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金融危机发展趋势及对中国企业的影响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的发展和中国经济对外开放度的增大,中国经济自然不能独善其身,已经并将进一步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本文对金融危机的发展趋势及对中国经济和中国企业的影响作出如下判断,并对中国企业的经营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
日本是中国水产品出口第一大市场。近年来,中国对日本水产品出口数量和金额逐年上升趋势,但却屡遭日本技术性贸易壁垒限制。本文在分析中国水产品对日本出口的基础上,总结了中国水产品对日本出口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并提出了促进中国水产品对日本出口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日本动漫产业在全世界迅速发展,中国也深受日本动漫的影响。随着日本动漫在中国市场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其对中国的影响也逐渐被大众关注。通过对日本动漫的发展进行分析,阐述了日本动漫对中国人以及中国动漫产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杨楠 《价值工程》2009,28(5):46-48
美国的次贷危机最终演变成了全球的经济危机,不仅金融市场遭到了重创,而且实体经济最终也无能幸免。对于我国来说,中国的对外出口下滑态势日渐显现。美国作为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中国对美出口变动对中国的外贸反映具有很好的代表性。文中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基于1994-2008年的中美贸易数据,试图找出决定中国对美国贸易出口变化的一般规律,并对中国外贸经济发展模式转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对农民工的调查基本上是社会学家做,好像经济学家对这个题目不特别感兴趣,农民工的问题也被认为是社会问题和权益保障的问题。在我看来,实际上中国的农民工现象对中国宏观经济有极大的影响。中国统计局在2008年底的统计显示,中国现在有2.3亿的农民工。中国农民工对中国的产出起着巨大的作用,创造了巨大的财富和税收,但得到的公共回报和贡献完全不成比例,他们的消费增长速度也非常慢。如果要讨论中国经济结构的失衡,农民工的经济状况在此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逻辑     
通常,中国读者很难接触到西方学者对中国发展模式的真实评述,本书是个例外。这本书深入研究了中国20多年的学者对中国发展思路和模式所做的精彩评述和推论。作者是麻省理工学院政治系教授,长期研究中国问题。书中,作者提供了全新的透视中国模式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王婷婷 《企业导报》2014,(19):78+74-78
近年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一系列恶性生态环境问题在中国各地日益突出。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已直接威胁到中国人民的人身安全。迄今为止已有多家日本媒体对中国环境越境污染进行密切关注并报道,例如:日本主流媒体对中国西北地区沙漠化、雾霾天气及沿海地区污染等环境问题对日本本土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密切关注和持续报道。日本媒体格外关注中国的环境污染问题,并援引本国经验,围绕中国环境治理提供对策。本文拟通过从2013年度《朝日新闻》和《读卖新闻》中摘取整理出有关中国环境问题的报道,从外媒视角,疏理出日本媒体对中国环境问题的关注点和评论性报道,同时针对这些素材,试分析日媒对中国环境问题报道的意义及对受众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中庸思想是中国文化的基本思想之一,对中国传统建筑影响深远。本文通过时“中庸”这一概念流变的梳理以及对中国传统建筑物化的根源分析,挖掘出中庸思想对中国传统建筑影响的四个方面,为今后中国建筑的发展找到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9.
制造业是国际产能合作的重点产业。随着国际产能合作的逐步推进,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不断扩大,对中国制造业出口技术水平的促进作用有待考量。本文采用出口技术复杂度衡量中国制造业对东亚16国出口贸易品技术含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对外直接投资、东道国要素禀赋、贸易开放度、东道国研发投入及其产权保护制度等因素对中国制造业出口技术和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对东亚16国的直接投资促进了中国对该区域制造业出口技术水平的提升;产权保护制度、东道国要素禀赋中的资本要素以及研发投入、贸易开放度变量均对中国制造业对东亚16国出口技术水平的提升起到了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且中国对东亚国家OFDI对其制造业出口技术水平的提升是一个动态累积过程。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入世会对中国的汽车产业有怎样的影响呢?有人觉得进口车会大量涌入中国,对中国汽车产业造成毁灭性的打击。也有人认为入世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契机,中国汽车工业可以大量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以此壮大中国自己的汽车产业。让我们看一下市场潜力最大的家用轿车,从价格角度分析,五年内中国  相似文献   

11.
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一项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中国传统汽车产业实现成功转型,对中国缓解当前面临的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和扶持政策陆续出台,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速。但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仍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对中国和日本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进行多方面比较分析,分析中国相对于日本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而以此为基础,为中国特色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从生态语言学角度对中国英语的研究确定了中国英语的本土化和生态化,是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审视中国英语,有助于对中国英语的翻译研究,有助于中国文化的输出,克服"文化失语症"。  相似文献   

13.
作为政治行为的主体之一,地方政府的行为对中国经济波动有着很大的影响。为了更好的研究中国经济,了解中国特色经济发展模式,我们必须对地方政府行为对中国经济波动的影响进行研究,从而在可能的范围下对其影响进行控制,将其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4.
论中国模式     
姜奕 《企业导报》2010,(5):255-255
国际社会对中国改革开放的经验似乎有了新的认知和比较确定的看法,即"中国模式"。"中国模式"既是对中国60年经济建设成功经验的肯定和总结,也是对完善中国经济体制以及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完善的模式本身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黄钟 《企业文化》2004,(10):85-88
剧变后的俄罗斯的命运,一直为中国所关注。由于历史的 因缘,无论俄罗斯的转型是成功还是失败,中国对俄罗斯的认 识都将影响中国的命运。俄罗斯是中国的镜子。看不清俄罗斯 也就看不清中国自己。可以说,俄罗斯的过去和未来都是对中 国模式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邓小平提出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题,党的十六大第一次使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念。邓小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是对建设中国式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深入探索与对现时代社会主义发展的引路,是实践性创新;其理论的形成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与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是理论性创新;其理论的成熟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拓展与对事物特殊性和普遍性规律的拓展,是理论的重大发展,是对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性创新。  相似文献   

17.
金融危机以来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出口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遭受的贸易保护主义进行了统计描述,并结合中国HS4位数编码的出口数据,运用构建的动态差分引力模型实证检验了外国实施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对中国出口的影响。研究表明: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出口受到了贸易保护主义的显著冲击,且贸易保护主义的未来威胁还将不断增加。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对中国出口的影响程度大于发展中国家,其中美国和西欧国家发起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产生的冲击较突出,阿根廷和金砖国家发起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不仅数量较多,而且对中国出口的冲击作用也较显著。关税措施和政府采购等非关税壁垒是限制中国出口的主要形式,救助/国家援助和出口补贴对中国出口的间接冲击较为突出。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的机械、金属、矿产品和加工食物行业中产品的出口阻碍尤其明显。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与东盟于2010年建立《中国-东盟经济自由贸易区》,以促进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双边贸易,增进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济发展。文章在借鉴Balassa(1978)及Ribeiro Ramos(2001)研究的基础上,利用1993-2014年之年度数据,展开中国-东盟CAFTA的贸易效应及经济效应的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中国-东盟CAFTA期间,中国GDP增长与中国从东盟国家进口值存在着贸易转移效应;中国対东盟国家进出口值与中国GDP增长存在协整关系:其中,中国对东盟国家出口值对中国GDP增长有正向影响,中国从东盟国家进口值对中国GDP增长有负向影响。中国-东盟CAFTA的发展重点在于:一是应致力于调节出口产品结构,提高出口产品质量;二是加大直接投资贸易,以带动投资发展效应;三是促进信息制造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采用计量经济模型,对中国民营企业对外贸易与中国经济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分析,揭示出中国民营企业对外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做出了突出贡献,并由此提出了发展民营企业对外贸易的战略性思考。  相似文献   

20.
采用价格贸易条件,考察了中国出口产品价格优势与反倾销之间的关系。通过对中国出口价格和其他国家价格进行比较,发现价格贸易条件不仅能解释发达国家对中国出口的劳动/资源密集型产品发起反倾销,还有助于解释发展中国家对中国出口的低技术产品发起反倾销的价格指数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