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已经成立95周年,执政近77年。在近77年的执政实践中,我们党紧紧围绕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党的建设等方面,进行了艰辛探索,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这些主要经验是我党宝贵的精神财富,对我党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必须长期坚持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李军 《理论观察》2007,2(3):16-18
中国共产党执掌全国政权50多年来,在执政体制建设上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概括地说主要在于四个方面:在党政体制建设上,必须坚持党政职能分开的取向,不断推进党政关系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和法治化;在党际体制建设上,必须坚持多党合作的取向,不断推进党际关系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在党群体制建设上,必须坚持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的取向,不断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在党自身建设的制度安排上,必须坚持"党要管党"的取向,不断完善国家政权机关中的党组制。  相似文献   

3.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中国共产党自执政以来,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和文化需求,顺应民心,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戴和支持。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执政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稳定党的执政地位具有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的长期实践中,为防范和应对执政风险、确保执政安全进行了不懈探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执政成就,积累了丰富的执政经验,这些基本经验对新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防范和应对执政风险,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肖东 《宁波通讯》2011,(11):24-26
(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全国执政的历史轨迹,大致经历巩固政权,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曲折,改革开放和科学发展四个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6.
刘昂 《理论观察》2014,(7):13-14
执政形象是执政党执政理念、执政行为、执政绩效等方面在人民群众心中形成的认知。它既包括真实的、积极的执政形象,又包括虚假的、消极的执政形象。通过分析执政形象的特点、分类以及执政形象的影响因素,深刻认识执政形象的功能,才能有的放矢,做好执政党的执政形象的建设。进而,巩固执政党的执政合法性,增强执政党的向心力,提升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国家在世界范围内的形象。  相似文献   

7.
在政党政治条件下,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能否实现现代化,执政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方式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文章从国际、国内、党的自身环境概述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治理环境;分析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治理能力;从治理体系的价值层面、制度、行动三方面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8.
李曼 《黑河学刊》2010,(9):10-12
现代政治文明的发展,人民群众对自己合法权益的维护,凸显了执政伦理研究的必要性。执政伦理具有先进性、公共性、建设性和制度性的特点,是执政伦理理念、执政制度伦理与执政者的道德品质的相互结合。为此我们应从这三个方面加强中国共产党执政伦理的建设,并作出相应的调整,从而使党在巩固执政基础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党的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9.
陕甘宁边区的农村文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主要体现在:农村文化建设必须在内容上贴近农村生产生活,将政治动员与农民需求相结合;在形式上迎合农民喜好,充分利用民间传统文艺形式;在建设的方式方法上采取自上而下宣传与本土培植相结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占伟 《理论观察》2011,(2):9-11
新中国建立6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实行了不同类型的执政方式,分别是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党政相对分开"型执政方式、计划经济时期的"政党直接指挥"型执政方式、文革时期的"政党完全取代"型执政方式以及改革开放以后的"依法治国"型执政方式及"三大执政"。通过对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衍变历程的分析研究,在"三大执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提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和谐执政、亲民执政、廉洁执政。  相似文献   

11.
执政理念是执政党的政治哲学。纵观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的发展,主要体现在这三个方面: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价值判断:从绝对的价值对立到相对的价值分立,与时俱进中的突破;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价值取向: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到以人为本,从激情向理性回归;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价值目标:最高目标、中间目标与最低目标的重合到分立,中国社会发展目标不断贴近现实生活。  相似文献   

12.
金今 《重庆与世界》2011,(15):17-19
在现代政党政治生活中,世界上任何一个政党要取得执政资格,都必须有胜过对手的执政资源,而对于执政党来说,都必须不断巩固和扩大自己的执政资源,以实现长治久安。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一贯重视执政资源的巩固和扩充,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及全球化程度的日益提高,我党的执政环境发生了较大改变,这也促使我党必须扩大自己的执政资源,加强巩固执政基础。  相似文献   

13.
钮倩 《特区经济》2014,(6):64-65
执政就是执掌国家权力。执政伦理就是对执掌国家权力的伦理审视和道德追问。在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这个特殊历史时期,社会各方压力对中国共产党执政提出了新挑战,也对战略机遇期中国共产党执政伦理重构提出了新期待。我们要重塑中国共产党执政伦理价值观、完善中国共产党执政制度伦理、提升中国共产党执政主体道德素质,促进中国共产党执政伦理的转型。  相似文献   

14.
刘雪 《魅力中国》2014,(15):27-27
我们党要保持强大的生命力,必须认识和适应自身所处的变化了的执政环境。依据时代发展的要求把握执政方向,这是我们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这种环境.包括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也包括党内环境,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新时期执政环境的变化对于党的执政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15.
陈凯 《黑河学刊》2009,(3):58-59
中国共产党执政环境是指一定时期内执政的中国共产党的内部现状和外界影响与力量的总和及其发展趋势,即中国共产党自身的状况及其执政的国内、国际环境现状与发展趋势的总称。如今国际环境也正以前所未有的影响力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各国政党的政治活动。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给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带来了一些不可预测的风险,更为中国共产党执政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6.
文章分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党执政的内在联系,从党执政的角度说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的必然性,进而指出党在长期执政过程中毫不动摇地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应当把握好的几个重大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7.
“执政基础”是执政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执政基础问题的研究,增强执政党的执政基础是使执政党长久执政、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改革开放前,党的执政基础主要是“两个阶级一个阶层”;改革开放后,工人阶级作为阶级基础发生了重大变化,农民阶级作为主要的群众基础也发生了新变化,并出现了新的社会阶层。  相似文献   

18.
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有利于更好地服务于健康中国建设。抗日战争时期是党领导中医药发展实践的重要阶段,基于中医药教育先行、科研保障,走中西医团结合作道路,加强药品生产,在党的领导下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完善陕甘宁边区医疗卫生体系。探究这一时期陕甘宁边区的中医药创新发展实践,总结其历史意义,不仅对丰富陕甘宁边区医疗卫生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促进新时代中医药传承、创新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执政回应能力建设构成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实践起点和逻辑起点。执政的现实规定性,即国情要求回应能力;执政的时代规定性,即世情要求回应能力;执政的价值规定性,即人民要求回应能力,这三个方面的回应能力构成了中国共产党执政回应能力的完整体系。  相似文献   

20.
经济建设是考量国家建设的一个重要维度。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探索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取得了巨大成就,从而在站起来的基础上,我国又实现了由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站在新时代的制高点上,回顾中国共产党探索经济建设的重大成就,总结经验教训,有助于我们在立足当下更好地展望未来,把握时代主旋律,特别是对于2020年我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之后的经济发展具有极大的现实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