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使用中国服务企业的微观数据,分服务行业从投入效率与投入变化两个角度对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影响制造企业生产率问题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生产性服务投入效率的提高对中国制造企业生产率均产生正向促进效应(除教育服务外);生产性服务投入对较高生产率制造企业所产生的生产率促进效应更明显;随着高技术生产性服务投入的增加,其对制造企业生产率的正向促进效应增强,而随着中低技术生产性服务投入的增加,其对制造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并不明显或者被削弱;生产性服务投入的增加提升了东部和中部地区制造企业生产率,却抑制了西部地区制造企业生产率。  相似文献   

2.
目前跨国零售企业在中国进行全面扩张是与其动因分不开的。现有的文献对零售企业海外扩张动因有较多的研究,但有关跨国零售企业在华扩张动因的研究较少。本文认为跨国零售企业在华扩张的动因主要有母国市场的推动力、中国市场的拉动力及企业本身发展的内在动力,并对此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3.
目前跨国零售企业在中国进行全面扩张是与其动因分不开的。现有的文献对零售企业海外扩张动因有较多的研究,但有关跨国零售企业在华扩张动因的研究较少。本文认为跨国零售企业在华扩张的动因主要有母国市场的推动力、中国市场的拉动力及企业本身发展的内在动力,并对此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中国加入WTO为背景,基于贸易政策不确定性视角,采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了贸易自由化对我国制造业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的下降显著地提升了我国制造业资源配置效率。这一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之后依然成立。进一步的机制研究发现,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下降对行业内不同生产率水平企业存在非对称性影响,主要通过提升较低生产率企业的生产率水平、促进最低生产率企业退出市场的渠道缩小了行业内生产率离散度,从而提升了行业资源配置效率。此外,上述资源配置效应在行业内国有企业、沿海地区企业以及出口企业样本中更加显著。文章为探究贸易自由化进程如何促进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生产函数为模型框架,以我国2013年连锁零售百强企业部分企业为样本,实证检验了零售企业连锁经营规模对产出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虽然零售企业连锁经营规模的适度扩张是企业产出效率得以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当前我国零售企业连锁经营规模扩张带来的效率提升效应也面临一系列的瓶颈,连锁零售企业的规模报酬正处于递减状态。根据分析结论,最后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政府效率竞争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机理基础上,结合1998-2007年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数据,构建评价政府效率的多维度体系,利用数据包络方法量化中国省际政府的政府效率,实证检验政府效率竞争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效率和企业全要素生产率间存在显著的U型关系,即政府效率竞争在初期通过"治理成本效应"抑制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政府效率的改善又会通过"市场配置效应"促进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进步;政府效率竞争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在区别企业所有制属性、技术水平和所在地区后呈现出显著差异性。因此,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大背景下,政府应继续致力于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政府效率,促进国内企业竞争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本文拓展了Mayer等的多产品理论模型,在多产品异质性框架下纳入企业创新行为,从微观视角揭示了外部需求变动对于多产品出口企业创新行为的影响,并分析企业生产率在其中扮演的"角色"。研究发现:外部需求扩张对多产品出口企业创新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但是分组回归结果表明,外部需求扩张对企业创新行为的影响存在生产率门槛,高生产率企业可以在需求扩张中提高创新水平,低生产率企业则降低创新水平;机制检验表明,外部需求扩张通过规模效应促进企业创新,通过竞争效应抑制企业创新,规模效应和竞争效应分别随企业生产率提高而强化和弱化;异质性分析表明,外部需求扩张对于多产品出口企业创新的抑制作用具有普遍性,一般贸易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和高技术企业在外部需求扩张中提高创新水平的生产率门槛较低。本文为多产品企业有效应对外部需求变动、制定合理创新决策和推进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浙江省制造企业调查问卷数据,实证检验了技术创新的出口效应。研究发现,技术创新对企业出口行为存在正面影响:技术创新强度越高,企业的出口倾向和出口强度越高。基于我国处于跨国外包生产体系之中,本文还研究了跨国外包、技术创新与出口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跨国外包不仅直接推动了我国出口扩张,而且还通过促进技术创新间接地激励企业出口。本文的政策含义在于:我国本土企业应加强技术创新,保持出口持续扩张的态势,摆脱对跨国公司及其外包订单的依赖。  相似文献   

9.
零售企业横向并购,是增强了其市场势力还是提高了其规模效率?对这一问题的不同解读,既会影响我国零售产业政策安排,也会影响我国零售企业发展的战略抉择。基于此,文章利用2005-2011年零售上市企业横向并购的面板数据,运用双向随机效应GMM估计方法,估计了上市公司并购前后的市场势力和规模弹性变化,从而对零售企业横向并购的"效率论"和"市场势力论"假说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样本观察期内企业通过横向并购规模弹性有一定上升,但市场溢价能力却显著下降了;企业通过横向并购扩张有利于实现协同效应和规模经济,横向并购行为在短期内和长期内都有利于运营现金流收益率的增加。  相似文献   

10.
市场经济发展环境下,跨国零售企业在我国的发展迅速,对中国经济带来了多方面的影响.在跨国零售企业的的不断投资与扩张发展背景下,我国农产品销量不断上升,加快了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同时也为我国零售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通过探讨跨国零售企业在华发展历史,并窥视其对中国零售业发展带来的影响,值得我国零售业发展借鉴的经验,并为我国零售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11.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零售企业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前,国际化已成为世界零售业的一大潮流。国际化是零售业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跨国经营是零售企业实现规模化经营的重要途径;国际市场商机无限,入世为我国零售企业“走出去”提供了契机;国内零售市场的对外开放迫使我国零售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为促进我国零售企业的跨国发展,政府应从政策方面给予一定的扶持和指导,打破内外贸行业分工,简化“走出去”的审批手续;建立健全各种配套服务措施,加强宏观管理;给予政策扶持,鼓励零售企业向海外发展。而作为零售企业则应苦练基本功,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国际竞争能力;加强联合,扩大规模,培育大型商团;选择适销对路的经营商品范围,突出中国商品特色;正确选择投资的国家和地区,由近及远、由点及面地向外扩展;加速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2.
跨国零售与我国供货商矛盾:政策角度的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零售业是一个国家引导生产、促进消费的重要经济领域.零售业的采购行为会影响上游制造业产品的定价和交易量.我国零售业的过度开放为拥有巨大资本实力和丰富经营经验的跨国零售的进入与扩张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外资政策制定与跨国零售相对市场优势地位形成、流通政策缺陷与跨国零售不规范行为密切相关.认为政策重点应该从"数量"转移到"质量"、增加"选址"等方面的政策内容,并保障政策执行.  相似文献   

13.
以诺斯为代表的经济学家认为,制度是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性因素。从微观企业层面看,经济增长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企业内部微观生产率的提高,另一方面则是企业间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中国的市场化转型本身是一场大规模的制度变迁,本文使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考察了制度对企业微观生产率和企业间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我们发现,(1)制度可以通过激励机制的改善提高企业内部的资源配置效率,从而提高企业微观生产率。(2)制度可以使投入要素更多地由低生产率企业流动到高生产率企业,从而改善资源在企业间的配置效率,减少资源误置现象。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中国52个出口加工区作为集聚-出口政策的分析对象,利用1998-2008年中国工业企业和城市数据,检验集聚-出口双促进政策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从全国层面看,上述双促进政策对企业生产率有着积极影响,其中出口选择效应随着集聚效应呈现出互补效应;拥有加工区的城市具有更强的集聚、出口溢出效应。但是,集聚-出口双促进政策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存在替代效应,这些城市的内部竞争削弱了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出口加工区的成立本身对出口企业生产率有显著的贡献,但加工区内企业并未获得集聚-出口双促进政策红利,集聚政策仍然是企业生产率提高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2005-2008年193家有跨国并购行为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通过数据匹配方法为其找到了可供比较的对照组,然后利用实验组和对照组数据检验了跨国并购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检验结果表明:跨国并购显著提升了工业企业生产率,而且这种提升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明显;企业自身的吸收能力对其并购后的生产率效应有很大影响,吸收能力较强的企业其跨国并购的生产率效应也较强;跨国并购并没有给国有企业带来生产率的提升,而非国有企业则通过跨国并购显著提高了生产率;对发达国家企业的并购给我国企业带来的生产率提升明显大于对发展中国家企业的并购。本文在微观层面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绩效从生产率提升角度给出了客观的评估,同时也为进一步实施"走出去"战略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6.
以环保专用设备制造企业为对象,将政府补贴、所得税优惠、政府购买政策纳入统一分析框架,比较研究不同政策工具对于样本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进而对政府"有形之手"与企业效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判断。结果显示,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实施能够促进企业效率的提升,政府补贴对于企业效率无显著影响,而政府购买政策会损害企业效率。改变估计方法、替换代理变量、删除插值年份、细分行业比较均证实上述结论的稳健性。进一步,利用中介效应模型考察政府"有形之手"与企业效率之间的作用路径,发现企业寻租、资产冗余和市场扭曲是造成政府"有形之手"损害企业效率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2005-2008年193家有跨国并购行为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通过数据匹配方法为其找到了可供比较的对照组,然后利用实验组和对照组数据检验了跨国并购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检验结果表明:跨国并购显著提升了工业企业生产率,而且这种提升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明显;企业自身的吸收能力对其并购后的生产率效应有很大影响,吸收能力较强的企业其跨国并购的生产率效应也较强;跨国并购并没有给国有企业带来生产率的提升,而非国有企业则通过跨国并购显著提高了生产率;对发达国家企业的并购给我国企业带来的生产率提升明显大于对发展中国家企业的并购。本文在微观层面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绩效从生产率提升角度给出了客观的评估,同时也为进一步实施"走出去"战略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8.
卞元超  白俊红 《财贸经济》2021,42(1):120-135
基于2002-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的微观数据,本文考察了市场分割对企业生存风险的影响机制和作用效果.研究发现,市场分割显著提升了企业退出市场的概率,加剧了企业的生存风险,且企业所在地区的市场分割程度每提高1%,其生存风险将提升1.30%;市场需求效应、技术创新效应和资源配置效应对市场分割影响企业生存风险具有显著的中介作用,市场分割抑制了企业市场需求规模的持续扩张,降低了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和开展技术创新的积极性,阻碍了各类资源和要素的优化配置,从而提升了企业的生存风险;市场分割对企业生存风险的影响还存在"囚徒困境",来自周边地区的市场分割亦会提升本地区企业的生存风险.市场分割对企业生存风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中部和西部地区,且市场分割对非国有企业、中小型企业以及新成立企业生存风险的影响效应要大于国有企业、大型企业和非新成立企业.研究结论为进一步优化企业生存的外部环境、促进中国实体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9.
已有研究大多基于企业生产率的角度对企业对外投资的市场"自选择效应"进行实证检验,忽视了企业的产品定价优势在对外投资决策中的重要性。为此,本文基于企业成本加成率的视角,将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定价能力纳入一个统一的分析指标中,综合考察了中国对外投资企业的市场"自选择效应",并进一步考察了其背后的生产率优势和产品定价优势。研究发现,相对于非对外投资企业而言,对外投资企业具有更高的成本加成率,且企业的成本加成率越高相应的对外投资规模也越大。进一步研究发现,除生产率优势外,产品定价优势同样是企业对外投资的重要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2003-2018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利用企业首次跨国并购行为作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基于匹配的双重差分方法,衡量跨国并购对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实施跨国并购能够提高企业的创新效率,而创新促进效应是否能够持续依赖于后续研发投入的多少。进一步研究发现,市场获取型并购企业通过加大实用新型、外观设计方面的研发力度,有效地推动了企业创新效率的提升。本文结论对改进和完善企业跨国并购策略、支持企业充分利用国际市场开展资源配置、推动企业创新效率的提升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