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认为,在语文教学中,朗读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一是朗读是积累语文知识的有效途径;二是朗读可以激发学生的联想力与想象力;三是朗读可以让学生感悟到语言之美,激发学生的语文兴趣;四是朗读可以陶冶美好情操,培养高尚品德,使学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  相似文献   

2.
初中语文教学不仅是要教给学生知识和做人的道理,而且更要激发学生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基本技能.越来越多的语文老师开始青睐朗读这种教学方法,朗读是门艺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符合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本文就从初中语文课堂朗读指导及评价方面进行一些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戴有孝  安秀梅 《发展》2009,(9):97-97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和陶冶情感。同时,朗读也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它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  相似文献   

4.
论如何发挥朗读教学在语文教育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朗读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它可以使学生易于领会课文的思想内容和深刻含义,感受文章的气势和韵味,培养语感,增强语言的敏锐性;可以促进记忆,通过熟读成诵启发顿悟,增进理解;可以锻炼学生口才,通过朗读,丰富和提高语言表现力,密切读与写的联系;还可以使学生领会祖国语言的优美,培养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提高对语言艺术的欣赏能力等等。  相似文献   

5.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视并加强学生的朗读训练,是非常必要的.通过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有助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笔者根据自己从事中学语文教学的经验,提出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应当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6.
朗读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一种有效的方法;是提高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能使学生更好地体会、理解和表达课文或读物的思想感情.本文从提出问题开始,经过对朗读的定义、作用的研究,最后提出如何进行朗读教学.  相似文献   

7.
多年来,朗读在中学语文课堂上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不少语文课堂俨然已成"哑巴课堂"。至于朗读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进而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不少教师更是不置可否。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抓好朗读环节,加强语感培养,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阅读、鉴赏文章的能力,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感和写作水平。本文主要从教学实践出发,谈谈如何抓好朗读教学以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李美素 《魅力中国》2010,(20):298-298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极其重要的,阅读能力的提高不但能够加强小学生的语言素养,让小学生去理解鉴赏文学作品,更能提高学生其它学科的学习能力。在《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的引领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朝着培养学生具有感受、欣赏、理解和评价等综合能力这个总体目标而努力。目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师生交流比较肤浅、忽视对学生阅读兴趣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等问题,本文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一、引导学生有创意、多角度的体验性朗读。树立体验性阅读教学观《新课标》准明确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思维能力和陶冶情感。同时.朗读也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它在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的过程中,眼、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并用,既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9.
符合新课程对语文阅读教学要求的体验式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对语文阅读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它既可以促进学生阅读个性的发展,又可以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还可以促进情感的内化.体验式教学,非常重视学生主体的参与、思想的陶冶和情感的涌动.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从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习兴趣、恰当设计问题、重视朗读、创设情境等角度出发,促进体验的生成,增强阅读教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10.
读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大纲>强调指出:"要加强朗读和默读.朗读和默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任何一个学生,要读懂一篇课文,要提高阅读能力,离开自身的阅读实践是办不到的.因此,在整个阅读教学中必须以读为基础,将读贯穿始终.通过读使学生受到感染和教育,领略到祖国语言文字之美;通过读还可以加强学生对文章词句、篇章的记忆."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就道出了读对理解文章思想内容,提高写作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1、加强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引领指导作用 阅读教学要注重教师的引导,发挥学生的自主阅读.在整体感悟、理清思路、体验情境、把握意蕴、品味语言、鉴赏评价上下功夫,具体要求如下:①:美文美读,要在朗读中体验抒情性作品的情感和美感,培养语感,例:朱自清的散文<背影>,就可以让学生反复朗读父亲的片段,品味他高大的形象.  相似文献   

12.
将朗读应用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有利于帮助学生扎实掌握词汇,提高听、读、写能力.应用策略主要是朗读指导应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培养学生朗读兴趣,结合分数奖励机制,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秦旭 《魅力中国》2011,(4):167-167
朗读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受到艺术的感染。在感染力的作用下,很自然地和作品发生共鸣。朗读的这一目的,在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是可以达到的。因为朗读者在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有情的语流的过程中,他的声音负载着作者的思想,作者的感情这种负载着作者感情的朗读,具有巨大的感染作用,会使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作者的思想和感情,产生潜移默化的效果。为了起到上述作用,朗读者首先必须对作品有准确、深刻的理解,培养强烈的感情。朗读是作品的再创造,  相似文献   

14.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朗读教学日益重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改变以往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诵读习惯,提升学生的诵读能力,朗读是一门学问,是一种语文艺术.教师在朗读教学中应注意创新指导,充分体现他们学习的主体性和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才能让学生想读、敢读、敢读,读出个性,在读中求知.并施之科学有效的语文训练方法,才能使阅读教学有声有色.  相似文献   

15.
薛际帅 《魅力中国》2011,(10):397-397
朗读,是一种技巧,也是一门艺术.朗读的能力是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部分。朗读不仅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记忆,而且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有意识的指导学生加强朗读训练,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相似文献   

16.
王刚 《黑河学刊》2007,(6):110-111
通过对朗读和听力过程的分析,进一步阐述了朗读对于听力能力培养发挥的作用。朗读可以培养朗读者的语音知识,促进词的形、音、义的紧密结合,从而提高朗读者的听力能力。  相似文献   

17.
朗读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小学阶段。多朗读,是理解课文和培养阅读能力的需要,是加强培养语感能力的需要。本文从小学语文朗读能力培养的意义和提升学生朗读能力的途径以及教师在培养学生朗读能力过程中的注重点三个方面阐述了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在小学语文知识能力的培养中包含着听、说、读、写等重要的方面,而教师在教学中,学生朗读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书声琅琅”历来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大特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道出了朗读的重要性。“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流传千古的名言,总结了古人宝贵的治学经验,包含着我国古代语文教法的精髓。但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学生朗读训练有一定的限度,为了最大化的提高、锻炼学生的朗读,教师应该从低年级起在学生的语文早自习上多下功夫。采用多种方法既培养学生的朗读水平和能力,又可以有效的进行新课的预习和复习。  相似文献   

19.
吴新杰 《魅力中国》2014,(14):164-164
新课标鼓励学生多读,重视朗读,朗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并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表达能力,朗读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朗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20.
李锦云 《魅力中国》2011,(18):350-350
朗读能力的培养可以充分激活学生的内心世界,在开发学生心智、陶冶学生情操、健全学生人格方面发挥出无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