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小林 《山东经济》2009,25(3):70-75
从组织管理的角度看制度是一种重要的管理方法,它是形成和构建组织的依据,是对组织成员行为进行规范的手段,是将组织目标和组织活动分工细化的工具。在公共财政这一组织结构复杂、利益关系敏感的管理领域,只有运用制度管理才能在清楚界定各方的权、责、利关系的前提下保障公共收支活动的规范、透明和公正。公共财政管理制度的构建包括立宪、立法和行政三个层面。本文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公共管理的制度构建和改革上已取得的一些成效,阐述了我国公共财政管理制度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公共组织的内在性是指公共组织确立的用来指导、管理和评估机构运行及其成员行为的标准或目标,这些标准或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公共组织的内部利益而非社会利益。文章从公共物品、公共组织的特性和政治"市场失灵"三个视角对公共组织内在性问题进行分析,认为这三个方面构成了内在性作用的载体、来源和机制。  相似文献   

3.
治理是指各种公共的或私人的机构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它是使相互冲突的或不同的利益得以协调并采取联合的共同行动的过程.①对我国农村而言,村级治理指村落公共权力对农村社区内部资源的调配及对农村公共事务的管理,其目的是在各种不同的关系和制度中去引导、控制和规范村民的各种行为,以最大限度地促进农村社区的公共利益和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对政府的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活动不断提出新的任务和要求,迫切需要提高我国的公共管理水平、应对不断涌现的公共管理问题,并且对公共管理、公共利益及制度利益的关系进行讨论,明确构建我国公共管理制度路径的必要性,及对公共管理的制度路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民国时期江西保甲制度是在传统保甲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地方自治组织,随着国家权力对基层乡村社会的渗透,保甲公共职能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张,潜在的各种经济利益争夺衍生出一系列保甲纠纷,成为当时乡村社会矛盾斗争的焦点。本文通过对江西宜丰、万载两县民国保甲纠纷案卷的系统梳理,分析了民国时期江西保甲长的权力寻租行为所产生的经济纠纷,并探讨了经济纠纷的解决机制及其失败的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6.
农地流转过程中地方政府和农民的利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十七届三中全会批准农村土地多种形式流转经营为背景,基于地方政府的土地失范行为和农民的弱竞争行为,从制度层面、农地流转的过程以及农地流转政策的贯彻3个方面时农地流转过程中地方政府与农民利益博弈行为进行分析,并提出协调地方政府和农民的利益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一些地方政府的投资行为存在投资结构扭曲、短期化取向、缺乏融资约束以及政绩导向等失范现象.本文从委托一代理的视角,从信息差异、契约关系和利益结构三个方面分析地方政府投资失范的原因.据此提出解决委托-代理难题的关健在于实施有效的激励与约束.  相似文献   

8.
利益相关者力量的博弈催生出制度和政策的形成,利益相关者又在长期的博弈过程中推动了制度和政策的完善。政府绩效评估的主体和利益相关者可以概括为公共管理主体和对象。公共管理主体包括政府领导人员、各级公务员、政府各个职能部门与内部人员;公共管理和服务的对象包括所有公民、管辖范围内的企业以及各种社会组织机构。利益相关者之间存在利益冲突,相互间的博弈影响着预期结果与实际产出之间的差异、判断结果进行客观准确评定的能力、评估结果的应用范围等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乡村振兴关系着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是缩小城乡差距,实现"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手段,乡村经济发展情况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基础,找寻农村经济发展的方式方法尤为重要.文章以陕西省白村为例,从基层党组织建设、红色资源开发、农业知识培训、公共社区服务建设四个方面说明了该村在经济发展探索过程中的创新性举措,同时提出了实现经济发展的现实困境与化解路径,从逻辑上梳理了实现农村经济发展的三重逻辑,即人与人利益调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制度相辅相成,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理论经验.  相似文献   

10.
通过实地观察和访谈,对建国后关中地区两个村庄之间关系的历史演变进行了考察。发现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制度作用下,乡村区域治理秩序不同,乡村区域公共产品和参与公益事业的水平也不同,借用象限来表达三者间的动态关系。以此为视角,文章认为在新农村建设时期,由于村庄利益博弈、基层政府理性不作为以及国家刚性制度的缺失,该地区并没有形成良好的乡村区域治理秩序。文章最后认为在新农村建设时期要形成良好的乡村区域治理秩序,政府制度供给责任不容推卸。  相似文献   

11.
郑双怡  冯琼 《改革》2021,(11):130-140
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进程中,农户的行为选择体现了农户在不同情境下的心理变化与现实需求,对农民组织化发展会产生影响.在我国农民组织化、合作化发展进程中,农户与组织之间的合作与对抗行为始终存在.要对具体情境中的农户行为进行分析,关注农户在不同阶段的行为逻辑及农户的实际需要和利益诉求.可以通过完善保障体系、尊重农户需求、维护制度权威、完善组织结构等措施,规避农户生存风险,实现农户深度参与,提高农户契约意识,促进入际关系合理化,进而提升农民组织化成效,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高质量发展,更好地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一、防止利益冲突制度的理论内涵和制度属性 所谓“利益冲突”,是指国家公职人员的私人利益与其行使公共权力、履行公共职责时所代表的公共利益相冲突、相违背、相矛盾的情况、状态和行为。国外学术界关于“利益冲突”问题的研究,主要从行政伦理学的视角进行研究。美国的特里·L·库珀教授就是从行政伦理学的角度阐述了利益冲突的概念,他认为,行政伦理的基本问题是权力与利益的关系问题,正是这种关系,导致可能发生的两种类型的冲突:  相似文献   

13.
分配制度是合作社制度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一种涉及重要利益关系的制度,利益问题一直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根本问题,而利益的协调是人类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是社会能够整合且能全面发展的关键.因此,在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制度和管理架构中,分配制度是非常重要的,是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中核心制度之一.对分配制度的创新发展是构建合作社和谐分配的基础和关键.  相似文献   

14.
论社会诚信的制度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诚信缺失行为的本质是利益侵害。无论是在市场交易领域还是在公共物品供给的政治过程,不守信行为不能得到应有的惩罚与遏制,其巨大的负面示范效应必然会扩散开来,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导致社会诚信的生态危机。社会诚信建设至关重要的是利用人类自身对利益的理性衡量和评估,构建利益约束机制。我国应有效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特别是健全社会行为主体的信誉制度、完善公共权力运行的问责制度、强化公共舆论的监督作用。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乡村社会及其经济结构的变迁,乡村治理结构也相应发生了重大变化,诸如农民协会等各类农民组织不断发展。农民协会作为农民利益的代言人、公共治理的参与人、公共产品的供给人,是乡村公民社会壮大的结果,而其存在也推动了现代农业的发展,促进了乡村治理中治理主体多元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员工利益表达是一个研究企业劳动关系的新视角.员工利益表达概念的提出主要涉及到如下四个方面的理论问题:对劳动关系本质的认识、“产业关系系统”理论、“退出—呼吁—忠诚”理论以及劳动关系与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融合发展趋势.员工利益表达的模型包含了影响员工利益表达的因素、员工利益表达的行为模式、员工利益表达的机制和员工利益表达的结果.员工利益表达问题的实践价值体现在: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完善,有利于建立合作型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17.
夏晓军 《浙江经济》2002,(11):58-58
企业信用主要是指企业与银行之间的资金信用关系、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商业信用关系和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商业信誉关系。企业信用是整个社会信用的核心,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信用管理法律制度和信用管理体系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的题中之义,更是当前规范整顿市场经济秩序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当前企业信用不佳,主要原因是企业缺乏信用意识、社会缺乏信用环境以及政府对失信失范行为惩治不力。1.企业内部信用管理不力。企业内部普遍缺乏信用管理制度,企业因授信不当导致合约不能履行以及受信企业  相似文献   

18.
<正>一、防止利益冲突制度的理论内涵和制度属性所谓"利益冲突",是指国家公职人员的私人利益与其行使公共权力、履行公共职责时所代表的公共利益相冲突、相违背、相矛盾的情况、状态和行为。国外学术界关于"利益冲突"问题的研究,主要从行政伦理学的视角进行研究。美国的特里·L·库珀教授就是从行政伦理学的角度阐述了利益冲突的概念,他认为,行政伦理的基本问题是权力与利益的关系问题,正是这种关系"导致可能发生的两种类型的冲突:即利益冲突和各  相似文献   

19.
孙亚范   《华东经济管理》2011,25(1):31-35
文章利用对江苏155户社员的问卷调查数据,对现阶段我国农户参与合作的利益需求、合作组织的制度安排及其对社员合作意愿和行为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利益的满足程度和合作组织的民主管理程度影响社员对于合作组织的关心程度和忠诚程度;合作组织在利益联结和治理结构方面存在制度缺陷,难以充分激励社员积极参与合作,影响自身的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前,在农民群体中出现的政治认同下降、群体性事件频发的主要原因在于政府行为失范损害农民利益;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公共品供给失衡;农村基层组织缺位、错位及农民的有限理性等。文章提出了规范政府行为、维护农民利益,破除不合理的城乡二元结构,强化基层组织职能和提升农民文化素质等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