃至城市功能,都与宁波有很大的相似性,又是一个高度国际化的港口城市,近20年来,平均经济增长速度居美国第一,宁汉要实现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休斯顿的城市建设,管理以及 发展经验无疑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来到重庆才算来到中国” 2010年,惠普落户重庆。越来越多的外籍员工因为工作的关系来到这座城市,在惠普工作的美国人杰森便是其中的一位。对于中国,杰森一点都不陌生,过去的十年时间里,他像“空中飞人”一样,常年穿梭于美国的休斯顿和中国的深圳、上海等城市。  相似文献   

3.
无畏希望     
在2004年7月在美国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巴拉克·奥巴马以一场面向整个美国政坛的演说震惊四座。其中一个词语尤其在听众心里留下烙印,他提醒美国人民,在他们国家的历史上,每当面对分歧和危机,他们总是顽强地以一种乐观主义精神面对未来,  相似文献   

4.
一、国外大都市区跨区域协调机制的案例与经验1、美国案例:休斯顿一加尔维斯顿区域会议(1)由来与概况:渐进而务实的路径休斯顿一加尔维斯顿区域会议地方政府自愿组成、州政府委任,目前包括13个郡、107个市和11个独立学区,面积1.25万平方英里,人口超过600万。区域会议的目的是就广泛的议题,加强地方政府之间的协作,帮助各地方政府做好各项服务和长期规划,总体上是一个议事/咨询机构。区域会议设有章程,详细规定了区域会议的目的、成员、金融财务等内容。  相似文献   

5.
刘美 《环球财经》2013,(9):122-124
距离俄罗斯律师谢尔盖·马格尼茨基(Sergei Magnitsky)悲剧性的死亡已经过去接近四年了,美国和俄罗斯围绕这起案件展开的外交争执始终没有平息的迹象。去年年底美国国会正式通过《马格尼茨基法案》,规定不得向该案相关的俄罗斯官员发放美国入境签证,并冻结他们在美的财产。俄罗斯联邦委员会随即通过《反马格尼茨基法案》,限制相关美国人进入俄罗斯,并禁止美国人收养俄罗斯儿童。  相似文献   

6.
《科学决策》2006,(12):60-60
《中国青年报》最近刊登张镇强的文章说,从1901年诺贝尔奖首次颁出以来,获奖者中,几乎没有哪一年少了美国人的身影,而且美国人不止一次地包揽过三大科学奖,2006年的诺贝尔科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物理学奖、化学奖)又全部被美国人收入囊中。应当说,世界上任何不带政治偏见的人都不会否认这是个奇迹,值得钦佩和思考。为什么每年的诺贝尔奖项总少不了美国人的身影,特别在科学奖上他们多次“大满贯”?这是很多因素促成的。撇开整体的体制不说,谈两个具体的因素:一是每一个科学家所在的地区、单位必须有保证科学家想像、选题、设计和实验所需的高度自由的氛围,不受任何行政权力的干扰和限制;二是充足的资金支持,进行真正的特别是高深的科学研究和创新,没有雄厚的资金支撑是不可想像的。无疑,这两点美国人做得最好。正如诺贝尔化学奖评委会委员利亚斯所说,相对于其他国家,美国在科研领域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优势,美国的整个科研体制为科学家们营造了宽松、适宜的工作氛围。拿科恩伯格(此次化学奖得主)来说,“他可以10年潜心在自己的领域内钻研,而没有任何压力迫使他出成果”。科研资金充足更不用说了,这是美国的硬力量美国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大国之一,  相似文献   

7.
1985年9月4日~10日是在美国休斯顿 Rice 大学工作的 H.W.Kroto、R.E.Smally 等从事分子化学和激光化学的科学家们一生中最灿烂的时刻,这一周,他们发现了 C_(60),后来证明其分子结构与风靡世界的足球十分相似,呈中空的三十二面体,被称为90年代的苯环。1991年还被美国的 Science 杂志评为明星分子。毫无疑问,它的发现是化学史上的又一个新的里程碑。从其发现至今还不到10年,几乎全世界所有著名大学和研究所,所有的自然科学  相似文献   

8.
《沪港经济》2007,(12):14-15
2006年3月,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约翰·米尔斯海默和哈佛大学教授史蒂芬-沃特,在英国的《伦敦书评》发表了他们撰写的文章“以色列游说集团与美国外交政策”。该文指出,亲以色列游说集团的核心是一些美国犹太人,这些人致力于影响美国的对外政策以维护以色列的利益。严重的问题在于,他们的影响并不仅限于美国对以色列的援助,他们在努力塑造美国的中东政策,  相似文献   

9.
黄琳  若诶 《中国西部》2011,(17):92-95
美国休斯顿是著名的石油化工生产基地,其休斯顿工业园体现出了符合可持续发展模式的"生态理念",园区内部各企业之间实现了真正的联盟与合作,变废为宝,节能减排,避免了经济发展给环境资源带来的巨大消耗与破坏。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美国总统四年任期满了後,如果没有竞选连任(美国有七位总统没有竞选连任)或竞选连任而没有当选(美国有十二位总统竞选连任失败),只得恢复原有的平民身份。离开白官後的美国总统,还能干什麽?他们又是如何度过退休後的平民生活的呢?这恐怕是世人感兴趣的话题。在1958年以前,美国一直没有总统退休金的规定,卸任後的美国总统,如果没有足够的财产安度晚年,那么他们只能另辟生财蹊径来维持生活。据统计,在美国历史上四十一位前总统中,除了八人在任职期间病逝或遇刺身亡外,其他的退休後有的重新干起律师行当,有的以撰写自传、回忆录和四处演讲作为谋财手段,也有不少人过着逍遥自在的隐居生活和从事慈善事业。这里录下几则美国前总  相似文献   

11.
美国人的资源消耗美国人的资源消耗是世界首屈一指的,他们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5%,却消耗世界资源的25%。人均能源耗量是落后国家的30-50倍。90年代初调查能耗是印度人的33倍,孟加拉人的150倍,埃塞俄比亚人的450倍。美国人的资源消耗为什么这样大呢?先从家用电器谈起。一般家用电器有:空调机、电气灶(一般为四个)、烤箱、冰箱、洗衣机、烘干机、洗碗机、微波炉、吸尘器等十余种,而且多为大功率。四个电气灶至少为7000瓦,中央空调耗电量最大,一般为4000-5000瓦,许多人把空调机调到需要的温度,略高或略低于这个温度都自动开机…  相似文献   

12.
2008年北京奥运会赛场内有个特别的场景,竞赛场馆里,一个美国人一边欢呼一边在大屏幕上浏览英语显示的运动员信息;而坐在他们身旁的中国人则是看向场馆另一侧的屏幕,上面显示的同样是相关运动员信息,不同的是,这边的显示信息所用的文字是—汉字。  相似文献   

13.
华夏贸易商城(美国)在中国招商随着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即将复入关贸总协定的形式需要,中国工商界的有识之士纷纷把先行进入美国市场视为明智之举。为了配合这种需要,协助中国企业大踏步跨进国际市场,华夏企业有限公司(美国)在美国休斯顿市设立“华夏贸易商城...  相似文献   

14.
时至今日,美国雅皮士(yuppie)的消费行为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美国市场的营销策略,他们消费行为的变化正受到市场人士的瞩目。难度上是些什么人雅皮土是相对于嬉皮士(Hippies)而言的,美国六、七十年代一批年轻人玩世不恭,生活放荡,以奇装异服、怪异打扮来哗众取宠、渲泄对社会的不满,人们称他们为植皮上。他们中的许多人后来都染上了酗酒、吸毒、性混乱、同性恋等恶习,为大众所不齿。而雅皮上则不同,他们在学校中努力学习,毕业后大部分提任各类公司的管理人员、科学技术研究和开发人员、高等院校教师、医生、律师等。这一群体…  相似文献   

15.
2012年伊始,美国四年一度的“驴象之争”在爱荷华州拉开序幕,共和党的7位候选人在此开始他们通往白宫的第一战。  相似文献   

16.
【美国世界公共舆论研究机构11月16日】中国人相信自己的国家已经成为世界上一支影响力极大的国家,并强烈支持中国的经济和军事发展。在被问到中国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力时,中国人给自己的评分是7.8(满分是10分),仅次于美国的8.6。在问到10年之后中国将在世界事务上的影响力时,中国人给自己打了8.3分,这与美国的得分相同,俄罗斯和欧盟分别以7.5和7.3的得分排名第三和第四位。  相似文献   

17.
从全体中国人的福祉出发,人关不人关,什么时候人关,以何种形式人关,这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无论怎样人关,都必须以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利益为重。在这一点上,中国还得向美国人好好学习。美国的政界和实业界的精英们都非常懂得美国的长远利益所在,也懂得怎样在长远利益不受损害的情况下增进眼前利益,他们始终把美国经济的主动权牢牢地操在自己手中,绝不容国家经济安全受到损害。因此,他们才会如此防范中国获得美国的尖端技术,为此甚至不惜威胁。制裁盟国,放弃大笔的出口收入。联系密切诚可贵,独立自主价更高当今世界,全球经济的…  相似文献   

18.
中国人作为移民到美国土地上已有一个多世纪的历史。早期,他们多居住在唐人街,相对独立于美国社会和美国文化。他们的后裔中也没有出现过大科学家、大作家。但是,这种情况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后,就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个变化是由一群中国留学生引起的。截止一九八○年,中国血统的人在美国获得物理学位的已经超过一千  相似文献   

19.
王磊 《中国报道》2011,(10):50-50
日本人在医疗保险方面的开支是美国人的一半,但是他们的寿命要比美国人长。很多日本人都认为他们造价低廉,覆盖全民的医疗保险制度功不可没。日本人看医生的频率是欧洲人的两倍,并且服用更多延长寿命和强化健康的药品。  相似文献   

20.
《新财经》2009,(12):113-113
我在美国接触了10余位在此生活了三十年以上的美籍华人,每个人都发着同样的感慨。他们问我最多的问题,是中国的房价凭借什么力量在赶超美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