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历马年刚一到来,医药流通企业(下称“药企”)就拉开了一场抢占医院药品供应市场的“圈地”大戏。  相似文献   

2.
2月6日新华社著名的“新华视点”报道:云南省宣威市探索出“竞价采购,统一配送”模式,在医院和药品供应商之间建立起一道“隔离墙”,切断药品流通链条中的“回扣环”,一时引发了当地药品价格的“雪崩”:药品供货平均单价骤降35%,各医院收治病人大幅增加,药品收入大幅降低,“这一做法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在假肢上搭脉”的药改已经折腾过多次、喧闹过多回了,但药价并没有多少下降,看病仍然那么昂贵。同时,“医药代表曝黑幕:教授级医生月回扣达10万”、“四川揭医药购销黑幕:已查出128人吃回扣近千万”的报道仍然不时见诸  相似文献   

3.
药品商店里单价0.45元的药, 经过当地医药医疗部门的招标采购机制,到了县医院,病人必须付款 28.92元。经过招标采购,药价涨了 63倍。患者生病已属不幸,又被如此“痛宰”,痛何以堪!狠不狠?牛不牛?2005年11月14的《中国青年报》、中央电视台《媒体广场》节目和15日的《新京报》,先后报道了这个在福建省寿宁县新近发生的故事。  相似文献   

4.
能买医院限量10倍之多的"限购药"服务台预约、小窗口挂号、门诊室排队……病患动辄一小时的等待只为了医生笔下的一纸处方。但这张具有法律效力的小纸片到了医药电商时代,有时却形同虚设。《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调查发现,手握互联网药品交易正规牌照的网上药省变相“解禁”处方药销售,其中不乏行业领军公司的身影。据了解,近两年药品监管部门三令五申禁止这种扰乱处方药正常流通秩序的行为,并多次督促整改。有网站虽在重棒下“下架”了部分处方药,但仍在打擦边砖。  相似文献   

5.
近日,杭州市桐庐县曝出医疗系统腐败窝案。医院工作人员将药品“统方数据”卖给药商的医药代表(以下简称“药代”),药代以此为依据,确认医生开药数量,进而根据药品回扣比例行贿医生,桐庐县第一、第二、第三人民医院,以及县中医院,乃至部分乡镇卫生院,均有医务人员涉案。此外,县卫健局一把手也因受贿落马。根据裁判文书网披露,桐庐县第一人民医院原药剂科工作人员王晓俊是案件的关键人物。  相似文献   

6.
如果盘点2005年的热词.“天价医药费”肯定榜上有名,9月27日.央视播出《天价医疗帐单》节目.披露患者诸少侠因冠心病心衰竭在深圳人民医院住院119天后病故。医院开出的账单是120多万元.其中医疗总费用92万多元.另外为医院推荐家属自费购买的药品费用,但是.记录很快就被打破了。74岁的翁文辉因患恶性淋巴瘤住进了哈尔滨一家医院.住院67天花去住院费139万7千多元!病人家属在医生建议下自己花钱买了400多万元的药品交给医院,作为抢救急用.合计耗资达550万元!老人的生命依然没有被挽回,“天价医疗费”折射的到底是医疗体制的问题.还只是简单的医德问题?这个问题不弄清楚.恐怕在中国真会发生想死也难的悲剧,  相似文献   

7.
谈资     
《走向世界》2010,(18):15-15
天价药源于政府定价虚高。 ——广东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 近年来“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已经成为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一座大山。谁是“暴利药”的幕后推手?不少网友把矛头指向医院,认为是医生“收回扣”推高药价:也有人指责药品集中招标,不能有效挤掉药价水分。  相似文献   

8.
最近,有两则新闻引人关注,一则是包括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全国13家药协联名上书国务院,列数“药品招标”机制的“5大弊端”,请求国家有关部门终止“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办法”。另一则是深圳市大工业区管理委员会党委书记、主任李国栋(正局级)违规干预和插手工程招投标及擅自发包工程,被免去党内外一切职务,并立案审查。中药协指控招标机制最终损害了患者权利:目前85%以上药品仍经医院销售,医院垄断了患者的用药选择权,“不卖对的,只卖贵的”在某些医院变得天经地义,极大地损害了中国老百姓的健康权、知情权和享受低价医疗…  相似文献   

9.
治疗一次感冒用去百余元,住院一月花费万余元,这恐怕已不算新闻。治病缘何如此昂贵?除了近年来药品涨价因素外,眼下服药流行的“崇洋”现象,也是导致药品昂贵的症结之一。“洋药”已与“国药”平分秋色,增势令人惊叹自1980年日本大冢公司率先在天津建立第一家医药合资企业后,医药合资企业在我国“遍地开花”,  相似文献   

10.
如果有一天,药品不再是医院和医生的利益来源,而仅仅是救死扶伤的工具,那么,医院就会变得更具有公益性,医生就会变得更加高尚吗?这个假设被讨论了三年。直到国务院近日颁布了最新的《“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将破除“以药补医”明确为关键环节,并力求推进医药分开,逐步取消药品加成,实现公立医院的“深水区”改革,涉及公立医院根本利益变革的最后一锤才终于落地。  相似文献   

11.
国有医院改革,是一场危机改革. 一位专家戏言,卫生体制是改革的"最后一块堡垒".这话可能有点夸张,但也道出了这项改革停滞不前的事实. 卫生体制改革的滞后,又阻碍了医药商业和生产企业的改革,出现了一些怪现象.比如好的药品不一定好卖,差的药品不一定不好卖.根源就在于,在医院掌握药品采购权的前提下,谁能给医院更多的让利空间和"好处",往往决定了医院的选择.这就是为什么一盒出厂价只有3元的药,到了医院却卖到了30元甚至50元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如果有一天,药品不再是医院和医生的利益来源,而仅仅是救死扶伤的工具,那么,医院就会变得更具有公益性,医生就会变得更加高尚吗?这个假设被讨论了三年。直到国务院近日颁布了最新的《“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将破除“以药补医”明确为关键环节,并力求推进医药分开,逐步取消药品加成,实现公立医院的“深水区”改革,涉及公立医院根本利益变革的最后一锤才终于落地。  相似文献   

13.
如果盘点2005年的热词“天价医药”费肯定榜上有名。9月27日,央视播出《天价医疗帐单》节目.披露患者诸少侠因冠心病心衰竭在深圳人民医院住院119天后病故。医院开出的账单是120多万元,其中医疗总费用92万多元.另外为医院推荐家属自费购买的药品费用。但是,记录很快就被打破了。74岁的翁文辉因患恶性淋巴瘤住进了哈尔滨一家医院。住院67天.花去住院费139万7千多元病人家属在医生建议下自己花钱买了400多万元的药品交给医院作为抢救急用合计耗资达550万元} 老人的生命依然没有被挽回。天价医疗费’‘折射的到底是医疗体制的问题还只是简单的医德问题:这个问题不弄清楚恐怕在中国真会发生想死也难的悲剧。  相似文献   

14.
医疗服务是一种特殊行业,药品是一种特殊商品,人命关天,切不可等闲视之.然而,目前乡镇个体行医中存在的“多”、“乱”、“差”等问题,已危及到人们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多”.主要表现为医药网点设置过多,无证经营的多.如仅4平方公里的衡阳县城西渡镇,医药网点已达52家;不足1华里长的渣江街道就有医药店11家.据调查统计,衡阳县个体无证医药后41个,乡村医生无证开业的医药点290个.“乱”.一是非医非药人员行医卖药.如已取缔的西渡渡口诊所,开点者竟是一个仅在乡卫生院跟师学徒搞两年化验的停薪留职女职工,她既不懂医又不懂药,却敢一人开店坐诊卖药,使人害怕.二是个别地方竟把医药点作为乡村企业公开招标承包.如长安乡长市村委会,把本村防保室以公开招标形式承包给既不懂医又不懂药的村民经营.某乡镇企业厂办医务室,以每年1万元纯利承包给个人经营,并擅自迁点厂外,对外经营.三是医药卫生单位在职人员离岗自办医药店,退休人员擅自开设医药点.  相似文献   

15.
患者:“这种药既不难做,又不贵,为什么买不到?” 医院:“就是因为太便宜了,才买不到。” 药企:“啊!全国就我们一家在做这种药!” 相关部门:“药品停产属企业的市场行为,我们将该情况向有关业务单位汇报后,方可给出答复。”  相似文献   

16.
药品价格的“虚高”是一个过程,是药品在流通领域各个环节中逐步积累起来的。因此,需要采取医药分业、引入竞争机制、整合药企等措施,从根本上解决“药价虚高”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在美国.医疗产品批发行业是这样的一个“夕阳产业”:企业从上游医药厂商那里买进各种药品和器械,然后卖给医院和药店以赚取差价,行业进入门槛很低.行业利润早已因竞争激烈而被摊得很薄。而在产业价值链中。上游的医药厂商和下游的医院都是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企业.在价值链中处于强势地位.夹在中间的医疗产品批发企业两头受压.只能惨淡经营,微利度日。[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人们一旦患病,总是想花最少的钱,去最好的医院,找最好的医生,开最好的药物,药到病除,立竿见影。殊不知这种一厢情愿与我们现实生活的距离何其遥远!我们相当多的患者,由于缺乏对医学知识的了解,往往在治病方面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认为去医院找大夫诊断开药,治好治坏全是大夫的事,完全忽略了自身配合这一重要环节。尤其是偏听偏信一些不负责任的医疗医药广告。什么“一搽灵”、“宫廷御用”、“九代祖传”、“无效退款”,全是在“大忽悠”!俗话说,患病如山倒,治愈如抽丝。一旦患病则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之下,循序渐进耐心治疗。切忌自作主张“东一榔头,西一棒槌”。中国医师协会会长、著名医学专家殷大奎说过,必须向患者进行医疗知识的科普教育。不能期望进了医院或者有了钱就能换回健康。  相似文献   

19.
冉鹏 《发展》2011,(11):59-59
长期以来,"看病贵"问题一直是社会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其中一个主要因素就是药物价格偏高。药品到消费者手里为什么变得这么贵?是因为一盒药品要经过医药企业、医药销售公司、医药代表、医院、医生等5个关口  相似文献   

20.
医药事件频频出现,医药安全问题重重,医药监管机制漏洞百出。透视“齐二药”假药事件、“欣弗”注射液惨案——“齐二药”假药事件的阴影尚未散去,华源“欣弗”注射液悲剧又开始挑战我们脆弱的神经。近期随着社会对医药事件的不断曝光,频频爆出的医药丑闻引发了人们对药品安全的关注。如果说4个月前的“齐二药”假药事件还可以被有些人认为是一个偶发事件的话,那么刚刚冒出来的“欣弗事件”就不得不让我们再次目瞪口呆了。细算起来,除了这两起药品风波之外,台州千万假药大案、致命哮喘假药案等药品案件离我们似乎也不算太远。人们不免有些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