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随着衡量全球价值链方法的不断改进和更新,全球价值链与收入差距的关系再次引起关注。本文利用OECD-Ti VA提供的数据,系统描述了1995-2011年56个国家18个行业的价值链参与度和地位指数,并以此来重新考察各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对本国熟练劳动与非熟练劳动工资差距的影响。基于OLS、截面、面板和GMM的回归皆发现,相对于技术进步,一国的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和全球价值链位置指数是显著影响工资差距的主要因素,且参与度越高、参与位置越是处于下游,其工资差距越大。在控制了工资差距与全球价值链嵌入的内生性问题后,发现价值链参与度对工资差距的影响更大。子样本回归进一步揭示,参与全球价值链对发展中国家工资差距的影响大于发达国家,对制造业的影响大于服务业;而价值链位置指数对制造业工资差距的影响为负,对服务业工资差距的影响为正。  相似文献   

2.
随着衡量全球价值链方法的不断改进和更新,全球价值链与收入差距的关系再次引起关注。本文利用OECD-Ti VA提供的数据,系统描述了1995-2011年56个国家18个行业的价值链参与度和地位指数,并以此来重新考察各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对本国熟练劳动与非熟练劳动工资差距的影响。基于OLS、截面、面板和GMM的回归皆发现,相对于技术进步,一国的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和全球价值链位置指数是显著影响工资差距的主要因素,且参与度越高、参与位置越是处于下游,其工资差距越大。在控制了工资差距与全球价值链嵌入的内生性问题后,发现价值链参与度对工资差距的影响更大。子样本回归进一步揭示,参与全球价值链对发展中国家工资差距的影响大于发达国家,对制造业的影响大于服务业;而价值链位置指数对制造业工资差距的影响为负,对服务业工资差距的影响为正。  相似文献   

3.
本文借鉴Koopman等提出的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与参与度指数以及基于国内增加值测算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从"地位-参与度-显性比较优势"视角,运用WTO和OECD联合发布的Ti VA统计数据,对比分析我国制造业和服务业及其细分行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发展形势与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与参与度指数均存在一定联系,但正向关系并不显著;一国制造业和服务业若有较大的前向参与度与相对较小的后向参与度,则其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往往较高;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处于中游至下游的国家,普遍具有较高的后向参与度或是较低的前向参与度;中国制造业和服务业在全球价值链中总体还处于中下游位置,中国具有显性比较优势的制造业和服务业细分行业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参与度指数与贸易规模并没有明显的正向相关关系等。  相似文献   

4.
二次大战后,经济生活国际化进一步强化了各国之间分工与合作。后起国家如何最大限度利用国际经济合作扬长避短发展本国经济成为急待解决的问题。后起目的工业化,首先是进口原材料、中间产品、资本货物、组装成最终产品、采用供应国内市场的进口替代  相似文献   

5.
在全球价值链分工模式下,中间产品生产的区位配置与最终产品的消费市场存在着生产地和消费地的普遍分离现象,并会由此导致一个额外的"生产-消费"分离成本。而在"生产-消费"分离成本作用下,各国最终产品需求规模对各自专业化价值链条上的"临界点"具有决定性影响。因此,具有"出口导向"特征的国家,由于对最终产品消费比重低从而制约了价值链高端向本国的转移。中国目前发展的是实质上的开放型经济,但受到体制、机制以及思想观念等影响,对外贸易又的确表现出显著的"出口导向"表象。因此,进一步深化改革,破除体制、机制以及思想观念等约束,改变"出口导向"特征的外贸发展方式,对于加快中国攀升全球价值链,具有十分重要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6.
通过两个国家、N种中间投入品以及两个企业的简单模型分析,发现相对于通过吸引外资以及通过国际贸易获取的中间产品,通过本国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在国外生产中间产品比本国的生产更加具有针对性,提高了中间产品的效率,从而对本国最终产品技术的提升比其他渠道的国际技术外溢更加有效。同时,均衡分析的结果发现,对外直接投资反向技术外溢的效应受到母国人力资本、研发投入的交互影响。在本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不变的情况下,母国更多的人力资本投资和研发投入可以强化这种反向技术外溢效应;而这种反向技术外溢又受到母国与东道国技术差距的交互作用。在本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不变的情况下,更大的技术差距有助于更强的反向技术外溢;最后,母国与东道国的技术差距与母国吸收能力之间具有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确把握数字化能力与全球价值链参与度的关系,有助于提高我国在全球价值链的主导地位,更有助于国内经济结构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本文基于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的数字化能力指标,并探究数字化能力对国家-行业层面和企业层面全球价值链参与度的影响,发现:(1)数字化能力的提高能显著促进国家-行业层面的全球价值链参与度,且在考虑行业数字技术依赖程度后,全球价值链后向参与度的估计系数依然显著;(2)数字化能力的提高能够显著促进企业层面的全球价值链参与度,且港澳台企业和数字密集型行业企业的全球价值链参与度更高。因此,我国要抓住数字化变革的机遇,重视数字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和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并基于企业特性和行业特征出台针对性的政策,鼓励制造企业以更积极的姿态融入全球价值链。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WIOD数据库2000—2014年世界投入产出表,运用出口分解框架、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和参与度,研究了中国光电设备制造业的出口增加值及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并与德国、日本、韩国、美国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在2000—2014年间,增加值出口占中国光电设备总出口的70%左右,其变动以2001年与2008年为节点呈平缓的"N"形;返回本国的国内增加值占部门总出口的1%~3.3%,在研究期内持续上升;隐含在出口中的国外增加值为20%左右,显著高于其他四国,变化趋势与增加值出口相反;中国光电设备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指数在研究期内均为负值,从2000年的-0.130到2014年的-0.112略有上升,但与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差距较大;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均值为0.305,其中以后向参与为主,与美国、日本相反,说明中国该行业在全球生产中的参与程度较高,但仍处于较为下游的位置。最后,本文为中国光电设备制造业进一步参与全球价值链提供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汇率变动对产品价格的影响关系着企业产品出口竞争力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本文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分析汇率对出口产品价格的不完全传递以及对全球最终产品价格的影响:(1)证明汇率变动对出口产品价格不完全传递具有必然性。当不存在传递阻滞等因素时,汇率对出口价格的传递率等于出口产品国内附加值率;(2)结合贸易增加值分解方法,推导出汇率变动导致的最终产品价格变动率;(3)结合模型和世界投入产出表分析汇率升值对全球各国各行业价格的影响,发现人民币升值使中国国内价格水平下跌,且总体来看对中国价格整体水平影响有限;美元升值有助于美国抑制国内通货膨胀,对美国石油产品、汽车、基本金属等行业具有较明显的价格抑制作用,但美元升值将向与其存在密切联系的国家输出通货膨胀,对墨西哥、印度、加拿大等国通货膨胀率具有较明显助推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对外开放战略升级和国内产能过剩的双重背景下,本文将全球价值链(GVC)与产能利用率置于统一框架,分析不同GVC嵌入方式对产能利用率的影响机制,并利用2000-2014年中国工业行业全球价值链和产能利用率的匹配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前向GVC参与度提高有利于产能利用率提升,后向GVC参与度提高则对提升产能利用率不利。具体而言,前向GVC参与主要通过技术进步而非投资对产能利用率产生影响;后向GVC参与影响产能利用率的技术进步渠道不显著,其主要通过加大投资降低了产能利用率。进一步研究发现,抑制后向GVC参与对产能利用率的负向作用可成为现阶段提升产能利用率的重点,鼓励竞争和加强环境规制水平是可行措施。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收入不断增加。但是,不同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过大,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引起了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采取多种措施来缩小不同行业之间的差距。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机关事业单位也存在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我们要积极采取措施对工资收入分配制度进行改革。确保公平分配。  相似文献   

12.
扩大国内消费需求是实现"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所在。基于2008-2017年的省际面板数据,本文利用面板回归模型估计了不同所有制企业劳动者工资收入差距对社会平均消费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不同所有制企业劳动者工资收入差距对社会平均消费率具有显著抑制作用;绝对收入水平的提高加强了不同所有制企业劳动者工资收入差距对社会平均消费率的抑制作用。据此,应加强财税制度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和反垄断等措施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国内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13.
作为发展中的转轨大国,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的产业升级和地区差距问题必须考虑价值链分工这一国际分工新格局。本文利用1997年、2002年和2007年广东省和江苏省的投入产出表与行业层面的数据,通过建立联立方程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后发现,中国目前形成的全球价值链和国内价值链之间存在着负相关关系,国内价值链并没有成功对接全球价值链。进一步地,不论是从行业来看、时间来看,还是从地区来看,随着切入全球价值链程度的上升,全球价值链对外部价值链的弹性都会上升;而国内价值链对外部价值链的弹性则会下降。利用大国优势和在位优势延长全球价值链在国内的环节,培育其与国内价值链之间的关联对接,构建链条对链条的竞争,可能为中国产业升级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坚实的分工基础。  相似文献   

14.
赵素萍 《北方经贸》2014,(3):126-127
基于2010和2005年中国投入产出表,应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对中国金融业收入分配效应和最终产品消费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金融需求方主要来自各产业中间投入,最终产品贡献度最高的是城镇居民,农村居民消费贡献较低,政府和境外客户完全消费效应较高;收入分配层面,企业营业盈余远远大于全行业平均水平,劳动者报酬与平均水平的差距呈缩小趋势,生产税净额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15.
本文使用1982年至2010年的省际面板数据,检验了我国城市化不同发展阶段中城市化水平、城乡收入差距与居民消费需求之间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总体来说,城市化率与居民消费率之间存在U型关系,城乡收入差距与居民消费率存在负向关系,但在城市化不同发展阶段,两者均对消费需求增长具有不对称的双向效应。因此,构建提高居民消费能力的长效机制,需要以提升城市化水平和质量,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为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6.
杨栋  刘明 《中国市场》2011,(49):127-128
针对目前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和消费率持续走低的事实,本文建立收入差距与消费需求关系数理模型,得出收入差距扩大和消费需求是负向关系,缩小收入差距可以提高居民消费倾向。要扩大内需、充分发挥消费需求的导向作用,必须调整收入分配结构,缩小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7.
本文构建一个理论模型判断企业国内税、生产率与全球价值链参与度的关系,基本结论表明:较高的国内税会抑制企业全球价值链参与度;生产率对税收负效应有调节作用,即生产率较高企业受国内税的负面影响会较小,生产率对税收扭曲的调节作用在理论上源于高生产率企业对间接税的转嫁较少,税负对贸易活动的影响较小;企业税的负效应至少部分通过提高加成率来实现;企业层面的实证检验结果显著地验证了上述理论判断,结论是稳健的;异质性分析发现,国内税对企业全球价值链参与度的负效应因税收政策和企业性质而异,企业税负效应及生产率的调节效应在高税赋企业中更大,民营属性有助于削弱税收负效应并提高生产率调节效应。可见,"减税降费"能够有效促进我国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结构性减税的效果会更加显著,改善生产率是深化企业全球价值链分工的根本之道。  相似文献   

18.
文章采用全球价值链参与度指标从纵向维度考察亚太国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角色,并从贸易合作模式、价值链合作模式、价值链合作程度三个视角,构建“三维一体”价值链合作模式指标体系。研究发现:亚太各国在全球价值链中参与度存在显著行业和时期异质性,中国、美国、日本等大型经济体价值链参与度相对较低,中小型经济体的价值链参与度不断提升;中国与亚太国家以价值链合作、直接和浅度价值链合作为主,以非价值链合作、间接和深度价值链合作为辅;农林牧副渔业和采矿业以间接、浅度价值链合作为主;制造业以直接、浅度价值链合作为主,中端技术产业直接价值链合作度远高于低端和高端技术产业;服务业以浅度价值链合作为主,与东盟国家的服务业直接价值链合作度大于间接,与非东盟国家直接价值链合作度小于间接。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最新发布的世界投入产出表,对中国制造业产品的全球价值链进行了解构分析,计算了制造业各部门产品在1995-2009年的国内增加值比例,发现多数制造业产品的国内增加值比例有所下降,但近年来有回升趋势。接着以纺织品部门和电气及光学设备制造业部门为例,对其最终产品增加值的世界分布和各国各部门的贡献率进行了计算,发现日、美、韩、德、中国台湾省等经济体所贡献的增加值较高,同时发现国内服务业部门对制造业产品增加值的贡献较大。中国制造业部门应当积极参与国际产品内分工,不断提升产品的国内增加值比例。  相似文献   

20.
基于TAPED数据库对2000—2014年中国签订的区域贸易协定数字贸易条款深度进行横向测度,并利用UIBE全球价值链数据库系统检验区域贸易协定数字贸易规则对中国嵌入全球价值链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控制行业层面的特征变量后,数字贸易规则条款深度一体化对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地位指数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细分参与度后发现,数字贸易规则条款深度一体化能够提高全球价值链的透明度,促进价值链关联,强化中国全球价值链的前向参与度,弱化其后向参与度;细分行业后发现,数字贸易规则条款深度能够显著提升中国各行业的全球价值链嵌入水平,助推中国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