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去年,在香港上市的红筹股和国企H股走势较弱,令上市公司和股民忐忑不安。如今,随着中国即将加入WTO,国企红筹股重新又得到股民的追捧,部分股份成交量剧增,且这种局面维持了较长一段时间。这表明,国企红筹股的颓势已经过去,中长期向上转势已经开始,此后上升空间依然很大。国  相似文献   

2.
最近我们到香港考察并重点走访香港部分中资公司,就中资公司包装国内国有企业在香港发行“红筹股”问题与他们进行了座谈,了解到一些新动向,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香港证券界预期:近期香港将再掀红筹国企热潮 我们在香港期间,恰逢香港股市受美元汇率影响,出现下跌,但是一些由中资公司包装国内国有企业在香港上市的股票(香港人称之为“红筹股”)却  相似文献   

3.
<正> 自80年代末以来,中国企业(包括国内企业和海外的中资公司)逐步以红筹股、H 股和 B 股等形式在海外筹集资金,如果从红筹股的最初萌芽开始计算。在香港回归及“十五大”召开等诸多利好因素推动下,中国企业海外融资活动达到了历史的最高峰,  相似文献   

4.
在香港上市的红筹股回归A股市场,必将对相关的市场参与主体产生重大影响。红筹股回归具有的众多利好和积极意义,但同时也可能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红筹股回归尽管存在一些不利影响,从长期来看,红筹股回归A股市场是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完善的制度安排可以引导红筹股的良性回归。  相似文献   

5.
红筹旋风 近年来,中资企业在香港的投资迅速增长,累计投资总额已达200多亿美元,已超过美国、日本,仅次于英国成为香港第二大投资者。中资企业同时积极进入香港股市,在香港刮起了一股“红筹股”旋风。 所谓红筹股,是相对那些高品质、高股价的蓝筹股而言,在香港用来专指中资拥有股权达到或超过30%的香港上市公司股份。从一定意义上说,它在香港股市上代表了中国企业的形象。由于看好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因此红筹股受到投资者热烈欢迎,特别是进入90年代,  相似文献   

6.
林江 《新经济》1995,(3):6-11
中国企业到海外集资,首先会考虑到香港。因为香港毗邻中国内地,又是亚太区主要的国际金融中心,香港股市在亚太区是比较规范和成熟的。随着内地与香港经济关系日益密切,“中国因素”在香港股市上的反映之一是红筹股的崛起。红筹股是指在香港上市的由中资企业控股的股票。  相似文献   

7.
实施红筹股战略的调查与启示高文华王飞香港与纽约、伦敦、东京合称国际四大金融中心。随着我国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与国际逐步接轨,自满对内地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越来越显著。近几年来,我国沿海省份陆续组建控股集团,在香港注册“窗口公司”,上市红筹股,直接沟通了...  相似文献   

8.
文宗瑜  李铭 《资本市场》2007,(10):48-52
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态势可以支持股市的中长期"牛市",这几乎是所有经济学家与机构投资者对A股证券市场的共同判断。那么,这是不是意味着,上证指数在完成了从1000点到5400点的上升以后,可以再毫无障碍地实现从5400点到8000点甚至12000点的上升?如果说从现在的5400点上升到6200点甚至7500点,可以以中央大型国企的整体上市、红筹股回归A股、1/5左右上市公司明后年业绩继续保持50%增长等因素为助推力,那么,上证指数上升到8000点及其以上的继续上涨,就必须依赖上市公司的结构调整及其以上市公司为依托的实体经济优化与创新了。而吸收合并作为并购的衍生形态或高级形态,可以提高证券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及升级。  相似文献   

9.
10月18日,吉林省白城市人民政府、华能国际电力开发公司能源开发合作协议及洮北区人民政府、华能国际电力开发公司吉林白城分公司洮河风电场开发协议签约仪式在白城宾馆举行。  相似文献   

10.
魏刚  陈工孟 《财经研究》2001,27(3):42-49
本文运用一系列误差衡量标准,比较H股、红筹股上市公司与香港本地企业之间盈余预测的精确性。研究结果表明,H股和红筹股上市公司的盈余预测比香港本地企业的预测预测更为精确。在用横截面模型解释精确性变异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统计回归结果的解释力较强。本文的偏见和理性检验表明,对于增长模型而言,IPO公司的盈余预测是无偏的,并且其制定过程也是显得比较理性,盈余预测与IPO公司的价值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新一轮国企深化改革将主要精力放在国企的结构性改革上,而领导自身能力的重要性及发展并未得到足够的关注。随着中国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及国企深化改革的进行,未来国企将更多地作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参与市场竞争。因此,为提高国企的生产效率及竞争力,国企领导应提高分析外部环境的能力、为企业制定相应战略的能力以及提升企业人力资本价值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互动龙江     
1、哈尔滨首季市管国企利润总额增长110% 经过大规模国企改革,哈尔滨市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特别是市本级国企呈现出巨大的发展活力。今年前3个月,市本级205户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不断调整产品结构,努力消化能源和主要原材料价格上涨等不利因素,经济继续保持高位运行。市国资委公布的最新经济运行分析报告显示:截至一季度末,市本级国企共实现工业总产值33.9亿元,同比增长9.7%;实现销售收入51.5亿元,同比增长18%;  相似文献   

13.
一、我国及新疆企业经营者激励和约束机制现状 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入,经营者激励约束问题逐渐被人们关注。从国企经营者调查资料看,80%的人认为现行体制对国企经营者激励和约束均“不到位”,物质激励“差距拉不开”,精神激励“空洞”,方法陈旧;57%经营者认为社会对国企经营者的“认同感”较低;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2007~2014年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国企最终控制人性质与高管投资寻租动机两个视角,重新审视和考察了国企高管权力与企业过度投资行为之间的关系。本文依据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终极控股人性质,将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分为中央国企与地方国企两类上市公司,同时通过测度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在职消费程度,将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分为高在职消费和低在职消费两类上市公司。研究发现,地方国企高管权力越大,企业越倾向于过度投资,而中央国企高管权力与企业过度投资之间的关系不显著;另外,低在职消费的国企高管权力越大,企业越倾向于过度投资,而高在职消费的国企高管权力与过度投资之间的关系不显著。上述关系在地方国企中尤为明显,而在中央国企中并不显著。这些结论表明,地方国企中高管权力的约束比中央国企小,其高管更容易利用手中权力谋取私利引发过度投资;由于国企在职消费的刚性,较低的在职消费会增强国企高管利用手中权力进行投资寻租的动机。  相似文献   

15.
徐岚 《资本市场》2002,(6):37-38
<正> 香港股市的不同板块存在不同的投资机会。结合香港经济形势和市场状况,2002年有较大投资机会的板块分别为:1)H股板块,国内企业背景和最低市盈率相结合使得投资价值凸现;2)有潜力和业绩支撑的科技类股,近年来的科技股泡沫破灭令该板块股价接近谷底,如果有外围市场因素带动,该板块蕴藏很大的投资机会。3)大蓝筹股,特别是含有中资背景的行业龙头将随着经济复苏而有所表现。 H股投资价值凸现从去年4月以来,香港股市中表现最突出的板块应该归H股莫属。在去年股市整体暴跌的情况下,H股反而上涨了9.2%。从今年1月至今,H股的累计涨幅已超过20%。今年以来,H股国企重组的题材不断涌现。华能国际和北京大唐等  相似文献   

16.
新一阶段的国企改革仍然面临着国企的性质和定位、与政府的关系、效率、内部治理和利益分配等困境,需要从动态关系治理的视角来分析国企改革中面临的问题。国企的动态关系主要包括:政府、市场与国企的关系;市场中的竞争秩序关系;企业内部治理关系;利益分配关系和社会公众对国企的期望关系等。国企动态关系治理的实质就是对这些秩序和利益关系的再调整。  相似文献   

17.
作为央企的华能国际有着雄厚的资产和声誉,具备运用商业信用的良好基础,但是在分析后发现,华能国际的商业信用筹资规模低于其他债务筹资方式和其筹资比重低于主要竞争对手与集团内部的其他筹资方式.本文结合华能国际现状,进一步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黄炜  谭添翼 《当代经济》2021,(4):105-109
本文首先阐述了国资国企综合改革的内涵和意义,总结了上海在国资国企(综合)改革中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就,指出了综改的几个重要方面.其次,分析了上海国资国企综合改革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并借鉴北京、重庆两市国资国企(综合)改革的措施,为上海国资国企综合改革提出优化区域间产业转移,加快上海国资国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在关键领域聚集国资优势资源,但勿盲目退出一般竞争领域;国企中保有控股权与股权制衡并重;应对、克服"双向进入、交叉任职"领导体制的困境与不足;正确认识与完善员工持股激励政策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国企经理是提高国有企业"竞争力和控制力"主导核心力量.本文对国企经理角色的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并在角色分析的基础上,对国企经理的若干管理职能进行探讨,建议国企经理关注:建立为政府创造"股东价值"的概念;提高对企业战略计划的认识;适时进行企业再造;致力创建学习型企业;切实监控企业发展计划的实施;自主创新的主体是企业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国企高管政治晋升激励效果逐渐受到学者们关注。为此,基于2009-2014年国有上市公司752个样本值,从研发投资视角考察高管政治晋升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国企高管政治晋升与企业绩效显著正相关,说明与政治晋升机会较小的国企高管相比,政治晋升机会较大的国企高管更注重企业绩效;国企高管政治晋升与研发投资显著负相关,在晋升当年,高管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会减少研发投资;研发投资对企业绩效存在显著促进作用,并对国企高管政治晋升与企业绩效关系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