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魏婕  刘欣欣 《化工管理》2022,(31):14-16
分析化学是化学科学中“四大化学”中应用性最强的课程之一。课程既涉及到化学的原理,又涵盖了化学在各领域的分析应用,该门课程是培养面向未来的复合型化学人才的重要课程。目前,分析化学的课程存在课程内容滞后、学生学习困难等问题。基于此,文章结合分析化学及分析化学实验的具体内容,提出课程改进思路,从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出发,结合应用化学专业培养方案等,探讨分析化学课程创新教育的方向与方法,以期能将改进思路融入分析化学授课中,获得更好的授课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的问题,首先分析了化学实验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其次根据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革与实践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分析化学实验是高校化学类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将STSE教育理念应用于高校分析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是高校教学改革内容的重要方向。文章深入理解了STSE教育理念内容,系统分析了高校分析化学实验课程中应用STSE教育理念的意义和策略,为高校化学类教师做好分析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提供理论指导,引导学生更好的掌握相关知识。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技术蓬勃发展和网上教学资源日益丰富;另一方面,天津理工大学分析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存在班级多,实验室场地少,实验课时少,教师指导学生时间有限等问题,使得师生都不能很好地系统完成分析化学实验教与学的过程。针对分析化学实验课程教学现状,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整个教学过程通过学生线上自学和线下实验操作训练完成。线上线下教学模式不仅解决了实验课程学时紧张、场地有限的问题,而且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效提高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我国人才市场的发展需要,高校分析化学教学的改革是大势所趋。由于分析化学这门课程的应用性极强,教室上课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这就导致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直接后果就是学生的学习效果差。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能够打破以往理论性教学偏多的现象,建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体系,让学生边做边学,充分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这种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传统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不足,结合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定位和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以海南科技职业大学为例,进行虚拟仿真实验和真实实验相结合的教学实践。结果表明虚实结合的教学方式,可有效改善传统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不足,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对技能的掌握。并针对虚拟仿真资源的建设,提出了有关仿真资源补充思路、共享平台建设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分析化学是地方医学院校制药工程、药学、药物制剂及医学检验等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与学生后续安排的药物分析、药物化学及药剂学等课程都有直接的联系。分析化学研究内容在构成学生知识链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新形势下,高校教师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分析化学的兴趣,在较少授课学时的条件下,使学生在掌握分析化学涉及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基本技能之外,同时能够提高本课程理论及实验的教学效果,都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文章就地方医学院校分析化学课程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找到制约教学效果的根源,并对改革方法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8.
高职分析化学专业当前并未有良好的就业前景,导致分析化学专业人才紧缺。为解决这一专业的就业现状,很多专家学者主张开展以就业为导向的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在政府的干预和引导下将以往的教学观念进行更新,并提高对于分析化学专业人才的接纳程度,采取合理的措施对教育课程计划实施干预,通过针对性的干预方案,让高职分析化学专业的就业率得以切实提升。文章探讨了以就业导向的高职分析化学教学实验教学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9.
在化工化学类专业中有一门很重要基础的专业课程就是《分析化学》,化学教学中最注重的则是实践,没有实践所传授的教学内容都是虚设。“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就是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注重培养学生操作技能,改变了传统讲解+板书的教学模式,不仅得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师和学生中都获得了不小的好评。本文就根据《分析化学》这门课程来探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在其中的应用实践。  相似文献   

10.
分析化学是工业分析与检验、化学工艺、环境工程技术等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相关专业学生在毕业后的工作过程中,分析化学知识的运用也相当广泛。文章通过分析高职院校非化学专业中,分析化学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针对环境工程技术专业,分别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方面,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提出了课堂教学与实验、实践教学的联系,使毕来生适应市场成为铁路运输生产的后备人才。  相似文献   

12.
慕课(MOOC)属于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在教育领域应用的重要成果,慕课的出现对中国教育事业发展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积极推动着高校教学模式创新、改革,基于慕课的教学改革已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全球爆发公共卫生事件后,慕课在高校分析化学教学中体现出了巨大价值,逐渐成为国内教育教学改革研讨的焦点。在高校分析化学教学改革中加强对慕课的应用,能够为分析化学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科学素养有教学推动作用。为了更好地推动高校分析化学教学改革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人才,文章重点探讨了高校分析化学教学改革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借助慕课的优势对促进高校分析化学改革的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在化工分析与检验专业中,分析化学实验是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与分析化学课程有非常密切的联系,但又独立存在,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对化工分析与检验专业教学质量的影响非常大。化工分析与检验专业承担着为社会培养检验工作者的重任,为培养出更多拔尖检验技能人才,各级工业分析与检验项目技能大赛相继举办,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化工分析与检验专业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文章首先对职业技能大赛进行简单的介绍,探讨了对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产生的积极作用,从而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分析化学作为一门实用性强且重要自然科学专业,经过不断的实践和积累,其实验教学内容包含了大量思政要素。将课堂上的思政元素巧妙融入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不仅能够拓展知识的深度与广度,而且对育人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根据学科和专业特点,如何找到思政教学的切入点,让这门课程成为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行之有效的手段,在实验教学进行过程中融入实验安全意识、绿色环保意识、科学精神和认真的态度等方法,从而提高专业教学质量与学生的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5.
随着教育事业的逐步壮大,对于同学的素质教育要求也越来越高。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就要不断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高职学校化学的学习需要随着化学的实际应用相应地提高实践能力,无机与分析化学实验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也应加强对于化学的各方面的学习。无论是在大学里还是高职中,学校都不同程度地对学生的化学学习,提供了有利的学习环境。尤其是高职院校的化学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化学实践思维,提高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分析化学实验》是高职院校化工、冶金、医药、环保、食品、能源、商检等专业的必修课,旨在让学生接受严格的分析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训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技能、独立分析实际问题、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则难以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因此,必须围绕学生能力培养为中心,开展教学改革。本文将对这一问题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7.
基于本科海水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特点及海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一种结合微课课程与半开放性实验的教学模式。以联合学院多平台资源搭建具有本院特色的海水分析化学实验微课课程,并探索以科学问题为导向的串联传统实验教学下的知识点的半开放性实验教学模式,同时,也对实验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和总结。通过新型实验教学模式及微课课程,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海洋科学研究体系,拓宽专业视野。培养学生独立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完成实验课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当前高校教育教学的改革工作持续推进,对高校药物化学实验进行优化,要主动探究教学创新、课堂改革的实践措施,立足于药物化学的学科特征,对教学模式进行改进,既适应新课改的教学创新需要,也满足人才的培养需求,保障良好的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职业发展。文章主要探究了高校药物化学实验教改模式,立足于实验课堂,提出了教学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9.
课程思政是中国高等教育工作面临的新任务,而工科专业的课程思政是新工科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无机与分析化学课程作为大一新生专业基础课程,对高校学生的知识积累和思想建设至关重要。文章对无机与分析化学课程思政教学目前存在的弊端进行了分析,根据无机与分析化学的课程特色,结合课程思政建设和新工科建设对人才培养的要求,针对教学模式、思政元素、课程评价体系和课程思政实践四个方面分别提出了具体的改革途径,力求实现专业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引领的同频共振,从而达到全方位育人、全程育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在大学学科中,分析化学是其中一门重要的学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具备相应的理论知识,同时还需要在学习中培养自己的分析能力。分析化学的教学不仅对学生的学习具有重要的影响,同时还对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分析化学教学的两点看法进行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