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于佳 《活力》2011,(8):47-47
面对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挑战,创新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而教师又是这一使命的具体承担者。因此,如何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贯彻这一主题。是每一位教师应密切关注、研究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2.
朱晓阳  刘俊 《活力》2005,(8):56-56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国古代文明的光辉灿烂,是与当时“民族创造意识的浓厚、创造精神的饱满、创新能力的卓越”密不可分的。江泽民同志深刻指出:“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在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实现21世纪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根本出路就在于提升民族创新能力,加快创新人才培养。“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强调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把创新人才培养作为新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题,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教育应对历史的呼唤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陈雄 《活力》2005,(6):151-151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我们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因此培养一批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是当前中学教育的根本任务。数学是中学的基础学科,学好数学,对开发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人结合教学实践,谈些个人看法,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4.
篆刻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灵魂、标志,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是民族认同、民族凝聚的奠基石。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如果断代,就等于一个民族失去了根基,那些传统文化艺术精髓也将消失。目前职业高校因就业的要求,在对文化遗产的教育力量显得有些薄弱,导致学生对文化遗产学习和保护意识不强,对祖国传统文化缺乏亲切感、认同感,人才的匮乏和智力缺失已严重影响了我国传统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进一步推进,成为传统篆刻艺术的“瓶颈”。我们可以通过学校——这个文化遗产的传习地,让学生们深刻认识民族文化的巨大作用,感受民族文化深厚的底蕴,感受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以此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唤起学生自觉保护民族文化的意识。复兴中华传统文化,仅靠保护、继承是不够的,还须创新。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创新的能力,也就很难保护和发展自己的民族文化: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假如不加以创新和变革,就慢慢失去生命力,就很难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文化创新的目的是使传统文化持续活力,提升传统文化质量,使之生生不息,世世代代延续。  相似文献   

5.
科技创新,人才是张王牌。20世纪的最后一年,美国人再次成为诺贝尔奖的“夺牌”大户。在全部的6个奖项中,有8名获奖者来自美国。人们不仅要问,长久以来,是什么造就了美国人的“诺贝尔优势”?是因为他们特殊聪明吗?似乎还没有确切的证据。其实这些获奖的天才人物,很多都是移居到美国去的,有的压根儿就没受过美国教育,如此看来,招揽世界各国一流的人才,也是美国人在瑞典皇家学院“出尽风头”的原因之一。美国本身就是个移民国家,但它的移民政策,前后有很大的不同,立国之初,北美地广人稀,百业待兴,劳动力极其缺乏,因此对于来…  相似文献   

6.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国家进一步强调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对思想品德教育、教学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面对挑战,教师必须树立教育、教学新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7.
许人頔 《价值工程》2011,30(12):220-220
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容易导致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而社会需要的是具有综合英语应用能力的人才。因此,在高职院校开展合作教学是提高学生主动性和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有效的教学模式。本文就高职院校英语合作教学模式的创新途径谈几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8.
创新教育是适应当前就业形势的需要,是知识经济时代对大学生素质的基本要求,也是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是要科学地构建新型教育模式,建立健全创新教育机制,努力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从根本上促进大学生就业.该课题基于国家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社会试图构建创新型社会、学校培养创新型人才、个人塑造创新型品质的背景下,分析国外有代表性国家的创新教育现状,阐述国内创新教育的摸索,提炼国内外创新教育实践的思路、方法、内容及模式.  相似文献   

9.
王桂芹 《活力》2005,(4):133-133,127
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然而它至今仍是一门比较薄弱的学科。由于社会教育价值观念的偏移,学生升学竞争的压力,劳动与技术教育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学生普遍缺乏动手习惯与实践能力,都程度不同地存在能力落后于知识的情况。  相似文献   

10.
刘东升 《活力》2006,(5):180-180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艺术教育对创新思维的培养则有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艺术教育是偏向形象思维的学科,是以图形、图像来传导信息。在知识经济的时代,艺术教育所培育的形象思维和实践能力对科技产生的正迁移效果,以及对启迪思维所形成的创造力是十分有意义和可贵的。艺术类教育责无旁贷地被公认为是培养创造力的最具成效的学科之一,是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良好渠道和途径。  相似文献   

11.
瞿建明 《现代企业》2000,(10):39-40
江泽民总书记多次强调指 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 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 力。”创新同样是企业兴旺发达 的推动力量。在市场经济条件 下,不断打破旧的思维定势,不 断在新的起点上战胜自我,是 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永恒主题。 一、持之以恒推进思想解 放,不断进行观念创新 近几年,铁路在全行业大 张旗鼓地开展了思想解放教 育,但因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 较深,还没有彻底摒弃计划经 济条件下形成的思维模式。加 之新问题新情况不断出现,昨 天的新观念在今天可能已不适 应,今天的新观念还会在明天 被淘汰,所以一个清醒的企业 …  相似文献   

12.
创新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实施创新教育是搞好体育教学的关键.因为只有改革争创新才能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才能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得到培养,创新能力得到提高.文章论述了现代体育课堂的创新教育.  相似文献   

13.
崔丽娟 《活力》2006,(3):90-90
常说教师必须“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且我们总把“身正为范”放在首位。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副院长刘昌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教师是教书育人的神圣职业。这一职业十分重要,如果没有先进、主流的教育思想来教育年轻一代,很难让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强大起来。教师的水平体现在学历、能力和师德三方面,但最主要的是师德。教师应当成为学生的表率,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全社会文明的楷模,教师能给学生一种人格上的魅力,如果没有,他就不算是一位真正的人民教师。”东华大学的教师李芝章认为:“教师所从事的职业是教育人、塑造人的事业,因此,教师道德素质比文化素质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创新是民族兴旺、国家富强、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的不竭动力。而在思维上的创新正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正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这是时代的要求,更是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唐琳 《活力》2011,(11):46-47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创新意识,对于21世纪的发展至关重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音乐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无论采取何种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其目的都是让学生喜欢音乐、走进音乐、理解音乐。在音乐教育中,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创造一个有利的环境。  相似文献   

16.
张萍 《数据》2023,(2):95-96
将第二课堂融入的创新创业教育,建立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合理有效的衔接,为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发展奠定重要基础。本文对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现状调查,结果分析显示,第一课堂教学方式方法单一,课程内容乏味,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第二课堂的活动形式虽多样但缺乏创新性,效果不佳。因此,创新创业教育融入第二课堂项目,改革课程教学,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让大学生对创新创业课程的认同度和满意度得到有效提高,为深化高职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和促进具有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构建提供可参考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十八大报告提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这不仅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更是对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这种素质的好坏.决定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成就和进步。也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在面对新的形势及社会新需求下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从填鸭式教学转变为能力塑造型教学转变,培养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沈程  冯益斌  柳晖 《数据》2022,(12):148-150
在创新创业的大背景下,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本文结合土建类专业特点,对当前高职土建类专业创新创业现状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如何提升高职土建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提出了如何提高高职土建类专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面的建议,就进一步提升土建类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探索土建类专业学生创新创业培养模式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9.
经常性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中一项重要手段,也是党支部建设的一件重要法宝。很多支部通过抓经常性思想教育,不仅保证了人员思想稳定,而且保持了支部健康发展。但也有一些支部在抓经常性思想教育时,成效不显,有的甚至出现教育不断,问题也不断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这些支部抓经常性思想教育走形式化、表面化,教育内容空洞,一成不变,都是一些“泛之四海而皆准”的东西,教育的针对性、前瞻性不够,震撼力不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任何工作没有创新就没有活力,没有生命力,思想教育也不例外,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  相似文献   

20.
高职院校重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长期以来十分关注创新创业教育,并通过举办创新创业就业大赛、构建创业孵化基地、推动校企合作等模式,在创新创业教育上取得了不错的实践成果。新的经济形式下,我国提倡深化教育改革,而实施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不仅可以有效弥补原有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缺陷,还可以进一步助力优秀人才的培养,推动高职院校教育水平发展。因此,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在目标层面、内容层面和作用层面上,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均有着良好的融合可行性,但在推动二者融合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学生年级、校园文化以及创业项目评价在其中的影响,优化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同时,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思想过硬的高质量创新创业型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