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孙世高 《中国石化》2013,(11):60-61
向储层同时注空气和泡沫能发挥空气和泡沫复合驱的技术优势,比较适用于中高渗、高含水、非均质严重的油藏提高采收率。 6月17日下午,中原油田采油三厂明19号空气泡沫驱注入站内一片繁忙.该厂工艺研究所调剖室主任吝拥军正在仔细查看明1 5块明486井空气和发泡液的注入量、注入压力等工艺参数."注入井明486井只对应明408井一口油井.明408井2009年底见效,初期日增油5.1吨,目前已累计增油5120吨."吝拥军说. 2007年5月至今,中原油田在高温高盐油藏开展空气泡沫驱矿场试验,先后注入1322.5万立方米空气和8.7万立方米发泡液,累计增油3.55万吨,采收率提高5~9个百分点.其中,胡12块空气泡沫调驱采收率提高5.52个百分点,明15块空气泡沫驱采收率提高8.84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2.
空气泡沫驱技术是一种具有高效率、创造性的提高油气采收率的新方法。本文首先介绍空气泡沫驱油技术的起源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对空气泡沫驱油技术的驱油理论进行阐述,以及空气泡沫驱油技术在实际应用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对空气泡沫驱油技术的今后主要的研究方向进行分析。空气泡沫驱油技术将会成为油田提高开采率的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经前期探索证实氮气泡沫驱技术可改善吉林油田开发效果,为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本文结合室内实验及矿场试验对氮气泡沫驱适应性进行评价,总结出针对不同渗透率级别油藏的优选注入方式。结果表明:中渗和低渗油藏适合氮气泡沫混注,较交替注入提高采收率幅度更大;特低渗油藏在氮气泡沫混注条件下注入压力过高,建议采用交替注入的方式,同时多段塞注入较单段塞驱油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4.
基于黄沙坨油田油藏控制高含水期水窜需要,提高原油产量,研制氮气泡沫驱技术以替代水驱技术.注氮气泡沫驱替液可以显著降低出水比率,并且更有效的封堵高渗透地层,有效的抑制注入水沿高渗透部位的突进.氮气泡沫驱技术在本地区的使用,进一步提高了在高含水时期的采收率,达到了增产的目的,效益显著,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沈阳采油厂潜山区块储量占全厂三分之一,由开发初期的高液量、高产量、低含水正逐步向低液量、低产量、高含水的趋势发展,剩余油动用难度加大。通过开展高凝油潜山油藏注空气机理研究,原油静态氧化实验及水和空气交注轮次注入量与驱油效率的关系实验,证明水和空气交注技术可以作为高凝油潜山水驱后的有效增产技术。在沈阳油田沈625潜山油藏实施规模空气驱,取得较好的效果,达到了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空气泡沫驱国内外现状与驱油机理,并通过试验研究证明了空气泡沫驱能够显著的提高原油的采收率.这种技术结合了注气驱和泡沫驱的技术优点,在现场适用范围广等.本文通过设计实验室实验对比各组实验的最终采收率,验证注空气泡沫驱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在实验室条件下注空气泡沫显著提高采收率.  相似文献   

7.
针对X油田八面台区块低渗透油藏存在的水驱采收率低、注水开发效果差等问题,通过开展国内外空气驱调研,进行了各种室内实验与建模,,并且明确乐空气驱油机理,为低渗透油藏转变开发方式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王冰 《化工管理》2013,(10):122-122
随着石油资源的不断枯竭,提高油藏采油率和产量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采用先进的技术方法,不断的增加油藏的可采储量,提升原油的采收率,是油田稳定发展的前提和保证。化学驱三次采油技术在提高油田产量和原油的采收率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油田持续稳产奠定了基础。文章通过研究分析并且结合油田三次采油的实际,分析了复合驱采油体系,并且进行了油田复合驱方案设计。研究对于提高油田原油的采收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坨33块为双重介质块状火山岩油藏,多种方式注水均未取得根本改善,平均单井日产油仅0.3吨,油藏濒临废弃。2015年开展了减氧空气泡沫驱试验,针对油井气窜严重的问题,积极开展气窜治理工作,虽取得一定效果,但也造成封窜后部分油井损失储量,随着气驱的深入,区块产量逐步下降,气驱试验面临失败。因此,开展气水同注技术研究,最终形成了上部注水、下步注气的气水同注技术,改善了气驱效果,实现区块稳产。  相似文献   

10.
黄沙坨裂缝型块状边底水油藏经过13年的开发后,受底水暴性水淹影响,油井水淹严重,油田处于低速、低效开采状态,开发形势异常严峻.针对这一问题,优选小12-13井组作为试验井组,开展氮气泡沫驱先导试验,井组见到了良好的增油效果,日增油9t,含水降低4.4%,阶段净增油1155t.氮气泡沫驱试验的成功开展对同类裂缝型油藏的开发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葡北油田属于窄小砂体油田,油层发育规模小、物性差、连通差。与大庆长垣北部油田相比,单井连通关系更加复杂,注采完善程度低,聚驱开发难度大。本文针对这类油藏地质特点,采用相控建模技术,开展了聚合物驱全过程跟踪拟合工作。在跟踪拟合基础上,结合聚驱动态,进行了跟踪调整数值模拟研究,指导了跟踪调整与措施挖潜工作,并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为了实现油田含油污泥无害化处理,降低油田生产成本,同时将含油污泥变废为宝,采用本体聚合法,将含油污泥代替斑土填充到凝胶颗粒中制备出一种价格低廉的深部调驱剂。依据Q/ZY-CGYY11-2012《含油污泥填充凝胶颗粒调驱剂技术条件》企业标准要求,对含油污泥填充凝胶颗粒调驱剂的膨胀性能、热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制备生成的调驱剂具有良好的高温稳定性,能够满足高温高盐油藏调驱的需要。在室内试验的研究基础上,自2013年起,规模生产出的含油污泥填充凝胶颗粒调驱剂在中原油田多种类型油藏推广应用19个区块,累计注入含油污泥填充凝胶颗粒调驱剂138.22×10~4m~3,处理含油污泥10.38×10~4t,累计措施增油42590t,累计增气1278×104m~3。  相似文献   

13.
深部调驱是水驱砂岩油藏二次开发主导技术,是水驱开发末期探索低成本开发方式、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有效手段,文章从油田稳产需求出发,打破思维定势,创新建立深部调驱关键技术,积极推进现场实施,为水驱砂岩油藏持续稳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我国作为一个资源较为丰富的大国,但国家人口众多,人均资源也就较少。同时也出于安全性的考虑空气泡沫驱需要采用较为安全的空气资源,同时也要要求对于空气泡沫驱的原理和优势进行分析工作,综合各种因素的分析结果,以空气作为空气泡沫驱的材料,比采用一些惰性气体更为适当,具有较明显的优势,同时在空气氧化时也会产生较多的热等,可以对储层采收率的提升产生有利影响,其次由于针对不同的储层,岩心渗透率以及含油饱和度都会产生一定的作用,相关工作人员可通过科学有效的实验评价等方式,选择出适合的,来有效保证空气泡沫驱的使用效果。笔者根据自身工作经验以及该专业的学习,在本文中对于空气泡沫驱提高采收率原理及影响因素进行简要分析,希望能对有关工作人员具有一定启发。  相似文献   

15.
据统计,我国水区油田具有数目可观的可采储量,其中60%来自于较高的含水油藏,这些油田80%以上的产量也来源于此,这些含水高的油藏的含水率达到了80%以上.然而,这些高含水油田具有效率低以及某些其他缺陷如无效循环,这就导致深部堵水调剖技术面临许多的困难.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与完善,不管是在化学剂方面还是在施工工艺技术方面,我国的堵水调剖及深部调驱改善水驱技术都获得了较大的进步并日趋成熟.可是进入高含水油藏开采的后期后,由于具有油藏变动、环境改变的出现,开采过程中面临的矛盾愈加复杂,开采的技术常常无法满足油田开发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安塞油田延安组A油藏是典型的构造-岩性油藏,具有一定的底水和边水天然能量驱动特征,进入中高含水开发期后,稳油控水难度加大。为维持年产油量合理增长的要求,结合油田矿场实际生产数据,建立以油田产能递减规律-甲型水驱特征曲线-翁文波的Logistic旋回模型相结合的确定合理注采比的一套方法,并根据历史开发动态进行调整。通过2016年数据拟合结果和实际生产数据对比,该方法对于确定延安组油藏中高含水期油田的合理注采比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崔丹丹 《化工管理》2016,(4):189+207
本文提出一种新的空气泡沫驱替方式,采用强发泡体系与超低界面张力起泡体系交替注入的方式进行物理模拟试验研究,研究证明耦合式空气泡沫驱油较常规强发泡体系驱油提高采收率6个百分点以上,具有较好的驱油效果。  相似文献   

18.
张蓓 《化工管理》2015,(2):68-70
水平井技术在国内油田开发生产中运用的越来越广泛。由于水平井生产井段长、生产压差小、泄油面积大、驱替速度均匀等优点,在非常规油气藏的开采上有着直井无法比拟的优势。本文旨在对水平井在稠油油藏,薄层油藏,低渗透油藏以及边底水油藏的生产效果及适应性进行分析,为水平井技术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主要研究一种新的化学驱成分CT A来代替传统的水解聚丙烯酰胺(H PAM)。粗对苯二甲酸(CT A)是苯二甲酸异构体中的一个,两个羧基处于苯环的对位,因此既具有聚酯的性质也具有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性质。驱替过程中选用伊朗油田原油样品,考虑注入浓度、注入速率、盐度和温度对采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浓度的CT A和低注入速率具有最优的采收效果。同时CT A在高盐和高温同样具有很好的稳定性能,能够在高温油藏有较好的驱替效果。  相似文献   

20.
在稠油油藏开发过程中,火驱是重要的开发方式之一。而火驱开发中火线位置预测和控制是稠油油藏动态调控的关键,决定了火烧油层的成败。稠油油藏注气燃烧后,需要时刻了解掌握火线的位置,并根据油藏火线的径向推进距离,采取相对应的控制措施,调节整体或局部的注气强度,使得火驱油藏燃烧带平稳向前推进,以达到最理想的开发效果。文章对火驱的开发机理进行研究、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现有的火线位置预测与调控方法进行归纳、总结,为我国各大油田稠油油藏的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